- 年份
- 2024(8969)
- 2023(12934)
- 2022(11299)
- 2021(10473)
- 2020(9070)
- 2019(20947)
- 2018(20944)
- 2017(41075)
- 2016(22908)
- 2015(26042)
- 2014(26378)
- 2013(26261)
- 2012(25267)
- 2011(23310)
- 2010(23703)
- 2009(22334)
- 2008(22646)
- 2007(21273)
- 2006(19015)
- 2005(17516)
- 学科
- 济(101797)
- 经济(101700)
- 管理(62475)
- 业(62217)
- 企(49313)
- 企业(49313)
- 方法(41529)
- 数学(35496)
- 数学方法(35127)
- 农(29037)
- 中国(28226)
- 财(25173)
- 地方(25017)
- 学(22483)
- 制(22008)
- 业经(22006)
- 贸(19766)
- 贸易(19756)
- 农业(19330)
- 易(19134)
- 银(17077)
- 银行(17025)
- 行(16273)
- 融(16064)
- 金融(16060)
- 理论(15998)
- 和(15766)
- 地方经济(14549)
- 体(14451)
- 务(14306)
- 机构
- 大学(346606)
- 学院(345750)
- 济(141678)
- 经济(138507)
- 管理(123587)
- 研究(122807)
- 理学(104256)
- 理学院(102934)
- 管理学(101062)
- 管理学院(100428)
- 中国(92953)
- 科学(76284)
- 京(75489)
- 财(67719)
- 所(65540)
- 农(61123)
- 研究所(58886)
- 江(55801)
- 中心(54958)
- 财经(52821)
- 业大(50379)
- 范(48459)
- 北京(48413)
- 农业(48269)
- 师范(47927)
- 经(47394)
- 州(44999)
- 经济学(43935)
- 院(43710)
- 经济学院(39690)
- 基金
- 项目(213435)
- 科学(165080)
- 研究(156539)
- 基金(150749)
- 家(132309)
- 国家(131149)
- 科学基金(108950)
- 社会(96251)
- 社会科(91082)
- 社会科学(91051)
- 省(84283)
- 基金项目(79114)
- 教育(72432)
- 划(71841)
- 自然(69300)
- 自然科(67513)
- 自然科学(67489)
- 自然科学基金(66280)
- 编号(65428)
- 资助(62940)
- 成果(55505)
- 重点(49422)
- 发(48681)
- 部(47197)
- 课题(46770)
- 创(43379)
- 创新(40634)
- 科研(40605)
- 性(40066)
- 教育部(39656)
- 期刊
- 济(167484)
- 经济(167484)
- 研究(108280)
- 中国(70141)
- 学报(57343)
- 农(56078)
- 财(53029)
- 科学(51356)
- 管理(46273)
- 大学(42289)
- 教育(41386)
- 学学(39380)
- 农业(37411)
- 融(33902)
- 金融(33902)
- 技术(30044)
- 业经(27669)
- 财经(27640)
- 经济研究(26262)
- 经(23964)
- 问题(23099)
- 业(19997)
- 贸(19540)
- 图书(18846)
- 技术经济(17702)
- 版(16987)
- 国际(16964)
- 商业(16852)
- 理论(16537)
- 坛(15925)
共检索到536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毛捷 杨晓兰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40多年中,东亚地区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日本、“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东盟四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和地区经济的先后腾飞,引起了人们对东亚经济研究的极大兴趣。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等,使人们对东亚模式产生了质疑,不少文章指出和批评了东亚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但东亚各国和地区并未止步不前,东亚模式仍然充满生机,本文旨在通过阐析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东亚产业区域转移出现的新特点及其原因,借鉴其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产业调整和升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雯 郭文豪
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开放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飞跃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业已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必须结合我国自身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趋势 产业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毛玉敏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应放在世界范围或至少一定国际区域范围內来考虑,而不是只局限于一国甚至一个地区的角度。本文主要从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最为密切的东亚地区的角度来考虑中国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井认为我国应该实现产业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转变,争取以高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并努力将比较优势发展为竞争优势,从而强化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东亚 中国 区域产业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巍 陈冬华 刘磊 梁上坤
地方政府引导地区产业调整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验,对于地方政府如何选择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现有文献着墨不多,且存在一定分歧。本文从官员异地调任引起企业产品结构变化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的微观层面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会借鉴官员上一任职地的发展经验,并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择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主要表现为:官员异地调任后,现任职地企业的产品会和上一任职地企业调任发生前一年的产品趋同,且这一结果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产品趋同的程度和官员任职经历的特征有关,发达地区经历、长期经历、直接经历、成功经历以及典型经历更容易被借鉴;地方政府的产业方向引导,同时考虑了官员任职的两地资源禀赋差异、比较优势和调整成本等客观因素。本文为地方政府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解释,为理解大国内部产业转移路径、地区产业布局形成机制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同时也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知识共享等问题提供了参考和补充。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地方政府 经验借鉴 产品趋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邹晓涓
二战后东亚地区的产业转移和结构变动表现以日本为雁头,以东亚"四小龙"为雁身、以东盟四国为雁尾、以其它后起发展中国家为延伸的"雁阵模式"下的区域间的梯度产业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后,东亚地区产业转移呈现多元化趋势,主导产业选择呈现跨越式特征,产业发展向低能耗的清洁能源结构的方向调整。"后雁阵模式"取代了"雁阵模式",新的东亚经济格局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
关键词:
产业转移 雁阵模式 后雁阵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池
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意味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范围内,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并且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进而带动了劳动就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国际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世界各国都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契机,谋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秦永良 张满银 姜秀谦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特点 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历了产业革命、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后工业化(高技术化)等阶段。产业结构的演进和高度化都是由于产业技术进步推动的,新技术产业取代了传统产业而居主导地位。我国的工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正向工业化的中级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和平
任何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及其类型 ,都是该区域诸条件地域组合的综合反映。合理的产业结构 ,其功能远远高出部门个体功能或部门相加的功能总和。永济市为迎接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 ,确立把永济建设成山西南部绿色食品基地和轻工旅游城市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一是抓了三大产业比例的调整。二是抓了三大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农业重点发展林果、蔬菜、芦笋、畜牧等 ;工业突出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 ;第三产业重点抓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商贸流通等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产业布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戴宏伟 王云平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各国或地区的产业调整和升级推动了产业的跨国或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又反过来促进了各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在新形势下,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需要正确处理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技术升级的关系;区域经济关系正由重复竞争、投资效益低下向加强协作、协调共赢转变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产业转移有着迫切的需求,产业转移对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区域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安增军 刘琳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各国或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会促进彼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又会反过来推动它们之间的产业转移。为此,文章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阶段性特征来考察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现实基础,进而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机理及其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推动我国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永焕
德国是二战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利用时间最短的国家。受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动荡不安的局面,而德国企业却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继续保持着蓬勃向上的势头。2009年的欧债危机爆发以后,德国经济下滑了4.7%,失业率也上升为7.7%,但是,2010年德国经济就开始增长,在同期欧洲其他国家的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辉关 郭晓晶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本文考察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策略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陶洁 杨保建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典型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分析,总结他们发展的经验教训,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升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亚玲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政府不断推出和细化产业政策以调整西北地区产业结构。但是,由于产业政策本身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失调。要解决以上问题,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需要处理好五个方面关系:处理好产业结构调整与地区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产业政策体系内部关系;处理好产业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关系。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洪谊雅 林怀艺
当前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的科技与产业革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机遇,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再是靠总量扩张的过程,而主要是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增速下降可能带来某些难以预料的挑战,这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并重发展,向工业3.0、4.0迈进,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是向高收入国家、高质量城镇化、制造业强国、服务业大国迈进。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方向 升级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