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8)
- 2023(12921)
- 2022(11090)
- 2021(10500)
- 2020(9005)
- 2019(20892)
- 2018(20301)
- 2017(39078)
- 2016(21227)
- 2015(24637)
- 2014(24686)
- 2013(24756)
- 2012(23698)
- 2011(21417)
- 2010(22215)
- 2009(21303)
- 2008(21063)
- 2007(19517)
- 2006(17265)
- 2005(16166)
- 学科
- 济(94791)
- 经济(94678)
- 业(58412)
- 管理(57408)
- 企(46352)
- 企业(46352)
- 方法(39549)
- 数学(34470)
- 数学方法(34035)
- 中国(33858)
- 融(29025)
- 金融(29022)
- 银(27550)
- 银行(27518)
- 农(27077)
- 行(26585)
- 财(25441)
- 制(22624)
- 贸(20600)
- 贸易(20584)
- 地方(20129)
- 易(20038)
- 学(19794)
- 业经(19324)
- 农业(18020)
- 务(15427)
- 财务(15377)
- 财务管理(15327)
- 体(15075)
- 理论(14687)
- 机构
- 大学(320306)
- 学院(315635)
- 济(137977)
- 经济(135109)
- 研究(115822)
- 管理(112749)
- 中国(95413)
- 理学(94579)
- 理学院(93421)
- 管理学(91776)
- 管理学院(91185)
- 京(69331)
- 科学(67905)
- 财(66263)
- 所(60344)
- 中心(54283)
- 研究所(54215)
- 农(54031)
- 财经(51860)
- 江(48695)
- 经(46901)
- 北京(45225)
- 经济学(44646)
- 范(43871)
- 师范(43500)
- 业大(43143)
- 农业(42159)
- 经济学院(40208)
- 院(40173)
- 州(39769)
- 基金
- 项目(194482)
- 科学(151711)
- 研究(144790)
- 基金(141355)
- 家(123459)
- 国家(122111)
- 科学基金(102029)
- 社会(92242)
- 社会科(87315)
- 社会科学(87289)
- 基金项目(73193)
- 省(72723)
- 教育(66488)
- 自然(62726)
- 划(62564)
- 自然科(61235)
- 自然科学(61214)
- 自然科学基金(60138)
- 资助(59746)
- 编号(58355)
- 成果(51028)
- 部(44939)
- 重点(44484)
- 发(42902)
- 课题(41083)
- 创(39515)
- 国家社会(38983)
- 教育部(38639)
- 性(38337)
- 大学(37206)
- 期刊
- 济(159043)
- 经济(159043)
- 研究(103686)
- 中国(66986)
- 财(52456)
- 农(50992)
- 学报(50898)
- 科学(45752)
- 融(45298)
- 金融(45298)
- 管理(41276)
- 大学(38522)
- 教育(36328)
- 学学(35811)
- 农业(33439)
- 财经(27873)
- 技术(25898)
- 经济研究(25009)
- 经(24133)
- 业经(22886)
- 问题(21825)
- 贸(20417)
- 国际(19183)
- 业(18331)
- 世界(17729)
- 图书(16189)
- 技术经济(16010)
- 版(15643)
- 理论(15505)
- 统计(14773)
共检索到505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珏
国家形象特别是大国形象,对东亚国家间各种政治经济关系、包括金融合作,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本文从分析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国家形象入手,归纳了中国在东亚地区国家形象的三个矛盾性特点,进而探讨中国国家形象与东亚金融合作的关系,从认同的角度剖析东亚金融合作。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认同 东亚金融合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海青
文章分析了金融发展与人均GDP之间互动发展的关系;然后通过构造衡量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和金融结构的不同指标,检测东亚各国的金融体系的规模、行为及效率,结论是三个指标都证明了中国和日本属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而对其他东亚国家则因不同的指标,结论有不相一致的地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晓莉 张方华
本文依据Borio(2014)对金融周期的定义,选取信贷、信贷/GDP、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四个变量来提取金融周期。文章首先采用带通滤波法和拐点法提取单个金融变量的周期序列,再按照一定的规则提取其共同周期。运用这一研究方法依次获得东亚、东南亚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周期序列。在此基础上,计算样本国家(地区)金融周期的趋同程度,研究结果发现,东亚、东南亚国家(地区)的金融周期具有区域趋同性。
关键词:
金融周期 带通滤波法 区域趋同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翁东玲 张若谷
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应该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各国的共识。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只有进一步加快推动东亚金融合作的步伐,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强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金融合作,才能使中国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各国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才有助于国际货币体系克服自身的缺陷,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有助于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从而为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改革 东亚地区 金融合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静
本文对东亚金融合作形势及中国在东亚金融合作中可使用的资源、合作面临的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合作中的目标和可采取的策略:建立区域性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机制;必须寻求一种促进东亚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汇率安排;提升人民币的地位,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
中国 东亚 金融合作 思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沈瑶 陈明东
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十国13个国家,其中12个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里,东亚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GDP增长了五倍多,不包括日本,东亚的GDP总和已经达到世界总GDP的20%左右。这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筱原兴 王于苗 张虎
本文是日本国际货币研究所前专务理事筱原兴先生专投本刊的稿件。作者曾参与1997年金融危机后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文章分析了"清迈倡议"的形成、变革及取得的成果;针对流动性危机对策、地区监控体系、新的区域金融机构以及亚洲货币单位等问题阐述了日本官方和学界的看法。特别针对由中国负责的"东亚思想库网络"金融工作组撰写的政策建议提出了意见,主张在CMI发展和变革的基础上推进亚洲货币基金的建立和发展,并指出日中两国紧密合作的重要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士新
上世纪末的东亚金融危机促使该地区各国为自救和互救、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各项合作倡议,逐渐形成了清迈倡议双边货币互换安排。为减弱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风险,东亚各国推进了清迈倡议多边化,地区外汇储备库不断扩容,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挂钩的比例不断减少。为增进和巩固地区经济与金融合作的效率,东亚各国加强了相应的机制建设,建立了东盟+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整合了经济评估和政策对话的进程,为促进东亚地区持续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技术保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靳玉英 吴茂松
1997~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对东亚和拉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作用。本文试图对这两个区域危机后的经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16个国家和地区危机后6年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实证结果表明,危机后的恢复程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地域特征。接着本文对可能导致各国在危机后经济恢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模式、储蓄率和外债负担等对原因的解释力较强。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拉美 东亚 恢复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陈文新 谢婷婷
中国新疆在中亚经贸合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金融危机爆发后,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成为应对国际环境动态变化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动因和背景的分析下,探讨金融合作的可行性,提出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的模式及对策。
关键词:
中国新疆 中亚 金融合作 模式 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培 叶永刚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再思考,系统性风险的研究是需要建立在定量分析框架基础之上的。本文利用或有权益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框架对东亚及东南亚有关国家的宏观金融风险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系统性风险对东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早在2006年就初现端倪,一些国家的宏观金融风险在显著增大的同时还显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詹晓宁 滕维藻
东亚金融危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一次危及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由于这次危机是在全球金融市场扩张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危机的爆发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危机期间,受危机影响的东亚国家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变化最显著的因素是东道国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框架以及东道国的经济因素,其中特别是影响国内市场需求的宏观经济环境。这些因素的变动显著影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以及跨国公司在该地区经营活动和战略。本文研究东亚危机后跨国公司在东亚进入模式的转变——跨国并购的发展,并研究跨国并购对东亚各国短期经济恢复和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针对关于跨国并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客观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经常项目差额亿美元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1985491.7-19.23-7.58-6.00-0.36-0.04-15.37…1986858.3-39.1147.47-1.019.523.192.47…1987870.2-2...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芳
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加强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从现实来看,客观上不仅有助于次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发展;同时,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推进东亚货币合作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
东亚货币合作 内地与香港 金融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