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4)
2023(10498)
2022(8457)
2021(7462)
2020(6427)
2019(14444)
2018(14218)
2017(27538)
2016(15291)
2015(17498)
2014(17721)
2013(17365)
2012(16068)
2011(14473)
2010(14681)
2009(13686)
2008(13794)
2007(12770)
2006(11101)
2005(10235)
作者
(45869)
(38778)
(38583)
(36826)
(24429)
(18583)
(17781)
(15144)
(14509)
(13542)
(13118)
(13050)
(12336)
(12219)
(12086)
(12054)
(12017)
(11391)
(11241)
(10954)
(9579)
(9573)
(9441)
(8785)
(8778)
(8688)
(8678)
(8453)
(7810)
(7719)
学科
(70334)
经济(70261)
(39423)
管理(38863)
(30295)
企业(30295)
方法(28739)
数学(25307)
数学方法(25104)
(20354)
中国(19468)
地方(17785)
业经(14872)
(14861)
(14753)
农业(13578)
(13053)
贸易(13050)
(12649)
(11910)
(10540)
金融(10538)
(10341)
地方经济(10098)
(10023)
银行(9995)
环境(9565)
(9536)
(9424)
理论(9114)
机构
大学(226195)
学院(224823)
(94074)
经济(92113)
管理(82594)
研究(80674)
理学(70891)
理学院(70008)
管理学(68726)
管理学院(68311)
中国(59177)
科学(50544)
(48170)
(42101)
(41396)
(41318)
研究所(38535)
中心(36846)
(34864)
业大(34263)
财经(33234)
农业(32615)
(31600)
师范(31290)
北京(30284)
(30165)
经济学(29691)
(28900)
(27523)
经济学院(27012)
基金
项目(150278)
科学(117634)
研究(109405)
基金(107966)
(95681)
国家(94549)
科学基金(79212)
社会(69375)
社会科(65655)
社会科学(65632)
(58950)
基金项目(57135)
自然(50066)
(50063)
教育(49925)
自然科(48825)
自然科学(48808)
自然科学基金(47927)
编号(44795)
资助(43308)
成果(36894)
重点(34687)
(34182)
(33200)
课题(31124)
(30685)
国家社会(29077)
科研(28976)
创新(28755)
教育部(27959)
期刊
(105212)
经济(105212)
研究(65041)
中国(43155)
(38163)
学报(37670)
科学(34221)
(31648)
管理(28509)
大学(27848)
学学(26145)
农业(25769)
教育(24122)
(19555)
金融(19555)
技术(18996)
业经(17211)
经济研究(17029)
财经(16190)
问题(14717)
(14616)
(13997)
(12114)
(11717)
技术经济(11308)
世界(11095)
图书(11050)
国际(10946)
资源(10821)
商业(10808)
共检索到333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玉红  
从东亚国家双边FTA伙伴选择的范围来看,伙伴国不属于本地区的的情况在大大增加。以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东盟为例,展现东亚各国区域FTA和跨区域FTA并行发展的现实。跨区域FTA政策动机包括经济动机、安全和外交动机和平衡动机,而每一种动机又有自己的具体内涵。跨区域FTA的发动已经内化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和进程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为最大化我国的综合利益,应尽早明确中国的跨区域FTA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亮  穆月英  
本文在FTA框架下,通过建立农业纵向关联市场的均衡模型,研究分析关税对一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关税通过价格的传导机制作用一国农业生产行为。得到结论: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在均衡关税的形成过程中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关税是市场份额和边际成本的函数,中国农产品市场份额较大且处在关税刺激区,而日本和韩国处在关税抑制区,并且中国关税抑制区间小于日韩;就我国而言,农业生产要素等投入的边际成本相对较低,这是优势,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在东亚市场份额较大,关税减让的自由度会越来越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昭阳  陈漓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然而,东亚国家区域一体化步伐相对较慢,目前仅形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在内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尚未建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国家的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进出口相似度指数来探究东亚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并且为东亚地区进一步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依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爱勇  韩保江  
历史主义、微观主义、结构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不能对亚洲悖论产生的根源做出合理解释。东亚国家的"整体关联性"在于均处于国家现代化进程之中。它们在追求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亚洲悖论"的深层根源。一方面,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就成为东亚国家最为显著的特征,由此造就地区国家间日益紧密的经济、贸易、金融和技术合作,甚至高度的经济相互依赖。另一方面,东亚国家在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与发展之后所出现的问题,虽然以国内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又不可避免地以集体诉求和集体心理的形式反映到国家对外政策层面,导致国家间政治与安全合作严重滞后。但是,即便东亚国家完成了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也并不必然意味着亚洲悖论就不存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视角只能解释亚洲悖论的源起,并不能预测亚洲悖论的消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丹  邹颖娟  
国际直接投资与东亚国家间贸易两者近20年来实行同步快速增长,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和东亚国家间贸易的关系呈现互补性,国际直接投资通过东亚区域分工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东亚国家间贸易的发展,既直接带动了投资国设备、技术、部分原料和服务的出口,又扩大了东道国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跨越国界流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敏强  
20世纪70年代初期,阿吉、科利和波特等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程度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们创立了“抵消系数”模型,以估算国内资产净额抵消系数,间接地度量资本的流动程度。本文拟对“抵消系数”模型作简要的评价,并运用修改的简化“抵消系数”模型对东亚六国1975-1997年间资本流动的一般状态及其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作经验分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志勇  
中韩两国作为近邻,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双方已经具备了建立FTA的良好条件。2012年5月,中韩两国在北京正式宣布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但是,中韩两国在FTA谈判中面临许多难点,需要共同努力,相互妥协方可达成高水平的FTA。中韩建立FTA标志着东亚地区重要经济国家之间将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在积极期盼中韩FTA建立之时,也应适应中韩建立FTA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与变化,制定相应的应对之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铭辉  
贸易便利化是目前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关注点之一。本文对贸易便利化的内涵及福利影响进行综述式回顾,并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等多种商业调查数据,对东亚地区多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在此基础上,针对东亚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现状,对今后东亚自贸区谈判以及建设中的贸易便利化问题进行了思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温丽  刘昭媛  
介绍了东亚国家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城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认为城镇化是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借鉴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城镇化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将有益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具体经验包括政府的适度引导、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培育城市主导产业并形成多极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丽莉  丁东洋  
本文采用Lane and Milesi-Ferretti的数据,运用实际指标和理论指标来衡量东亚国家对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并与欧洲国家及其他发达工业化国家进行比较。在衡量结果的基础上,文章从东亚国家的资金双边对流及资本结构两方面对东亚与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东亚国家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与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在上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海青  
文章分析了金融发展与人均GDP之间互动发展的关系;然后通过构造衡量金融中介、金融市场和金融结构的不同指标,检测东亚各国的金融体系的规模、行为及效率,结论是三个指标都证明了中国和日本属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而对其他东亚国家则因不同的指标,结论有不相一致的地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利霞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东亚以东南亚的东盟和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为主体,开始广泛地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由于这四大格局体系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历史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再加上美国的影响,使得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文章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产生的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需要担负起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任、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基础、关注世界格局的变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同东盟及美日韩的沟通以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放  
美韩签署FTA是两国对现实背景和贸易环境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尽管美国的遏制意图和韩国的抢占制高点的意图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都是试图使自身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占据主动位置,但美韩FTA的久拖不决也使其潜在的影响产生了变数。韩国的这一举动显然是在走一条有别于东亚区域合作既有模式的道路,必然会对原有进程产生影响。它还使中国目前在东亚区域合作中所取得的成果缩水,因而有必要重新评估我国自身的FTA战略,以寻找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杜晓蓉  
人民币汇率制度正朝着更加灵活的方向上发展,这不可避免地将对东亚集体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产生破解作用。因为人民币在东亚汇率稳定中作用日益加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对东亚其他各国汇率制度改革有着重大的追随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万锋  
本文利用1993—2005年中美贸易顺差和中国对东亚国家贸易逆差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检验技术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动关系,得出结论:中美贸易顺差和中国对东亚国家的贸易逆差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二者具有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中美贸易顺差对来自中国与东亚国家贸易逆差的随机扰动具有正效应,并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进而,本文揭示了中关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和产业转移导致贸易失衡的内在逻辑,并验证了中美贸易顺差属于结构性失衡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