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9)
- 2023(8611)
- 2022(7315)
- 2021(6644)
- 2020(5178)
- 2019(12003)
- 2018(11601)
- 2017(21729)
- 2016(11476)
- 2015(12886)
- 2014(13029)
- 2013(12647)
- 2012(12241)
- 2011(11380)
- 2010(11945)
- 2009(10769)
- 2008(10820)
- 2007(9906)
- 2006(9133)
- 2005(8565)
- 学科
- 济(54043)
- 经济(53981)
- 业(31302)
- 管理(28040)
- 企(23957)
- 企业(23957)
- 贸(20366)
- 贸易(20350)
- 易(19705)
- 地方(19226)
- 中国(19073)
- 农(16689)
- 方法(14059)
- 业经(13850)
- 农业(11239)
- 融(10976)
- 金融(10976)
- 数学(10800)
- 数学方法(10679)
- 发(10492)
- 地方经济(10479)
- 银(10448)
- 银行(10433)
- 行(10265)
- 制(9553)
- 关系(9034)
- 学(8736)
- 技术(8540)
- 财(8479)
- 环境(8390)
- 机构
- 学院(168000)
- 大学(165435)
- 济(74536)
- 经济(72978)
- 研究(65719)
- 管理(59367)
- 中国(49605)
- 理学(49163)
- 理学院(48500)
- 管理学(47842)
- 管理学院(47500)
- 科学(37092)
- 京(36653)
- 所(33672)
- 财(32411)
- 研究所(30139)
- 中心(28625)
- 江(27357)
- 农(27134)
- 范(25627)
- 师范(25426)
- 财经(24709)
- 北京(24072)
- 院(23879)
- 州(22291)
- 经济学(22277)
- 经(22254)
- 业大(20991)
- 农业(20848)
- 师范大学(20367)
- 基金
- 项目(102108)
- 科学(79929)
- 研究(79889)
- 基金(71137)
- 家(61956)
- 国家(60938)
- 科学基金(50541)
- 社会(50371)
- 社会科(47800)
- 社会科学(47788)
- 省(40490)
- 基金项目(36304)
- 教育(35954)
- 划(33876)
- 编号(33581)
- 自然(29360)
- 发(29079)
- 资助(28880)
- 成果(28615)
- 自然科(28615)
- 自然科学(28610)
- 自然科学基金(28079)
- 课题(24549)
- 发展(24162)
- 展(23724)
- 重点(23505)
- 部(22400)
- 创(21465)
- 性(20508)
- 国家社会(20414)
共检索到283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田真庸
东亚地区是当今世界最稳定又是经济贸易最具活力的地区。该地区两大发展中集团,四小龙、除新加坡外的东盟四国,经济实绩尤为引人瞩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通过积极地扩大贸易、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八十年代逐渐步入了东亚外向型经济国家的行列。与东亚两个组别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因此,学习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欧阳芳 施国洪
物流业是影响整个国家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的复合型产业。新时期我国物流业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抓住我国物流业发展契机,优化升级物流产业结构,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东亚国家物流业市场开放较早,应借鉴其在国家物流规划层面的做法,加速制定物流总体规划推动计划,建立实施保障体系,改善现有物流宏观管理机制,规范行业标准,探索物流发展方式,创新供应链营运模式,加强先进物流技术的开发应用,优化技术结构,发展亚洲绿能低碳技术,构筑国际物流枢纽基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物流规划 基本法 模式创新 绿能低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叶飞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罗必良
一、贸易发展战略的阶段性转变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东盟四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陆续独立。经过五十年代对战争创伤的医治与民族经济的恢复,东盟四国逐步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有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贸易角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昭阳
东亚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国家贸易合作的步伐开始加快,但其合作程度仍然落后于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本文针对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现状,对在东亚建立“10+3”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及影响进行分析。在东亚地区,只有建立“10+3”自由贸易区才更加有利于东亚国家福利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东亚 贸易合作 福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沈铭辉
贸易便利化是目前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关注点之一。本文对贸易便利化的内涵及福利影响进行综述式回顾,并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等多种商业调查数据,对东亚地区多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在此基础上,针对东亚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现状,对今后东亚自贸区谈判以及建设中的贸易便利化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境内障碍 海关环境 规制环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沈瑶 陈明东
东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十国13个国家,其中12个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二十年里,东亚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GDP增长了五倍多,不包括日本,东亚的GDP总和已经达到世界总GDP的20%左右。这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昭阳
东亚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国家贸易合作的步伐开始加快,但其合作程度仍然落后于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本文针对东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现状,对在东亚建立“10+3”自由贸易区的基础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东亚地区,建立“10+3”自由贸易区有利于东亚国家福利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东亚 贸易合作 福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松玲
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典型形式是拉美和东亚模式 ,两个地区发展战略不同 ,效果各异。比较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 ,总结经验教训 ,对我国制定转型期的发展战略 ,胜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发展战略 比较 启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炜
二战后,东亚地区的国家(地区)出于冷战背景下的地缘政治格局的要求形成了强国家(地区)主义特色的发展模式,造就了东亚经济的奇迹。这种模式以日本为范例进而被韩国、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效仿。20世纪80年代后在国际和国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东亚的发展型政权均背离了原来的发展模式。试图通过分析发展型政权的传统特征、变异的原因和变异的路径来对比我国经济结构中问题的形成,并为我国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之路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俊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仅需要新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也需要创新对外经济发展的思想理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应在传统国际经济贸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更新对外经济发展思想和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魏玉君 叶中华
北京过高的人口压力导致了严重的"大城市病",而雄安新区在承接北京人口疏解上能够有效地缓解北京的交通、人口等城市问题。本文梳理了韩国首尔和日本东京的人口疏解经验,总结出其人口疏解的四大模式:一是政策诱导下的利益驱动模式;二是行政单位迁移的机构牵拉模式;三是公共资源倾斜的服务吸附模式;四是交通流支撑的时空压缩模式。而通过分析雄安的自身特点,借鉴日韩的经验,本文认为雄安新区在承接北京人口疏解的上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政府主导,完善新区公共服务建设;利益引导,完成企事业优惠迁入;科技驱动,打造新区智慧交通圈;知识引领,建设创新科学城。
关键词:
雄安新区 人口疏解策略 东京 首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海霞 张捷
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SITC7①)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其结果显示:(1)SITC7在东亚贸易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与东亚国家SITC7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SITC7产品进口关税的降低、FDI的增加和人均GDP的差距对我国与东亚国家机械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3)人均固定资本的差异不利于我国与东亚国家SITC7的产业内贸易,要促进水平型的产业内贸易,需要进一步缩小我国和东亚国家的技术差距。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丹 邹颖娟
国际直接投资与东亚国家间贸易两者近20年来实行同步快速增长,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和东亚国家间贸易的关系呈现互补性,国际直接投资通过东亚区域分工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东亚国家间贸易的发展,既直接带动了投资国设备、技术、部分原料和服务的出口,又扩大了东道国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跨越国界流动。
关键词:
国际直接投资 东亚 贸易 互补性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成
作为东亚货币与金融合作的重要组成,汇率协调往往被认为是促进区内贸易整合的关键举措。但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显示,汇率波动与贸易的关系并不明确。通过对1996-2011年间中国、日本、韩国及六个东盟成员国家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发现在贸易引力模型的框架下,除极少例外,各个样本国货币汇率波动对双边贸易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这一结果在不同的模型设定、回归方法以及汇率波动度量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通过汇率协调促进区内贸易的逻辑值得商榷,而东亚货币与金融合作的重点也需要新的反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