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2)
- 2023(14350)
- 2022(11816)
- 2021(10837)
- 2020(8794)
- 2019(19854)
- 2018(19422)
- 2017(36613)
- 2016(19465)
- 2015(22090)
- 2014(21997)
- 2013(21960)
- 2012(20558)
- 2011(18808)
- 2010(19202)
- 2009(17688)
- 2008(17868)
- 2007(16198)
- 2006(14729)
- 2005(13831)
- 学科
- 济(99762)
- 经济(99657)
- 业(86577)
- 企(78183)
- 企业(78183)
- 管理(71578)
- 方法(36038)
- 业经(31938)
- 农(29925)
- 中国(29797)
- 数学(27416)
- 数学方法(27262)
- 财(27124)
- 地方(23265)
- 技术(22429)
- 农业(21601)
- 务(19640)
- 财务(19604)
- 财务管理(19584)
- 贸(19471)
- 贸易(19453)
- 制(19223)
- 易(18920)
- 企业财务(18531)
- 策(17075)
- 和(16931)
- 划(16410)
- 银(15071)
- 银行(15051)
- 理论(14890)
- 机构
- 学院(292794)
- 大学(286437)
- 济(134077)
- 经济(131785)
- 管理(114221)
- 研究(104886)
- 理学(96497)
- 理学院(95435)
- 管理学(94409)
- 管理学院(93824)
- 中国(83464)
- 京(62282)
- 财(59592)
- 科学(58764)
- 所(53303)
- 研究所(47699)
- 农(47014)
- 财经(46681)
- 中心(46178)
- 江(45558)
- 经(42438)
- 经济学(40892)
- 北京(40477)
- 业大(37899)
- 院(37352)
- 范(36993)
- 经济学院(36821)
- 师范(36677)
- 州(36469)
- 农业(36437)
- 基金
- 项目(183109)
- 科学(146651)
- 研究(139092)
- 基金(133800)
- 家(115384)
- 国家(114329)
- 科学基金(98867)
- 社会(91562)
- 社会科(87000)
- 社会科学(86982)
- 省(70847)
- 基金项目(69507)
- 教育(62236)
- 自然(60362)
- 自然科(59004)
- 自然科学(58991)
- 划(58952)
- 自然科学基金(58035)
- 编号(55302)
- 资助(54229)
- 发(45385)
- 成果(44411)
- 创(41601)
- 重点(41503)
- 部(41438)
- 业(39730)
- 课题(38952)
- 国家社会(38659)
- 创新(38088)
- 发展(37734)
- 期刊
- 济(160521)
- 经济(160521)
- 研究(93841)
- 中国(64745)
- 管理(50321)
- 财(48226)
- 农(45571)
- 科学(40316)
- 学报(37595)
- 农业(31767)
- 教育(31325)
- 融(30823)
- 金融(30823)
- 技术(29725)
- 大学(29705)
- 学学(27920)
- 业经(27153)
- 经济研究(25781)
- 财经(24192)
- 经(21149)
- 问题(20471)
- 业(20000)
- 贸(18840)
- 技术经济(18392)
- 世界(18125)
- 国际(17502)
- 现代(15189)
- 坛(14231)
- 论坛(14231)
- 商业(14145)
共检索到468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平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两大课题,实现中国后发地区企业技术赶超目标意义重大。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最主要特征是经济裂变与技术范式变迁。中国应实行后发地区企业技术赶超战略,包括实行双轨并行战略、基于生命周期的"滞后紧跟"技术战略、协同式价值创造战略,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市场驱动与政府驱动的平衡。
关键词:
经济裂变 技术范式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雅彦
后发企业技术赶超过程中技术学习能力对其通过内外部知识吸收、整合、提升,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并获取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后发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包括技术引进、模仿能力和内部技术学习和网络技术学习能力。技术引进能力是后发企业实施技术赶超战略的前提;技术模仿能力的关键在于识别出外部知识的价值,进行模仿和吸收,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企业自身;内部技术学习能力包括个体的技术知识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竞争环境的动态复杂性使企业间竞争更多地根植于相关的企业网络。当然,后发企业在与其网络成员的合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外部知识的学习能力,对其竞争优势的构筑也十分重要。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技术赶超 技术学习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珉 马柯航
随着竞争基础的改变,"强者恒强"的模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已不再奏效,在位企业的强大和后发企业的弱小只是一种相对状态,"强弱易势"成为行业发展的常态。本文在对后发企业及其后发企业边缘赶超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指出后发企业具体的边缘赶超策略。本文认为,互补性资产是构成后发企业边缘赶超的关键要素。产业脉动速度的加快效应、竞争关键点的不断转移、迂回生产链条的加长、供给面的技术能力和需求面的市场能力的交互效应为后发企业边缘赶超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后发企业应当抓住政府的保护机制所创造的时间与机遇,有效突破产业进入障碍,善用外部资源,尽可能地进行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使之具有一定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海云 施建军
历史发展表明,即使那些竞争实力相对较弱的后发企业,也有可能超越竞争力较强的领先企业。后发企业可以借助后发优势以及基于创新网络嵌入、技术轨道变革、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赶超战略,实现"蛙跳",赶超领先企业。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斌
7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对东亚地区投资的增长,促进了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东亚国际货流的发展。东亚国际货流的发展确保了东亚地区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
关键词:
货流 东亚地区 日本跨国公司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先科 李重燕
双元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创新成长的关键。对于市场和技术双重落后的后发企业,组织学习制度安排需要在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之间进行权衡。本研究梳理了双元学习平衡的主要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组织学习制度安排,即互惠式学习。构建互惠式学习的关键有两个:一是嵌入到创新网络,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二是外部化学习方向的选择。本研究深入分析互惠式学习机制的特征,认为企业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将某一种学习外部化,从而构建一种复合动态双元平衡,以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学习效率,提高创新成长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青 戚湧 邓雨亭
本文以中国后发企业2022—2023两年追踪的调研问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对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技术能力、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专利侵权风险管理正向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赶超;技术创新在专利侵权风险管理与后发企业技术赶超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作用兼具当期效应与时滞效应;技术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影响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为专利侵权风险管理的创新驱动效应提供实证依据,引导中国后发企业在繁茂的“专利丛林”中砥砺前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尹新悦 谢富纪
基于资源依赖与获取行为理论的视角,构建一个关于技术模仿强度、创新能力、企业长短期绩效和外部环境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后发企业通过技术模仿获取技术资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的二次型曲线关系,其中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这一点在短期绩效方面较为显著。此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创新能力与企业短期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牛建国
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作为重要的资源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被广泛认知。当前正值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所以,企业家精神的配置问题愈加重要。企业家精神具有"二重性",即套利性和创新性。二者在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赶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后发企业的技术赶超通常经历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型升级。转型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成功偏离体现套利性企业家精神的"模仿依赖",实现由创新性企业家精神驱动的"路径创造"。当前,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企业家精神友好型制度环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加大基础科研投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平衡高技术与中低技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家精神由套利性向创新性的配置转换。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袁礼 王林辉 欧阳峣
本文基于后发大国的内生技术进步框架,演绎不同创新战略下市场规模对技术进步路径和技术赶超的作用,发现在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相耦合的战略下,市场规模扩张将抑制经济体向技术前沿收敛,加深对模仿创新的依赖。在以自主创新替代模仿创新的战略下,市场规模对技术进步路径和技术赶超的影响存在非一致U形门槛效应,且技术进步路径转换的规模门槛滞后于技术赶超。为此,本文建议以技术赶超为基准,适时调整创新战略,释放创新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适应中国市场规模变化的选择,但因经济尚处于由超大转向超强的阶段,自主创新的贡献率会先降后升。
关键词:
技术追赶 市场规模 自主创新 创新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深 潘聪林 韦亚平
2000-2009年期间,按总量和人均GDP测度的离散系数(CV)①表明:2005年后,东部沿海省份的省域内发展差距正趋于缩小,省域经济呈现均衡化发展的新格局。在宏观政策、区域大交通建设和省域产业转移等因素的作用下,沿海后发地区表现出群体性的经济赶超趋势,并在不同政府层级的政策意图交汇下,形成了一种"省域内赶超"的经济增长战略。在现实约束条件下,提出了相关的宏观空间政策导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欧阳峣 生延超
后发地区可以凭借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赶超,但是技术赶超的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即在现有技术差距下,后发地区只有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才能实现技术赶超。本文基于拓展的Verspagen技术赶超模型分析技术差距、技术能力与技术赶超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技术差距的缩小和技术赶超的实现都取决于后发地区的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对后发地区来说,通过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培育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可以实现技术赶超和经济收敛。因此,后发地区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培育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为缩小技术差距、实现技术赶超而努力。
关键词:
技术差距 溢出效应 技术能力 技术赶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文全 陈文婷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海啸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国在经济复苏过程中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控制和战略转型问题。不过,金融危机也为新兴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条件。对于经历过1997年金融危机阵痛的东亚地区而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在此次金融—经济危机的新形势下,其面临的不仅仅是自身如何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问题,也包括作为世界新兴经济的主导者,如何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经济未来的持续成长和世界经济格局的优化。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综述了两次以金融危机下东亚经济复苏与企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的讨论,对金融危机的产生机理、企业和国家的风险控制和发展战略进行重新认识,并强调指出,东亚地区要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文霞 王永贵
本文基于新兴市场技术后发国追赶情境的视角,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高端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代表性赶超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发展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赶超路径找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企业的技术赶超战略、赶超路径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互相演化的观点,由此得出后发追赶情境下的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模型。研究发现:新兴市场国家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形成过程是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的过程,技术赶超战略与赶超路径以技术能力为基础存在多种选择,没有统一的最优模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重力 杨宏
美国通过加入TPP从实质上确立了"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调整,在更大程度上加快了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干涉。美国主导下的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中国的整体和局部FTA战略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必须正确认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战略转变以及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FTA战略做出合理的调整。中国的FTA战略重心仍应保留在东亚地区,提高国内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同时跟踪研究TPP的最新进展,为以后加入TPP谈判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