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75)
2023(21023)
2022(17859)
2021(16484)
2020(14086)
2019(32329)
2018(32037)
2017(61452)
2016(33833)
2015(38422)
2014(38762)
2013(38232)
2012(35252)
2011(31968)
2010(32370)
2009(29972)
2008(29678)
2007(26792)
2006(23800)
2005(21458)
作者
(100420)
(83886)
(83263)
(79572)
(53427)
(40244)
(38118)
(32828)
(31687)
(30145)
(28374)
(28292)
(26866)
(26731)
(25995)
(25968)
(25115)
(24936)
(24255)
(24005)
(21000)
(20793)
(20547)
(19224)
(18846)
(18672)
(18583)
(18553)
(17081)
(16686)
学科
(149019)
经济(148854)
管理(97451)
(91119)
(75539)
企业(75539)
方法(61855)
数学(53278)
数学方法(52512)
(38798)
中国(38680)
(35441)
(33010)
地方(32143)
业经(32119)
(27737)
农业(25677)
(24733)
贸易(24721)
理论(24068)
(23912)
(22243)
银行(22179)
(22174)
(21847)
财务(21745)
财务管理(21688)
(21310)
金融(21301)
(21125)
机构
大学(490576)
学院(489171)
(198032)
经济(193543)
管理(186794)
研究(169555)
理学(160103)
理学院(158235)
管理学(155105)
管理学院(154220)
中国(126762)
科学(105919)
(105834)
(90797)
(87431)
(83183)
研究所(79220)
中心(76583)
(74961)
业大(73383)
财经(71844)
北京(67214)
(66283)
师范(65611)
农业(65058)
(64927)
(61208)
(60083)
经济学(59385)
经济学院(53115)
基金
项目(323341)
科学(252455)
研究(234666)
基金(232035)
(202814)
国家(201128)
科学基金(171227)
社会(145792)
社会科(137947)
社会科学(137907)
(127098)
基金项目(121901)
自然(111686)
教育(109074)
自然科(109019)
自然科学(108989)
(107147)
自然科学基金(106986)
资助(96648)
编号(96534)
成果(79686)
重点(73031)
(70564)
(69403)
课题(67737)
(65867)
科研(61738)
创新(61504)
教育部(60027)
大学(59855)
期刊
(225750)
经济(225750)
研究(146387)
中国(96842)
学报(80352)
(76047)
科学(72326)
(71154)
管理(70261)
大学(60339)
教育(57280)
学学(56485)
农业(51382)
技术(44656)
(43463)
金融(43463)
业经(35983)
经济研究(35817)
财经(35673)
(30617)
问题(29546)
(26879)
图书(26122)
技术经济(24786)
统计(23748)
(23665)
(22908)
理论(22699)
科技(22248)
商业(21673)
共检索到738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利霞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东亚以东南亚的东盟和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为主体,开始广泛地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由于这四大格局体系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历史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再加上美国的影响,使得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文章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产生的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需要担负起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任、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基础、关注世界格局的变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同东盟及美日韩的沟通以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梅  
中国一直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如何确定和调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切实发挥大国作用,实现区域间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区FTA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要借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东风",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加快确立世界FTA网络格局中的轴心国地位等措施加强中国FTA战略的实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梅  
中国一直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如何确定和调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切实发挥大国作用,实现区域间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区FTA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要借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东风",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加快确立世界FTA网络格局中的轴心国地位等措施加强中国FTA战略的实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梅  
中国一直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如何确定和调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切实发挥大国作用,实现区域间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区FTA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要借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东风",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加快确立世界FTA网络格局中的轴心国地位等措施加强中国FTA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明勤  
面对欧洲、美洲两大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东亚地区也在积极蕴酿建立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并已提出了“东亚经济圈”、“黄海经济圈”、“日本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等等构想,以便与欧美两大经济集团相抗衡。东亚地区一般泛指西太平洋的亚洲地区,即亚太地区。而本文讨论的东亚地区主要指中国、日本、“四小”和东盟(新加坡除外)诸国四个组成部分,为区别起见,故称“东亚区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喻旭兰  刘舒  
文章通过使用1990~2008年度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东亚国家的FDI与区域内投资和贸易一体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在区域生产网络机制的作用下,FDI的流入将促进东亚区域内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流动,有利于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当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外资,是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错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荣林  胡杨  张英涛  
本文利用双边FDI数据展现了东亚内部复杂的投资结构;并通过计算FDI密集度指数揭示了各自由贸易区内部投资倾向日益加深的事实。最后以自由贸易区为样本,利用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模型系统地估计了FDI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来自东亚内部的FDI显著地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亮  谷克鉴  符大海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现象,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极的东亚地区却至今未能形成真正的区域经济集团,这与东亚事实上存在的"自然的"贸易集团相悖。笔者受SCP范式的启发,采用合作博弈中的群体决策构建了一个权力结构基础上的决策结构模型来分析东亚地区难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只有次区域的甚至是双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才是中国目前现实的最优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苏应蓉  徐长生  
近年来,东亚外向型经济体呈现出汇率波动联动性加强并导致"实际的"汇率制度变动一致的趋势。本文从东亚日益加深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各经济体的汇率变化受其重要贸易伙伴经济与政策因素影响,如日美汇率结构波动甚至包括邻国(地区)的汇率与货币政策。这说明经济结构相似、经济周期趋同的东亚各经济体需要一致的汇率制度。本文认为,在目前东亚区域汇率合作机制时机尚未成熟时,各经济体同时采取宽带浮动的一篮子盯住较为现实。而在当前金融动荡的形势下,各国汇率政策协调极为重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宣昌勇  郭韶伟  晏维龙  
本文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东亚地区的产业集聚、产业转移、跨国投资对东道国企业的影响以及区域共同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共同发展的角度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展望,并就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金平  赵景峰  
本文从制度变迁角度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演进做分析考察,通过构建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框架,认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由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模式共同推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两种制度变迁模式区分不同层次进行历史演进分析,以得出相关分析结论,提出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发展趋势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亮  
美、日等国后发优势成功运用的历史与后发优势的发挥越来越难以实现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引发了关于后发劣势问题的讨论。本文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由于当代技术创新环境的变化、国际经济秩序规则的制定和路径依赖等因素使得后发优势的发挥显得越来越困难,而先发优势正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运用先发优势理论研究我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定位和选择问题,指出中国的战略定位就是在技术的先发优势方面不能继续拉大与日本的差距,同时在制度的先发优势方面要保持必要的领先地位以便减轻在技术先发优势方面中国目前的劣势。而相应的战略选择就是采取必要的国家干预主义,集中优势资源争取技术创新和制度规则制定的先发优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莹  余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福利来源就是分工经济,反映分工水平和分工地位的贸易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福利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帆  
当前,东亚地区传统“雁行发展模式”逐渐式微,东亚“雁行国际分工体系”的弊端开始显露。面对“后雁行模式”时期的现实,东亚地区各经济体应该“以互惠防俱伤,以合作求多赢”,加快推进以制度性合作为特征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