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9)
2023(7534)
2022(6182)
2021(5923)
2020(4686)
2019(10791)
2018(10168)
2017(19557)
2016(10009)
2015(11405)
2014(11183)
2013(11132)
2012(10364)
2011(9590)
2010(9214)
2009(8342)
2008(8014)
2007(6690)
2006(5735)
2005(5210)
作者
(26609)
(22634)
(22392)
(21457)
(14218)
(10689)
(10177)
(8850)
(8568)
(7855)
(7528)
(7505)
(7156)
(7090)
(7062)
(6925)
(6875)
(6535)
(6465)
(6189)
(5656)
(5230)
(5208)
(5128)
(5001)
(4963)
(4852)
(4562)
(4471)
(4400)
学科
(51638)
经济(51598)
管理(24892)
(22069)
方法(19544)
数学(17868)
数学方法(17792)
中国(16418)
(16288)
企业(16288)
(11980)
贸易(11973)
(11782)
(11703)
地方(11336)
业经(8805)
(8614)
(8487)
关系(8292)
(8166)
金融(8165)
农业(7857)
环境(7719)
地方经济(7497)
(7460)
(7426)
银行(7422)
(7276)
(7199)
(6634)
机构
大学(146283)
学院(143991)
(73342)
经济(72367)
研究(56773)
管理(53796)
理学(46757)
理学院(46197)
管理学(45743)
管理学院(45469)
中国(43918)
(30669)
科学(30509)
(29578)
(27343)
研究所(25166)
经济学(25050)
中心(24648)
财经(24608)
(22916)
经济学院(22720)
(20556)
北京(19654)
(19610)
(19487)
师范(19380)
财经大学(18794)
(18132)
科学院(17435)
研究中心(16895)
基金
项目(100777)
科学(82431)
基金(77497)
研究(76690)
(67619)
国家(67162)
科学基金(57599)
社会(53593)
社会科(51044)
社会科学(51037)
基金项目(40309)
(34806)
教育(34352)
自然(33964)
自然科(33210)
自然科学(33203)
自然科学基金(32626)
(31133)
资助(30794)
编号(28834)
(24871)
国家社会(24370)
成果(23498)
重点(23373)
(23332)
中国(23317)
教育部(21909)
(21336)
人文(20648)
创新(20146)
期刊
(76532)
经济(76532)
研究(46681)
中国(26867)
(19952)
科学(19925)
管理(19093)
学报(18563)
(18114)
大学(14763)
(14458)
金融(14458)
经济研究(14173)
学学(13847)
教育(13690)
农业(12929)
财经(12540)
(11543)
国际(11451)
(11068)
世界(10947)
技术(10597)
问题(10521)
业经(10486)
(7581)
资源(7268)
技术经济(6886)
(6766)
论坛(6766)
经济问题(6399)
共检索到212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斌  
本文立足中国视角 ,对当前各种流行的东亚汇率合作方案做出了评价。研究发现 ,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快速变化 ,加上欠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 ,钉住一揽子货币、亚洲汇率机制等一系列东亚汇率合作方案不能对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构成有益的改善。推进东亚汇率合作 ,中国一方面可以通过呼吁日元对美元的稳定实现东亚区域内货币之间的稳定 ,另一方面 ,推进人民币在东亚区域更加广泛的使用是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战略目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任晶晶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作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实按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处理同有关国家的海上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发展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切实推进三国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建设性的合作精神发展中美关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燕  
汇率制度合作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核心内容,未来3~5年内,东亚国家和地区应以亚洲货币单位(ACU)的推出为契机,围绕共同钉住一篮子货币开展汇率合作,同时,不断完善区域汇率协调监督机制与危机救助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晶晶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做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凌燕  李众敏  
在亚太框架下的贸易自由化一直进展缓慢,直到最近,亚太的经济合作才出现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美国不仅与东盟10国签订了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还与韩国、澳大利亚开始贸易自由协定的谈判,美国对东亚区域合作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参与东亚的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其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密切关注的。文章基于GTAP模型对美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路径进行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不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弊大于利,而参与则是利大于弊。中国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是最优策略;二是要注意美国的扼制策略,积极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兰  
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10+3”的总体框架已基本确定,在已经基本成熟的东盟合作经验的引导下,东亚经济体内各个区域性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例如中国与东盟、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等。但是,中、日、韩三国间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由于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之日本经济仍未从低迷状态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导致日本对与有中国积极参与的区域合作仍犹疑不决。在对待与东盟的合作问题上,中日两国仍存在一定的竞争与利害冲突,东盟客观上成了中日关系的协调平台。今后,东亚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日、韩与东盟,特别是中日两国的进一步协调与合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斌  郭戎  
一、东亚经济基本面和区域贸易合作的潜在收益从日本经济在战后的迅速增长,到四小龙、四小虎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东亚经济已经成了世界上一支举足轻重、极具活力的力量。1985~1998年间,区域内经济增长速度5.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东盟与中日韩13国人口近20亿,占世界的1/3;GDP近7万亿美元,占世界的22.6%。区域内经济大都保持着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而且相互之间保持密切的贸易、投资关系。1990~1998年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段锡平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相对欧洲与北美日益成熟和扩大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东亚的区域合作机制显得零散而脆弱。作为东亚地区日益开放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大国,中国的崛起不仅会影响东亚的振兴,同时也会受东亚地区各种经济、政治、安全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积极参与并推进东亚区域合作,通过寻求共同利益达到“双赢”和“共赢”,以获取自身发展的最适环境,是中国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华晓红  庄芮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步伐自20世纪末以来迅速加快,本文认为,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与策略是:以CEPA起步,推进与东盟乃至整个东亚的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兆国  庞德良  
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对华实施“脱钩+遏制”政策,短期内会增加双边贸易成本,长远看将会引发全球价值链重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进一步冲击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全球化已经出现“回头浪”。中国推动深化东亚价值链互利共赢合作,对于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确保价值链“不断链”,具有现实的急迫性。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中间品、零部件重要来源地和吸收地,为东亚经济体提供了广阔的中间品与最终消费品市场,并成为发达国家价值环流与东亚价值链环流的价值枢纽。为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需要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提升价值链引领能力,坚持对外开放,继续融入全球价值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深化全球治理体制合作,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动、产能开发等推动东亚价值链合作,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鲁晓东  
本文利用高度细分的贸易数据,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区域生产中整合过程的国际分工地位和特点,以及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对外资的高度依赖性,进而总结了东亚生产和贸易模式的变化和中国在新三角贸易中的主导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放  
美韩签署FTA是两国对现实背景和贸易环境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尽管美国的遏制意图和韩国的抢占制高点的意图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都是试图使自身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占据主动位置,但美韩FTA的久拖不决也使其潜在的影响产生了变数。韩国的这一举动显然是在走一条有别于东亚区域合作既有模式的道路,必然会对原有进程产生影响。它还使中国目前在东亚区域合作中所取得的成果缩水,因而有必要重新评估我国自身的FTA战略,以寻找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海琦  李光辉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最初来源于美国倡导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和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2009年越南加入后,开始进入发展壮大阶段。于是,美国便以此为载体,全面推行美国的贸易战略和自贸区战略,主导《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自2009年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跨太平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定》以来,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2012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后危机时代加强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具有多重效应,但目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金融合作功能重叠、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与缺少政治互信等。东亚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近期、中期与远期目标。中国要通过逐步建立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合作安排及金融机构、加强东亚区域政策性对话机制构建与区域债券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加快与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进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宋德玲  李光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