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29)
- 2023(16332)
- 2022(13289)
- 2021(12367)
- 2020(10349)
- 2019(23625)
- 2018(23286)
- 2017(44511)
- 2016(24210)
- 2015(27281)
- 2014(27467)
- 2013(26708)
- 2012(24312)
- 2011(21703)
- 2010(21579)
- 2009(19964)
- 2008(19727)
- 2007(17655)
- 2006(15288)
- 2005(13624)
- 学科
- 济(101733)
- 经济(101625)
- 管理(66411)
- 业(62370)
- 企(50189)
- 企业(50189)
- 方法(44275)
- 数学(38973)
- 数学方法(38440)
- 农(28977)
- 中国(28033)
- 财(24849)
- 地方(22605)
- 业经(22144)
- 学(21080)
- 制(19416)
- 农业(19197)
- 贸(17212)
- 贸易(17204)
- 易(16674)
- 理论(16140)
- 银(15619)
- 银行(15579)
- 融(15417)
- 金融(15409)
- 务(15186)
- 财务(15121)
- 财务管理(15083)
- 和(14918)
- 行(14863)
- 机构
- 学院(341584)
- 大学(341208)
- 济(137186)
- 经济(134238)
- 管理(128688)
- 研究(115771)
- 理学(110953)
- 理学院(109715)
- 管理学(107465)
- 管理学院(106853)
- 中国(86598)
- 科学(72188)
- 京(72059)
- 财(63065)
- 农(59439)
- 所(58385)
- 中心(54135)
- 研究所(53246)
- 业大(52174)
- 江(52041)
- 财经(50217)
- 农业(46739)
- 范(46300)
- 师范(45779)
- 经(45526)
- 北京(44721)
- 院(42371)
- 经济学(42196)
- 州(41127)
- 经济学院(38117)
- 基金
- 项目(232750)
- 科学(183038)
- 研究(169751)
- 基金(167624)
- 家(146745)
- 国家(145547)
- 科学基金(124322)
- 社会(107033)
- 社会科(101340)
- 社会科学(101311)
- 省(92394)
- 基金项目(88000)
- 自然(79970)
- 教育(79517)
- 自然科(78105)
- 自然科学(78081)
- 划(77787)
- 自然科学基金(76642)
- 编号(69770)
- 资助(67955)
- 成果(56855)
- 重点(53251)
- 部(51007)
- 发(50977)
- 课题(48936)
- 创(48330)
- 创新(45190)
- 科研(44716)
- 国家社会(44444)
- 教育部(43484)
共检索到501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和春红
"东亚共同体"的前景与可行性如何,以及在现有的"10+3"、"3+10"与东亚峰会的"10+6"模式中,东亚区域合作与一体化最终会作什么样的路径选择,是目前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话题。综观东亚区域合作发展的历史,结合东亚地区的现实,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东盟10国引导、中日韩3国不断密切三方合作,向东盟10国辐辏(即"10+3")的局面。在"10+3"的背后,美国的影响是挥之不去的巨大的影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莹 余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福利来源就是分工经济,反映分工水平和分工地位的贸易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福利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明勤
面对欧洲、美洲两大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东亚地区也在积极蕴酿建立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并已提出了“东亚经济圈”、“黄海经济圈”、“日本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等等构想,以便与欧美两大经济集团相抗衡。东亚地区一般泛指西太平洋的亚洲地区,即亚太地区。而本文讨论的东亚地区主要指中国、日本、“四小”和东盟(新加坡除外)诸国四个组成部分,为区别起见,故称“东亚区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伟 杨娇辉 孙大超
本文使用东亚8个投资国和9个东道国2001~2010年双边权益类与债券类资产组合投资头寸数据,采用金融资产交易引力模型的分析框架,探讨了东亚区域金融一体化的动因与阻力。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全球金融资产交易额来说,东亚经济体并没有更多地持有本区域的金融资产;东亚经济体双边金融资产头寸的影响因素很大程度上与引力模型理论相背离,双边贸易是东亚金融一体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东亚国家之间的政治冲突、交易币种的选择是阻碍区域金融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原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利霞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东亚以东南亚的东盟和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为主体,开始广泛地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由于这四大格局体系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和历史问题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再加上美国的影响,使得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文章分析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产生的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需要担负起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任、充分利用现有的合作基础、关注世界格局的变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同东盟及美日韩的沟通以促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问题 FTA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梅
中国一直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如何确定和调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切实发挥大国作用,实现区域间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区FTA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要借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东风",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加快确立世界FTA网络格局中的轴心国地位等措施加强中国FTA战略的实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梅
中国一直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如何确定和调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切实发挥大国作用,实现区域间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区FTA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要借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东风",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加快确立世界FTA网络格局中的轴心国地位等措施加强中国FTA战略的实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梅
中国一直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和支持者,如何确定和调整东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切实发挥大国作用,实现区域间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双边自由贸易区FTA战略面临着诸多挑战,我国要借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东风",通过不断加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间的合作,加快确立世界FTA网络格局中的轴心国地位等措施加强中国FTA战略的实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于晓燕
东亚经济体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在多数服务部门存在贸易竞争力上的互补关系,并已形成了以东盟为核心的交错复杂的服务贸易一体化制度安排网络,具备了实施东亚服务贸易一体化的良好基础。为如期完成RCEP,各方需共同努力,在具体的谈判机制、部门自由化安排以及承诺表形式等方面作出合理安排。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东海
本文扼要回顾了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复兴过程,认为自发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各国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各国政府偏好和观念的转变是东亚区域合作取得进展的根本动因。但是,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前景并不确定,有赖于中日互信的建立和美国对东亚合作的态度。东亚区域一体化最终取决于区域内国家(地区)的远见卓识和共同努力。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东亚合作 大国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金平 赵景峰
本文从制度变迁角度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演进做分析考察,通过构建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框架,认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由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种模式共同推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两种制度变迁模式区分不同层次进行历史演进分析,以得出相关分析结论,提出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未来发展趋势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淑梅 赵亮
本文采用广域一体化的研究视角,对后危机时代东亚区域合作应选择TPP模式还是RCEP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先对TPP和RCEP两种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介绍,再分析了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东盟、中国、日本和韩国四大经济体对TPP和RCEP的不同态度,接着比较了TPP和RCEP的具体特点对东亚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东亚区域合作选择加入TPP或RCEP将会产生的不同利弊情况。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后危机时代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目前选择RCEP模式更有利于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良好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杨
本文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区域内贸易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东亚机制下,"10+3"(EAFTA)和"10+6"(RCEP)内部的相互依赖程度更高;而在亚太机制下,随着TPP潜在成员的不断加入,区域内部贸易联系将会不断下降,并且日本的加入将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认为相较于亚太机制,东亚机制将是更优的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金波
在中国崛起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背景下,TPP能否成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优选路径,RCEP能否形成统一的亚太市场,"跨太平洋"与"东亚轨道"能否殊途同归并最终实现APEC亚太自贸区(FTAAP)的目标,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在对亚太各国经济、贸易和投资结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就亚太主要经济体在区域价值链贸易中的不同特征、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差异、亚太经济结构和区域经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决定各国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路径与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予以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亚太经济一体化 经济结构 区域价值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邵惟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