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2)
- 2023(9330)
- 2022(8102)
- 2021(7341)
- 2020(6437)
- 2019(14719)
- 2018(14870)
- 2017(28053)
- 2016(16024)
- 2015(18516)
- 2014(19213)
- 2013(18712)
- 2012(17815)
- 2011(16178)
- 2010(16610)
- 2009(15514)
- 2008(15816)
- 2007(14810)
- 2006(12840)
- 2005(11612)
- 学科
- 济(65641)
- 经济(65558)
- 管理(42900)
- 业(39712)
- 企(31440)
- 企业(31440)
- 方法(30760)
- 数学(26808)
- 数学方法(26474)
- 农(19234)
- 中国(17363)
- 财(16565)
- 学(16436)
- 制(14186)
- 业经(13042)
- 地方(12891)
- 贸(12429)
- 贸易(12424)
- 农业(12245)
- 易(12011)
- 理论(11852)
- 银(10998)
- 银行(10946)
- 融(10686)
- 金融(10678)
- 体(10550)
- 行(10454)
- 和(10221)
- 务(9631)
- 财务(9593)
- 机构
- 大学(240456)
- 学院(238339)
- 济(92392)
- 经济(90119)
- 管理(85203)
- 研究(84853)
- 理学(72430)
- 理学院(71499)
- 管理学(69941)
- 管理学院(69498)
- 中国(63302)
- 科学(55169)
- 京(52413)
- 农(49770)
- 所(45689)
- 财(43303)
- 研究所(41549)
- 业大(40335)
- 农业(39741)
- 中心(39114)
- 江(38450)
- 财经(33852)
- 范(33107)
- 北京(32915)
- 师范(32683)
- 经(30449)
- 州(30048)
- 院(29847)
- 技术(28162)
- 经济学(27925)
- 基金
- 项目(153993)
- 科学(118078)
- 研究(109676)
- 基金(108306)
- 家(96087)
- 国家(95259)
- 科学基金(78863)
- 社会(66339)
- 社会科(62581)
- 社会科学(62554)
- 省(61607)
- 基金项目(57181)
- 划(52200)
- 教育(51956)
- 自然(51478)
- 自然科(50262)
- 自然科学(50242)
- 自然科学基金(49358)
- 编号(45707)
- 资助(45012)
- 成果(39017)
- 重点(35234)
- 部(33766)
- 发(32998)
- 课题(32513)
- 创(31028)
- 科研(29721)
- 计划(29610)
- 创新(29056)
- 大学(28446)
- 期刊
- 济(105554)
- 经济(105554)
- 研究(69008)
- 中国(51047)
- 学报(45611)
- 农(45340)
- 科学(38296)
- 财(34966)
- 大学(33315)
- 学学(31258)
- 教育(30786)
- 农业(30343)
- 管理(29619)
- 技术(21568)
- 融(20712)
- 金融(20712)
- 财经(17028)
- 业经(16924)
- 经济研究(16409)
- 业(16388)
- 经(14678)
- 问题(14293)
- 版(13852)
- 图书(13052)
- 统计(12064)
- 业大(12037)
- 技术经济(11994)
- 贸(11884)
- 理论(11196)
- 科技(10848)
共检索到363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东亚共同体”从概念的提出到真正成为东亚各国共识的10年,是东亚各国之间经济依存度和互补度不断提高的10年。中国已成为推动东亚共同体加速成长的积极中坚力量。对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中不断扩大的影响力的担心,促使日、韩、印、俄都力图积极加入这个合作进程。由于中国参加东亚共同体进程的势头只会增强不会减弱,因而其他国家的态度也会越来越积极。尽管推动东亚共同体进程的核心和主导力量是东盟国家,但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多友
近10余年来由于受到“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在东亚也出现了“地域化”思潮。面对同样的挑战,东亚各国已经意识到采取共同的经济文化防卫机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其中,东盟各国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体性。从亚洲主义的角度分析东亚地域所产生的“地域化”、“本土化”趋势的实质,可以确证东盟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文化共创进而对东亚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将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建科 张振
改变商品房社区业主行动的分散化和原子化,推进商品房社区共同体的形成,是当下商品房社区治理的重要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机制在于社区公共性的生产与建构。社交网媒的"去中心、开放性、自由化、易互动"的特点,能持续生产和建构虚拟化的社区公共空间。而虚拟化的社区公共空间与社区实体空间的交叉互动会不断地增强社区业主间的相互信任与群体归属感,推动社区由"陌生邻里"向"熟人社区"转变,进而实现社区共同体的形成及治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社交网媒 商品房社区 社区共同体 治理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铁军
在探讨东亚地区主义时通常所运用的三种思维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维范式。按照这样的一些思维范式分析,90年代后期的区内外因素促成了东盟+3会议的召开和真正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发生及东亚同盟体的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参与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余昺雕,李秀敏
90年代以来 ,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在多种动力的推动下 ,突飞猛进地发展。但目前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仍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因素。要克服这些障碍 ,加快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就必须调整该地区的大国关系 ,建立多层次的、小范围的区域合作组织 ,并针对东北亚政治经济形势复杂的特点 ,将经济发展与合作放在首位 ,走“以经促政”的道路 ,最终实现建立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
关键词:
东亚 经济共同体 动力 障碍 前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魏波
建构东亚共同体遭遇意识形态的阻碍,其中一个深层命题是如何在认识和对待他者中寻找自我认同的基础。从历史文化的语境分析,东亚传统的"天下秩序"以及"汉字文化圈"提供了建构自我与他者的基本范式,它们基于"主奴观念"之上,维系了东亚区域的利益和权力结构。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国家意识与民族主义的兴起在推动东亚崛起的同时也带来文化认同的危机,表现之一是自我建构中的摇摆不定。同时,文化深处的"主奴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社会结构依然根深蒂固,导致东亚难以形成较大的认同交集,这是建构东亚共同体的深层障碍。在平等对待他者中重构自我,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下扩大文化认同的交集,既是东亚各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内在需求,也是建构"东亚共同体"理想模式的外在条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姚丽琼 王景红
风险投资固有的高风险特征,使得初始投资决策十分重要。研究项目筛选和价值评估机理的目的,正是为了正确认识风险投资项目在价值形成、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在规律性,为投资者正确评估风险项目,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风险投资项目特征、价值形成及影响风险投资项目筛选和价值评估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风险投资项目筛选和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风险投资 项目筛选 价值评估 指标体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波 裴海英
风险投资高收益与高回报的特性,要求风险投资通过IPO退出,影响IPO退出方式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据此提出影响风险投资IPO退出的重要因素并做粗浅实证分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
风险投资 IPO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昌黎
东亚共同体是东亚合作的必然趋势,是东亚各国的长期目标。然而,在小泉政府期间,因日本不与中国讨论东亚共同体,在双边自由贸易方面孤立中国,中日关系冷淡,中日两国一直未能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日本民主党实现政权轮替后,表示了与中国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新姿态,受到了中国的欢迎,出现了中日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新局面。以此为契机,中日两国应该根据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前提、原则与途径,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慧智
中日韩对建立东亚共同体达成共识后,各界对东亚共同体的前景并不乐观。从各国关于东亚共同体构想的指导思想上看,日本是为了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应对中国崛起,提高本国在东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韩国是为了摆脱夹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三明治"地位;而中国更多地从"和谐世界"理念出发,为本国的发展创造和平的环境。尽管中日韩对东亚共同体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认识,但三国指导思想的相互矛盾影响了三国的切实合作,同时,现存的领土问题、主导权之争、美国因素等都是现实障碍。因此,处理好中日韩与美日韩的关系,加强中日韩合作是推动东亚共同体获得进展的关键。
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指导思想 阻碍因素 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联合
东亚共同体是近年来东亚国际关系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变量。从客观发展趋势和各方积极愿望看,东亚共同体可以成为东亚合作的一个远景目标。东亚共同体迄今主要停留在理念层面,有关它的性质和内涵,学术界尚未取得广泛和明确的共识。本文阐述了对东亚共同体的基本认识,着重分析了其政治/安全含义,并进而探讨了它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东亚合作 政治/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延军 王春梅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合体”转变为具有合作性质的“安全共同体”。本文试图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探讨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
关键词:
东亚安全 新区域主义 安全共同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姜跃春
因东亚地区区情复杂,加上构建"东亚共同体"也是一个复杂的艰巨工程,有关各方在参与范围、对象等问题上存有分歧,为此东亚共同体建设只能是区域合作的长远目标。从发展趋势看,10+3应该成为共同体的基础,中日韩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与区域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协调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区域合作 中日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树勇 于阳
东亚人文共同体的建构是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依托,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在区域层面的重要内容与主要环节之一。人文共同体作为文化共同体的一种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内容。古代东亚文化共同体初见于汉代,鼎盛于隋唐,17世纪中叶明清嬗代后逐渐走向衰落,西方殖民东侵与近代日本扩张等因素使其趋于崩溃。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亚群体性崛起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东亚人文共同体的当下建构有了现实可能。文化区域主义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是国际政治社会学的重要体现。以该视角分析东亚人文共同体建构的前提条件,可以发现东亚地区存在由历史塑造的相似价值观,东亚文化在域外文化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抗逆性",但区域内核心行为体对构建人文共同体尚未形成一致的强烈意愿。在推动路径方面,当前东亚不存在一个公认的文化领导者,官方与民间的多层次推动会因历史与政治问题受阻,东亚文化主体性建设须克服"例外论"陷阱。因此,推动建构人文共同体需将文化作为目的而非手段,由此尝试强化行为体的构建意愿;在推动主体上避免单中心主义,重视多边协调;方式上在坚持依托政府主导的跨区域对话机制的同时,应深化区域内文化产业合作、推进民间自发性人文交流;在内容上需注重兼收并蓄,融合传统价值观与新兴文化,逐渐实现东亚各国文化的多元一体。人文共同体将以更具实践性、灵活性和包容性的方式在东亚展开,为多元一体的东亚国际体系提供精神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