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9)
- 2023(13061)
- 2022(11413)
- 2021(10785)
- 2020(8849)
- 2019(20417)
- 2018(20400)
- 2017(39844)
- 2016(21639)
- 2015(24350)
- 2014(24528)
- 2013(24019)
- 2012(22394)
- 2011(20363)
- 2010(20572)
- 2009(19024)
- 2008(18425)
- 2007(16444)
- 2006(14709)
- 2005(12554)
- 学科
- 济(86615)
- 经济(86428)
- 业(60958)
- 管理(59816)
- 企(47751)
- 企业(47751)
- 方法(37733)
- 农(34793)
- 数学(31446)
- 数学方法(31034)
- 中国(23829)
- 农业(22824)
- 业经(22626)
- 财(22506)
- 地方(19193)
- 学(18798)
- 制(16732)
- 理论(15323)
- 贸(15277)
- 贸易(15272)
- 和(14881)
- 策(14873)
- 易(14844)
- 银(13018)
- 银行(12981)
- 环境(12768)
- 务(12661)
- 财务(12595)
- 教育(12580)
- 财务管理(12573)
- 机构
- 大学(308275)
- 学院(308113)
- 管理(124428)
- 济(122416)
- 经济(119551)
- 理学(107807)
- 理学院(106627)
- 管理学(104886)
- 管理学院(104318)
- 研究(104095)
- 中国(76546)
- 京(65126)
- 科学(63535)
- 财(56549)
- 农(52390)
- 所(51662)
- 中心(47463)
- 研究所(46873)
- 业大(45920)
- 江(45528)
- 财经(44677)
- 范(42580)
- 师范(42267)
- 北京(41281)
- 经(40564)
- 农业(39741)
- 院(37461)
- 州(36692)
- 经济学(35384)
- 师范大学(33972)
- 基金
- 项目(209585)
- 科学(164847)
- 研究(157714)
- 基金(151183)
- 家(129979)
- 国家(128774)
- 科学基金(110731)
- 社会(99532)
- 社会科(93310)
- 社会科学(93283)
- 省(81646)
- 基金项目(80286)
- 教育(71765)
- 自然(70525)
- 自然科(68834)
- 自然科学(68822)
- 划(68355)
- 自然科学基金(67565)
- 编号(66312)
- 资助(61880)
- 成果(55114)
- 部(46567)
- 重点(46118)
- 课题(45095)
- 发(44907)
- 创(42874)
- 项目编号(40052)
- 教育部(40018)
- 创新(39774)
- 国家社会(39639)
- 期刊
- 济(140911)
- 经济(140911)
- 研究(93219)
- 中国(58237)
- 农(52813)
- 学报(46718)
- 科学(44354)
- 管理(43473)
- 财(40604)
- 教育(36755)
- 大学(36237)
- 农业(35799)
- 学学(33976)
- 融(28696)
- 金融(28696)
- 业经(25302)
- 技术(25284)
- 财经(20828)
- 经济研究(20674)
- 问题(18222)
- 经(17656)
- 图书(16766)
- 业(15467)
- 理论(15400)
- 版(15123)
- 科技(14784)
- 技术经济(14292)
- 现代(14287)
- 实践(14250)
- 践(14250)
共检索到454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毅鹏
作为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东亚各国在努力追求和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也特别注意城乡社会的均衡发展,先后推出了系统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一般都是循着国别路径展开的,多注重研究中日韩等国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提出及实施,而没有从比较社会政策的视角展开总体性比较研究。故结合东亚主要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变迁进程中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实践,展开总体性的比较研究,深入挖掘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分析解读政策文本的内涵,并注意政策文本之间的复杂关联,以实现对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的总体性研究提炼,为当下正在展开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东亚 乡村振兴 社会政策 比较研究
[期刊] 求索
[作者]
田毅鹏
长期以来,比较社会政策主要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论而被提出,但近年来开始呈现出明显的领域化发展特点。其中,学界围绕着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而展开的比较研究及实践,业已成为比较社会政策研究的经典话题。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东亚便出现了以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思想—行动学派,他们以欧美社会政策理论为参照,努力发现东亚乡村建设的本土实践特色。后来,在快速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东亚不仅创造出经济发展奇迹,同时也在乡村振兴领域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以此为契机,比较社会政策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对东亚乡村振兴社会政策中的具体社会政策领域的经验和体制范式等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揭示政策文本制定及其实践过程的异同。从思想和理论、时间和过程、政策体系、跨国性、发展性等分析维度加以展开,可以克服社会政策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发现其在社会政策经验上的异同,追索深藏于政策文本背后的民族国家历史文化厚重的传统积淀,为探索和破解快速现代化背景下东亚乡村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难题作出贡献,进而更加全面深刻地揭示比较社会政策的理论前提和实践进路。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吴琼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部署。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好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审计为保证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实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及2021年政府乡村振兴审计的工作报告,分析当前在乡村振兴政策审计上存在的不足,并对应提出改善路径,以此让审计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政策落实。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政策落实 政策审计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光熙 梁倩 周梦迪
既有文献多关注财政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工具、支持方式、存在的问题等,忽视了乡村振兴财政政策的效应评估。本文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研究了乡村振兴财政政策的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研究期内,乡村振兴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发展不协调,空间差异较大的问题;第二,乡村振兴财政政策不仅促进了本地区乡村振兴,还带动了相邻地区的乡村振兴;第三,乡村振兴财政政策的效应主要通过产业带动、治理规范和减贫增收渠道实现,文明教化和生态改善的渠道效应不显著;第四,当人力资本大于11.77时,乡村振兴财政政策的效应显著增强。因此,建议在加大乡村振兴财政支出的同时,还须重视地区间乡村振兴财政政策的空间协调;调整乡村振兴财政支出结构,乡村振兴财政支出要更多倾向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仲怀公 王思婕 陈双
本文根据审计署2019—2021年审计署公告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主要表现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绩效低、项目管理不规范、效果未达预期,文章从国家审计的角度出发,针对相关问题从聚焦审计重点、加强审计公告公开披露以及注重全过程审计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建言献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战略落实 国家审计 审计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静然 赛娜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是国家监督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情况的一项制度安排,是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进而实现良治目标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政策是现阶段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公共政策,对其进行跟踪审计尤为必要。本研究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公共政策过程,论述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作用机理,以2018~2020年审计署审计公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实践中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困境,并提出相应优化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长云
《乡村振兴战略:理论、政策和规划研究》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研究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是根据党的十九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进行的探索和思考。本书深入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定位、中国特色和战略导向,全面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和基点,并对若干新思想、新论断进行了专门讨论,以及作者
关键词:
振兴战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权平
韩国作为东亚现代化"雁阵"中的"居中者",其乡村振兴实践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通过对韩国乡村振兴政策的展开进行梳理和评价,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变迁包含着明显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形成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演进逻辑大体经过了颁布《农业基本法》和"新村运动"(1952—1979年)、颁布《农业·农村基本法》和乡村工业化(1980—2003年)、制定《农业·农村综合对策》和归农归村(2004年至今)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展现出从社会政策依附于产业政策,到在产业政策中设计出相对独立的社会政策,再到社会政策成为乡村振兴的基本依托,最终完成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转向。把握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阐释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体系,其政策实践还可以为东亚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和镜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权平
韩国作为东亚现代化"雁阵"中的"居中者",其乡村振兴实践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通过对韩国乡村振兴政策的展开进行梳理和评价,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变迁包含着明显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形成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演进逻辑大体经过了颁布《农业基本法》和"新村运动"(1952—1979年)、颁布《农业·农村基本法》和乡村工业化(1980—2003年)、制定《农业·农村综合对策》和归农归村(2004年至今)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展现出从社会政策依附于产业政策,到在产业政策中设计出相对独立的社会政策,再到社会政策成为乡村振兴的基本依托,最终完成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转向。把握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阐释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体系,其政策实践还可以为东亚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和镜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晴 刘思佳 张家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着力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战略。税收作为财政工具之一,可以通过其优惠政策引导涉农资本、人力、技术、信息要素的配置,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对国内货物与劳务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中的涉农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并与OECD国家进行比较,本文提出,可进一步扩大涉农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优化政策体系结构,增强政策间协同性,助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税收优惠 比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健
近年来,我国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力度,休闲农业、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特色小镇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加激起了社会资本投资农村的热情。为此,国家对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尤其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守英 陈航
城乡转型过程中如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乡村现代化转型是中国乡村振兴亟待突破的关键难题。为避免基于片面认识对乡村演变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产生误判,造成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需要重新审视与中国禀赋特征相似的东亚经济体乡村变迁的典型事实,理清东亚乡村转型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东亚城乡转型模式并非是依靠单向城市化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城乡均衡发展,这一模式赋予了农民在城乡多样化的经济机会,有效规避了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通过农业要素组合升级而非单一要素替代促进了农业发展,并且实现了村庄功能的存续和拓展。这一经验为正在推进的中国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启示,一是通过城乡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二是通过促进农业产业革命提升农业竞争力,三是通过城乡权利开放富裕农民,四是通过村庄的体面实现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的载体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万胜
治理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路径和内涵,是相对于文化振兴和经济振兴来说的。其最终的目标是构建一种乡村社会的"治理性团结",以重建和优化乡村社会秩序。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振兴的关键在党,具体落实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化上,其中特别要注意提升基层组织进行生活治理的能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治理振兴 治理性团结 生活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东辉
山东在合村并居实践中的教训为“三农”工作敲响了警钟,重新审视这一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合村并居政策产生的主要背景既有“空心村”的治理困局,也有“土地财政”和城镇化的利益驱动。基层政府难以给出农民满意的搬迁安置条件,再加上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农民意见很大。此外,这种模式还有可能加剧基层的财政负担,最终导致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对于合村并居政策不能一停了之,要从中吸取教训,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处理好其所遗留的问题,加强对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俊华 王阳
目前,我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优化调整农村产业政策是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的关键,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以2013年1月—2021年7月中央层面发布的121份农村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效力的三维分析框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政策工具法和PMC政策效力评价模型,对农村产业政策的成效与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主体存在"局部聚集"现象;政策工具呈现"重环境型、轻需求型";政策效力整体处于良好及以上,部分政策在政策受众、政策作用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梳理政策退出、延续、升级、新增的优化调整清单,提出政策优化调整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政策 优化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