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9)
- 2023(6522)
- 2022(5471)
- 2021(4904)
- 2020(3775)
- 2019(8707)
- 2018(8603)
- 2017(15919)
- 2016(8662)
- 2015(9597)
- 2014(9733)
- 2013(9830)
- 2012(9666)
- 2011(9032)
- 2010(9182)
- 2009(8372)
- 2008(8204)
- 2007(7511)
- 2006(6957)
- 2005(6635)
- 学科
- 济(46958)
- 经济(46923)
- 业(20699)
- 管理(19905)
- 地方(19398)
- 中国(16545)
- 农(14185)
- 企(13256)
- 企业(13256)
- 方法(12534)
- 地方经济(11250)
- 数学(10932)
- 业经(10821)
- 数学方法(10806)
- 农业(10328)
- 发(9471)
- 融(8569)
- 金融(8568)
- 财(8084)
- 银(8021)
- 银行(8011)
- 学(7998)
- 行(7920)
- 环境(7719)
- 贸(7377)
- 贸易(7366)
- 易(6984)
- 制(6958)
- 发展(6957)
- 展(6937)
- 机构
- 学院(127353)
- 大学(124886)
- 济(55208)
- 经济(54036)
- 研究(52016)
- 管理(44042)
- 中国(39665)
- 理学(36497)
- 理学院(35933)
- 管理学(35157)
- 管理学院(34908)
- 科学(31596)
- 京(28846)
- 所(27470)
- 研究所(24620)
- 财(24456)
- 中心(23358)
- 农(22910)
- 江(20598)
- 范(20040)
- 师范(19855)
- 北京(19263)
- 院(18954)
- 财经(18533)
- 州(17486)
- 农业(17441)
- 业大(17379)
- 经济学(17018)
- 省(16790)
- 经(16621)
- 基金
- 项目(80318)
- 科学(62785)
- 研究(60645)
- 基金(55808)
- 家(49099)
- 国家(48658)
- 科学基金(40379)
- 社会(38331)
- 社会科(36281)
- 社会科学(36275)
- 省(32159)
- 基金项目(28823)
- 划(27382)
- 教育(26607)
- 发(24772)
- 编号(24606)
- 自然(24068)
- 自然科(23445)
- 自然科学(23442)
- 自然科学基金(22973)
- 资助(22894)
- 成果(20464)
- 发展(20164)
- 展(19804)
- 重点(18889)
- 课题(18473)
- 部(17008)
- 创(16402)
- 国家社会(15965)
- 创新(15409)
共检索到214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志强 叶蜀君
文章在收集整理反映我国东中西部收入、教育和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别数据的基础上,利用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法计算了按东中西部划分的收入指数、教育指数和预期寿命指数,并进一步得出按东中西部划分的人类发展指数。通过对各项指数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中西部的收入差距始终是最大的,而且呈现出整体扩大的趋势;而教育指数和预期寿命指数却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通过对人类发展指数的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差距并非如许多学者所研究的那样是不断扩大的,而是呈现出逐渐收敛的迹象。
关键词:
地区差距 人类发展指数 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文陆 张正河 王英辉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结合起来,通过计算GDP、人均GDP、人均GDP加权变异系数,探讨了1978-2004年间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问题形成的原因。发现,我国三大经济区域的差距并非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形”而是“S形”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
区域差异 人均GDP 三大地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会宁 叶民强
自1991年第九个五年规划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地区之间在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并找出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东中西部 差异分析 发展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爱娥 蔡根女 王德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艳明 王立军 郭婷 薛彪
本文基于1988—2017年产业升级水平的相关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Markov链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了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水平的区域差距及分布动态。研究结论如下: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水平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产业升级水平区域差距显著,其中东部区域内差距最大,东中部区域间差距最大;其产业升级水平区域内差距与区域间差距、绝对差距与相对差距以及极化趋势的演变态势也不一致;其产业升级水平受邻域环境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扭转中国产业升级水平空间非均衡态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分布动态 非参数估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珑
一、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 1.从社会发展总指数来看。据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地区间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水平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发展总指数低于全国水平的16个省区基本上都属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和“收入分配”两项指标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流通创新课题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先导行业。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流通对社会经济的调控作用已成为“十五”期间流通创新的重要内容。我国“十五”期间的流通创新不应照搬西方已有的模式,而应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正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对流通制度、流通组织、流通业态以及流通观念等进行全方位创新。
关键词: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 流通 流通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萍 颜桂英
文章在阐述近年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互联网信息网络发展与应用差距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差距及其扩大的原因与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网络应用者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网络 东中西部地区 差距 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葆金 朱智洺
以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为分析背景,研究了三大地区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阐述了中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存在的梯度差距;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上差距产生的历史原因;提出了协调三大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所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探讨了东、中、西地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地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施凤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大方面入手,在每一方面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统计指标,描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的发展差异,分析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总结东、中、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特点,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刚 刘慧
近年来,从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多个领域增速比较分析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实现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换且"西高东低"现象逐渐成为常态。但是,各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大。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区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利用"成本洼地"优势和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实现经济的科学崛起,东部地区则依靠体制机制、人才、创新等优势实现经济加速转型。
关键词:
东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洪远 马永良
本文在收集整理反映我国城乡收入、教育和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别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法计算了按城乡分的收入指数、教育指数和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数 ,并进一步构建了按城乡分的人类发展指数。基本结论是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是最大的 ,而且呈现出整体扩大的趋势 ;城乡教育差距要小于收入的差距 ,城乡教育上的差距呈现出整体缩小的趋势 ,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以后的阶段 ;城乡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数间的差距始终是最小的 ,然而这个差距却在扩大。
关键词:
城乡差距 人类发展指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雅鹏 雷海章
在众多的研究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理论成果中,工业和农村二、三产业被看作重点而纷纷论述,而农业问题则被长期忽视。据此,笔者试图通过对区域间农业差距形成的原因和农业落后造成的影响的探析,唤醒人们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扎扎实实的从农业这个基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拾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推进产业转移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是转出区的推力、目标区的拉力与接纳能力及转移通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家层面要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并加大宏观政策引导力度;在区域层面,要根据中西部不同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产业承接能力和承接水平,在中部地区实施"产业对接"策略,在西部地区实施"产业承接"策略,并寻求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产业转移的最佳模式和合理路径;在企业层面,要对不同转移状态、不同转移类别的企业实施不同的转移策略。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东中西部地区 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琴
本文运用2008-2013年相关数据,实证考察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就业吸纳效应。研究表明,整体上各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就业的吸纳效应在逐年增加,且为正向促进作用,但各地区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就业拉动效果最好、中部次之、西部最弱。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就业 最小二乘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