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3)
2023(2739)
2022(2243)
2021(2055)
2020(1828)
2019(4055)
2018(3853)
2017(6730)
2016(3969)
2015(4562)
2014(4418)
2013(4566)
2012(4340)
2011(3957)
2010(3914)
2009(3565)
2008(3567)
2007(3343)
2006(2980)
2005(2856)
作者
(15665)
(13108)
(12900)
(12258)
(8277)
(6503)
(5781)
(5155)
(5143)
(4674)
(4663)
(4508)
(4425)
(4398)
(4350)
(4104)
(4085)
(4014)
(3956)
(3829)
(3512)
(3324)
(3257)
(3062)
(3027)
(2991)
(2886)
(2878)
(2825)
(2783)
学科
(13083)
经济(13054)
管理(9093)
(8844)
(7150)
企业(7150)
(6462)
方法(5935)
数学(5150)
数学方法(5044)
(3840)
中国(3838)
(3521)
(3503)
水产(2576)
业经(2551)
地方(2418)
农业(2369)
(2319)
(2292)
贸易(2290)
(2273)
财务(2268)
财务管理(2258)
(2234)
动物(2180)
企业财务(2174)
理论(2097)
(2091)
金融(2090)
机构
大学(60222)
学院(57951)
研究(28117)
科学(21366)
中国(20014)
(19962)
(19432)
经济(18936)
(17024)
管理(16952)
农业(16425)
研究所(15851)
(14471)
理学(14212)
业大(14055)
理学院(13974)
管理学(13458)
管理学院(13391)
中心(11898)
(11544)
(10878)
(10840)
农业大学(10088)
(10026)
实验(10010)
(9692)
实验室(9560)
北京(9340)
(9210)
重点(9115)
基金
项目(42164)
科学(30682)
(30135)
国家(29907)
基金(29600)
研究(23667)
科学基金(22698)
自然(17803)
自然科(17373)
自然科学(17363)
自然科学基金(17075)
(16592)
(15513)
基金项目(15024)
资助(13449)
社会(12993)
社会科(12135)
社会科学(12129)
计划(11412)
科技(11141)
重点(10699)
教育(10535)
(9220)
科研(9185)
专项(8859)
(8735)
(8478)
(8448)
(8354)
创新(7946)
期刊
(22530)
经济(22530)
学报(20004)
(17335)
研究(16349)
中国(15595)
科学(15231)
大学(13599)
学学(13061)
农业(11724)
(7395)
管理(7304)
(6688)
业大(6219)
教育(5839)
农业大学(5102)
林业(4889)
(4874)
金融(4874)
(4478)
技术(3890)
经济研究(3733)
财经(3663)
科技(3635)
中国农业(3565)
自然(3483)
(3175)
自然科(3044)
自然科学(3044)
水产(2882)
共检索到94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麻秋云  牟秀霞  任一平  孙远远  
依据2011年、2016年和2017年在东、黄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星康吉鳗的生长参数、死亡系数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星康吉鳗的体长体质量关系和生长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其条件因子a估计值为4.5×10–4,其异速生长系数b的估计值为3.3。其渐近体长L∞的估计均值为102 cm,生长速率K的均值为0.21/年,理论上体长为零时的年龄t0估计均值为–0.19。通过Pauly经验公式求得星康吉鳗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0.33。体长转换的渔获曲线求得总死亡系数为3.36,进而求得现阶段的捕捞死亡系数(F)为3.03,开发率高达90%。此外求得现阶段星康吉鳗的开捕体长为30 cm,对应的开捕年龄为1.47龄,远小于其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3.70龄)和临界年龄(3.39龄)。本研究根据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估计其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开捕体长的情况下随捕捞死亡系数的变化曲线,并估算其生物学参考点。随F增加,YPR先增加到最大值,再逐渐减小。现阶段星康吉鳗的YPR为27.14,而当M为0.33时Fmax估计值为0.38,YPRmax为52.89,即将F降低为1/8,可获得将近2倍的YPR;对应的F0.1为0.255,比Fmax降低了三分之一,YPR0.1(50.38)只比最大值降低了不足5%。M越大,求得的生物学参考点越大,可获得的YPR越小;当开捕体长增加时,F和YPR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现阶段中国东黄海星康吉鳗的开发率过高,开捕体长过小,处于过度捕捞的状态。为了维持星康吉鳗种群的生态健康、实现该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大幅削减其捕捞强度,降低捕捞死亡系数,同时增加开捕体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春霞  麻秋云  田思泉  戴小杰  Richard Kindong  苟鑫  蓝洁  
浙江南部近海是东海种群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重要繁殖和育肥场所。根据2016年2月、5月、8月和11月采集的2023尾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全长、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信息,利用体长频率分布估算小黄鱼种群生长、死亡参数,并利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评估探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渔具选择下随捕捞死亡系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渐近体长L_∞=22.58 cm,生长速率K=0.78/a,初始年龄t_a=-0.37 a;自然死亡系数M值为1.343,总死亡系数Z值为4.432,捕捞死亡系数F为3.089,开发率E为0.697,表明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小黄鱼的首次捕捞体长L_(50)=13.11cm,对应首次捕捞平均年龄t_c=0.743 a,小于临界年龄(0.886a)和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0.979a),渔业主要捕捞对象为幼鱼和补充群体,无法保证资源的有效补充;根据B-H动态模型,当前的YPR值为15.279 g/ind,若降低捕捞强度到1.685,对应YPR_(max)为17.061 g/ind,与当前产量相比增幅11.66%;若提高开捕体长(13.11cm→16.0cm),YPR_(cur)会出现显著提高(15.279 g/ind→18.766 g/ind),增幅达22.82%,表明提高开捕体长要优于降低捕捞强度。当前东海小黄鱼群系处于小型低龄化和过度开发状态,建议将小黄鱼的开捕体长提高为15 cm,保证小黄鱼的产卵亲体量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逸文  张崇良  刘淑德  王四杰  任一平  
为完善口虾蛄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并为口虾蛄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2016至2017年山东近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获得的口虾蛄体长、体质量数据,估算了口虾蛄的生长、死亡参数,构建了基于体长结构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模型,研究口虾蛄的资源动态和管理策略。采集调查口虾蛄样品共5 028尾,体长—体质量关系的表达式为W=0.014 5L2.88,为负异速生长;使用ELEFAN方法估算出口虾蛄的渐进体长L∞为19.87 cm,生长速率K为0.62 a-1。口虾蛄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生长参数的季节振幅C为0.76,10月份生长最快,4月份生长最慢。通过体长转换的渔获曲线估算出口虾蛄的总死亡系数Z为3.24 a-1,根据不同方法估算自然死亡系数M的范围为0.75~1.27 a-1,捕捞死亡系数F的估算范围为1.96~2.49 a-1,开发率的均值为0.67。YPR模型结果显示,随着F增大,YPR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的值分别为0.92a-1和1.88a-1。口虾蛄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的状态,应降低捕捞压力,同时调整开捕体长,以维持口虾蛄渔业资源量和渔获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丛旭日   董贯仓   李秀启   王晴晴   冷春梅   高云芳   任一平  
为完善东平湖刀鲚(Coilia nasus)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并为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2021—2023年东平湖定置三层多目刺网调查获得的刀鲚体长、体重数据,利用ELEFAN_GA技术对刀鲚的生长和死亡参数进行估算,拟合Von Bertalanffy (VBGF)生长方程,构建了基于体长结构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和单位补充量产卵亲体量(SSBPR)模型。结果显示,东平湖刀鲚体长范围为4.9~26.2 cm,平均体长为(12.2±2.4) cm,体重范围1.1~51.8 g,平均体重为(6.6±4.5) g;使用基于bootstrap的ELEFAN_GA方法估算刀鲚渐进体长L∞=31.65 cm,生长速率K=0.66,理论生产起点年龄t0=-0.23,季节性生产振幅C=0.65,1年中生产最快的时间段ts=0.40;刀鲚的总死亡系数Z=2.71,自然死亡系数M=1.074,捕捞死亡系数F=1.641、开发率E=0.604,平均选择体长L50=9.15 cm;YPR模型结果显示,随着F增大,YPR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ax的值分别为0.978和2.204;SSBPR模型结果显示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SSBPR呈下降趋势,现阶段捕捞强度介于F20%(2.848)与F40%(1.065)之间,略大于F35%(1.286)。综上所述,东平湖刀鲚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与其他地理群体对比中,东平湖刀鲚在生物学参数上的差异体现了其生长过程的空间异质性,K值最大表明其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生长到接近极限体长,说明东平湖饵料丰富,而同时较高的开发率和较低的开捕体长则表明目前东平湖刀鲚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SSBPR曲线得出现阶段捕捞强度小于极限值F20%,略大于生物学参考点F35%。研究结果表明,为使东平湖刀鲚资源达到生态、经济效益平衡,可在适当减少渔船数量以降低捕捞强度的情况下,通过增大网目尺寸以增加开捕体长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波  陈文河  颜云榕  
阐述了北部湾红鳍笛鲷的资源状况,对基于体重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亲体生物量进行了分析。在当前开捕体重为0.5kg的条件下,现阶段的捕捞死亡系数为0.72,未超过Fmax水平,单位补充量剩余亲体量是未开发状态的28%,因此资源群体既未出现生长型过度捕捞,也未出现补充过度捕捞。建议在不改变开捕体重的情况下,将目前的捕捞死亡系数减少到0.42,相应地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约增加1.4倍,亲体剩余量恢复到国际上建议的鱼类种群健康利用40%水平,而平衡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仅减少6%,未对渔业生产形成不利影响。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田思泉  钱卫国  陈新军  
根据2003年9-11月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的调查数据,应用统计的方法对鸢乌贼的钓捕技术作了初步研究。调查发现,手钓产量明显高于机钓产量。日产量多数在5t以上,手钓与机钓的比值大约为4∶1;而当日产量低于0.5t时,机钓产量高于手钓产量。鸢乌贼的脱钩率较高,机钓脱钩率平均达45%以上,手钓脱钩率也在7%~12%间,其中主要为水中脱落和触须脱落。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机钓钩和手钓钩类型,其脱钩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类型手钓钩,其渔获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从作业位置来看,其渔获率和产量分布在统计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如何降低鸢乌贼的脱钩率成为今后钓捕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跃中  贾晓平  林昭进  孙典荣  
为了解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对东海带鱼渔业产量的共同影响,对1956—2006年东海带鱼渔获量进行了分析。东海带鱼渔获量时间序列可划分成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变化趋势主要归因于捕捞努力量的单调增长,Fox模型拟合结果,东海带鱼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关系显著(P<0.01)。移除趋势后,其年间变动与陆地降水、季风风速、海表水温和热带气旋影响指数相关(P<0.05)。结果表明,气候变动影响到东海带鱼渔获量年间变动:陆地降雨和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盐进入沿岸生态系统;而季风则驱动营养盐的扩散和循环,影响着营养盐的利用效率;水温的升高不仅有利于带鱼的性腺发育与成熟,还能增加带鱼的饵料供应;热带气旋所形成的水团流动、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舒扬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1995年世界渔获量统计速报,1995年世界总渔获量为11140万t,而1994年为10958万t,1993年为10218万t,再创历史新高。若与1993年的渔获量相比,1995年的增长率不像1994年增加7%那么高,而只增加1.6%。若与1950年相比,45年间世界渔获量增长了五倍以上。在1995年总渔获量中,80%是由渔获量前20名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忠  陈新军  余为  
中东大西洋是世界重要的渔业捕捞区域,分析其渔获组成以及不同捕捞国家和地区的渔获量情况,有利于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根据1950—201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东大西洋海域渔获量数据,采用优势分析法(dominance analysis),对中东大西洋海域及不同年代沿海和非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渔获量和渔获种类组成及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中东大西洋渔获量整体呈增长趋势,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筛鲱(Ethmalosa fimbriata)、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圆鲭(Scomber colias)等4种鱼类是该海域的优势种,对渔获量贡献度高,各年代平均合计贡献度为52.06%。在中东大西洋沿海国和地区(以下简称“沿海国和地区”)中,摩洛哥、塞内加尔、加纳、喀麦隆、尼日利亚等5个国家和地区对该海域贡献度高,各年代平均合计贡献度为65.07%,其中,摩洛哥和塞内加尔在每个年代的贡献度均大于10%。欧盟、俄罗斯(苏联)、日本是中东大西洋非沿海国和地区(以下简称“非沿海国和地区”)的主要贡献来源,各年代平均合计贡献度为82.71%,其中,欧盟在各年代平均合计贡献度近60%。中国大陆在该海域的累计渔获量仅55.71万t,不到日本的18%。研究认为,中东大西洋渔业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过度捕捞或者开发,建议科学制定渔业管理措施,适当降低捕捞强度,合理开发沙丁鱼、头足类等主要渔获物种,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中东大西洋渔业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明云  倪海儿  竺俊全  宋海棠  俞存根  
哈氏仿对虾是东海北部主要的拖虾渔业对象。在雌性的体长组成中 ,70~ 90mm的个体占优势 ,占总数的6 3%。应用ELEFANⅠ和ELEFANⅡ技术对哈氏仿对虾每月的体长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生长参数K =1.7,极限体长L∞ =12 8mm ,自然死亡系数M =2 .742 7,总死亡系数Z =8.32 3 ,利用率E =6 7.0 6 % ,极限年龄为 1.32 34岁 ,选择体长为 5 9.6 7mm ,补充类型为二季补充型。通过单位补充量产量Y/R和单位补充量产值Yv/R分析表明 ,该群体的利用已到了相当充分的水平 ,若保持现有的捕捞水平 ,把开捕体长增大至 70mm时 ,单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的12个月里,冰岛渔获量110万t,同比减少20.6%。但2014年11月冰岛渔获量88 000t,同比增长1.1%。远洋捕捞渔获量降幅最为明显,渔获量从867 060t减少至61 7 331t。渔获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小海鱼捕捞量减少所致,在此期间的12个月里,小海鱼渔获量112 214t,比上一时期的461 503t减少了75.7%。鲱鱼渔获量增长9.6%,达到160 991t;蓝牙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恩生  鲍传和  万全  
在太湖,随着鱼类总渔获量的不断增加和鱼类种类的不断减少,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 Yen et Lin) ,一种小型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已成为绝对优势种。根据1952-2004年的统计数据和2003-2005年对湖鲚年龄结构和食物组成的调查,研究了湖鲚快速增加的原因以及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在1952到2004年期间,湖鲚渔获量从1952年的640 .5t、占总渔获量的15.8%上升到2004年的21221 t、占63.8%。尤其是1994年后湖鲚渔获量以每年1280 .5t的速度增加;(2)湖鲚种群年龄结构低龄个体呈现不断增加趋势。1979和198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显森  孙珊  戴芳群  李桥  金显仕  
根据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两年的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探捕调查结果,对延绳钓渔获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延绳钓渔获物以金枪鱼为主,大眼金枪鱼(Thun-nusobesus)等3种金枪鱼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75·9%。“海欣”船延绳钓作业的平均日产量为(994·8±19·9)kg/d,上钩率为(12·5±0·3)ind/103钩。主要目标鱼种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albacares)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466·9±13·9)kg/d和(190·6±7·2)kg/d。探捕期间日产量的月间差异显著(P<0·001),6~8月为渔发汛期,日产量较高;2~5月为相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耿喆  朱江峰  夏萌  马璐璐  
运用数据缺乏方法,即基于资源衰减的可持续渔获量估算模型(DCAC),结合Monte Carol模拟,对印度洋大青鲨(Prionace glauca)的可持续渔获量进行估计。结果表明,若大青鲨资源衰减比率(Δ)为正值,当自然死亡系数M增大或最大可持续产量对应的捕捞死亡系数(F_(MSY))与M的比值c增大时,可持续渔获量估算值(Y_(sust))增大;若Δ接近零甚至为负值,当M或c增大时,Y_(sust)呈减小趋势。资源丰度指数的选择对DCAC结果有较大影响,基于日本延绳钓渔业1998—2014年和200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  陈新军  余为  
西非海域包括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两个渔区,是全球重要的渔业生产区域,科学预测其未来渔获量变化趋势,有利于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开发。根据2000—202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灰色预测理论,分别分析了影响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的主要渔获类别,建立多种GM (1,N)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2018—2020年渔获量数据进行验证,获得最优GM(1,N)模型预测2021—2025年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本研究分析发现两海域最优预测模型均为GM(1,6),模型预测值与原始值的灰色关联系数均最大,分别为0.825和0.867,平均相对误差均为最小,分别为2.705%和1.734%;2018—2020年渔获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63%和8.24%;2021—2025年中东大西洋和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预测值分别为497.67~588.79万t和138.20~147.41万t。研究认为,中东大西洋总渔获量在十四五期间最多增长约为48万t,增长幅度较小,建议加强资源养护、管控捕捞规模,制定和实施禁渔期等有效管理养护措施,建立科学合理渔业合作机制;东南大西洋总渔获量呈平稳波动状态,建议加强重点鱼种的养护管理,深化区域渔业合作,适当扩大捕捞海域范围,实现渔业可持续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