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
2023(1101)
2022(996)
2021(981)
2020(837)
2019(1703)
2018(1562)
2017(2232)
2016(1710)
2015(1949)
2014(1813)
2013(1902)
2012(1913)
2011(1820)
2010(1876)
2009(1650)
2008(1685)
2007(1524)
2006(1248)
2005(1172)
作者
(8253)
(6900)
(6836)
(6377)
(4520)
(3557)
(3034)
(2916)
(2700)
(2507)
(2441)
(2394)
(2380)
(2338)
(2317)
(2217)
(2208)
(2059)
(2026)
(1988)
(1976)
(1865)
(1809)
(1718)
(1585)
(1561)
(1545)
(1542)
(1536)
(1531)
学科
教育(4084)
(3918)
研究(3764)
(3564)
研究生(3485)
(2268)
(2117)
医疗(2111)
(2088)
(2042)
制度(2040)
(1971)
(1965)
经济(1964)
服务(1950)
虫害(1718)
管理(1717)
生物(1666)
(1610)
病虫(1577)
病虫害(1577)
(1466)
防治(1273)
(1271)
(1263)
企业(1263)
及其(1260)
水产(1223)
(1015)
生物学(1012)
机构
大学(27893)
学院(25235)
研究(14387)
(13342)
科学(11617)
农业(10830)
业大(8953)
(8665)
研究所(8155)
(7379)
农业大学(7219)
中国(7037)
(6790)
实验(6575)
(6469)
实验室(6402)
重点(6043)
(5823)
(5403)
中心(5257)
技术(5179)
(4839)
(4676)
(4546)
科学院(4478)
管理(4443)
生物(4345)
教育(4271)
经济(4253)
(4106)
基金
项目(20145)
科学(13830)
(13787)
国家(13664)
基金(13196)
科学基金(10174)
研究(9814)
(9607)
自然(8858)
自然科(8663)
自然科学(8650)
自然科学基金(8498)
(8089)
基金项目(6861)
科技(6737)
计划(6427)
教育(5699)
资助(5625)
重点(5264)
(5160)
专项(5008)
(4432)
科研(4390)
(4374)
(4284)
创新(4187)
农业(3992)
社会(3902)
技术(3718)
课题(3675)
期刊
学报(13074)
(12220)
中国(9477)
大学(8821)
学学(8517)
科学(8350)
农业(8334)
研究(7782)
教育(6744)
(6392)
经济(6392)
(6273)
业大(4803)
农业大学(4318)
(4292)
(3185)
(3174)
卫生(3174)
研究生(3099)
学位(3091)
自然(2842)
自然科(2778)
自然科学(2778)
林业(2573)
中国农业(2532)
农林(2251)
(2251)
科技(2119)
科技大(1896)
科技大学(1896)
共检索到39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斯颖  陈宇丰  骆焱平  王兰英  
【目的】探究丛生盔形珊瑚共附生放线菌NLG-3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为丛生盔形珊瑚共附生放线菌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NLG-3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滤纸片法测定NLG-3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对5种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通过改变pH、温度及光照条件,测定该菌株发酵液的稳定性;采用几丁质平板培养法测定该菌株产几丁质酶的能力;通过基因扩增检测该菌株是否含有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和聚酮合成酶(PKS)基因;结合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菌株NLG-3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对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和胶孢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的抑菌率均在85%以上。NLG-3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可以明显抑制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长,1 mg/mL NLG-3发酵液乙酸乙酯粗提物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达(2.20±0.11) cm。NLG-3发酵液在中性(pH=7)条件下抑菌活性突出,经40℃及以上高温处理其活性丧失,光照对其抑菌活性无影响。NLG-3能产生几丁质酶,分解培养基中的几丁质。该菌株具有合成酶基因PKS-Ⅱ和NRPS,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结论】NLG-3抑菌活性较好,具有潜在防治热带植物病害的应用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妍  伍建榕  
苏铁类是现存最原始的裸子植物类群,被认为是活化石。为了探究清苏铁珊瑚根的结构和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苏铁珊瑚根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用改良的TWYE(M1)、高氏1号(M2)和甘油—天冬酰胺(M3)培养基对珊瑚根的内生放线菌进行分离,并通过16S rRNA系列分析鉴定其种属。结果表明:苏铁珊瑚根由周皮、外部皮层、藻胞层、内部皮层和维管柱组成;外部皮层和内部皮层细胞在横切面上呈圆形,而且在有的细胞中能看到被染成暗红色的菌丝团的存在;利用以上三种培养基从苏铁珊瑚根中共分离到了13株放线菌,隶属于链霉菌属和拟诺卡氏菌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娟  曹妍  王芳  马焕成  郑艳玲  伍建榕  
苏铁为古老孑遗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和"活化石"。为了研究苏铁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通过16S r DNA克隆文库开展了珊瑚状根内生放线菌种群多样性研究,从16S r DNA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了164个克隆子进行序列测定,对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对比,结果表明,苏铁珊瑚状根中放线菌多样性十分丰富,存在5个目7个科10个属,主要类群为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利夫森氏菌属leifSoNiA、考克氏菌KoCuriA、鸟氨酸微菌属orNithiNimiCroBium、微球菌属miCroCoCCu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少鹏  国政  姬志勤  
【目的】从药用植物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中筛选抗菌活性内生放线菌,对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及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候选菌株发酵液中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其抑菌活性,为农用杀菌剂的创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小檗叶片分离内生放线菌,16S r DNA法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管碟法测定发酵液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7种供试菌的抗细菌活性,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7种植物致病菌的抗真菌活性;依次采用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分离纯化活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孔亚男  陈文强  邓百万  解修超  彭浩  张晶晶  刘兆迪  刘小红  
采集秦巴山区野生虎杖(Polygonurn cuspidatum),选取以海藻糖、葡萄糖、淀粉等为主要营养和能源的4种培养基,经分离纯化得到47株内生放线菌.经形态学鉴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将6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初步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2株,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2株,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2株;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7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所有分离菌株的36.2%,其中6株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菌株PEA023对所有靶标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PEA023...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梦雪  李欢欢  邵峰  李宏基  吴文惠  孙鹏  
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是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对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MA1076进行菌株鉴定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菌株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放线菌Streptomyces parvulus MA1076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分别为放线菌素D(化合物1)、胡萝卜苷(化合物2)、环-((S)-脯氨酸-(R)-亮氨酸)(化合物3)、胸腺嘧啶核苷(化合物4)、3′-氧-乙酰胸腺嘧啶核苷(化合物5)和3-羧基吲哚(化合物6)。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种属放线菌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两株胰腺癌细胞系有明显的增殖抑制活性,研究结果丰富了海绵共附生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可为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提供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姝  陆兆新  吕凤霞  别小妹  房耀维  丁重阳  
从连云港海域潮间带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产广谱、高活性抗菌物质的放线菌GB-2。该菌对藤黄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4种革兰氏阴性菌及扩展青霉、黄曲霉、点青霉、犁头霉、番茄灰霉、小麦赤霉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等18种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其为弗氏链霉菌变种。菌株GB-2所产抗菌物质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该物质在121℃pH 1和pH 12条件下抑菌活性均不变;紫外线照射不影响其抗菌活性。结果揭示该菌在生防、食品及医药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波  吴文君  宗兆锋  
从陕西秦岭山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1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放线菌菌株Z139,经初步鉴定为小多孢菌属红棕褐小多孢菌(Micropolysporarabrobranea)的一个变种。该菌株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棉花枯萎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979,0.505,1.733,0.425和0.849mL/L,对玉米大斑病菌、番茄叶霉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1.709,0.375,0.445和1.333mL/L。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达到98.6%和86.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伟丽  杨丽聪  许海霞  林乐珍  郑国栋  
【目的】优化珊瑚菌三萜的微波提取工艺,为珊瑚菌三萜的工业化生产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珊瑚菌三萜提取率为响应值,考察提取时间、微波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g)液(mL)比和微波功率对珊瑚菌三萜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珊瑚菌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00 W、微波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80%、微波时间150s、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三萜提取率为1.320%。【结论】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得到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霞  黄以超  兰鑫  高小宁  周童娜  康振生  黄丽丽  
【目的】明确内生放线菌Hhs.015中抗菌成分的性质及其物质类型。【方法】采用皿内抗菌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内生放线菌Hhs.015的抑菌谱及其发酵液粗提物的理化性质,并根据纸层析、紫外吸收曲线和捷克氏八溶剂系统对活性物质进行了化学类型的早期鉴别。【结果】菌株Hhs.015对16株靶标真菌中的13种有抗性,占靶标菌总数的81.25%,抑菌谱广;其中对番茄叶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但不抑制细菌。自然pH(pH=6.2)下,随着温度由30℃上升至90℃,Hhs.015粗提物中抗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有小幅下降,至90℃时下降了2.61%,100℃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武岗  冯俊涛  张锦恬  薛泉宏  张兴  李进  
【目的】明确放线菌19G-317菌株发酵产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为该菌株在农业病害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活体组织法和盆栽试验,测定放线菌19G-317菌株发酵产物的抑菌效果。【结果】生长速率法试验表明,放线菌19G-317菌株发酵产物对供试22种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发酵液对其中11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60%,菌丝提取物对其中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90%;发酵液和菌丝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84.30和18.80 mg/L。孢子萌发试验表明,发酵液和菌丝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原犇犇  曹支敏  
通过培养基平板对峙培养,从292株放线菌中筛选出了8株对杨树腐烂病病原菌(Valsa sordid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再结合发酵液的生长抑制率测定,筛选出了1株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对其发酵液的萃取液进行了薄层层析分析,初步确定抑菌活性是由一种极性较弱的物质引起的,并对该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活性物质无挥发性,对酸、温度和紫外线都较稳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明夫  邢芳芳  禚优优  胡兆平  李新柱  
为了鉴定一株放线菌G1,并研究其对油菜和白菜的促生长作用。利用16S r DNA通用引物对G1部分基因组进行扩增,对扩增序列进行纯化回收和测序,通过核糖体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利用固态发酵的方法获得G1菌株的孢子粉,并按一定量分别添加到种植有油菜和白菜的盆栽中,50 D后收获,分别测定油菜和白菜的鲜质量、干质量以及叶片SPAD值。确定G1为弗氏链霉菌。油菜盆栽试验中,添加0.2 G G1菌株孢子粉较对照组鲜质量、干质量和SPAD值最高分别增加43.9%,19.2%,6.2%;白菜盆栽试验中,最高分别增加28.8%,29.5%,4.0%。弗氏链霉菌G1对油菜和白菜有明显促生长的作用,具有较高的潜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靖  黄云  姚佳  林姗  李小兰  秦芸  
【目的】鉴定从白菜根际土壤及红豆树根部分离得到的抑制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生防菌株A316和A10,并探明其防病潜能,对根肿病进行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根据菌株A316和A10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评价菌株A316和A10在室内盆栽及大田小区试验中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菌株A316与链霉菌中的灰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r)NBRC 12873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9%,且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与灰红链霉菌相符。菌株A10与GenBank数据库中多个相似性序列的亲缘关系都较近,鉴于其形态与培养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森洲  黄大林  刘菁  袁桂峰  钟毓娟  
【目的】对分离自广西北海红树林海洋淤泥中的2株放线菌(BH200951、BH200954)进行鉴定,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对BH200951与BH200954 2株典型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观测,并采用医学药敏试验方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测定,最后提取2株菌株的总DNA,用放线菌通用引物对其16 SrDNA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扩增结果进行DNA序列测定,采用邻接法构建其与其他典型菌株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在高氏1号培养基上,BH200951和BH200954菌株生长良好,菌落分别呈灰白色和黄色,菌落皱褶,致密坚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2株菌株气生菌丝发达,呈深灰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