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2)
2023(8799)
2022(8004)
2021(7691)
2020(6386)
2019(14900)
2018(15011)
2017(28917)
2016(15974)
2015(17991)
2014(17926)
2013(17749)
2012(16101)
2011(14435)
2010(14091)
2009(12674)
2008(12080)
2007(10173)
2006(8674)
2005(7299)
作者
(47016)
(38835)
(38630)
(36563)
(24844)
(18772)
(17440)
(15492)
(14773)
(13747)
(13401)
(12898)
(12167)
(12145)
(12059)
(11891)
(11731)
(11510)
(11063)
(10902)
(9807)
(9386)
(9383)
(8739)
(8727)
(8710)
(8578)
(8499)
(7828)
(7826)
学科
(58828)
经济(58763)
管理(44462)
(41501)
(35043)
企业(35043)
方法(29800)
数学(25769)
数学方法(25486)
(15289)
(15185)
中国(14097)
(14003)
业经(13043)
地方(12347)
环境(10923)
理论(10455)
(10391)
农业(10286)
(10053)
贸易(10049)
(9740)
技术(9738)
(9338)
财务(9281)
财务管理(9267)
(9036)
(9024)
企业财务(8785)
教育(8623)
机构
大学(222530)
学院(220619)
管理(90240)
(80249)
理学(79482)
理学院(78560)
经济(78374)
管理学(77141)
管理学院(76776)
研究(72418)
中国(50230)
科学(49435)
(47164)
(39633)
业大(37542)
(36948)
(34741)
研究所(34327)
中心(32265)
农业(31445)
(29968)
北京(29403)
(28935)
财经(28893)
师范(28624)
(26329)
(26239)
(25287)
技术(24446)
师范大学(23236)
基金
项目(161742)
科学(125727)
基金(116610)
研究(114985)
(102454)
国家(101616)
科学基金(86874)
社会(69451)
社会科(65668)
社会科学(65649)
(64410)
基金项目(63395)
自然(59386)
自然科(57956)
自然科学(57934)
自然科学基金(56868)
(54218)
教育(52267)
资助(47871)
编号(47014)
成果(37385)
重点(35835)
(34616)
(33953)
(33905)
课题(31963)
创新(31589)
科研(31475)
计划(30796)
大学(29819)
期刊
(82918)
经济(82918)
研究(60641)
学报(40789)
中国(36825)
(35875)
科学(35757)
管理(31383)
大学(29706)
学学(28111)
农业(25740)
(24318)
教育(23853)
技术(18213)
业经(14039)
(14038)
金融(14038)
图书(13173)
财经(12905)
(12837)
经济研究(12619)
科技(12293)
理论(11664)
业大(11297)
实践(11054)
(11054)
(10970)
问题(10817)
(10758)
情报(10286)
共检索到301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廷速  李松  张金莲  覃晓娟  刘红坚  谭裕模  袁照年  李杨瑞  
研究菌根对甘蔗的侵染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在盆栽灭菌条件下,利用丛枝菌根球囊霉菌株Glomus sp1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进行接种实验,研究其对侵染甘蔗根系形成菌根的影响。结果表明:Glomus sp1能很好的侵染甘蔗根系,根系有明显的丛枝菌根真菌的菌丝、泡囊和孢子;菌根能促进植株生长,表现在植株高度、叶长、绿叶数和茎径都比对照有明显优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海波  梁月明  冯书珍  赵紫薇  苏以荣  何寻阳  
为合理利用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促进喀斯特退化土地植被恢复,采用形态学方法研究了土壤类型(石灰土和黄壤)和宿主植物种类(紫弹树(celtis biondii PAMP)、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 dAndy))对AM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共分离鉴定了2属14种AM真菌,其中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是石灰土和黄壤共有的优势种,石灰土特有的AM真菌包括地球囊霉(G.GeosPoruM)、白色球囊霉(G.AlbiduM)、双型球囊霉(G.AMbisPoru...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秀兵  陈娟  赵华富  李珍  郭灿  周富裕  王振轩  涂逸洋  周玉锋  
为丛枝菌根真菌(AMF)在地方种茶树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染色镜检的方法,对贵州4个典型地方种茶树(湄潭苔茶、石阡苔茶、贵定鸟王和都匀毛尖)根系AMF的定殖和共生状况及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州4个地方种茶树均有AMF定殖和侵染,能形成典型的根外菌丝、根内菌丝、菌丝圈、泡囊和疆南星型丛枝等AMF侵染结构;AMF的定殖率和侵染率分别为7.3%~86.7%和0.8%~32.73%,均值为36.6%和7.01%;不同茶树品种间AMF的侵染状况差异较大,同一品种不同样地AMF的侵染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贵州4个地方种茶树根系AMF的定殖率和侵染率与土壤因子显著相关,其中,AMF的定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静  罗培宇  杨劲峰  李冬冬  黄月玥  韩晓日  
目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有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植物抗逆性和增加农作物产量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明长期施肥条件下玉米-大豆轮作棕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对玉米根系侵染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38年)耕层(0—20 cm)土壤为材料,于2016年6月选取其中6个施肥处理:(1)不施肥处理(CK);(2)单施化学氮肥(N);(3)施用化学氮磷肥(NP);(4)施用化学氮磷钾肥(NPK);(5)单施有机肥(M);(6)有机肥和化学氮磷肥配施(MNP),采用PCR-DGGE、克隆测序及台盼蓝染色法,分析土壤和玉米根系定殖的AM真菌群落结构及侵染率,并结合环境因素进行冗余分析和典型对应分析。【结果】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的碱解氮(AHN)、速效磷(AP)、速效钾(AK)、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处理,且趋势为: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单施化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而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通过PCR-DGGE及割胶测序,从土壤中得到AM真菌条带22条,根系AM真菌条带仅9条,共分离出13个OTU,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的AM真菌种群主要为球囊霉菌和巨孢囊霉属,而侵染玉米根系的AM真菌只有球囊霉菌。聚类分析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将棕壤中AM真菌分为了三大类群,分别为单施氮肥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和其他处理;根系AM真菌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NPK处理、第二类群为M处理和NP处理、第三类群为其他施肥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AM真菌的孢子密度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处理,趋势为:有机肥处理﹥化肥处理﹥不施肥处理。各施肥处理AM真菌侵染率趋势为:NPK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其他施肥处理。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棕壤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无相关性,而孢子密度与土壤AHN、NH_4~+-N、AP、AK、DOC及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侵染率与土壤NO_3~--N呈显著正相关;侵染率与孢子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的多样性与孢子密度和侵染率之间没有相关性。典型对应分析表明AHN、AK、DOC、NH_4~+-N对AM真菌的群落组成影响显著。【结论】长期施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从而对棕壤AM真菌的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进而对AM真菌的侵染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侠  叶诚诚  张俊伶  李海港  王幼珊  
为探讨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生长特性与功能(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相关性。采用分室根箱装置,以玉米(Zea mays 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宿主植物,选取7种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近明球囊霉C.claroideum、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黏屑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a,以不接种为对照进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菌根侵染率、根外菌丝密度、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磷/锌吸收量、植物根系AMF gDNA丰度以及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R.intraradices、G.versiforme、C.etunicatum的玉米和紫花苜蓿根系侵染率及根外菌丝密度较高,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均表现为正效应;C.claroideum、A.scrobiculata、D.spurca根系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较低,C.claroideum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磷吸收表现为促进效应,而对玉米表现出抑制效应,后两者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无显著效应或抑制作用;AMF的生长指标(菌根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与菌根生长效应以及磷、锌吸收效应之间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根系AMF总侵染率对玉米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9.0%,77.6%和74.1%;菌丝侵染率对紫花苜蓿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6.5%,72.6%和74.0%;此外,仅紫花苜蓿根系AMF gDNA丰度与根系总侵染率显著正相关,玉米根系ZmPht1;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菌根磷吸收效应显著正相关。综上,AMF的侵染指标显著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效应,AMF gDNA丰度可作为表示AMF生长的指标,但因植物而异,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MF吸磷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荣冬  韦金凡  龙艳艳  雷崇华  谭裕模  李廷化  陈廷速  
探讨不施肥的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一年后对宿根蔗生长的促进效应。采用原新植蔗砍收后,保持原施有AM真菌及对照的试验小区进行试验,试验期间不再施用任何肥料,分析大田接种AM真菌一年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甘蔗根系内生真菌及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不施肥的条件下,原所接种的AM真菌仍能提高土壤的p H值,活化土壤中的磷、镁和有机质,促进甘蔗对有效磷、镁和有机质的吸收利用。在甘蔗根系检测到AM真菌以及有隔内生真菌(DSE),根系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受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AM真菌能促进一年宿根蔗的生长,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邦平  陈俊愉  张启翔  郭良栋  陈瑞丹  蔡超  
从北京、武汉、南京、重庆、昆明五个梅园和野梅主要分布区的云南嵩明、四川木里、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以及北京林业大学的梅圃中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采集梅花根际土壤300份。以梅花根际土壤和蛭石体积为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种植三叶草,培养4个月后,应用染色镜检法测定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三叶草根系的状况。结果表明:所有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都有丛枝菌根侵染;野生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高于人工梅园;四季的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丛枝菌根侵染在季节间无明显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晴  段文艳  李鑫  景若楠  盛敏  
【目的】阐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对元宝枫生长状况及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探讨元宝枫根系形态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在元宝枫幼苗生长基质中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2种AM真菌,以不接种AM真菌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培养90 d后,测定元宝枫的生长状况、根系活力及根系形态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接菌与不接菌处理之间的差异,采用envfit ()函数、冗余度分析和变差分解分析元宝枫生长状况与其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1)接种2种AM真菌后,元宝枫株高、地径、茎干质量和根系活力较对照显著提高,根冠比下降。根内根孢囊霉对元宝枫的促生作用比摩西斗管囊霉显著。(2)与对照相比,接种2种AM真菌后,元宝枫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增大,粗根根长占总根长的比例增加,细根根长占总根长的比例显著降低。根内根孢囊霉对元宝枫根系形态的影响比摩西斗管囊霉显著。(3)元宝枫生长状况与其根系活力和根系形态密切相关。【结论】接种AM真菌有助于增强元宝枫的根系活力,改善其根系形态,促使其汲取更多养分,进而提高其生物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邦平  陈俊愉  张启翔  郭良栋  黄耀坚  王增福  
为了解决梅根系共生的丛枝菌根(AM)真菌难以应用形态学鉴定的问题,以巢式PCR的AFLP方法研究梅根系AM真菌DNA多态性。试验采集梅花期的根系样品,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经纯化处理后,应用巢式PCR扩增根系AM真菌基因片段,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18个梅品种的30个根系样品中,仅有8个样品经巢式PCR后获得纯化的DNA片段,占试验样品数的26.7%;8个样品共得到指纹图谱带24条,各样品平均多态性位点数为3.0个,Nei’s基因多样性为0.4097±0.0848,Shannon信息指数为0.5968±0.0955;利用Nei’s遗传相似性系数聚类,梅品种根系内AMF基因组D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金莲  黄振瑞  车江旅  谭裕模  王维赞  李冬萍  龙艳艳  卢文祥  李松  陈廷速  
为了探讨在酸性赤红壤条件下,大田甘蔗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菌剂对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种群以及对甘蔗生长的影响,进行酸性赤红壤大田甘蔗接种AM菌剂的试验,初步分析其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种群结构及其对甘蔗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施AM菌剂能促进甘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特别是对钾的吸收;提高土壤的p H值。原土壤存在4种不同类型的土著AM真菌:A.sp.1、A.sp.2、G.sp.4和G.sp.5,施用AM菌剂和化肥分别影响G.sp.5和A.sp.2种群。此外,凡施复合肥的处理,在根系中检测到较多的DSE有隔菌丝和微菌核。大田甘蔗施用AM菌剂,能增加甘蔗有效茎数,提高产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涛  段廷玉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AM)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能够与自然界中绝大部分陆生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为宿主植物带来多种正向效应,包括提高植物抗逆性,尤其是在协助植物抵抗病菌的入侵方面。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CNKI中国学术总库,总结归纳了近年来AM真菌影响植物病害新进展及AM真菌与其他微生物以及环境条件等多因素协同作用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研究,分析了AM真菌影响植物病害的机理,包括提高寄主植物营养状况、激活根系周围养分、改变根系形态、与病原菌竞争侵染位点和寄主光合作用产物、改变根际微生物区系以及激活寄主防御机制。并就AM真菌群落的抗病功能、AM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以及多因素复合下影响植物病害的研究做了展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修武  李坤  郭印山  张立恒  孙英妮  谢洪刚  
为了研究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简称G.V)、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简称G.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称G.E)]对连作土壤中贝达(V.vulpina×V.labrusca Beta)葡萄扦插苗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将连作土灭菌后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测定贝达葡萄地上部及根系生理指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根系分泌的物质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3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葡萄的株高、茎粗、地上及地下鲜重均增加,叶片SOD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增强。其中G.V处理和G.M处理效果最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楠  张金莲  李冬萍  汪茜  龙艳艳  谭裕模  李松  陆祖军  陈廷速  
为了建立一种甘蔗根系内生真菌最佳的染色方法,便于更好观察甘蔗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对甘蔗根系的侵染情况。将甘蔗根样置于20%的koh溶液中90℃水浴透明90~120 min;接着加入碱性h_2o_2脱色60 min;5%的乙酸酸化5 min后,用5%的墨水醋染液(Quink牌纯黑墨水、北京牌蓝黑墨水)、酸性品红、苏丹红Ⅳ、台酚蓝、苯胺蓝为染液,在66℃水浴染色30 min,后用清水浸泡(12 h)脱色后即可镜检。经过碱性h_2o_2脱色60 min后Quink牌纯黑墨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茜  张金莲  龙艳艳  李冬萍  陈廷速  车江旅  
探明广西柳江生姜根际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布状况,为广西生姜AM真菌资源保护和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集生姜健康植株和姜瘟病株根际5~20 cM土样,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土壤中AM真菌孢子,并通过形态特征进行鉴定。鉴定出7种类型AM真菌孢子,其中无梗囊霉属5种,球囊霉属2种。供试生姜根际土壤AM真菌群落中,无梗囊霉和球囊霉属占优势,双网无梗囊霉、细凹无梗囊霉、格但无梗囊霉、摩西球囊霉、AcAulosporA sp.1为健康土样与病土共有种,而脆无梗囊霉和地表球囊霉为健康土样的特有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娟  吴祝华  翁行良  赵邢  杨学祥  唐荣林  曹兵  巫昱  沈厚宇  任嘉红  陈凤毛  
【目的】为探明湖北、安徽两省20个典型采样地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AMF)多样性,对枫香根际土壤中AMF种类、分布、菌根侵染等状况进行调查,初步了解该地区枫香林区AMF资源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当地枫香林地AMF群落结构及其生理生态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10、20、50和100年生枫香为对象,采集枫香根际5~25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基于形态特征对分离的AMF孢子进行分类鉴定,利用KOH脱色锥虫蓝染色法观察20个采样地枫香根系的AMF侵染状况。冗余分析(RDA)探讨枫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1) 20个样本中97.65%的枫香根样均检测到了AMF侵染,侵染率为49.43%~73.84%,平均侵染率为62.07%,安徽稽灵山枫香根样侵染率最高(73.84%),湖北九峰山森林公园枫香根样侵染率最低(49.43%)。根内真菌丛枝和泡囊较多,呈均匀分布,表明枫香容易被AMF侵染,但不同采样点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取样地土壤中分离出AMF孢子数为[86~275个·(50 g)~(-1)]土,平均孢子密度为166个·(50 g)~(-1)土,表现为安徽稽灵山最高[275个·(50 g)~(-1)土],安徽黄山最低[86个·(50 g)~(-1)土]。3)通过形态学鉴定,共分离AM真菌11属46种,其中球囊霉属12种、无梗囊霉属13种、盾巨孢囊霉属5种,为取样地区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优势属。4)土壤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分别在1.01~2.01 mg·g~(-1)和0.62~0.84 mg·g~(-1)之间。5)不同取样点枫香根际土壤AM真菌的属数、Shannon(香农)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湖北、安徽两省的20个样地人工林和天然林枫香根际均可形成丛枝菌根,根际土壤中的AMF孢子多样性丰富,球囊霉属为优势菌群。本研究结合AMF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点,为开发枫香专用AMF肥料提供了丰富的菌种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