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32)
2023(13704)
2022(10889)
2021(9865)
2020(8114)
2019(18144)
2018(17307)
2017(33044)
2016(17652)
2015(19715)
2014(19636)
2013(19544)
2012(18062)
2011(15817)
2010(16644)
2009(15920)
2008(15500)
2007(13994)
2006(12640)
2005(11929)
作者
(49900)
(41119)
(41100)
(38739)
(26365)
(19555)
(18608)
(15802)
(15774)
(14949)
(14063)
(13756)
(13574)
(13074)
(13013)
(12556)
(12165)
(11922)
(11815)
(11722)
(10333)
(10129)
(10019)
(9546)
(9326)
(9316)
(9282)
(9200)
(8212)
(8206)
学科
(84296)
(83971)
经济(83885)
(77383)
企业(77383)
管理(69783)
(38181)
业经(31373)
中国(30232)
方法(28685)
(27276)
(26607)
金融(26607)
(25032)
银行(25021)
(24261)
地方(24201)
(23799)
财务(23770)
财务管理(23723)
企业财务(22605)
(22417)
数学(20565)
数学方法(20410)
农业(20247)
技术(17992)
(16772)
(16724)
理论(15868)
(14707)
机构
学院(253160)
大学(243808)
(111239)
经济(109078)
管理(99923)
理学(83923)
理学院(83141)
研究(82996)
管理学(82234)
管理学院(81757)
中国(73099)
(61785)
(51591)
科学(45837)
财经(44594)
(41445)
(41209)
(40200)
(40072)
中心(39507)
研究所(36219)
经济学(33600)
(33206)
北京(33079)
财经大学(32416)
业大(32046)
农业(30797)
经济学院(30336)
(29924)
(29443)
基金
项目(154304)
科学(123382)
研究(118998)
基金(110868)
(93851)
国家(92878)
科学基金(82172)
社会(77705)
社会科(73962)
社会科学(73945)
(63504)
基金项目(58063)
教育(53216)
(50270)
自然(49783)
自然科(48658)
自然科学(48650)
编号(48243)
自然科学基金(47829)
资助(44668)
(38859)
成果(38587)
(35994)
(35618)
重点(34700)
课题(34049)
(33398)
创新(32694)
发展(32330)
国家社会(32137)
期刊
(136665)
经济(136665)
研究(83214)
中国(58291)
(55385)
管理(44232)
(39709)
金融(39709)
(39059)
科学(30665)
学报(29890)
农业(26278)
教育(25469)
技术(24814)
业经(24644)
大学(24421)
财经(23306)
学学(23290)
经济研究(21558)
(20117)
问题(16976)
(16006)
财会(15286)
技术经济(14972)
会计(14465)
(13414)
现代(13390)
商业(13013)
世界(12896)
经济管理(12349)
共检索到415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瑞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在“十四五”甚至更长时期内的发展主题。实施业财融合,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最终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现行业务需求和财务信息之间不可缓和的冲突和矛盾,说明了以新技术应用为引擎,通过集成化信息平台搭建的业财融合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并同时分析了高效业财融合系统搭建的其他必要条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亚平   史依铭  
以2011~2021年我国“专精特新”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在测度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赋能效应;代理成本效应、研发创新效应以及投资水平效应均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推进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赋能效应仅在两职分离、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中心城市的样本中显著。此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和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内共同富裕。据此,应从夯实发展基础、疏通微观传导渠道、立足发展优势三个角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助力我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尹琪  
新形势下,传统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亟须推进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强化“融合型”内审工作机制,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本文从实践出发,试图为国有企业创新开展更具价值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以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地级市层面的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企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从作用机制看,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等外部约束,并通过提升技术创新和企业效率等内部优化手段,显著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从实现路径来看,目前数字金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三个路径发挥作用,而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路径的作用并未有效发挥。同时,有效的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实现的必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等潜在路径,充分发挥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路径的积极作用,并以适度监管保障数字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2019年12月17日,主题为"智能自主,全面赋能"的"2019中国智慧企业发展论坛"在浙江德清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浙江省企业联合会、浙江省企业家协会协办,德清县人民政府承办。论坛期间,先后举行了主论坛、德清发展恳谈会和"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智慧能源""数字孪生体与智能工厂建设""智慧决策与智慧管理""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等专题论坛,500多名企业代表参与了互动交流。论坛还发布了《中国智慧企业发展报告》并揭晓首届"全国智慧企业建设创新实践案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科选   罗学强  
推进中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和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研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并探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影响中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对中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股权性质、不同技术水平的制造企业的影响呈现显著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主要借助信息、资金和人力资本三条路径推进中国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政府可以进一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企业则可以优化内部要素资源配置,以此赋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廖晓语   张鹏飞   许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对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目标,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动能。本文立足高水平开放背景构建了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17—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影响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正向作用主要经由人力资本结构调整和资产结构调整的中介机制实现,政府宏观层面的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微观层面的管理层能力均对基准关系发挥着积极的调节效应。基于此,制造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发展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并畅通其作用渠道。同时,政府和企业都应注意塑造有利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发展的宏观及微观环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济建  董青  丁绪辉  
文章基于2009—2020年沪深股市646家工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影响与作用维度,并进一步对其异质性作用及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这种积极影响只存在于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质量、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三个方面;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发展质量的促进作用只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和清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在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投资效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宏楷  
选取2010—2022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考察ESG投资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SG投资对资产收益率、环保投入、研发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能够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ESG投资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与高创新型、管制型行业相比,ESG投资对低创新型、非管制型行业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大;ESG投资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正向关系在营商环境较差企业中更显著。据此,提出构建合理化ESG投资体系、释放ESG投资多元赋能效应、制定个性化民营企业发展策略的政策建议,为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段姝  刘霞  殷蓉  蔡蕾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相关财税政策的支持十分必要。通过选取2016年全面营改增作为减税政策的代理政策和养老保险费率降低政策作为降费政策的代理政策,构建断点回归模型,实证得出减税政策和降费政策均可显著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减税降费政策产生的协同效应要大于单个政策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减税降费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减税降费通过研发投入、融资约束和规模效应等路径,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厘清了减税降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有利于评价减税降费的政策效果,并为政府部门制定出更能激发企业生产要素活力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宏楷  
选取2010—2022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考察ESG投资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SG投资对资产收益率、环保投入、研发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能够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ESG投资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与高创新型、管制型行业相比,ESG投资对低创新型、非管制型行业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大;ESG投资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正向关系在营商环境较差企业中更显著。据此,提出构建合理化ESG投资体系、释放ESG投资多元赋能效应、制定个性化民营企业发展策略的政策建议,为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华民   兰雅婷   向海凌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带来了重要契机。本文运用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2007—2021年数据,实证检验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资本参股能够显著提升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参股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通过运营能力提升、财务状况改善及创新要素投入强化三种机制得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并不存在所谓“避险”偏好,反而能够助力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创新创业环境较差、市场估值较低组别中的民营企业,反而能起到显著的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作用。特别地,国有资本参股下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能够在促动“绿色-数字化”技术创新能力塑成方面带来显著效果,有助于民营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本文研究不仅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供新的分析视角,还有助于优化国有资本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正>【编者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为财会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亟需企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探索财务管理创新实践,以高质量财会改革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智赋能。本期专题聚焦山西省财政厅管理会计入企服务实践案例,从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智化财务管理、全面风险体系框架构建、精益化成本管控等角度为新时代下企业财会理念与实践创新提供借鉴:T公司紧密围绕“双碳”目标,将产品成本会计核算理论和思路应用于企业碳排放数据统计,以流程为驱动,
关键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太升  王玲莉  唐勇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数字普惠金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理及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使用深度促进作用最强,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弱。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科技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样本中表现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和提高企业股价信息含量来共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检验表明,金融监管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有效的金融监管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后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