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91)
- 2023(3483)
- 2022(2820)
- 2021(2432)
- 2020(1933)
- 2019(4099)
- 2018(3674)
- 2017(7010)
- 2016(3711)
- 2015(3872)
- 2014(3512)
- 2013(3357)
- 2012(2980)
- 2011(2436)
- 2010(2848)
- 2009(2701)
- 2008(2387)
- 2007(2007)
- 2006(1750)
- 2005(1645)
- 学科
- 济(15153)
- 经济(15136)
- 管理(13655)
- 业(12910)
- 审计(12077)
- 企(11888)
- 企业(11888)
- 方法(8038)
- 财(6797)
- 数学(6409)
- 数学方法(6387)
- 各类(5839)
- 务(4719)
- 财务(4716)
- 财务管理(4652)
- 企业财务(4531)
- 中国(4300)
- 业经(3876)
- 制(3869)
- 农(3597)
- 划(3390)
- 环境(3105)
- 体(3094)
- 技术(3033)
- 体制(2660)
- 家(2481)
- 国家(2383)
- 融(2334)
- 金融(2334)
- 人事(2244)
- 机构
- 学院(50061)
- 大学(49731)
- 济(22033)
- 经济(21682)
- 管理(21158)
- 理学(19186)
- 理学院(19053)
- 管理学(18909)
- 管理学院(18811)
- 研究(13259)
- 财(13112)
- 财经(11005)
- 中国(10896)
- 经(10145)
- 京(10034)
- 财经大学(8505)
- 经济学(7391)
- 商学(7298)
- 商学院(7227)
- 江(7069)
- 经济学院(6873)
- 中心(6715)
- 会计(6323)
- 科学(6303)
- 审计(5841)
- 所(5660)
- 经济管理(5600)
- 业大(5396)
- 州(5343)
- 农(5274)
- 基金
- 项目(36022)
- 科学(29738)
- 基金(28402)
- 研究(26601)
- 家(24585)
- 国家(24387)
- 科学基金(21979)
- 社会(19880)
- 社会科(19053)
- 社会科学(19044)
- 基金项目(15121)
- 自然(13347)
- 省(13324)
- 自然科(13024)
- 自然科学(13023)
- 自然科学基金(12798)
- 教育(12077)
- 划(10814)
- 资助(10706)
- 编号(9767)
- 国家社会(9127)
- 部(8685)
- 重点(8211)
- 教育部(8052)
- 制(7962)
- 人文(7890)
- 创(7847)
- 成果(7570)
- 创新(7336)
- 性(7277)
共检索到70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成立
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审计能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的质量,是会计信息的把关者,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促使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变脸"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也发现可能存在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串通的情况,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关键词:
业绩预告 变脸 审计治理 治理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建斌
业绩预告是对利润指标的反映,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证券交易的透明度,我国建立了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制度。出于各种原因,上市公司变更业绩预告的现象频繁出现。以尔康制药业绩预告"变脸"过程为例,分析其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路军 段梦妍
企业业绩预告制度本意是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然而近年来,业绩预告往往伴随着一次甚至多次的修正公告,这种业绩频繁“变脸”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审计师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把关者”,尤其是在新审计报告准则制度背景下,是否对这种问题有所关注呢?本文以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审计师是否将这些引发企业发生“变脸”的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予以披露进行统计,从而探究审计师对于企业业绩“变脸”的关注程度。研究发现: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对可能引起企业业绩发生“变脸”的事项持有一定的关注度,并以关键审计事项的形式体现在审计报告中。研究结论初步验证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的积极效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纪新伟 宋云玲
本文利用单变量对比和多元Logit回归分析"扭亏"公司业绩预告"变脸"的原因。基于2002-2008年的大样本研究表明,预测难度是影响"变脸"概率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当年中报或季报已实现扭亏的样本在预告中"变脸"的可能性显著低于其他样本;以微利扭亏的样本更有可能"变脸";盈利持续性比较低的样本"变脸"的可能性比较高。另外,审计师规模或公司规模比较大的样本"变脸"的可能性比较低。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披露行为。
关键词:
扭亏 变脸 业绩预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玉玲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在完善投融资体系和促进经济繁荣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饱受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现象的困扰。其中,IPO审计质量不足就是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业绩变脸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首先简略介绍了IPO业绩变脸公司审计相关方的特征,再深入分析深冷股份业绩变脸情况及审计风险的识别与处理,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IPO审计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
创业板 业绩变脸 IPO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熊艳 杨晶
鉴于我国IPO业绩变脸问题频发而治理对策缺失,本文首次从甄别、传导、治理层面考察了媒体监督在IPO业绩甄别中的角色及效果。本文研究发现,媒体仅止步于业绩甄别与信息传导之效,媒体负面报道预判了IPO公司业绩变脸,与IPO公司上市后业绩亏损和业绩下滑的概率正相关;媒体甄别IPO公司意愿存在阈值,只对业绩下滑严重的公司进行负面报道;媒体的IPO业绩甄别具有信息含量,将提高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概率及新股上市后破发速度。但是,媒体未打通中介机构监督机制的路径,即未能提升中介机构对IPO财务包装的监督之效,因而媒体未产生实质性的治理之效。
关键词:
媒体 IPO业绩变脸 新股破发 财务包装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熊艳 杨晶
鉴于我国IPO业绩变脸问题频发而治理对策缺失,本文首次从甄别、传导、治理层面考察了媒体监督在IPO业绩甄别中的角色及效果。本文研究发现,媒体仅止步于业绩甄别与信息传导之效,媒体负面报道预判了IPO公司业绩变脸,与IPO公司上市后业绩亏损和业绩下滑的概率正相关;媒体甄别IPO公司意愿存在阈值,只对业绩下滑严重的公司进行负面报道;媒体的IPO业绩甄别具有信息含量,将提高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概率及新股上市后破发速度。但是,媒体未打通中介机构监督机制的路径,即未能提升中介机构对IPO财务包装的监督之效,因而媒体未产生
关键词:
媒体 IPO业绩变脸 新股破发 财务包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新亮
上市后业绩变脸在中国股市里屡见不鲜,上市公司业绩大变脸无疑给资本市场添多了一分疑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上市公司业绩变脸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首先以C公司为例,阐释和剖析了其业绩变脸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和成因,然后从制度建设和监督两个层面对治理公司业绩变脸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业绩变脸 信息披露 中介机构 注册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娥 胡际莲
业绩预告制度的设计初衷是提高上市企业业绩披露及时性,进而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但是,受管理层预测倾向的影响,一些上市企业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容易出现故意掩盖不利信息操纵市场的违规行为,进而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众多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重述案例表明,独立审计往往与业绩预告重述息息相关,其对有效监督公司治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均发挥了诸多积极作用。本文在详细分析独立审计治理与业绩预告重述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探讨业绩预告重述的原因及独立审计在案例中的治理作用,从业绩预告制度、内部治理和独立审计三个方面思考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独立审计 业绩预告重述 业绩预告制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国民 王渺熠 陈立杰
以2014—2015年我国A股IPO上市的342家企业为研究对象,对照上市企业IPO前后共四年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现我国A股市场存在IPO业绩变脸现象。随后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探究IPO业绩变脸的内在因素。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与IPO业绩变脸显著正相关,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和S指数对IPO业绩变脸显著负相关,市场化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了公司治理结构与IPO业绩变脸的关系。研究结论为有效发挥公司治理结构在IPO业绩变脸中的作用提供了企业治理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逯东 万丽梅 杨丹
本文全面揭示了政治关联这一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对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业绩变化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行业环境和公司本身经营特点等因素后,作为一种只在上市时才能发挥作用且相对更容易获取的外部关系,发审委联系并不会导致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业绩恶化;而作为企业构建后将长期存在的一种关系资源,政治关联才是带来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的重要因素。政治关联的负面效应进一步表现为:(1)有政治关联的公司更可能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不可持续性导致了上市后的业绩变脸;(2)政治关联抑制了公司的研发投资,削弱了公司上市后的研发创新能力。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在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市场环境下,政治关联会破坏企业的持续成...
关键词:
创业板 业绩变脸 政治关联 发审委联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敏 陈晓红 贺正楚
以机构投资者网下认购新股的超额认购倍数衡量机构投资者对IPO新股的需求,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是否能识别业绩变脸IPO公司的问题。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事前识别上市后业绩变脸的公司,对于上市后营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公司,机构投资者网下申购的数量较少,超额认购倍数较小。这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区分IPO公司质量,激励机构投资者在IPO询价阶段真实报价能达到提高新股定价效率的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琳
近几年上市公司IPO之后的业绩变脸现象愈加严重,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由于企业上市前对利润的过度包装所致。基于年度、所属行业、所属区域、市场类型、所有权性质、是否发生资金超募方面对上市公司IPO当年业绩变脸现象的详尽描述,对引起上市公司IPO当年业绩变脸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给予了分析,并给出做空新股抑高价、定额发行堵超募、业绩变脸停止解禁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首次公开发行 市场类型 所有权性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虹 林钟高 彭圆圆
以2008—2014年中小板和2009—2014年创业板IPO公司为样本,秉承风险投资的经典治理假说,考察风险投资治理对IPO公司业绩变脸的影响及内部控制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普遍存在业绩变脸现象,而且参与比例越高,业绩变脸程度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可以弱化风险投资对企业IPO后业绩变脸现象的负面影响,且参与程度越高(风投持股比例越大、参与董事会治理)的公司,抑制作用越明显。研究表明,我国风险投资制度体系发展尚未成熟,风险投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逐名动机",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制度体系,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真正实现风险投资的认证监督与创造价值增值目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贾西猛 陈兰芳 陈沉
针对风险资本投资的特点和影响企业上市前后活动的机理,根据中外学者的研究,从"监督假说"、"认证假说"、"逐名假说"和"利益损害假说"四个理论角度分析风险资本对上市公司业绩变脸的影响,挖掘风险资本对上市公司业绩变脸影响的机理和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