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7)
2023(6341)
2022(5071)
2021(4461)
2020(3950)
2019(8588)
2018(8420)
2017(16983)
2016(8976)
2015(9840)
2014(9547)
2013(9800)
2012(8633)
2011(7267)
2010(7476)
2009(7440)
2008(7817)
2007(7105)
2006(6478)
2005(6256)
作者
(24149)
(20360)
(20026)
(19014)
(13033)
(9556)
(9049)
(7653)
(7401)
(7374)
(7018)
(6881)
(6734)
(6462)
(6231)
(6037)
(5974)
(5834)
(5762)
(5680)
(4971)
(4969)
(4960)
(4756)
(4620)
(4533)
(4511)
(4395)
(4035)
(3875)
学科
(69034)
(66964)
企业(66964)
管理(48092)
(43891)
经济(43833)
(23770)
业经(23499)
(21873)
税收(20429)
(20260)
(18348)
财务(18346)
财务管理(18341)
方法(18312)
(17623)
企业财务(17390)
技术(14033)
农业(13801)
(12094)
企业经济(11732)
数学(11296)
数学方法(11270)
(10954)
(10718)
经营(10712)
(9920)
技术管理(9786)
理论(9041)
(8997)
机构
学院(133971)
大学(125008)
(60725)
经济(59890)
管理(59283)
理学(50691)
理学院(50363)
管理学(50056)
管理学院(49811)
(36066)
研究(34818)
中国(30996)
财经(26896)
(24666)
(24246)
(21920)
(20635)
财经大学(19398)
商学(18562)
商学院(18415)
科学(18177)
经济学(17559)
(16880)
(16635)
业大(16541)
经济管理(16518)
农业(16133)
经济学院(16034)
中心(15659)
北京(15246)
基金
项目(79241)
科学(64874)
研究(61249)
基金(59443)
(49399)
国家(48866)
科学基金(45116)
社会(41442)
社会科(39482)
社会科学(39471)
(32209)
基金项目(31598)
自然(28035)
自然科(27469)
自然科学(27463)
自然科学基金(27087)
(26696)
教育(25863)
编号(24825)
(24528)
资助(23448)
(20887)
成果(18664)
(18534)
创新(18403)
(17368)
国家社会(17307)
(17253)
(17045)
重点(16733)
期刊
(73295)
经济(73295)
研究(43721)
(32548)
管理(27601)
中国(21821)
(20595)
(16300)
(15425)
业经(14649)
农业(14433)
科学(14153)
税务(13687)
技术(13517)
财经(13241)
学报(12898)
经济研究(11430)
(11392)
(11119)
金融(11119)
财会(10923)
大学(10506)
学学(10461)
(10298)
技术经济(9786)
问题(9140)
会计(8552)
现代(8188)
商业(7636)
世界(7504)
共检索到207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巍  姜智鑫  
企业面临业绩下行压力,却依然涉足税收规避的现象在资本市场已屡见不鲜。本文立足业绩反馈理论的洞见,结合2009~2019年沪深A股主板企业财务数据,重点探讨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税收规避之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税收规避存在先减后增的U型关系,临近期望值企业倾向于减少账税差异,而远离期望值区间企业则选择进行税收规避。异质性检验发现:筹资困境促使企业采取税收规避缓解资金压力;当主业经营意愿降低时,税收规避亦可能沦为管理者自利动机的掏空工具;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具有更强的避税意愿。扩展性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在业绩期望落差影响企业税收规避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且业绩期望落差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纳税筹划获取税金结余,而非采取激进的偷逃税款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青原  陈世来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回归研究方法,利用2002-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IPO企业为样本,研究IPO企业的避税问题。结果发现:相比IPO前,企业IPO后避税程度显著降低,且主要表现在非国有企业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中。保荐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IPO前的避税行为,甚至使IPO前后的避税差异出现逆转。从避税路径看,IPO企业会动态调整避税策略,即在IPO前主要采用账税差异避税,在IPO后更多采用账税一致避税。从经济后果看,企业IPO前的避税行为有助于上市后获得较好的短期股票市场表现,但部分证据表明IPO前的避税行为会对企业长期会计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上市后业绩下滑。本文为理解企业IPO过程中的避税行为提供新视角,也为深化IPO监管和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佳  
以中国2005-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税收规避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融资约束企业的税收规避通过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绩效作用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税收规避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显著负相关,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控股企业的税收规避所引起的商业信用减少会显著降低企业绩效;而国有控股企业的税收规避所引起的商业信用减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小或不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佳  
以中国2005-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税收规避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关系、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融资约束企业的税收规避通过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绩效作用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税收规避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显著负相关,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控股企业的税收规避所引起的商业信用减少会显著降低企业绩效;而国有控股企业的税收规避所引起的商业信用减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小或不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松  冉渝  
本文以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税收规避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税收规避程度越高,企业价值越低。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企业税收规避程度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负向相关。本文以经验数据解释了关于代理理论对税收规避与企业价值之间关系的描述。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曹越  易冰心  鲁昱  
银企关系具有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监督成本和约束债务契约的功能,这对企业税收规避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7-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银企关系对企业税收规避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企关系越密切,企业税收规避程度越高。区分产权性质、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和税收征管强度的进一步检验发现,银企关系增加企业税收规避行为这一现象仅在产权性质为非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水平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和税收征管强度弱的企业中存在。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银企关系引发的税收规避行为会降低企业价值。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魏卉  李平  
本文以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为研究样本,结合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企业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税收规避程度越高,其权益资本成本也相应提高;经营绩效是税收规避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一个中介路径,即高程度的避税活动会损害企业的经营绩效从而提高权益资本成本;结合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发现,相比交易性机构投资者,稳定性机构投资者更能发挥治理作用,弱化税收规避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方面的研究,为新兴加转轨时期我国上市公司避税行为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同时也可为企业、政府和机构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向元高  罗进辉  
本文利用2003—2018年民营企业家首次登上富豪榜为研究情景,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上榜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本文发现,实际控制人上榜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上榜对公司避税水平的负向影响在实际控制人上榜名次靠前、多次上榜、控制企业数量少、无政治关联、负面媒体关注度高、地区税收征管强度高的公司中更明显。本文加深了对政治成本理论和民营企业避税行为的理解。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君  
选取中国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样本数据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和税收规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思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可以抑制税收规避行为,增加企业的税收服从度,可以与企业外部的法律监督形成互补。研究结论为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提供了实证证据,还为外部税收监管部门提供了可行的视角,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表现可以成为税收规避行为的一种判断标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翟淑萍  范润  缪晴  
文章基于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逆向混改”视角,以2013—202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国有股权参股对民营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参股能够显著降低民营企业税收规避程度,且这一作用在国有股权参与度高、参股国有股权具有本地属性的民营企业中更加明显;作用渠道的研究表明,国有股权参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抑制民营企业税收规避行为。此外,在税收征管强度低的地区,国有股权参股对抑制民营企业税收规避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说明国有股权参股能够发挥对税收征管不足的补充效应。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合理布局国有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营造公平税收环境、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君  
选取中国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样本数据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和税收规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思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可以抑制税收规避行为,增加企业的税收服从度,可以与企业外部的法律监督形成互补。研究结论为企业文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提供了实证证据,还为外部税收监管部门提供了可行的视角,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表现可以成为税收规避行为的一种判断标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晓光  黄安琪  
过度自信使管理者在决策时高估自身能力与收益而低估成本与风险,从而导致决策出现异化进而影响企业价值。本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提高企业税收规避程度,而税收规避程度的提高对企业价值有负向影响。管理者过度自信会以企业税收规避程度为中介变量对企业价值造成损害。因此,税务部门可以以管理者过度自信为依据评估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的避税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避税治理工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彩云  汤湘希  
本文分析了创新投入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机制,以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创新投入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税收规避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投入与企业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2)税收规避具有节税效应,能够减弱创新投入的风险效应;(3)创新投入与产品不确定性呈U型关系,与突破性技术不确定性呈倒U型关系,与工艺不确定性无关;(4)创新投入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效应只存在于大规模企业组、管制性行业组、高技术行业组和东部地区组,这些组的创新投入对企业风险的影响效应更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创新投入与企业风险领域相关文献,同时对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企业和政策制定者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根据企业具体实情,平衡创新投入与企业风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戈亚琪  王丹舟  
本文以我国2007年至2013年所有A股高管发生变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了高管个体特征对公司税收筹划激进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个体特征显著影响公司税收规避程度,进一步的,相较于非国有公司,国有公司高管个体特征对公司税收规避程度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的结论极大的补充和拓展了近些年来关于公司避税代理观的研究,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的理解企业税收规避行为的高管个体固定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亚红  杨肃昌  
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经营及财务行为产生影响,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转型升级压力,使企业因经营业绩恶化或转型失败陷入困境,所以在强规制背景下企业通过税收规避降低成本和抵御风险的需求增加。基于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的制度背景,以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环境规制对重污染企业税收规避程度的影响。实证检验表明:政府环境规制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税收规避程度,小规模企业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税收规避抵消环境规制的影响;环境规制对企业避税程度的影响仅在资源密集型行业显著,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不显著;环境规制对企业避税程度的影响仅在东部地区及法治环境较好区域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及法治环境较差区域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