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48)
- 2023(14340)
- 2022(12512)
- 2021(11832)
- 2020(10214)
- 2019(23417)
- 2018(23070)
- 2017(44182)
- 2016(24556)
- 2015(27376)
- 2014(27029)
- 2013(26767)
- 2012(24121)
- 2011(21581)
- 2010(21409)
- 2009(19770)
- 2008(19529)
- 2007(17090)
- 2006(14957)
- 2005(12982)
- 学科
- 济(92453)
- 经济(92348)
- 管理(80763)
- 业(75229)
- 企(65458)
- 企业(65458)
- 方法(48708)
- 数学(42426)
- 数学方法(41861)
- 财(28916)
- 农(23385)
- 中国(21353)
- 学(21047)
- 业经(20637)
- 务(20389)
- 财务(20311)
- 财务管理(20282)
- 企业财务(19344)
- 制(17602)
- 地方(16488)
- 贸(16171)
- 贸易(16165)
- 农业(16131)
- 理论(16016)
- 易(15704)
- 和(15136)
- 技术(15134)
- 划(15108)
- 环境(14194)
- 银(13655)
- 机构
- 大学(343870)
- 学院(341485)
- 管理(141322)
- 济(129171)
- 经济(126245)
- 理学(122520)
- 理学院(121162)
- 管理学(118778)
- 管理学院(118152)
- 研究(108720)
- 中国(81410)
- 京(72861)
- 科学(71559)
- 农(60888)
- 财(60765)
- 业大(56603)
- 所(55340)
- 研究所(50812)
- 中心(50027)
- 江(48930)
- 财经(48816)
- 农业(48216)
- 北京(45491)
- 经(44515)
- 范(42107)
- 师范(41564)
- 州(40034)
- 院(39238)
- 经济学(37293)
- 财经大学(36699)
- 基金
- 项目(239991)
- 科学(187362)
- 基金(174813)
- 研究(167071)
- 家(154922)
- 国家(153661)
- 科学基金(131743)
- 社会(103982)
- 社会科(98674)
- 社会科学(98645)
- 省(94342)
- 基金项目(93710)
- 自然(90327)
- 自然科(88271)
- 自然科学(88248)
- 自然科学基金(86648)
- 划(79770)
- 教育(77020)
- 资助(72981)
- 编号(67075)
- 重点(53403)
- 成果(52639)
- 部(51770)
- 创(49874)
- 发(48882)
- 科研(46905)
- 创新(46476)
- 计划(45745)
- 课题(45390)
- 大学(44191)
- 期刊
- 济(135506)
- 经济(135506)
- 研究(92427)
- 学报(61772)
- 中国(61489)
- 科学(53784)
- 农(53553)
- 管理(52782)
- 财(48672)
- 大学(45694)
- 学学(43451)
- 农业(36656)
- 教育(32591)
- 技术(28511)
- 融(27413)
- 金融(27413)
- 财经(23479)
- 业经(22653)
- 经济研究(21173)
- 业(20689)
- 经(19903)
- 科技(17893)
- 图书(17733)
- 问题(17381)
- 版(17353)
- 技术经济(16794)
- 业大(16506)
- 理论(16222)
- 统计(15597)
- 资源(15132)
共检索到485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宣杰 张盛俊 高新宇 张玉兰
文章以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研究了业绩型股权激励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股权激励业绩目标的内容中包含"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一条件时,企业更有动机进行分类转移;业绩目标设定越高,越有可能进行分类转移。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抑制业绩型股权激励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金股利在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内部控制 现金股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星辰 姜英兵
本文利用2009—2015年我国非金融行业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基于股权激励契约要素角度研究股权激励对高管分类转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会促进高管进行分类转移;相比于股票期权激励,实行限制性股票激励的高管分类转移程度更强;作为股权激励方案中的时间约束要素,股权激励有效期并不能有效抑制高管的分类转移行为,相反,激励有效期越长,高管的分类转移程度越强。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分类转移 激励模式 激励有效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振莲 吕聪慧
本文选取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寻找行业相同、规模相近的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对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否诱发盈余管理进行分析,得出管理层在基准年度下调盈余的结论,并经回归分析证实。本文分析管理层控制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结论是被激励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正比例关系,总经理包含在激励计划在内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大,说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基准年度会对报告盈余做出下调处理,而且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而独立董事的比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明显的反比例关系。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管理层 控制权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谢德仁 崔宸瑜 汤晓燕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研究公司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我们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现象,即报告业绩刚刚达成股权激励方案要求的行权业绩条件,这一现象意味着公司很可能为股权激励业绩达标而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股权激励公司,而且这些“踩线”达标公司存在更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更高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这些发现说明,真实盈余管理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余慧 熊婷
本文以2008-2011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薪酬也会对盈余管理产生显著影响;相对于股权激励,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大。因此建议上市公司应该合理的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从而避免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高管薪酬 盈余管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德胜 王栋
股权激励可能会诱发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股权激励不但达不到激励高管的目的,反而加剧了代理问题。本文以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激励公告前的盈余操纵进行了分析。采用考虑生命周期和成长性的应计模型发现,在股权计划草案公告前操控性应计显著为负并有下降的趋势,表明激励公司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以达到降低股票期权行权条件或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唐国琼 张合伟
本文以2007-2015年间A股市场中推出业绩型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业绩型股权激励、资产减值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联性。研究发现:(1)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年度,管理层会通过计提较高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以满足行权条件;(2)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后,真实盈余操纵会对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本文还发现:为踩线达到业绩型股权激励条件,管理层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同时,管理层更倾向于操纵流动资产减值科目来达到业绩型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而非长期资产减值科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大庞 苏冬蔚
有关股权激励能否降低代理成本并提高公司业绩,学界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使用盈余管理修正总资产报酬率,并通过Heckman两阶段模型,重新审视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发现:使用盈余管理修正业绩前,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平均业绩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同时,股权激励与业绩呈正相关关系,而通过盈余管理修正业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平均业绩与尚未实施的公司没有显著差别,同时,股权激励与业绩间的正相关关系减弱;此外,产权结构影响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间的内在关系,股权激励有助于提升非国有控股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但却无法影响国有控股公司的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尤谊 刘阳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CFO在公司中的治理效应逐渐凸显,本文以2012~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CEO与CFO的股权激励差异额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本文认为应提高CFO的管理地位,对CEO的权力形成牵制,从而减少盈余管理中的股权激励动机。
关键词:
CEO CFO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范亚东 张琦 吴伟伟
本文选取2005-2014年上深交所主板公告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层次分析的回归方法,研究股权激励对不同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CEO权力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强度与正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CEO结构权力强化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CEO所有者权力、专家权力和声誉权力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为企业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拓展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CEO权力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范亚东 张琦 吴伟伟
本文选取2005-2014年上深交所主板公告实施股权激励方案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层次分析的回归方法,研究股权激励对不同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以及CEO权力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强度与正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CEO结构权力强化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CEO所有者权力、专家权力和声誉权力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产生负向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为企业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拓展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CEO权力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戴小玉
会计信息因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导致可靠性降低,给信息使用者与投资者最终的分析判断与决定带来误导,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研究盈余管理和股权激励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盈余管理 股权激励 实证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素霞
本文以2009年至2011年我国所有已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159家上市企业3年观测值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方案的推出对企业内部盈余管理强度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股权激励方案推出对应计和真实两种盈余管理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内部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强度明显较大;在面对高质量独立审计监督时,管理会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获得股权激励收益的动机下降,而实施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上升。这一研究应丰富和拓展了相关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谢守祥 陈晓婕
本文选取2013-2015年首次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创业板市场股权激励下不同手段的盈余管理操纵行为。研究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布股权激励计划的前一年,存在明显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股权激励的实施强度与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关系,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会影响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且实施混合激励模式的公司其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会比仅实施单一激励模式的公司更高;随着公司规模和高管薪酬的增长,高管会倾向于采取应计盈余管理,相应地减少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独立董事的任命一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许娟娟 陈志阳
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权激励方案,本文将行权条件划分为"严格型"和"宽松型",以我国2006-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激励有效期和行权条件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激励期限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严格型"激励条件与盈余管理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上述实证结果说明,适度延长股权激励的有效期,以及设计较为"严格"的激励条件有利于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激励有效期 行权条件 盈余管理 股权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