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59)
- 2023(3084)
- 2022(2653)
- 2021(2610)
- 2020(2418)
- 2019(5732)
- 2018(5610)
- 2017(11231)
- 2016(6267)
- 2015(6946)
- 2014(6766)
- 2013(6496)
- 2012(5937)
- 2011(5256)
- 2010(5472)
- 2009(5250)
- 2008(5222)
- 2007(4510)
- 2006(3863)
- 2005(3459)
- 学科
- 济(29806)
- 经济(29766)
- 业(23291)
- 管理(23276)
- 企(22555)
- 企业(22555)
- 方法(20125)
- 数学(18809)
- 数学方法(18487)
- 财(10042)
- 务(8447)
- 财务(8430)
- 财务管理(8425)
- 企业财务(8223)
- 制(5162)
- 业经(4698)
- 学(4513)
- 划(4329)
- 农(4263)
- 人事(4246)
- 人事管理(4246)
- 理论(4149)
- 中国(4030)
- 体(4005)
- 策(3955)
- 技术(3905)
- 经营(3503)
- 体制(3447)
- 融(3141)
- 金融(3141)
- 机构
- 大学(89271)
- 学院(88577)
- 管理(38867)
- 济(36270)
- 经济(35653)
- 理学(34632)
- 理学院(34340)
- 管理学(33478)
- 管理学院(33311)
- 研究(24193)
- 中国(19203)
- 财(18032)
- 京(17599)
- 财经(14891)
- 科学(14450)
- 经(13652)
- 业大(12928)
- 农(12538)
- 所(11973)
- 江(11868)
- 财经大学(11492)
- 中心(11439)
- 北京(10946)
- 商学(10768)
- 商学院(10670)
- 经济学(10651)
- 研究所(10623)
- 经济管理(9884)
- 农业(9715)
- 州(9655)
- 基金
- 项目(60330)
- 科学(48880)
- 基金(46636)
- 研究(40741)
- 家(40482)
- 国家(40201)
- 科学基金(35974)
- 社会(26897)
- 社会科(25684)
- 社会科学(25674)
- 自然(25363)
- 自然科(24893)
- 自然科学(24890)
- 自然科学基金(24477)
- 基金项目(24360)
- 省(23149)
- 资助(20876)
- 教育(19900)
- 划(19557)
- 编号(15685)
- 部(13800)
- 重点(13147)
- 创(12558)
- 教育部(12241)
- 科研(11993)
- 人文(11903)
- 成果(11895)
- 大学(11666)
- 创新(11633)
- 计划(11159)
共检索到121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栋 王强
中国从2006开始正式实施股权激励。与国外标准股权激励不同的是,中国的股权激励包含了业绩条款,并采用了分期行权解锁安排,这有可能导致高管通过收益平衡进行盈余操纵。文章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激励公司收益平滑程度在股权激励公告前后的变化,发现相比较非股权激励公司而言,股权激励公司的收益平滑程度更高,验证了在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
关键词:
股权激励 业绩平滑 双重差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效东 周嘉南
本文在识别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非激励型动机的基础上,结合混合型公司治理模式和高管的权力特征将非激励型动机进一步细分为赎买型动机和福利型动机,重点探讨两类非激励型股权激励的企业投资方式偏好以及由此引致的企业投资方式对控制人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两类非激励型股权激励企业的投资方式偏好不同,赎买型股权激励的企业更加倾向于外部并购,而福利型股权激励的企业则更加倾向于内部投资;(2)两类非激励型高管股权激励通过影响企业投资方式的选择而实现提高控制人收益的目的,赎买型股权激励所引发企业的外部并购增加控制性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而福利型股权激励引发企业的内部投资提高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水平。这一研究表明,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志远 刘倩茹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数据,研究业绩型股票期权中管理层收益及其对激励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完成行权条件中业绩要求的管理层并不能从股票期权中获得收益或者获得的收益十分有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管理层预期的股票期权价值越小,管理层达到当前行权期业绩要求的概率越小。另外,管理层利用上一个行权期的实际收益预期的期权收益越小,管理层达到当前行权期业绩要求的概率越小。最后,管理层从股票期权中获得的总收益越小,股票期权计划完成后的公司业绩也会越差。这些发现均说明,管理层收益较低将导致业绩型股票期权无法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使得行权条件中的业绩要求无法完成,公司长期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德胜 王栋
股权激励可能会诱发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股权激励不但达不到激励高管的目的,反而加剧了代理问题。本文以公告股权激励方案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激励公告前的盈余操纵进行了分析。采用考虑生命周期和成长性的应计模型发现,在股权计划草案公告前操控性应计显著为负并有下降的趋势,表明激励公司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以达到降低股票期权行权条件或限制性股票的解锁条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谢德仁 崔宸瑜 汤晓燕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研究公司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我们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现象,即报告业绩刚刚达成股权激励方案要求的行权业绩条件,这一现象意味着公司很可能为股权激励业绩达标而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股权激励公司,而且这些“踩线”达标公司存在更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更高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这些发现说明,真实盈余管理是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宝华 王雷
心理学家认为基于绩效的财务激励损害企业创造力,本文证实绩效薪酬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取决于其结构,结构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也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具体而言,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股权激励计划的详细数据,研究业绩型股权激励及其行权限制特征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本文发现,整体而言,业绩型股权激励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相对于非股权激励公司,股权激励公司的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数量分别高4 0%和4 6.2%。更重要的是,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受到股权激励计划行权限制特征的影响。行权时间限制能够提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春雷 黄庆成
文章以2006—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影响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能通过显著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高公司绩效,代理成本起部分中介效应作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效果与股权性质有关,民营企业实施高管股权激励效果优于国有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宣杰 张盛俊 高新宇 张玉兰
文章以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研究了业绩型股权激励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股权激励业绩目标的内容中包含"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一条件时,企业更有动机进行分类转移;业绩目标设定越高,越有可能进行分类转移。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抑制业绩型股权激励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现金股利在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内部控制 现金股利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唐国琼 张合伟
本文以2007-2015年间A股市场中推出业绩型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业绩型股权激励、资产减值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联性。研究发现:(1)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年度,管理层会通过计提较高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以满足行权条件;(2)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后,真实盈余操纵会对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本文还发现:为踩线达到业绩型股权激励条件,管理层更倾向于使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同时,管理层更倾向于操纵流动资产减值科目来达到业绩型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而非长期资产减值科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德仁 陈运森
我国上市公司自2006年始实施规范的业绩型经理人股权激励计划。这类股权激励计划能否增加股东财富,其中的行权业绩条件是否及如何影响股东财富增长呢?本文利用经验数据对此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经理人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告的累计超额回报(CAR)显著为正,股权激励计划能给投资者带来正的财富效应;经行业调整后的行权业绩条件指标与CAR显著正相关。本文的发现意味着,业绩型经理人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增加股东财富,且行权业绩条件要求越高,越有助于股东财富增长。
关键词:
业绩型股权激励 行权业绩条件 股东财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迪 戴璐 杨超
基于我国股权激励政策背景,本文以2006—2015年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股权激励合约中业绩目标设置对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主要采用的业绩目标为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并且当目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相较于前三年行业均值的中位数时,有助于激励公司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即提升研发投入规模和专利申请通过的数量。同时,相较于限制性股票,实施股票期权的公司业绩目标设置与公司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更显著。最终,本文基于最优契约理论,为股权激励与公司创新行为的关系提供了新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秀芬 徐小鹏
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一直是高管薪酬管理制度研究的热点,但从经营风险角度探究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欠缺。文章以2011—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高管股权激励、经营风险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业绩会得到提升;高管得到股权激励后,企业的经营风险会有所增加;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会使企业经营业绩有所提高。通过中介效应检验之后发现:经营风险是高管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变量,经营风险在两者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的高管薪酬激励制度。
关键词:
高管薪酬 股权激励 经营风险 企业绩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葛文雷 荆虹玮
文章以2006年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激励实施效果以及公司薪酬激励机制两个角度入手,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与国内已有文献不同的结论: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的正相关关系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公司业绩 管理者持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春玲 张好圆
文章的研究分两步展开。首先,以2008年以前上市的全部民营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公司业绩与激励偏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公司业绩与激励偏好显著正相关。其次,以2008年以前上市且在2008~2011年间实施了股权激励的民营企业为样本,进一步研究了股权激励力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加大对管理层的激励力度有助于提高民营上市企业的公司业绩。研究结果为民营上市企业合理选择股权激励方案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娟
股票期权制度所依据的传统财务业绩指标体系存在着种种弊端,严重地削弱了期权的激励效果。本文引入EVA业绩评价指标,分析其作为经营者业绩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以EVA为基础的股权激励模式的构建问题,并给出基于EVA红利的股权激励模式的设计方案,以期对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的构建有所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