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5)
- 2023(10384)
- 2022(9308)
- 2021(8932)
- 2020(7502)
- 2019(17326)
- 2018(17226)
- 2017(33236)
- 2016(18026)
- 2015(20129)
- 2014(19750)
- 2013(19499)
- 2012(17760)
- 2011(15797)
- 2010(15628)
- 2009(14057)
- 2008(13561)
- 2007(11519)
- 2006(10002)
- 2005(8612)
- 学科
- 济(67120)
- 经济(67033)
- 管理(55753)
- 业(52153)
- 企(45356)
- 企业(45356)
- 方法(33257)
- 数学(28536)
- 数学方法(28239)
- 财(19161)
- 农(17697)
- 中国(16742)
- 业经(15784)
- 学(14735)
- 制(14619)
- 务(13331)
- 财务(13273)
- 财务管理(13250)
- 地方(13147)
- 企业财务(12670)
- 理论(11863)
- 农业(11551)
- 和(11510)
- 贸(11320)
- 贸易(11314)
- 银(11309)
- 银行(11276)
- 技术(11072)
- 易(10978)
- 环境(10941)
- 机构
- 大学(248160)
- 学院(245169)
- 管理(104804)
- 济(93901)
- 理学(91939)
- 经济(91799)
- 理学院(90997)
- 管理学(89584)
- 管理学院(89148)
- 研究(77626)
- 中国(58227)
- 京(52296)
- 科学(48332)
- 财(43556)
- 所(37563)
- 业大(36686)
- 农(36337)
- 财经(35694)
- 中心(35683)
- 研究所(34382)
- 江(33558)
- 北京(32830)
- 经(32644)
- 范(31799)
- 师范(31539)
- 院(28657)
- 农业(28281)
- 州(27733)
- 商学(27383)
- 商学院(27093)
- 基金
- 项目(175143)
- 科学(138363)
- 研究(128865)
- 基金(128390)
- 家(111158)
- 国家(110208)
- 科学基金(95843)
- 社会(80775)
- 社会科(76404)
- 社会科学(76384)
- 基金项目(69433)
- 省(67253)
- 自然(63394)
- 自然科(61926)
- 自然科学(61915)
- 自然科学基金(60816)
- 教育(58881)
- 划(56931)
- 编号(53070)
- 资助(52170)
- 成果(42435)
- 部(38988)
- 重点(38226)
- 创(36569)
- 发(35646)
- 课题(35246)
- 创新(33947)
- 教育部(33758)
- 项目编号(33596)
- 科研(33560)
共检索到344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行
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上市公司高管数据,论证了公司业绩与CEO离职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探讨了董事会治理的作用逻辑,为上市公司治理团队建设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1)业绩和CEO离职率间关联性比预期更强,绩效原因导致的CEO离职率占总离职率比重估计值在52%—57%,大于强制型或自愿型离职率所占比重;(2)CEO任期内都可能会发生绩效引致型离职,由于董事会评估CEO能力的准确性随任期增加而提高,C E O任期初绩效引致型离职概率更大,而任期末离职率变小,但下降速度比较缓慢;(3)董事会学习能力可以解释自愿型和强制型离职率的变动,但对绩效引致型离职率变动的解释可能会出现偏差,因为存在多种非绩效因素导致CEO离职;(4)董事会对CEO能力的了解比较缓慢且受到任期内企业绩效变动的冲击,冲击越大,董事会了解的信息越不准确,绩效引致型离职率越低。本文从新视角揭露了上市公司CEO离职的内在机理,传统的强制型和自愿型离职行为可能不全是真相,绩效引致型离职比较容易被忽视。长远来看,关注绩效引致的CEO离职可以帮助企业预防重大绩效风险,实现绩效的长期稳定增长。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行 叶呈嫣
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上市公司高管数据论证了公司业绩与CEO离职率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1)业绩和CEO离职率之间关联性比预期更强,绩效原因导致的CEO离职率占总离职率比重估计值在52%到57%之间,大于强制型或自愿型离职率所占比重;(2)CEO任期内都可能会发生绩效引致型离职,由于董事会评估CEO能力的准确性随任期增加而提高,CEO任期初绩效引致型离职概率更大,任期末因离职率变小,但下降速度比较缓慢;(3)董事会学习能力可以解释自愿型和强制型离职率的变动,但对绩效引致型离职率变动的解释会出现偏差,因为存在多种非绩效因素导致CEO离职;(4)董事会对CEO能力的了解比较缓慢且受到任期内企业绩效变动的冲击,冲击越大,董事会了解的信息越不准确,绩效引致型离职率越低。本文从新视角揭露了上市公司CEO离职的内在机理,传统的强制型和自愿型离职行为可能不全是真相,绩效引致型离职比较容易被忽视。长远来看,关注绩效引致的CEO离职可以帮助企业预防重大绩效风险,实现绩效的长期稳定增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史晓明 尼楚君
本文选择1 17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2007~2009年作为时间窗口,考察董事会特征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发现控制董事会规模、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提高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设置薪酬委员会可以提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关键词:
董事会特征 高管薪酬 业绩敏感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沛勣
本文研究了高管薪酬和董事会治理对分类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货币薪酬会诱使高管向上转移利得,股权激励和缺乏区分度的薪酬制度会诱使高管同时向下转移费用和向上转移利得;而勤勉、独立和两职分离的董事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并抑制这两种不同方式的分类转移;但董事会对分类转移的抑制程度小于高管薪酬对分类转移的诱发程度。进一步地,良好的市场、法制和媒体监督环境能够有效缓解高管薪酬对分类转移的诱发作用,而董事会能够有效弥补法制建设和媒体监督不足导致的分类转移治理缺陷,并在较高质量的审计环境下对分类转移发挥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首次结合制度背景和媒体监督研究了公司核心治理机制对不同分类转移方式的影响和原因,并创新性地对向上转移利得的程度进行了衡量,为监管部门及公司治理机制、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军 赵息
以2009~201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会治理特征的三方面——董事会独立性、团队异质性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不显著;董事会团队异质性越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越长,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可能性越小。进一步地研究高管权力对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高管权力能减弱董事会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可能性的降低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董事会治理 高管权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祺 于东智
本文对 1 996年 1 2月 3 1日以前上市的 3 66家A股公司 (包括同时发行B股 )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在企业绩效下降之后董事会的活动通常会增加。我们还发现在具有董事会非正常活动频率较高的年度及其以后年度 ,企业的经营绩效会得到微弱的改进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董事会会议对于公司治理的涵义。但是 ,这一实证结果却未能有力地证明Nikos(1 999)的结论 ,即董事会的活动 (通过董事会的会议频率加以计量 )是董事会参与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而间接地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行为的低效率。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 行为强度 经营绩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斌 汪丽霞
董事会作为一个决策机构, 其决策正确与否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建立董事会自身的业绩评价制度对完善董事会制度意义重大。本文试图采用Kaplan和Norton的平衡计分卡 (BSC) 的评价逻辑, 来构建董事会业绩评价体系。
关键词:
董事会业绩评价 公司治理 平衡计分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延明 周怡
本文从董事会社会属性出发,将诚信引入董事会治理中,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76家企业为样本,分析了董事会诚信治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结果发现:得出企业绩效与董事会诚信治理显著正相关。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董事会 文化治理 诚信治理 企业绩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铁肩 陈震
文章以2011年至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为对象,首先单独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其影响,然后引入董事会结构特征,考察不同董事会独立性和董事会规模环境下内部控制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能显著提升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并且在董事会独立性较高以及董事会规模较小的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更为显著。文章丰富了高管薪酬激励研究方面的经验证据,以期为公司治理及政府监管提供相关指导。
关键词:
薪酬—业绩敏感性 内部控制 董事会结构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茅宁
如何构建高效董事会、解决董事会治理"形备而实不至"的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理论与实践关注的主题。以代理理论为基础的主流研究方法强调正式结构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行为视角的研究通过打开董事会黑箱,探讨其运作过程的内在规律,成为董事会治理研究的一个前沿。文章对该研究范式的起源、思路及研究内容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其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基于当责的董事会有效性内生性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董事会治理 有效性 行为视角 当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华锦阳
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已共同将公司治理研究推向董事会治理阶段,董事会的有效性因近年频繁曝发的大公司财务丑闻以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而越加受到关注。主流的研究文献试图从组织特性和投入角度分析董事会的有效性,但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结论。只关注组织特性与投入而不关注具体的过程,这样的治理实践或治理改革必定是无效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是从行为和过程的角度关注董事会职能行使状况,重新设计董事会社会系统,改善董事会文化,这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董事会的有效性。
关键词:
董事会 行为 过程 治理改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庄婉婷
本文选取2012-2016年间实施并购重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高管薪酬激励、董事会治理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董事会治理对高管薪酬激励与并购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高管薪酬激励对并购绩效为显著负向影响,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与并购绩效都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但是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独立董事占比增加,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都能减弱高管薪酬激励对并购绩效负向作用,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在此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建立长效高管激励机制、优化董事会结构,提升董事会工作效率、保持适度的股权集中程度等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新民 王冉 王垒
以2009-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logit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创业企业IPO后的创始高管董事会治理结构对高管离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创业IPO企业创始高管股权分散程度与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离任显著负相关,创始高管控制董事会程度、创始高管持股比例与高管离任负相关,但影响效果不显著;进一步将高管离任类型分为创始高管离任和非创始高管离任,发现创始高管控制董事会程度、创始高管持股比例以及创始高管股权分散程度与创始高管离任显著负相关,而与非创始高管离任正相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段海艳
在国内外董事会资本对董事会治理效率影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现有董事会资本研究在董事会资本和董事会治理效率内涵、董事会人力资本对董事会监督与资源提供职能发挥等治理效率的影响;董事会社会资本对董事会监督与资源提供职能发挥等治理效率的影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不足,以期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董事会资本研究,特别是为推动我国董事会资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