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2)
- 2023(9296)
- 2022(8040)
- 2021(7597)
- 2020(6652)
- 2019(15421)
- 2018(14963)
- 2017(30081)
- 2016(15724)
- 2015(17555)
- 2014(17311)
- 2013(16983)
- 2012(15269)
- 2011(13222)
- 2010(12956)
- 2009(11762)
- 2008(11683)
- 2007(9838)
- 2006(8294)
- 2005(7047)
- 学科
- 济(68694)
- 经济(68632)
- 业(56311)
- 管理(55114)
- 企(50635)
- 企业(50635)
- 方法(41667)
- 数学(38261)
- 数学方法(37909)
- 财(25907)
- 务(20433)
- 财务(20401)
- 财务管理(20362)
- 企业财务(19613)
- 制(15972)
- 农(13926)
- 业经(13686)
- 银(13544)
- 银行(13540)
- 中国(13442)
- 行(12445)
- 贸(11489)
- 贸易(11479)
- 易(11032)
- 融(10772)
- 金融(10771)
- 技术(9841)
- 体(9708)
- 农业(9498)
- 划(9411)
- 机构
- 大学(214481)
- 学院(213510)
- 济(94378)
- 管理(94240)
- 经济(92888)
- 理学(82964)
- 理学院(82324)
- 管理学(81228)
- 管理学院(80833)
- 研究(56828)
- 中国(50571)
- 财(47221)
- 京(41653)
- 财经(38818)
- 经(35716)
- 经济学(30350)
- 财经大学(29796)
- 中心(29771)
- 科学(29612)
- 江(29000)
- 经济学院(27846)
- 业大(27286)
- 商学(27272)
- 商学院(27063)
- 农(25803)
- 北京(25216)
- 经济管理(24893)
- 所(24637)
- 州(23277)
- 融(22261)
- 基金
- 项目(148318)
- 科学(120790)
- 基金(114112)
- 研究(108332)
- 家(96666)
- 国家(95923)
- 科学基金(86932)
- 社会(73103)
- 社会科(69771)
- 社会科学(69755)
- 基金项目(60947)
- 自然(57006)
- 自然科(55817)
- 自然科学(55809)
- 省(55546)
- 自然科学基金(54871)
- 教育(51314)
- 资助(47576)
- 划(46712)
- 编号(42009)
- 部(35220)
- 重点(32379)
- 成果(32066)
- 创(31960)
- 教育部(31872)
- 人文(31176)
- 国家社会(31068)
- 创新(29830)
- 大学(29369)
- 科研(29316)
共检索到295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修平 高鹏 王化成
本文通过手工搜集2007—2015年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集团控股上市公司内部其他成员企业负面业绩冲击对于上市公司商业信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集团内部某一成员企业发生大幅业绩下滑时,由此产生的负面业绩冲击会降低集团内部其他上市公司从上下游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规模。进一步研究表明,业绩冲击对集团内部其他上市公司获得的关联商业信用不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而对非关联商业信用存在显著负面影响,证实了业绩冲击对集团内部其他上市公司获得商业信用的负面作用主要是通过"负面信息传染渠道"实现的。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集团领域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企业集团内部业绩传染效应的重要影响机制。
关键词:
企业集团 业绩冲击 商业信用 负面信息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纳鹏杰 雨田木子 纳超洪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
关键词:
企业集团 风险传染 传染路径 风险管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纳鹏杰 雨田木子 纳超洪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险传染。本文的研究为集团风险传染机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独特视角和重要经验证据。
关键词:
企业集团 风险传染 传染路径 风险管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严继超 刘瑞涵 席宁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国有控股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2007-2012年2 820个观测值,从行政型治理行为的视角研究企业社会捐赠、解决就业、支付工资福利、政府退税等行政型治理行为及指数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捐赠、解决就业、支付工资福利对ROA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退税对ROA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政型治理行为指数对ROA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用ROE1、ROE2、NPR、EPS替代ROA后,结论亦是稳健的;社会捐赠、解决就业、支付工资福利、政府退税及行政型治理行为指数对Tobins’Q有正向影响。以上结论表明行政型治理行为因履行过多的社会责任降低了公司财务绩效,但在股票市场却得到投资者认可,...
关键词:
行政型治理行为 财务绩效 市场价值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邵丽丽 孙铮
本文以2008-2015年有出口收入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方法,检验了包括地理分散、客户稳定、加快生产速度、紧缩商业信用、汇率衍生工具和配对借款在内的六项风险对冲手段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使用状况及使用效果。研究表明:经营对冲手段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而金融对冲手段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地理分散、客户稳定、汇率衍生工具和配对借款能显著提高出口收入;宏观汇率冲击程度较高时,调整成本较高的对冲手段的风险管理效果会被削弱,而调整成本较低的对冲手段的风险管理效果反而有所增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邵丽丽 孙铮
本文以2008-2015年有出口收入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方法,检验了包括地理分散、客户稳定、加快生产速度、紧缩商业信用、汇率衍生工具和配对借款在内的六项风险对冲手段在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使用状况及使用效果。研究表明:经营对冲手段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而金融对冲手段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地理分散、客户稳定、汇率衍生工具和配对借款能显著提高出口收入;宏观汇率冲击程度较高时,调整成本较高的对冲手段的风险管理效果会被削弱,而调整成本较低的对冲手段的风险管理效果反而有所增强。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陈咏英
本文通过分析2001~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上市公司总体多元化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显著正相关。民营控制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水平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无显著关系。对于中央政府控制和地方政府间接控制的公司,多元化都显著增加了控股股东的代理成本。在拓展性检验中没有发现中央政府间接控制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间接控制上市公司,在多元化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的关系上存在显著区别,说明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在集团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通过多元化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都同样严重。
关键词:
多元化 控股股东 代理成本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琦
The paper chooses listed family controlling enterprises as samples,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olling shareholding,size and performance of family enterprises,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increase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ing helps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the enlargement of enterprises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performance.
关键词:
家族企业 控股比例 规模 绩效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蔡利 马可哪呐
本文基于政府审计结果公告,以2008—2012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公司经营业绩为研究切入点,探讨了政府审计功能发挥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功能发挥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集中表现在审计结果公告后的连续两个期间。同时发现,现阶段政府审计的这种作用在于较好地促进了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完成,而未真正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优化。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国企治理 经营业绩 治理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美英 曹源 付楠楠
审计意见购买行为降低了社会审计质量,损害了社会审计的投资者保护功能。本文以2010—2018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意见购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存在签字注册会计师层面的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而国家审计能够抑制这一行为。机制检验发现,国家审计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约束管理层权力抑制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审计客户重要性程度高、事务所行业专长水平低的情况下,国家审计更能显著地抑制审计意见购买;多次审计以及审计机关查出问题数量越多,国家审计抑制社会审计意见购买的效应越明显;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在同行业和具有共同签字注册会计师的未被审计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中具有溢出效应。本文研究为完善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净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生态环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周微 刘宝华 唐嘉尉
本文以20092014年接受政府审计的中央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企业投资为着力点,从腐败曝光视角分析非效率投资产生的社会后果,并进一步考察政府审计是否能促进非效率投资企业的腐败曝光。研究结果发现: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程度与腐败被曝光的概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过度投资企业的腐败曝光概率更高;政府审计能够提高非效率投资企业的腐败被曝光概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央实施的一系列严厉反腐行动能够提高政府审计作用,尤其能够提高投资不足企业的腐败曝光概率。研究表明,非效率投资暗含着腐败行为,政府审计能够提高非效
关键词:
非效率投资 政府审计 腐败曝光 反腐力度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陈美 夏卓秀
本文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结合手工收集的2007-2017年中央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数据,实证检验了央企集团产融结合对其下属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发现:央企集团成立财务公司或金融投资平台实施产融结合能够显著促进公司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公司,产融结合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产融结合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文研究证实了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积极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产融结合的影响机理,为央企产融结合实践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产融结合 企业创新 内部资本市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闫丽娟 何玉润 张嘉硕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制度是一项强制性分红制度,这种政策带来的强制性分红压力会沿着企业控制层级往下转移。本文实证检验了强制性分红对中央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企业会通过减少盈余的方式规避该政策带来的压力,尤其是,金子塔层级越低的中央企业这种规避行为越明显。进一步,中央企业面临强制性分红压力与业绩考核压力时,更注重业绩考核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的实施效果,为政策优化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兆国 何威风 梁志钢
近年来,资本结构如何影响公司治理从而影响公司绩效,是颇受我国财务学界和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以2000—2004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实证分析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要好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的政策意义主要在于:完善资本结构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改善经营和治理;我国政府要进一步推进民营化改革,以不断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
关键词:
资本结构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功富
笔者以上市公司季度投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冲击以及现金储备对这一冲击的缓冲作用。研究发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显著下降;持有较多现金的公司,其投资下降幅度更小;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投资分别比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的投资下降幅度更大;现金储备的增加有助于减小融资约束企业投资的下降幅度。研究结果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继续实施扩大投资政策、有针对性地调整扩大投资政策的内容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现金储备 企业投资 融资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来自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能源价格冲击、宏观经济因素与行业股价决定——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8个行业板块的经验证据
公司投资冲击是否影响股票流动性——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信息披露质量 控股股东资金占用与公司价值——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人性质、审计质量与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现金股利与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市值管理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治理作用——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控股股东特质与亏损上市公司扭亏途径及效果——基于中国2005年亏损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