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01)
- 2023(4860)
- 2022(4420)
- 2021(4035)
- 2020(3735)
- 2019(8883)
- 2018(8770)
- 2017(17240)
- 2016(9637)
- 2015(11118)
- 2014(11459)
- 2013(11645)
- 2012(11065)
- 2011(10081)
- 2010(10271)
- 2009(9686)
- 2008(9846)
- 2007(9083)
- 2006(7674)
- 2005(6887)
- 学科
- 济(44082)
- 经济(44040)
- 业(27496)
- 管理(26843)
- 方法(23294)
- 企(22025)
- 企业(22025)
- 数学(20969)
- 数学方法(20815)
- 财(12052)
- 农(11818)
- 中国(10063)
- 学(9018)
- 地方(8802)
- 贸(8458)
- 贸易(8457)
- 易(8196)
- 业经(7881)
- 农业(7729)
- 务(7678)
- 财务(7665)
- 财务管理(7643)
- 制(7609)
- 企业财务(7226)
- 和(6777)
- 银(6114)
- 银行(6084)
- 融(5931)
- 金融(5929)
- 行(5743)
- 机构
- 大学(146235)
- 学院(144651)
- 济(60803)
- 经济(59506)
- 管理(55633)
- 研究(48699)
- 理学(47995)
- 理学院(47423)
- 管理学(46612)
- 管理学院(46328)
- 中国(36490)
- 科学(30690)
- 京(30562)
- 农(27776)
- 财(27702)
- 所(25701)
- 研究所(23428)
- 业大(23324)
- 中心(23010)
- 江(22218)
- 农业(22214)
- 财经(22184)
- 经(20050)
- 北京(19267)
- 经济学(18893)
- 范(18824)
- 师范(18631)
- 州(17411)
- 经济学院(17291)
- 院(16866)
- 基金
- 项目(93694)
- 科学(72514)
- 基金(67087)
- 研究(67071)
- 家(58518)
- 国家(58042)
- 科学基金(48795)
- 社会(41476)
- 社会科(39242)
- 社会科学(39224)
- 省(36963)
- 基金项目(36038)
- 自然(31849)
- 教育(31361)
- 划(31343)
- 自然科(31084)
- 自然科学(31071)
- 自然科学基金(30539)
- 资助(28046)
- 编号(27940)
- 成果(22914)
- 部(21343)
- 重点(21304)
- 发(20231)
- 创(19152)
- 课题(18919)
- 科研(18563)
- 教育部(18002)
- 创新(17897)
- 大学(17743)
共检索到209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侯建磊 李一阳 宋效军
2021年全球疫情反弹,叠加能源短缺、供应链断裂,通胀压力持续上升。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六家大型银行在充分让利实体经济、大力支持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经营质效和强劲的发展韧性。2021年,六大行业绩亮眼,但漂亮业绩的背后面临着巨大的现实压力,净利润高速增长的态势难以持续。六大行应居安思危,聚焦于防控重大风险、数字化转型等工作,逐步从规模驱动转向效率驱动,构建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新格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效军 李一阳 闫晗 侯建磊
2022年,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国有六大行在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延续良好的经营质效和强劲的发展韧性,为金融稳定贡献了坚实有效的大行担当。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内经济企稳增长的基础尚须巩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国有大行须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进金融供给量质双升,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助力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经济恢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韩晓宇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2017年是改革意义重大的一年,工作重心始终围绕着避风险、去杠杆、补不足等方面开展。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化,现阶段国内已经初步建立起金融管控体系,并且国家也明确指出要把预警、规避重大金融风险工作放在第一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也频频针对银行、金融组织进行专项治理,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可以预测,未来金融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中国建设银行研修中心(研究院) 同业研究团队
<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2023年,国有六大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强化中国特色金融的使命担当,坚守风险底线,做好逆周期调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2024年,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内循环仍存在阻塞,亟需着力破解产业间、部门间、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国有大行应摒弃规模思维,聚焦主责主业,加强精细化管理,顺应经济结构转型,转变服务实体经济方式,以内涵式发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喻诚 李金顺 关继成 耿天舒 王凡
2019年3月末,国有四大商业银行1相继披露2018年年度业绩报告。这是四大行在2018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下,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如何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向市场交出的一份答卷。本文全面分析了四大行年报数据,从"量、价、险、效、能"五个方面挖掘国有四大行在过去一年的经营特点,探究未来一段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志明
非典型肺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次疫情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使我国许多典型问题得到了充分暴露。虽然这些典型问题在抗击非典过程中已经通过非常措施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韩晓宇
前言本报告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分析讨论2018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告。本报告所提及的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及总负债规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35.6%和35.51%;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及总负债规模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17.8%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中注协通过对证券资格事务所2009年审计报备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上市公司2008年年报的审计工作中,全国60家证券资格事务所共投入23.2万人次专业力量,参与了1624家上市公司年报的审计工作,其中沪市864家、深市主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武安华
2018年,在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金融业严监管、利率市场化逐渐完善的背景下,上市城商行沉着应对,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转型,全面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经营保持稳健运行,经营业绩较为稳定,资产质量有所改善,资本补充得到增强,管理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关键词:
城商行 净息差 普惠金融 资本补充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罗丽媛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19家民营银行,各行均明确将“普惠金融+科技赋能”作为战略定位,持续提升金融科技赋能作用,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见表1)。本文通过分析19家民营银行2022年年报,指出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年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景麟 吴庆跃 谭博仁
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是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城商行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将自身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共有城商行125家,较上年底减少3家。截至2022年4月,除锦州银行外,其余29家上市城商行均已公布2022年度报告。从各行年报可以看到,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明刚 张世昊
随着2021年内上海农商银行与瑞丰银行在A股上市,东莞农商行在香港上市,上市农商行增加到13家。其中在A股上市的有10家农商行,在H股上市的有4家农商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同时在A股及H股上市(见表1)。所有上市农商行均在2022年4月30日前公布完整年报。从2021年的年报来看,上市农商行不论总资产还是贷款、存款都能保持了增长,存款结构和贷款结构都能坚持自身的传统持续优化,保持零售业务和涉农服务的传统优势。上市农商行的资产质量与风险抵补能力明显高于农商行群体的平均水平,但这是加大了风险处置力度后取得的。随着净息差收窄和提取较多的损失准备金以应对高企的风险,
关键词:
农商行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关政
2020—2022年是新冠疫情肆虐的三年。在这三年中,股份制银行除了要应对疫情冲击,还要承受利率下行、房地产紧缩、俄乌冲突、全球通货膨胀等诸多国内和国际不利因素的影响。总体来看,股份制银行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实现了稳健经营,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成绩单。
关键词:
股份制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继续下滑与衰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刻,许多政府官员、经济研究专家学者均表示,从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具备较早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五大优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中国经济从内外市场环境来看,进一步大幅下挫的可能性不大。中央政府进一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空间仍然较大,尽管货币政策效果在下降,但还有空间。预计三季度和下半年中国经济将维持在6.5%左右的中速增长趋势。"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