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11)
2023(15946)
2022(13376)
2021(12607)
2020(10595)
2019(23785)
2018(23539)
2017(44054)
2016(23941)
2015(26694)
2014(25861)
2013(24171)
2012(21899)
2011(19436)
2010(19424)
2009(17410)
2008(16126)
2007(13839)
2006(11595)
2005(9591)
作者
(62698)
(52194)
(52114)
(49458)
(33123)
(25026)
(23528)
(20448)
(20119)
(18498)
(17909)
(17530)
(16520)
(16340)
(16188)
(15904)
(15588)
(15569)
(15244)
(14955)
(12704)
(12671)
(12616)
(12107)
(11783)
(11540)
(11415)
(11384)
(10457)
(10456)
学科
(85106)
经济(85012)
管理(68579)
(64010)
(53978)
企业(53978)
方法(39810)
数学(34971)
数学方法(34332)
中国(27584)
(23981)
(21814)
技术(20344)
业经(19523)
地方(18641)
(17401)
理论(16735)
(16386)
农业(15952)
(13848)
贸易(13839)
(13723)
财务(13661)
财务管理(13635)
(13351)
环境(13089)
技术管理(13048)
(13009)
(12905)
银行(12877)
机构
学院(308854)
大学(303595)
管理(120757)
(117929)
经济(115319)
理学(105020)
理学院(103837)
管理学(101536)
管理学院(100958)
研究(98891)
中国(72924)
(64851)
科学(61568)
(53272)
(47839)
中心(47737)
(47205)
(46618)
业大(46263)
研究所(43169)
(42793)
财经(42728)
师范(42332)
北京(39999)
(39064)
技术(38323)
(37481)
农业(37392)
(36714)
经济学(35591)
基金
项目(221374)
科学(177315)
研究(163966)
基金(159935)
(139242)
国家(138063)
科学基金(120738)
社会(103435)
社会科(97949)
社会科学(97931)
(89329)
基金项目(84833)
教育(79519)
自然(78867)
自然科(77196)
自然科学(77174)
(76064)
自然科学基金(75758)
编号(67574)
资助(63932)
成果(52584)
(50684)
重点(50299)
课题(48273)
(48226)
(47864)
创新(46563)
科研(42607)
国家社会(42361)
教育部(41986)
期刊
(123953)
经济(123953)
研究(84511)
中国(66358)
教育(46152)
学报(46123)
管理(45839)
科学(43685)
(42394)
(41784)
大学(36078)
技术(34358)
学学(33802)
农业(29008)
(23990)
金融(23990)
业经(22285)
经济研究(20291)
财经(20010)
职业(18423)
(17326)
科技(16390)
(15872)
问题(15791)
统计(15502)
(15281)
技术经济(14601)
(14598)
论坛(14598)
图书(14509)
共检索到447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甘霖  陈科比  徐勤政  谷月昆  王良  
新业态加速新职业的兴起,带来包容性就业机遇与多元化就业形态。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亲身体验,面向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9类典型新职业群体开展田野调查。调研发现,新职业群体的城市生存实践反映出数字技术浸润下“社会-业态-空间”的协同演化趋势,其表征是就业场所、劳动时间、薪酬回报、主观需求均不同以往的就业形态变革,其动力根植于新业态对“供需对接、物理距离、地理集聚、生产原材料”等区位决定要素和空间组织逻辑的颠覆,其结果是在城市中催生各类新型生产生活空间。适应这一空间变革方向,提出以规划为公共治理手段优化面向新就业形态的空间供给,通过为多元化的新职业人供给精准入微的空间服务促进城市包容性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惠敏   常青   胡天汇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核心是不同层级的传导落实。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是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实施平台,从发展历程演化看,国家调控、地方发展、市场需求之间的张力,造成空间治理的合成谬误,系统剖析规模超前增长、空间粗放扩张、功能结构失衡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总结梳理规划引领下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在总量、布局、功能、效益方面的结构性调控策略,及组织运行机制。进一步从供给端的政策协同、需求端的激励约束、运行端的实施反馈、平台端的数字治理四大方面,展望协同规划引领和市场配置的探索方向,以期为高质量发展下土地要素配置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凌云  曾山山  张楠  
现阶段我国"多规合一"面临法律与体制机制的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多规"矛盾、优化空间规划体系,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事权是一个关键点。从政府事权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行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空间规划层级与政府事权层级衔接性不够;规划空间层次划定与规划管理体制的契合度不足;政府相关部门事权内涵界定不清晰;各类空间规划事权范围交叉重叠等。针对以上问题,优化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在于清晰界定政府相关部门事权与边界,包括通过法律保障强化空间规划体系与政府事权层级衔接;界定事权边界、统一空间话语体系;精简空间规划层次确保行政区内管理事权集中统一。提出打造"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是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的有效途...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舒宁  
基于当前我国规划体制改革的发展态势与多省市已开展的诸多总规层面规划实践,本文总结了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特点,分析了北京已开展的分区规划(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对空间治理如何由总体层面走向落地实施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思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斌  高丽萍  黄松  郭海珍  
以北京市内城区三大就业中心——CBD、金融街和中关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了就业中心的人群在居住、就业及通勤等方面的数据,用可视化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法等分析了北京市就业中心人群居住和工作的职住关系。结果表明:三大就业中心的职住辐射范围逐渐扩大,就业人员长时间通勤的比例增加,这成为职住均衡的最大挑战;就业功能区定位不同,导致不同就业中心居住人群和就业人群的职住关系差异显著;总体而言,就业集聚区内居住人群的通勤状况好于就业人群,但金融街区域居住人群和工作人群的通勤时间相当,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就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娟  冯长春  桑映辉  
"三农"问题是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界人事广泛关注的领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北京市率先展开了编制村庄体系规划及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规划建设活动,从经济产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人口、生态、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新能源利用及节能等方面进行研究,注重规划的可实施性及公众参与性,将新农村建设逐项落到实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北京市西城区计划生育办公室北京经济学院部分师生北京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联合调查组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对北京工作方针的四条建议,切实控制首都人口增长,1980年7月中下旬,北京市西城区计划生育办公室、北京经济学院十五名师生和北京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三位同志组成联合调查组,对福绥境街道计划生育与痴呆、病残人口情况进行了典型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摘要如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栗伟迪   张瑞红  
<正>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我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然而,这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不可持续。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国土空间规划是将这一理念落实到空间上的主要手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不仅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的综合治理,也涉及城市规模、土地综合利用、城市结构优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官卫华  杨梦丽  朱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亟待加快村庄规划管理制度创新。结合南京地方实践,首先分析揭示新时期新型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特征,摸清村庄规划的适应性动向,然后面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深入认知当前村庄规划管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基于村庄规划管理全域全要素覆盖进行空间分析,尝试探索“分层管控、分级审批”的村庄规划编制管理机制创新和“依法行政、分类管理”的村庄规划实施管理路径创新,以规划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冯喆  黄保华  
核心提示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政策,是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促进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北京市昌平区海鶄落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实施较早,通过梳理分析这一项目的曲折历程,有助于识别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为试点推进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雪东  杨昔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前所未有。主要表现为:一是资源刚需上升和资源供给紧约束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资源需求的结构和布局将发生深度调整;二是国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没有改变,但面临的风险挑战进一步加大。综合来看,当前国土开发保护面临的诸多困境,是由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多种现实原因以及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谭立  赵茜瑶  李倞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很多大城市如北京已经逐步规划和建设了城市的绿道网络,为城市中的人们提供通勤和户外活动的重要绿色公共空间。信息时代,大数据分析方法的涌现为评价绿道使用状况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以三种大数据为评价的数据源,以基于文本语义解析的使用情感评价和基于位置服务数据的空间使用率评价为两个评价视角,对北京市建成的三组典型绿道进行综合评价,为未来绿道的建设和现有绿道的提升改造提供指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方正  刘阳  施瑶  胡凯富  郑曦  
【目的】在快速城镇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绿色宜居生存环境的方法得到推广。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拟演算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客观评价绿色空间的服务功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网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浅山地区为例,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选取缓解热岛效应、水土保持、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娱乐6种功能指标,采用径流系数公式计算、MaxEnt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评价,识别区域不同服务类型的关键绿色空间位置并提出适宜的绿色空间类型,最后通过构建游憩绿道以及生态廊道加强绿色空间联系,完善绿色空间布局。【结果】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空间分布呈现一定差异性,根据不同区域提供的服务差异划定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保育绿地7种绿色空间类型,新增6条绿道(195 km)连接平原与浅山区,在温泉镇、延寿镇、十三陵镇、峪口镇等村镇构建生态廊道,建立以目标动物保护为目的的线性绿色空间。【结论】绿色空间能够提供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加强落实浅山区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晓壮  
社区治理体制是社区治理元问题。结合治理理论提出社区治理体制概念,从政府、市场、社会三维分析框架出发,通过对北京市中关村街道东升园社区调查,分析政府、市场、社会三大社区治理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发现其处于非良性运行状态,存在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势严重、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滞后城镇化、社区共用部位产权遭侵犯、物业服务企业定性错位、社会组织发展滞后和业主委员会建设难等突出体制性问题,这给社区治理带来制度创新层面的新考验。为此,全面深化社区改革,加快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创新是破解社区治理问题的根本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鑫  段佳佳  
选取北京城区典型临街空间作为实测对象,在夏季6-7月份,利用HOBO便携式气象站对临街空间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力和太阳辐射等小气候指标进行了测量记录。通过分析对比不同临街空间模式(建筑高度、绿地形态与面积、断面构成等不同要素)对小气候的影响和调节作用,揭示了小气候环境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环境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