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3)
2023(1828)
2022(1479)
2021(1585)
2020(1310)
2019(2935)
2018(2811)
2017(5061)
2016(3028)
2015(3479)
2014(3495)
2013(3665)
2012(3471)
2011(2728)
2010(2909)
2009(2900)
2008(3074)
2007(2653)
2006(2230)
2005(2012)
作者
(7721)
(6426)
(6400)
(6353)
(4103)
(2990)
(2952)
(2484)
(2414)
(2332)
(2251)
(2243)
(2225)
(2182)
(2102)
(1944)
(1904)
(1874)
(1844)
(1719)
(1623)
(1571)
(1488)
(1486)
(1480)
(1462)
(1445)
(1422)
(1351)
(1292)
学科
(19669)
管理(16118)
(11672)
财政(11488)
(10869)
企业(10869)
(9220)
经济(9208)
(9069)
(7943)
财务(7942)
财务管理(7902)
企业财务(7578)
(5638)
(4244)
中国(4077)
体制(3907)
(3866)
制度(3865)
方法(3678)
(3243)
地方(3187)
数学(3114)
数学方法(3093)
(3090)
及其(3070)
(2905)
政策(2837)
方针(2656)
(2652)
机构
大学(38216)
学院(38179)
(18330)
(15315)
经济(14933)
管理(13737)
研究(12520)
理学(11242)
理学院(11130)
中国(11105)
管理学(11021)
管理学院(10947)
财经(9921)
(8849)
(7900)
财政(7746)
科学(7220)
财经大学(6908)
(6871)
(6794)
(6701)
(6387)
中心(5890)
(5532)
研究所(5425)
北京(5146)
经济学(4878)
(4767)
业大(4716)
会计(4665)
基金
项目(21282)
科学(16068)
研究(16057)
基金(15363)
(12882)
国家(12774)
科学基金(10889)
社会(10201)
社会科(9715)
社会科学(9711)
基金项目(8046)
(8042)
教育(6874)
自然(6531)
编号(6434)
资助(6363)
自然科(6270)
自然科学(6266)
(6216)
成果(6186)
自然科学基金(6130)
(5170)
(4901)
重点(4652)
(4634)
(4440)
国家社会(4362)
项目编号(4269)
课题(4258)
教育部(4245)
期刊
(20500)
(20005)
经济(20005)
研究(15397)
中国(10690)
(6448)
财政(6448)
学报(5907)
会计(5825)
财经(5669)
财会(5130)
管理(4816)
(4772)
大学(4731)
(4539)
学学(4499)
科学(4412)
(4175)
金融(4175)
经济研究(3537)
通讯(3527)
(3526)
会通(3520)
农业(2739)
问题(2725)
业经(2530)
(2397)
(2336)
(2319)
与会(2148)
共检索到69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伟  
配套公建权属不明掣肘着业主财产权的行使,致使住宅小区的良性运转难以为继。剖析配套公建权属不明的因由,《民法典》第274条、《物权法》第73条中"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概念上的模糊性,是引发配套公建权属不明的症结。开发商的逐利性与配套公建的公共服务属性相悖,而业主的长期使用利益天然地促使其以维护配套公建为己任。在解释论上,宜秉持配套公建优先归属于业主法定共有的理念,以实现扩张业主共有配套公建范围的法解释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压缩配套公建权属不明的情形。登记层面对业主法定共有配套公建的形式确权是破解配套公建权属不明的必要补充,应将开发商违规建设的配套公建登记为业主共有,以切实保护业主财产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赵玲  
国家征税权诞生的前提是普遍存在的公民财产,以及法律对公民财产权的普遍承认。如果征税权行使不当,便有可能侵犯公民财产权这一基本的宪法赋予的权利。税法被视为严格限定国家征税权,并保护公民财产权的基本法律。本文探讨了税法与公民财产权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公民财产权的税法保护的特征和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斯特芳·麦斯曼  徐宗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造就了一批企业家。如何从法律上界定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回顾了建国以前中国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以及当前涉及财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文章认为,中国法律上的变革将为私有财产保护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从而为企业家阶层提供保障,并保护那些不动产或动产所有者的财产权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青贵  
集体土地所有权至今并未在法律上得到直接表述,但作为一类所有权却早已为公众所认同。集体土地所有权独立性源自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属性。集体土地所有权是集体所有制的法律实现形式,是私法的财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同样负担了维护和实现特定公共利益的"社会义务"。集体土地所有权"社会义务"的有效履行,应当以主体自治和法律规制的协调为基本路径,形成制度激励与法律监管协同的制度"合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程啸  
具有登记能力的不动产权利并不限于不动产物权,凡是对于法律交易有重大意义的不动产权利如具有对抗第三人效力的不动产权利,都应当具有登记能力。在当前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已经完成,登记制度日趋完善的背景下,尤其是考虑到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不动产登记公示能力与容量日趋扩大的因素,不动产登记法应当增加可登记的不动产权利的范围。除法律已明确规定为物权的不动产权利外,对于不动产信托财产权、不动产租赁权、不动产收费权、探矿权、采矿权等不动产权利,也应明确其登记能力,通过不动产登记簿加以公示。惟其如此,方能充分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财产权,发挥不动产的效用并更好地维护交易安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定华  
法人财产权性质之我见刘定华法人财产权见之于官方文献是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公司法》。前者的表述是: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后者表述为: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高新军  
论财产权的解体[美]托马斯·C·格雷今天,在以英文为母语的国家中,律师或经济学家所持有的财产权概念已完全不同于普通的老百姓。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素质的人,都把财产权当作一种可为人们所拥有的物品。拥有了财产权,也就拥有了对一些物品的排他性的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建平  
法人财产权研究●王建平法人财产权属于法人,而不属于法人的成员。法人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必须具有自己的财产,这是其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前提条件。法人财产权是以法人财产所有权为实质内容,包括经营权、债权、知识产权,以及请求法律救济权在内的一组权利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杰英  
现行法虽认可著作财产权的转让,但却未建立起相应的公示公信制度。在公示公信视域下,著作财产权属于绝对权而具有对世性。对世性要求著作财产权的转让须具备公示公信的效力。基于此,我国应当增设著作财产权转让的公示公信制度,以保障著作财产权转让的交易安全和转让效率;在模式选择上,应采登记生效模式,解决著作财产权一权多卖的问题,同时与知识产权内部的转让相关规则保持统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贵明  
股东资格灭失,并不消灭与股东资格相应的财产权,而是导致了相应财产权的转移或变化,其实质是财产价值形态的转化,是相关主体财产运作的体现。作者基于这一理念,分析了股东资格灭失时股东财产权保护的原则及基本措施,阐述了公司终止时股东财产权的保护。
[期刊] 改革  [作者] 洪玮铭  姜战军  
数据信息时代的来临让现代个人信息利用机制发生巨大变革,信息数据技术和精准营销商业模式带来独特的个人信息商品化现象,自发形成的信息数据交易市场缺乏制度意义的财产权基础。信息数据交易市场的失灵现象凸显使构建个人信息财产权有其必要性,现代财产权制度的变化、立法趋势以及信息数据社会化的核心方式变化让个人信息财产权具有形成可能性。信息数据商品化背景下的个人信息财产权运行必须结合现有的信息数据的市场机制,将个人信息财产权限定在信息大数据范畴,并按初级信息市场和二级信息市场分类进行信息财产权设置。应采取个人信息的专门立法模式,以"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为思路设置个人信息财产权,并细化个人信息财产权的运行规则。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立斌  李艺  
个人信息无论是作为大数据的组成部分还是作为独立的信息,都含有重大经济价值。实践中,基本上由数据企业享有相关利益。相关利益分配是宪法层面的分配问题,应当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制度、按劳分配制度、经济发展和平等原则等各个方面。在宪法上,应当由数据主体享有其个人信息之上的经济价值。宪法的这一要求应当在法律层面得到落实。在当前实证法上,人格权法和合同法上的保护机制都不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立法者应当积极作为,弥补这一不足。在法政策学上,立法者应当通过财产规则保障数据主体的经济利益。由于个人信息与有体物存在本质差异,所有权制度不能够适用于个人信息之上经济价值的保护。立法者应当参照知识产权制度,设立个人信息财产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林山  
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农民工及其家属如何进城落户,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处理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学术界研究的甚少,没能从整体上研究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在深入分析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土地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目前不合理的土地产权及其交易制度,并进一步研究如何保护和实现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争取对国家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个参考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