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7)
- 2023(6994)
- 2022(6010)
- 2021(5433)
- 2020(4494)
- 2019(10608)
- 2018(10058)
- 2017(19152)
- 2016(10941)
- 2015(12273)
- 2014(12603)
- 2013(12517)
- 2012(11884)
- 2011(10751)
- 2010(10893)
- 2009(10166)
- 2008(10276)
- 2007(9470)
- 2006(7939)
- 2005(7055)
- 学科
- 济(48574)
- 经济(48539)
- 管理(28984)
- 业(28050)
- 方法(24204)
- 数学(21911)
- 数学方法(21739)
- 企(21171)
- 企业(21171)
- 农(13924)
- 财(12139)
- 中国(12085)
- 地方(11107)
- 学(10568)
- 农业(9434)
- 贸(9420)
- 贸易(9412)
- 业经(9161)
- 易(9082)
- 制(7649)
- 务(7617)
- 财务(7602)
- 财务管理(7580)
- 企业财务(7164)
- 环境(7145)
- 和(7071)
- 银(6409)
- 银行(6387)
- 融(6280)
- 金融(6278)
- 机构
- 大学(163923)
- 学院(162747)
- 济(66706)
- 经济(65197)
- 管理(61048)
- 研究(56433)
- 理学(52805)
- 理学院(52100)
- 管理学(51148)
- 管理学院(50850)
- 中国(41556)
- 科学(36596)
- 京(35158)
- 农(31943)
- 财(29536)
- 所(29454)
- 业大(27068)
- 研究所(27014)
- 中心(26376)
- 农业(25521)
- 江(24802)
- 财经(23923)
- 范(22598)
- 师范(22392)
- 北京(21902)
- 经(21604)
- 经济学(20888)
- 院(20369)
- 州(19441)
- 经济学院(19172)
- 基金
- 项目(110008)
- 科学(86007)
- 基金(79580)
- 研究(77517)
- 家(70268)
- 国家(69758)
- 科学基金(58961)
- 社会(48663)
- 社会科(46229)
- 社会科学(46210)
- 省(43298)
- 基金项目(43121)
- 自然(39030)
- 自然科(38082)
- 自然科学(38069)
- 自然科学基金(37369)
- 划(36897)
- 教育(35950)
- 资助(32066)
- 编号(31592)
- 重点(25275)
- 成果(25198)
- 部(24410)
- 发(24131)
- 创(22090)
- 课题(21910)
- 科研(21565)
- 计划(20904)
- 创新(20779)
- 教育部(20382)
共检索到232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贞 魏朝富 尚慧
耕地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在人类活动的诱导下发生巨大变化,研究耕地自然质量向耕地经济质量转变的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拓宽了耕地质量的研究内涵。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斑块数据与农户调查相结合,应用"影响力系数"获取修正后的耕地质量指数,从真正意义上反映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并进一步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讨论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利用影响力系数修正后的耕地质量等级指数能够真实反映土地生产能力,农户对耕地投入产出水平使耕地自然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新获取的质量等级系数具有经济学意义;水田和旱地的质量等级分布存在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水田斑块与高质量的水田斑块相邻,低质量的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灿 黄萌萌
在中小尺度区域内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耕地质量分布规律开展研究,可以为地形地貌条件较为复杂的丘陵山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退耕还林计划、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的质量等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根据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的组合对全域耕地进行保护分区。实验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耕地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集聚程度大小关系为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自然等指数;(2)高值集聚区(HH型)主要分布于西北部,低值集聚区(LL型)主要分布东南部,实验结果与南川的地形、水系、交通设施布局等自然经济条件相吻合;(3)划分的4个耕地保护分区与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余慧敏 杨小平 郭熙
[目的]粮食安全的根本是在耕地,关键在于耕地质量。目前新增耕地主要源于土地开发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项目等,这些新增耕地需要对其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了解新增耕地的质量状况,分析其空间特征,这对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等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以南方典型丘陵区域——江西省宜春市作为研究区域,在新增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景观生态学、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空间特征,掌握耕地质量等别的分布规律,了解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结果](1) Moran’s I值结果表明宜春市2014年新增耕地利用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强,而耕地自然质量空间自相关性最弱。(2)景观破碎度指数结果表明优、高等别的新增耕地质量破碎度大于中、低等别的;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多样性指数比较大;优势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优势度指数比较小,与多样性指数结果相呼应;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比较均匀。(3)质心结果表明2013—2014年间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格局整体上是向西南方向变化。[结论]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不高;新增耕地的利用水平差异性较小,自然本底状况差异较大;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类型多,各质量等别类型耕地均有增加,耕地质量参差不齐,较高等地的新增耕地相对低等地而言更破碎化;新增耕地的开发格局向着西南方向移动;该研究为南方丘陵区的新增耕地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凤魁 董婷婷 王秋兵
坡度是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不同坡度级的耕地景观格局体现了人类对耕地干扰和利用程度。选择凌源市为低山丘陵区典型,以景观格局理论为指导,借助GIS手段及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开展不同坡度级内耕地类型景观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研究分析,探讨不同坡度级内耕地受人为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旱地景观是各坡度内级耕地景观的主体类型,对耕地景观的贡献率最大;水浇地和菜地景观在0°~2°坡度级内连通性好,连片度高,属于耕地景观中的优势景观;2°以上坡度级内水田和菜地景观分布较为破碎分散。在0°~2°坡度级内,耕地各景观类型斑块密度值差异明显,异质性较强,受人为干扰较大。旱地景观在各坡度级内斑块平均距离最短...
关键词:
低山丘陵区 坡度 耕地类型 景观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立君 张宗毅 钟钰 许伟
【目的】在中国丘陵山区非粮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探究耕地宜机化对中国丘陵山区非粮化缓解的影响机制并实证测度其具体影响程度,这对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文构建基于利润最大化约束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并进行机理推导,同时采用双栏模型等实证方法,运用2020年5—7月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组织的全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调查数据,从地块规模、耕地平整度以及机耕道通达度3个具体指标来度量耕地宜机化程度,实证测度耕地宜机化对中国丘陵山区非粮化的缓解效应。【结果】(1)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粮食作物机械化技术成熟而非粮作物机械化技术发展滞后的背景下,耕地宜机化程度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农户的非粮化程度。(2)耕地宜机化程度的提升降低非粮化程度的传导路径是:耕地宜机化程度提升降低了农机要素价格,农户选择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用价格更低的农机要素来替代劳动力,在非粮作物机械化技术尚不成熟的现实背景下,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种植粮食作物,进而降低了非粮化程度。(3)耕地宜机化对非粮化的影响存在规模异质性,即相比小农户,耕地宜机化程度对种植大户的非粮化程度影响更为显著。【结论】整体看,耕地宜机化有效降低了粮食生产的农机使用成本,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替代和降本,有助于缓解中国丘陵山区非粮化问题,进而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兆娟 高立洪
本文基于地块尺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均低于0.8,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复种指数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块其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耕地地块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低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决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纯技术效率;劳动力、资本、耕地投入方面存在冗余,需加快调整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农业投入结构和土地资源配置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江一波 胡守庚 刘越岩 王占岐
研究目的:综合运用现有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建立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丘陵山区耕地整理的背景和特点,从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4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建立了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并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为典型研究区,运用农用地分等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当前现有的成果数据,在GIS平台下,将农用地分等图、"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坡度图等综合叠加分析,提取评价单元及其属性信息进行潜力评价。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及其潜力分区图与野外调查实际相比,结果能较好反应该区的实际情况。研究结论:该评价方法既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孔祥斌 赵晶 浦男萍 谢臻
本文基于南方丘陵山区耕地基层治理实践的调研情况,总结了该地区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分析了其当前面临的治理难点,并提出了重构耕地产能保护战略、优化耕地产能与产量保护协同治理分区、构建基于“大食物观”的耕地内涵与认定标准、实施双增导向的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等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兆娟 魏朝富 丁声源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测算方法,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的基础上,识别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供需平衡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①水田地块的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水平总体高于旱地地块,耕地地块复种指数越高、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越高,越利于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作用的发挥;②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受到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户家庭农业人口人均非农纯收入因子的显著负影响,受到耕地地块地均纯收益因子的显著正影响;③要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供需平衡,一要通过增加耕地资源数量和提高耕地资源的物质产品产出能力来提升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功能供给能力,二要从提高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凯 张文秀 李文杰
四川丘陵区是四川省的重要农业基地,其耕地数量变化关系到四川的耕地动态平衡和农业持续发展。本文以四川丘陵区12个农业大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其1992年~2008年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退耕还林、耕地保护政策等是影响四川丘陵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川丘陵区耕地数量保护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丘陵区 耕地数量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荔阳 易志辉 林斌 徐伟铭 王成军
[目的]耕地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更加高效地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保护的成效,文章从耕地质量的内涵出发,研究福建省耕地自然、利用以及经济质量等别的数量特征,[方法]引入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索耕地质量在省域层面上的空间分异规律,根据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并结合空间极化理论提出了4种基于耕地质量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为耕地保护分区提供参考。[结果]研究表明福建省省域层面的耕地自然等、利用等以及经济等质量等别分别为6. 77、8. 12、8. 34,耕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分别为:0. 425、0. 341、0. 319;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耕地质量等别的空间分布呈现出集中分布的态势,其中,自然等和利用等较为明显。[结论]福建省耕地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各等别面积也大致呈正态分布,在省级域层面,各质量等别的全局空间自相关表现出较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和空间聚集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杨 杨宏青 陈正洪 成驰
利用分布在湖北省丘陵山区的12个70m(80m)高测风塔一整年的资料,对我省丘陵山区风能资源的若干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中普遍的规律。结果表明:(1)我省山区风速季节变化为春季大,夏季和秋季较小;风速日变化为夜间大白天小,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的测风塔主要分布在低山和中山区域;(2)有效风速频率在79%~92%,破坏性风速出现少;(3)风向频率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偏南和偏北两个相反的方位;(4)风速随高度变化较复杂,10~30m高度风速增加幅度较大,部分地区30~80m高度存在等风层或风速随高度减小的情况;(5)有效风速段、大风及主导风向下的湍流强度均为中等。研究成果对湖北省,甚至是...
关键词:
丘陵山区 风能资源 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印军 肖碧林 方琳娜 马宏岭 杨瑞珍 易小燕 李倩倩
耕地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耕地环境质量、耕地管理质量和耕地经济质量的总和。中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等和低等地共占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论文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耕地质量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耕地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关键词:
耕地 耕地质量 中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熊昌盛 栾乔林 韦仕川
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以广东省广宁县为例,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基于全局、局部和方向3个视角,对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局来看,广宁县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县级尺度空间自相关程度强于镇级尺度;局部区域,县域耕地质量存在聚集性分布规律,高质量耕地集中分布在排沙镇北部、江屯镇中部和螺岗镇南部,低质量耕地集中分布在赤坑镇中南部、古水镇东北部以及北市镇东北部;县域耕地质量在各方向上的结构性特征表现不一,在距离1 650 m范围内基本趋于一致,但随距离增加其结构性特征在各方向上呈现不同走势。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空间自相关 空间分布 广宁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荣天 张小林 李传武
以镇江市丘陵区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镇江市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整体上镇江市东部地区的乡村聚落规模小、空间分布密集、聚落形态较为规则;而中西部地区乡村聚落规模大,空间分布稀疏,且聚落形态较破碎;镇江市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受地形、经济、交通、水系、耕地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聚落分布具有低海拔区位取向;经济发达区的乡村聚落景观斑块面积小,但斑块密度大,而经济欠发达区的乡村聚落景观斑块面积大,但斑块密度小;乡村聚落距离道路500m及水系1 000m的区域内空间分布最为密集;同时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