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0)
2023(11946)
2022(10709)
2021(10161)
2020(8641)
2019(20154)
2018(20107)
2017(38804)
2016(21392)
2015(24197)
2014(24467)
2013(24095)
2012(22121)
2011(19793)
2010(19532)
2009(17962)
2008(17099)
2007(14883)
2006(12980)
2005(11209)
作者
(61486)
(50958)
(50500)
(48202)
(32611)
(24709)
(23025)
(20126)
(19577)
(18139)
(17630)
(17077)
(16169)
(15966)
(15580)
(15452)
(15414)
(14898)
(14561)
(14374)
(12693)
(12463)
(12269)
(11632)
(11488)
(11370)
(11197)
(11176)
(10328)
(10207)
学科
(82599)
经济(82482)
管理(59401)
(55900)
(45846)
企业(45846)
方法(38238)
数学(33279)
数学方法(32825)
(24661)
地方(21234)
中国(20404)
(20226)
(18901)
业经(18425)
农业(16575)
(16158)
理论(13829)
(13561)
环境(13312)
(12939)
贸易(12927)
技术(12758)
(12464)
(12118)
财务(12051)
财务管理(12025)
(11462)
企业财务(11316)
(11231)
机构
大学(296001)
学院(294010)
管理(119586)
(109959)
经济(107222)
理学(103976)
理学院(102776)
管理学(100948)
管理学院(100425)
研究(97298)
中国(71783)
(63580)
科学(63326)
(50688)
(49873)
(48784)
业大(47495)
中心(45511)
研究所(44793)
(43459)
(40917)
师范(40587)
北京(39942)
财经(39807)
农业(39467)
(36069)
(35694)
(35364)
师范大学(33069)
(31458)
基金
项目(208764)
科学(162697)
研究(152493)
基金(149068)
(130072)
国家(128966)
科学基金(110269)
社会(93344)
社会科(88049)
社会科学(88019)
(83532)
基金项目(80709)
自然(73279)
自然科(71459)
自然科学(71441)
自然科学基金(70107)
(69744)
教育(69597)
编号(63540)
资助(60906)
成果(50989)
重点(46499)
(45326)
(44195)
课题(43505)
(42884)
创新(39998)
科研(39848)
教育部(38372)
大学(38324)
期刊
(121422)
经济(121422)
研究(83825)
中国(57597)
学报(48230)
(45970)
科学(44723)
管理(40776)
(37110)
大学(36234)
教育(34390)
学学(33797)
农业(31913)
技术(25930)
(22971)
金融(22971)
业经(20637)
财经(18160)
图书(17669)
经济研究(17197)
(16329)
资源(16002)
问题(15976)
(15286)
科技(15253)
理论(14644)
(14283)
技术经济(14022)
实践(13689)
(13689)
共检索到424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艳华  何佳  
论文基于GIS技术,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壤构型、交通便捷情况、地块立地条件和地块理化条件4个方面构建了丘陵山区耕地耕作层覆土需求优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特尔斐法确定其权重,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福建省光泽县为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 I级优先区面积占5.2%,该区54%的面积是质量较差的规划开发补充耕地,其余是质量较差而基础条件较好的现有低产水田,对其实施覆土工程成本较低、综合效益较高,属于优先覆土区;2 II级优先区占49.1%,该区耕作层覆土效益仅次于I级区,属于备选覆土区;3 III级和IV级区占45.7%,暂可不安排覆土工程。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光泽县的实际情况,将为该区移土培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秋华  纪金雄  
在通过对福建省光泽县止马镇杉关村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生态恢复理论对生态恢复与乡村旅游开发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是促进杉关村生态恢复的有效途径。杉关村应在遵循生态恢复导向、景村一体化、特色性、社区参与、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目标、以生态恢复为导向开发旅游项目、推进旅游开发的在地化、提升改造杉关村景观生态系统、加强杉关村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的社区参与机制,推动杉关村生态恢复与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贺斐  沈先明  袁建龙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喀斯特丘陵山区的特殊地貌区,其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区情,决定了保护耕地资源动态平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西目前初步探索建立了一套涵盖耕作层土壤剥离、存储、管理、交易、使用等全过程的工作机制及技术标准。广西的实践探索喀斯特地貌的分布面积占广西总面积的29.9%,主要分布于桂中、桂西北、桂西南和桂东北。由于喀斯特作用的结果,造成地表坎坷嶙峋、土地瘠薄,土壤较少、土层薄、多为红、黄、灰壤;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亮  龚健  王文婷  
随着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推进,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用地项目布局成为研究重点。以湖北省兴山县为例,从土地自然利用条件、社会整治条件、地区经济条件和规划导向性因素4个方面构建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区域优先度评价体系,基于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加权求和法划分了评价区农用地整治的优选区、次优选区和整备区。为科学确定农用地整治项目的优选位置提供参考,也为土地整治科学决策和优化土地整治投资提供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傅聪颖  郭熙  韩逸  江叶枫  赖昭豪  
【目的】南方丘陵区由于受复杂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不同区域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研究耕地自然质量与耕作条件之间耦合关系,能够为土地整治过程中确定整治重点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对保护耕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方法】本研究以江西省奉新县作为研究区域,借助SPSS和ArcGIS软件平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耕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与耕作条件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①耕作条件与耕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耕作条件系数与田面坡度分值、有效土层厚度分值、耕层质地分值、土体构型分值和砾石含量分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地形部位分值、有机质含量分值、障碍层类型及距地表深度分值和土壤养分元素分值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性,与土壤容重分值不存在显著相关性。②耕作条件与耕地自然质量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耦合性。耕作条件系数、有效土层厚度分值、耕层质地分值、土体构型分值和砾石含量分值均呈空间正相关性,且在研究区东部呈现相似集聚性,表现为低值聚集。【结论】研究为今后南方丘陵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确定整治项目重点内容,针对性改善区域耕地耕作条件和耕地自然质量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思路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詹海斌  吴群  
借助林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进行林地资源的集约经营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研究,对于实现南方丘陵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统计分析法与实证研究法,针对南方丘陵地区林地利用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林地产权制度,实行林地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提高林地的集约利用度,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等内容进行研究。基本结论是:通过完善林地产权制度,实行林地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提高林地的集约利用度,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引导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走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强调在大力开发林地资源,提高林地资源集约经营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南方丘陵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使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相协调,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红富  
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优质土壤资源丧失,耕地质量水平总体下降。因此,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将耕作层回填于新开垦耕地,能加快新耕地质量的培育,对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耕作层都适合剥离,比如:一些分布于城市、工矿或交通等用地类周边的土壤可能存在较严重的污染,就不适宜剥离回填,因此,评价耕作层土壤剥离的适宜性是开展剥离工作的前提。但当前,对于耕作层剥离的适宜性评价研究相对较少,笔者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钟守琴  刘涓  刘卫平  魏朝富  
【目的】在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参数设计对该区域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及产业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前后田块特征及土壤特性上,缺乏对其最基本工程设计参数的研究。因此,明确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参数设计的技术要点对该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方法】以重庆山地丘陵区2010—2015年间实施的28个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对山地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参数及其对耕作田块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1)选址方法:地形坡度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金刚  樊高琼  汤永禄  李朝苏  吴春  陈溢  郭翔  马宏亮  
为探索提高丘陵旱地小麦机播技术应用效果的农艺措施,分别在免耕、旋耕和翻耕条件下,设置秸秆覆盖和不覆盖,研究耕作措施对机播小麦播种质量、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旋耕和翻耕的覆种效果好,断垄率和晾籽率低,但免耕的出苗率高,苗全;且免耕能促进小麦分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有较大的LAI,较高的生物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增产;秸秆覆盖能促进田间出苗,各群体质量指标均优于不覆盖,有显著的增产效应。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具有投入少、出苗质量好、群体质量优、产量高等优点,是四川丘陵旱地机播小麦适宜的配套耕作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新安  楼兴甫  
本文给出了“农业开发模式”的定义。把农业开发模式作为一个农业经济系统,其中各个开发项目(或部门)作为该系统的内部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揭示出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或完善泰和县丘陵山区所选具体模式的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兆娟  高立洪  
本文基于地块尺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均低于0.8,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复种指数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块其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耕地地块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低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决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纯技术效率;劳动力、资本、耕地投入方面存在冗余,需加快调整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农业投入结构和土地资源配置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胜龙  林晓丹  涂凯  汤俊红  林翔程  黄炎和  
研究目的:分析南方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的采样点密度和空间插值模型对农用地分等精度的影响。研究方法:以福建龙海市为研究区,对设计的8种格网密度和6种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插值模型所得农用地分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1)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克里格空间插值模型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农用地分等成果(自然质量等)具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与格网密度呈正相关。其中结合地貌和土壤信息的空间插值方法(KDMTR)对于农用地分等成果有最好的预测效果;(2)如果仅需考虑获取较高精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信息时,按2 km×2 km的样点密度并结合KDMTR法进行空间插值,为最高效的样点布设和数据处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东  陈英  杨润慈  
耕地整治优先度和模式的科学合理性对土地整治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讨论了丘陵沟壑区耕地整治优先度的原则,从自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立地条件三方面构建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综合条件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天水市麦积区为例,运用综合评价系数法和GIS标准分类法确定耕地整治优先度,并分析耕地整治模式。结果表明:(1)麦积区耕地整治优先度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综合条件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根据耕地地块综合条件系数评价结果,划分麦积区耕地整治优先度为优先、一般和限制整治区;(3)运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东  陈英  杨润慈  
耕地整治优先度和模式的科学合理性对土地整治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讨论了丘陵沟壑区耕地整治优先度的原则,从自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立地条件三方面构建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综合条件评价指标体系,以甘肃天水市麦积区为例,运用综合评价系数法和GIS标准分类法确定耕地整治优先度,并分析耕地整治模式。结果表明:(1)麦积区耕地整治优先度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综合条件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根据耕地地块综合条件系数评价结果,划分麦积区耕地整治优先度为优先、一般和限制整治区;(3)运用因素组合法,将麦积区耕地整治模式划分为:"土坎梯地+经济林"、农田水利建设及优化和路林网密织三种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利民  张安录  刘成武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往往会伴随着农地边际化现象的发生。为了减轻农地边际化的不利影响,提高农地利用收益,农户在农地经营的模式、方法、规模等方面会作出相应的响应。而为了减缓农地边际化进程和促进边际农地的有效利用,我国目前的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强调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