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4)
- 2023(10244)
- 2022(9247)
- 2021(8732)
- 2020(7362)
- 2019(17134)
- 2018(17035)
- 2017(33098)
- 2016(18012)
- 2015(20188)
- 2014(20276)
- 2013(20032)
- 2012(18153)
- 2011(16444)
- 2010(16201)
- 2009(14835)
- 2008(14220)
- 2007(12217)
- 2006(10639)
- 2005(9261)
- 学科
- 济(69915)
- 经济(69806)
- 管理(52452)
- 业(48930)
- 企(41146)
- 企业(41146)
- 方法(34094)
- 数学(29606)
- 数学方法(29266)
- 农(18762)
- 财(17752)
- 中国(17073)
- 学(16554)
- 业经(15509)
- 地方(14076)
- 制(13484)
- 农业(12425)
- 理论(11750)
- 和(11741)
- 环境(11524)
- 贸(11420)
- 贸易(11414)
- 技术(11367)
- 务(11246)
- 财务(11182)
- 财务管理(11164)
- 易(11070)
- 企业财务(10610)
- 划(9989)
- 银(9966)
- 机构
- 大学(255898)
- 学院(252819)
- 管理(104376)
- 济(96642)
- 经济(94424)
- 理学(91294)
- 理学院(90292)
- 管理学(88759)
- 管理学院(88309)
- 研究(82715)
- 中国(60020)
- 京(54725)
- 科学(53407)
- 财(43680)
- 农(41387)
- 所(41337)
- 业大(40291)
- 研究所(38063)
- 中心(37160)
- 财经(35579)
- 江(34955)
- 北京(34547)
- 范(33661)
- 师范(33371)
- 农业(32596)
- 经(32374)
- 院(30329)
- 州(29025)
- 经济学(28111)
- 师范大学(27237)
- 基金
- 项目(180497)
- 科学(141397)
- 研究(131051)
- 基金(130980)
- 家(114375)
- 国家(113464)
- 科学基金(97381)
- 社会(81272)
- 社会科(76908)
- 社会科学(76885)
- 基金项目(70856)
- 省(70148)
- 自然(64768)
- 自然科(63189)
- 自然科学(63176)
- 自然科学基金(62031)
- 划(59630)
- 教育(59327)
- 编号(53883)
- 资助(53409)
- 成果(42867)
- 重点(40037)
- 部(39592)
- 发(37583)
- 创(37489)
- 课题(36323)
- 创新(34969)
- 科研(34620)
- 教育部(33652)
- 大学(33498)
- 期刊
- 济(102773)
- 经济(102773)
- 研究(71940)
- 中国(45572)
- 学报(41415)
- 科学(38636)
- 农(36742)
- 管理(36393)
- 财(31569)
- 大学(30695)
- 学学(28794)
- 教育(26936)
- 农业(26050)
- 技术(20750)
- 融(18241)
- 金融(18241)
- 业经(17151)
- 财经(16679)
- 经济研究(15507)
- 图书(14733)
- 经(13995)
- 问题(13578)
- 业(13108)
- 理论(13082)
- 科技(13061)
- 资源(12831)
- 实践(12245)
- 践(12245)
- 技术经济(11848)
- 现代(11419)
共检索到354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兆娟 高立洪
本文基于地块尺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均低于0.8,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复种指数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块其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耕地地块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低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决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纯技术效率;劳动力、资本、耕地投入方面存在冗余,需加快调整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农业投入结构和土地资源配置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兆娟 魏朝富 丁声源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测算方法,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的基础上,识别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供需平衡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①水田地块的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水平总体高于旱地地块,耕地地块复种指数越高、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越高,越利于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作用的发挥;②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受到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户家庭农业人口人均非农纯收入因子的显著负影响,受到耕地地块地均纯收益因子的显著正影响;③要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供需平衡,一要通过增加耕地资源数量和提高耕地资源的物质产品产出能力来提升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功能供给能力,二要从提高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守琴 杨馨越 魏朝富
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用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3个方面进行耕地价值测算。研究表明,研究区调查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68.19万元/hm2,其中,水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00.39万元/hm2,旱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212.24万元/hm2;同时,在调查的地块中,水田地块的经济价值普遍小于旱地地块,从平均经济价值来看,旱地经济价值是水田的经济价值的4倍,而对于造成这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耕地的复种指数;另外,在同一种耕种模式下,存在调查地块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生态价值",而经常被人们忽略的耕地的社会价值与生...
关键词:
地块尺度 耕地价值 测算 重庆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洪彬 吕杰 罗小娟
在耕地多功能利用、农户耕地需求偏好多样性理论基础上,基于地块尺度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过程与土地利用单元之间感知—响应反馈环路。采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分析、农户调查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与对应地块采样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调整土地经营目标,导致农户在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程度、投入强度上产生差异,对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应通过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适度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科学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国雪 黄启厅 曾志康 覃泽林 张秀龙 苏秋群
[目的]以丘陵县域为研究对象,分析甘蔗生长环境,开展地块尺度的甘蔗产业精准规划研究,为政府部门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前期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为例,利用面向农作物地块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甘蔗种植面积,构建多指标的甘蔗种植适宜性评价综合模型将蔗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区域。现以地块尺度评价结果为基底,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划定蔗田保护区及规划种植新增区。在蔗田保护区基础上,根据坡度值评估蔗田保护区发展机械化作业的潜力,通过统计对比方法分析土壤肥力状况并提出改善方案。参照现有"双高"糖料蔗基地生长环境,基于蔗田保护区研究"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适宜区。[结果](1)甘蔗种植退耕面积为6 818.83hm~2,蔗田保护区面积为6.986 618万hm~2,规划种植新增区4 374.48hm~2;(2)适宜发展大型机械作业、中小型机械作业面积分别占蔗田保护区面积的17.57%、55.55%;(3)蔗田保护区土壤p H整体偏低,p H
关键词:
甘蔗产业 丘陵 地块尺度 规划 精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炳文 随银坡 陈崇成
景观的特征尺度反映了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空间过程,合理识别景观空间结构及其特征尺度有助于遥感影像景观空间异质性分析。论文以地处南方丘陵山区的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区,针对城市、农田、森林与水域4种地物景观,基于SPOT 10 m影像,分别利用半方差分析、小波分析与平均局部方差方法,开展景观特征尺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差异较大,其中森林景观空间异质性最大,其次为城市、农田景观,水域的空间异质性最小;②小波方差分析和半方差分析分别检测到两个不同的特征尺度,而局部方差仅仅检测到较小的空间结构;③森林景观特征尺度比通常偏小,与南方丘陵山区破碎地形有关,城市景观更多体现为人类活动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冉龙池 张仕超 张煊赟 李丹妮 陆张烨
[目的]受地形复杂化、耕地细碎化、农业设施薄弱化的影响,加之乡村农业劳动力短缺,丘陵山区传统农业转型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之路相对缓慢且不平衡,更多是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或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方法]文章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所涉7个乡镇为案例区,基于744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投影寻踪模型,从投入—产出—管理—可持续四个维度,考虑产业类型的差异,多视角解析新型主体流转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结果](1)整体上流转土地利用集约度偏低,介于0.807 0~0.883 3之间,且不同类型经营主体之间存在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农场(0.883 3)、农民合作社(0.845 8)、农业企业(0.818 2)、专业大户(0.807 0)。可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发展最好,因此应作为推动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核心。(2)主体产业二元耦合土地利用集约度表现出相同主体不同产业类型在各维度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显著,均呈现出管理集约度(0.437 7)>可持续集约度(0.413 8)>投入集约度(0.003 7)>产出集约度(0.001 3)。可以看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利用集约取决于经营和管理模式的科学性。(3)产业土地利用集约度介于0.822 8-0.885 6之间,不同产业土地利用集约度之间存在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蔬菜(0.885 6)、花木(0.880 6)、柑橘(0.863 9)、粮油(0.854 8)、果树(0.831 3)、花椒(0.822 8)。(4)从结果的最佳投影方向大小来看,灌溉指数、粮耕指数、综合机械化率等指标对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较大,劳均产值、多样化指数、路网密度等指标对土地集约度影响较小。[结论]丘陵山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灌溉以及农业机械等条件略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发展最好,因此应构建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核心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推动山区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孝宇 赖宗裕 张安录
土地用途管制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耕地非农化概率值和其驱动力的空间作用强度分布在土地资源配置和耕地保护方面有积极的指示性。基于武汉市2000~2011年耕地非农化地块的微观数据,通过比较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验证了耕地非农化驱动力的空间异质性,并对异质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政策涵义做出总结分析。研究表明:1耕地间的空间依赖效应和建设用地对耕地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耕地非农化过程中具有显著影响力,且耕地非农化驱动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地理加权Logistic回归模型由于考虑到数据的空间非平稳状态所以比Logistic回归模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3耕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江立君 张宗毅 钟钰 许伟
【目的】在中国丘陵山区非粮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探究耕地宜机化对中国丘陵山区非粮化缓解的影响机制并实证测度其具体影响程度,这对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文构建基于利润最大化约束的农户生产决策模型并进行机理推导,同时采用双栏模型等实证方法,运用2020年5—7月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组织的全国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调查数据,从地块规模、耕地平整度以及机耕道通达度3个具体指标来度量耕地宜机化程度,实证测度耕地宜机化对中国丘陵山区非粮化的缓解效应。【结果】(1)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粮食作物机械化技术成熟而非粮作物机械化技术发展滞后的背景下,耕地宜机化程度的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农户的非粮化程度。(2)耕地宜机化程度的提升降低非粮化程度的传导路径是:耕地宜机化程度提升降低了农机要素价格,农户选择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用价格更低的农机要素来替代劳动力,在非粮作物机械化技术尚不成熟的现实背景下,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种植粮食作物,进而降低了非粮化程度。(3)耕地宜机化对非粮化的影响存在规模异质性,即相比小农户,耕地宜机化程度对种植大户的非粮化程度影响更为显著。【结论】整体看,耕地宜机化有效降低了粮食生产的农机使用成本,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替代和降本,有助于缓解中国丘陵山区非粮化问题,进而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贞 魏朝富 尚慧
耕地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在人类活动的诱导下发生巨大变化,研究耕地自然质量向耕地经济质量转变的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拓宽了耕地质量的研究内涵。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将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斑块数据与农户调查相结合,应用"影响力系数"获取修正后的耕地质量指数,从真正意义上反映土地的现实生产能力,并进一步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讨论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利用影响力系数修正后的耕地质量等级指数能够真实反映土地生产能力,农户对耕地投入产出水平使耕地自然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新获取的质量等级系数具有经济学意义;水田和旱地的质量等级分布存在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水田斑块与高质量的水田斑块相邻,低质量的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灿 黄萌萌
在中小尺度区域内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耕地质量分布规律开展研究,可以为地形地貌条件较为复杂的丘陵山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退耕还林计划、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的质量等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根据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的组合对全域耕地进行保护分区。实验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耕地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集聚特征,集聚程度大小关系为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自然等指数;(2)高值集聚区(HH型)主要分布于西北部,低值集聚区(LL型)主要分布东南部,实验结果与南川的地形、水系、交通设施布局等自然经济条件相吻合;(3)划分的4个耕地保护分区与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树辉
耕地是从事农作物种植的土地,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经济系统。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通常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等,通过耕地质量影响因子的分析并建立衡量耕地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对耕地逆转趋势的早期预警与耕地质量问题的及时发现,是非常必要的。从耕地质量状态、利用效率和耕地压力3个方面入手,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湖南省浏阳市耕地肥力的众多因素因子进行了取舍,并综合考虑地块区位、交通条件等状态因素,建立了耕地质量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地块上作物的投入—产出效率和来自外界环境的耕地质量压力建立了基于地块尺度上的县级耕地质量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对各指标因子的选取与量化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并以湖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来友 仇童伟 周冬 石晓平 马贤磊
研究目的:利用江西省东北部丘陵山区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Tobit模型。研究结果:(1)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途径影响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2)在非农就业水平较高的村庄内,老年劳动力比年轻劳动力具有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但是在非农就业水平较低的村庄内,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短期内,丘陵地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并不会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急剧下降,当前亟需通过引导长期从事兼业生产的年轻农户退出土地和提高年轻的务农农户的农业生产技能以提高江西省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海燕 蔡强国 陈浩 黄鑫
泥沙动态研究目前仍然不够完善,尤其是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有关泥沙传输时间动态的研究论文还不多见。本文利用岔巴沟下游长达8年的水沙资料,探讨了该区不同时间尺度(洪水内、月和季节及年际尺度)上泥沙传输动态。结果表明,在洪水内时间尺度上,洪峰超前于沙峰的事件占洪水事件总数的63.2%,洪峰和沙峰同时发生及洪峰落后于沙峰的洪水事件则各占18.4%左右。受高含沙水流的影响,洪水事件产流量-含沙量呈现逆时针滞后环,而与洪峰和沙峰出现的先后顺序无关。在月和季节尺度上,存在着可蚀物质"储备-释放"的过程,即在晚秋(10和11月份)、冬季和春季可蚀物质是一个积聚过程,在夏季和早秋(9月份)是泥沙输出流域的释放过程。在年际尺度上,含沙量和产沙量年际变化大,主要与年内发生的洪水事件次数和幅度有关。
关键词:
洪峰 沙峰 滞后环 高含沙水流 岔巴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江一波 胡守庚 刘越岩 王占岐
研究目的:综合运用现有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建立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丘陵山区耕地整理的背景和特点,从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4个方面选取7个指标,建立了丘陵山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并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为典型研究区,运用农用地分等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当前现有的成果数据,在GIS平台下,将农用地分等图、"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坡度图等综合叠加分析,提取评价单元及其属性信息进行潜力评价。研究结果:将研究区可持续耕地整理潜力综合指数及其潜力分区图与野外调查实际相比,结果能较好反应该区的实际情况。研究结论:该评价方法既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