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3)
2023(8089)
2022(6792)
2021(6520)
2020(5423)
2019(12334)
2018(12021)
2017(23267)
2016(12861)
2015(14339)
2014(14444)
2013(14335)
2012(13402)
2011(12282)
2010(12198)
2009(11310)
2008(10811)
2007(9846)
2006(8956)
2005(7803)
作者
(36472)
(31295)
(30492)
(29225)
(19229)
(15259)
(13916)
(12115)
(11949)
(10936)
(10696)
(10622)
(9912)
(9513)
(9420)
(9385)
(9227)
(8904)
(8803)
(8651)
(7803)
(7774)
(7568)
(7458)
(7067)
(7003)
(6930)
(6652)
(6344)
(6332)
学科
(59051)
经济(58975)
(46812)
(37462)
农业(31311)
管理(27441)
地方(21455)
方法(17552)
业经(16101)
(16022)
企业(16022)
数学(16013)
数学方法(15804)
中国(13947)
(12324)
农业经济(10906)
(10699)
(10614)
土地(9938)
地方经济(9938)
(9719)
(9311)
农村(9299)
环境(9280)
(9138)
发展(8128)
(8118)
(7696)
贸易(7692)
(7681)
机构
学院(178755)
大学(172403)
(72142)
经济(70421)
管理(67748)
研究(63163)
理学(58350)
理学院(57630)
管理学(56628)
管理学院(56309)
(52246)
中国(49286)
科学(40871)
农业(39657)
(36593)
业大(34779)
(32417)
中心(31336)
(29982)
(29884)
研究所(29391)
(26292)
师范(26126)
(25965)
农业大学(24541)
(23073)
财经(22634)
(22427)
北京(21995)
经济管理(21821)
基金
项目(124003)
科学(97020)
研究(94165)
基金(86347)
(74911)
国家(74130)
科学基金(62861)
社会(59111)
社会科(55344)
社会科学(55325)
(53764)
基金项目(47327)
(42253)
编号(40867)
教育(40364)
自然(38825)
自然科(37720)
自然科学(37710)
自然科学基金(36948)
资助(32913)
成果(31647)
(30539)
(29790)
重点(27969)
课题(27815)
(26615)
(25126)
发展(24201)
(24017)
(23800)
期刊
(92120)
经济(92120)
(56814)
研究(49162)
中国(42141)
农业(38735)
学报(27907)
科学(27285)
业经(22247)
大学(21889)
(21025)
学学(20755)
(18086)
(18086)
金融(18086)
管理(17746)
教育(17604)
技术(15533)
资源(14125)
农业经济(14124)
农村(14073)
(14073)
问题(13751)
(11213)
经济问题(10378)
经济研究(10132)
财经(9788)
世界(9726)
农村经济(9478)
科技(9096)
共检索到274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亮  龚健  王文婷  
随着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推进,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用地项目布局成为研究重点。以湖北省兴山县为例,从土地自然利用条件、社会整治条件、地区经济条件和规划导向性因素4个方面构建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区域优先度评价体系,基于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多因素加权求和法划分了评价区农用地整治的优选区、次优选区和整备区。为科学确定农用地整治项目的优选位置提供参考,也为土地整治科学决策和优化土地整治投资提供依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林勇刚  张孝成  王锐  莫燕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两种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不完全取决于耕地地形坡度和田坎系数,农用地整治潜力分级考虑质量潜力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用地整治、特别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为合川区农用地整治安排、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提供依据,也为西南丘陵山区的县域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利民  张安录  刘成武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往往会伴随着农地边际化现象的发生。为了减轻农地边际化的不利影响,提高农地利用收益,农户在农地经营的模式、方法、规模等方面会作出相应的响应。而为了减缓农地边际化进程和促进边际农地的有效利用,我国目前的农地制度改革必须强调农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利民  张安录  刘成武  
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结合相关统计资料,采用综合指数与回归分析等方法,以地处江南丘陵山区的通城县为例,探讨了农地边际化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地边际化会导致农地利用经济效益降低、区域种植业产值减少、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纯收入减少;②农地边际化促进了农民非农收入增加和边际农地的退耕;③农地边际化会使一些丘陵山区从农村景观演变成半自然景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藏波  吕萍  杨庆媛  王金满  
农用地整治分区以及相应的差异化整治策略一直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多目标导向和局域约束条件的提炼仍稍显薄弱。本文尝试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这一社会选择目标与农用地整治分区这一既定目标相结合,提出多元化整治目标函数的研究范式。这一范式的形成不同于之前学者运用案例比较和收益—成本分析等方法提出的分区目标,而是运用机制设计理论讨论现代农业发展与整治分区相互关系和作用渠道的基础上得出的综合目标函数。在此理论框架下,本文以重庆市云阳县为实例,基于土地利用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和生态景观管护3个主要变量,24个操作指标,运用一般均衡和动态优化的思路,以最大化社会总剩余为目标,提炼各整治类型区(优先整治区、适度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杨  杨宏青  陈正洪  成驰  
利用分布在湖北省丘陵山区的12个70m(80m)高测风塔一整年的资料,对我省丘陵山区风能资源的若干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中普遍的规律。结果表明:(1)我省山区风速季节变化为春季大,夏季和秋季较小;风速日变化为夜间大白天小,且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的测风塔主要分布在低山和中山区域;(2)有效风速频率在79%~92%,破坏性风速出现少;(3)风向频率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偏南和偏北两个相反的方位;(4)风速随高度变化较复杂,10~30m高度风速增加幅度较大,部分地区30~80m高度存在等风层或风速随高度减小的情况;(5)有效风速段、大风及主导风向下的湍流强度均为中等。研究成果对湖北省,甚至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莉  吴克宁  饶彩霞  陈亮  
研究目的:寻求在不同二级区和不同耕作制度下,适宜农用地分等省际接边的产量比系数修正方法。研究方法:数理统计法、实证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经过产量比系数修正,(1)研究区域利用等指数能够与周边省份自然过渡;(2)研究区和周边各省的利用等指数与实际标准粮产量的相关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结论:通过该方法修正后的农用地分等成果符合省内农用地质量分布趋势,能很好地满足省际接边要求,为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提供了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艳华  何佳  
论文基于GIS技术,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壤构型、交通便捷情况、地块立地条件和地块理化条件4个方面构建了丘陵山区耕地耕作层覆土需求优先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特尔斐法确定其权重,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福建省光泽县为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 I级优先区面积占5.2%,该区54%的面积是质量较差的规划开发补充耕地,其余是质量较差而基础条件较好的现有低产水田,对其实施覆土工程成本较低、综合效益较高,属于优先覆土区;2 II级优先区占49.1%,该区耕作层覆土效益仅次于I级区,属于备选覆土区;3 III级和IV级区占45.7%,暂可不安排覆土工程。评价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光泽县的实际情况,将为该区移土培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荣锋  高进云  张安录  
本文在回顾农地价值理论及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宜昌市农地为代表,采用收益还原法和条件价值法,通过实地抽样调查对不同地类的农地的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在尽量减少评估偏差的前提下,得到宜昌市农地主要地类资源总价值:宜昌市耕地总价值约为396.32×108元,园地总价值约为509.24×108元,林地总价值约为29.37×108元,水域总价值约为30.30×108元。其中,单位耕地的市场价值约为9.44×104元/hm2,非市场价值约为2.49×104元/hm2;园地的市场价值约为54.88×104元/hm2,非市场价值约为3.97×104元/hm2;林地的非市场价值约为0.23×104...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胜龙  林晓丹  涂凯  汤俊红  林翔程  黄炎和  
研究目的:分析南方丘陵区土壤有机质的采样点密度和空间插值模型对农用地分等精度的影响。研究方法:以福建龙海市为研究区,对设计的8种格网密度和6种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插值模型所得农用地分等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1)结合不同类型信息的克里格空间插值模型对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农用地分等成果(自然质量等)具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精度与格网密度呈正相关。其中结合地貌和土壤信息的空间插值方法(KDMTR)对于农用地分等成果有最好的预测效果;(2)如果仅需考虑获取较高精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信息时,按2 km×2 km的样点密度并结合KDMTR法进行空间插值,为最高效的样点布设和数据处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珊  张安录  张叶生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假想的综合效益最优的湖北省农用地整理情形,计算各地级市的实际整理情况与最优情况的关联度,评价湖北省农用地整理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显示,湖北省的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显著,但各地级市农用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地域特征并不明显。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实现对不同项目甚至不同地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的大小排序,从而对土地整治规划确定整治目标和整治顺序提供依据。在本轮规划的编制中,应首先重点考虑排序靠前的地市的农用地整理,保证其资金供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向向  张安录  杨蒙  
近年来,中国各地进行了大量的土地整治工作,但如何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整治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数据包络模型,对湖北省85个县(市、区)土地整治绩效的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然后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理论测算土地整治生态潜力,并对数量、质量、生态潜力进行聚类,得出综合潜力,最后对土地整治绩效水平分级图与综合潜力分级图进行空间叠加,确定土地整治投入优先序。结果显示:(1)湖北省土地整治绩效水平相对较高,其中综合效率有效的地区有29个,技术效率有效的地区有36个,规模效率有效的地区有29个,三者均值分别为0.8607,0.8931,0.9600。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建锋  王令超  杨新民  范雷  王国强  
以豫西北太行山地丘陵类型区为例,采用比较法和模型法探讨了耕地整理等级目标的确定问题。研究内容:(1)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耕地建设等级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研究,可以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的评价方法,进而确定耕地整理的质量等级目标。(2)根据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结合土地整理设计工作,确定出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所能达到的标准,该标准能够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工程标准编制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等别评价方法可作为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目标的方法与成果基础。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冉澎铼  胡守庚  瞿诗进  童陆亿  
中小尺度地区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促进中小城镇有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基于后备建设用地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等多维要素,构建县域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以长江经济带中游武汉城市圈团风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维度下的后备建设用地状况差异显著,多维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衡量县域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综合状况。具体而言,现有土地开发强度下,团风县后备建设用地数量状况较好,总面积达94.75 km~2,人均约278 m~2;但质量状况总体较差,高、中等后备建设用地数量少,分别仅占总量的14.81%与31.95%;空间分布上,部分后备建设用地距离集镇较远且分布相对零散不便于后期规模开发。镇域尺度综合评价显示,镇域间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差异明显,在全县大体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平原地区高、丘陵山地低的分布态势。总体上看,团风镇、回龙山镇与总路咀镇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较大,可作为后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诗嫚  叶艳妹  张超正  文高辉  
研究目的: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483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通过促进地块集中连片的土地平整工程,改善农业生产关系的权属调整工作,共同降低自然因素和产权因素造成的耕地细碎化;(2)相对于政府主导模式,新农主导模式定位于现代农业发展,农地流转与农地整治的耦合度更高,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的比例更高,对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也更为明显;(3)与丘陵山区农地整治相比,平原地区农地整治更能显著降低耕地细碎化。研究结论:建议继续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结合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位优势,总结和完善农地整治的地域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工作,全面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