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5)
2023(15013)
2022(12603)
2021(11711)
2020(9625)
2019(22232)
2018(22319)
2017(42742)
2016(23428)
2015(26501)
2014(26683)
2013(26365)
2012(24255)
2011(21681)
2010(21619)
2009(19961)
2008(19124)
2007(16970)
2006(15233)
2005(12996)
作者
(67975)
(56656)
(56194)
(53690)
(36025)
(27239)
(25578)
(22299)
(21695)
(20292)
(19521)
(18949)
(18127)
(17876)
(17291)
(17135)
(16965)
(16691)
(16327)
(15972)
(14125)
(13969)
(13704)
(12974)
(12793)
(12597)
(12576)
(12420)
(11385)
(11338)
学科
(97241)
经济(97128)
(62689)
管理(61292)
(46769)
企业(46769)
方法(40763)
(38048)
数学(34678)
数学方法(34316)
中国(26882)
地方(26136)
农业(25493)
业经(24395)
(21496)
(20713)
(17373)
理论(15444)
(15072)
贸易(15061)
环境(14684)
(14447)
(14235)
(14129)
技术(13456)
(12906)
银行(12866)
(12774)
金融(12770)
教育(12349)
机构
学院(330076)
大学(329485)
管理(130488)
(125991)
经济(122919)
理学(113021)
研究(111762)
理学院(111651)
管理学(109594)
管理学院(109011)
中国(81856)
科学(71624)
(71282)
(60242)
(55947)
(55794)
业大(52020)
中心(51396)
研究所(51201)
(49938)
(47883)
师范(47492)
农业(45841)
北京(44919)
财经(44739)
(40975)
(40599)
(40455)
师范大学(38483)
经济学(36562)
基金
项目(230171)
科学(180186)
研究(169516)
基金(165014)
(143382)
国家(142101)
科学基金(121838)
社会(106062)
社会科(99997)
社会科学(99969)
(91787)
基金项目(89373)
自然(78821)
自然科(76902)
自然科学(76882)
教育(76570)
(75948)
自然科学基金(75471)
编号(70796)
资助(66494)
成果(56796)
重点(51105)
(50253)
(49551)
课题(48340)
(47080)
创新(43801)
科研(43528)
国家社会(42671)
教育部(42119)
期刊
(145995)
经济(145995)
研究(94758)
中国(65585)
(59710)
学报(53823)
科学(50902)
管理(44410)
大学(40814)
农业(40313)
(39903)
学学(38242)
教育(38015)
技术(27751)
(27751)
金融(27751)
业经(27323)
经济研究(20778)
财经(20443)
问题(19866)
图书(19004)
(18774)
资源(17450)
(17395)
(16965)
科技(16356)
理论(15580)
技术经济(15015)
现代(14922)
实践(14446)
共检索到485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静  徐邓耀  周光美  余霞  
[目的]通过以丘陵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联指标体系,评价四川省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方法]运用熵权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方法,分析2007—2016年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时空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运用GeoDa软件计算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特征。[结果]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不协调,呈"高耦合,低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偏低、发展缓慢;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不一致,呈"反向"分布态势;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较弱,各县域单元临近区域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差异性,没有显著的空间关联。[结论]南充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水平低,发展慢,空间集聚特征不显著,关联性弱。丘陵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应充分发挥丘陵地形优势,提升乡村品质发展丘陵沟谷乡村游;发展河谷江滩乡村游构建养生养老体系;延续丘陵文脉,优化乡村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紫东  
西部丘陵地区地处内陆,城镇化面临不发达、后发展、基础薄弱、人口分散、城镇规模偏小、缺乏产业支撑、流动人口较多等现实困境。论文提出,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骨干交通为纽带、梯度推进为抓手、城市规划管理为保障,分级分类差异化、非均衡多点多极推进城镇化是必然之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国友  
四川丘陵地区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加快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步伐 ,从而增强国力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来看 ,丘陵地区乡镇企业还存在着大量问题 ,严重地制约了其发展速度和质量。对此 ,本课题提出了宏观调控、市场引导、提高素质、速度与效益并重、扩大规模、组建企业集团、优化结构等丘陵地区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周蓉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多层加权加和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有助于农村环境的改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宁  赵晓鸿  邹红  
本文以四川省资中县的工业化进程为例,对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认为西部丘陵地区传统农业大县在工业化进程中,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走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的道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明红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丘陵地区成为四川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但是丘陵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成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主要障碍。本文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通过对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分析,探讨了丘陵地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段含明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从城市公交线路统计指标和线路网空间分布特征角度,定量分析了组团城市公交线网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组团城市公交线网具有偏大的线路长度和非直线系数;公交复线条数和线路网密度在不同组团存在多个高值中心;不同剖面上线路网密度起伏显著;组团连接地带公交复线条数过大而成为通行瓶颈。这些特征增大了城市公交营运调度的难度,也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着力推进“双师”共享、基地共建、难题共克、人才共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亮点共享双师、共建队伍,抓好骨干力量。南充市健全“双师”队伍管理机制,指导各校制订《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师年度考核实施细则》《教师职称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怀良  朱波  陈国阶  
川中丘陵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营造人工桤柏混交林,使该区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在估算人工桤柏混交林不同生长阶段生物量和NPP(净初级生产力)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工桤柏混交林生长过程中年固定有机碳数量以及林地植被有机碳密度的动态变化,并将同期人工桤柏混交林林地植被与农田植被年固定有机碳数量和有机碳密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林地植被早期年固定有机碳的数量比较小,需要到7~8 a树龄,其年固定有机碳数量才与同期耕地植被年固定有机碳数量相当。随着树龄的增加,人工桤柏混交林的植被有机碳密度上升较快,碳汇效应不断增强。3~4 a以上树龄的人工桤柏混交林植被有机碳密度大于同期农田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任永昌  
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资源条件有限 ,要实现丘陵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突破 ,就必须正确解决好经济增长与控制人口、经济社会结构转换、“三农”问题、减少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等四个关键问题。现阶段 ,应主要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城镇化进程、壮大县域经济、招商引资等方面入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侯晓春  王鹏  
作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增长极之一,丘陵地区发展方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全川经济发展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四川灾后重建和应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能力以及区域富民兴区战略的实现。本文从四川丘陵地区面临的多重危机着手,分析丘陵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五大机遇,进而提出转变发展方式下的化危为机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组  刘玉琼  
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是以乡村为载体、资源为依托、以人为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型的乡村发展路径。其路径内涵丰富,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内江市作为欠发达地区,应从农村实际出发,搞好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易忠君  贺卫峰  
国家"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各地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但土地利用率较低,土地整理成为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运用实例调查法和系统分析法,以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为例,对农村居民点规划欠规范、居民宅基地面积超标、零星地块整合不足、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变原有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等各种土地整治措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梦瑶   唐健雄  
旅游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之中的一个新范式、新类型,对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为例,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anel smooth transition model,PSTR)探究2015—2020年旅游城镇化对山地片区乡村振兴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山地片区旅游城镇化发展水平超前于乡村振兴,旅游城镇化高水平发展的山地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最大、面对外部环境冲击的抵御能力最强,乡村振兴发展步伐缓慢、任务依然艰巨。(2)山地片区旅游城镇化空间极化现象严重,存在旅游城镇化发展水平高值区锁定效应;乡村振兴空间集聚效应显著,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小。二者重心逐渐向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和交通互补性较强的山地城市转移。(3)旅游城镇化是推动山地片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旅游城镇化阈值2.490是旅游城镇化驱动山地片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完全越过阈值点后,旅游城镇化的非线性驱动作用持续增强。(4)旅游城镇化对山地片区乡村振兴的非线性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旅游城镇化阈值效应是非线性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山地片区未来应分阶段、差异化、高质量推动旅游城镇化发展,走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为驱动,乡村居民、外来游客、旅游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的乡村振兴道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怀超  
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地是“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农地问题也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问题,更是与农村繁荣、农业稳定和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阐述了四川丘陵地区农地流转的形式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地适度流转和推进农地业主开发经营的对策与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