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83)
- 2023(12273)
- 2022(10828)
- 2021(10148)
- 2020(8552)
- 2019(19579)
- 2018(19298)
- 2017(37406)
- 2016(20361)
- 2015(22743)
- 2014(23033)
- 2013(22891)
- 2012(20886)
- 2011(18910)
- 2010(18807)
- 2009(17102)
- 2008(16746)
- 2007(14527)
- 2006(12670)
- 2005(10968)
- 学科
- 济(85284)
- 经济(85167)
- 管理(58217)
- 业(54463)
- 企(44775)
- 企业(44775)
- 方法(36694)
- 数学(31625)
- 数学方法(31239)
- 农(23088)
- 地方(21856)
- 中国(20895)
- 财(19497)
- 业经(19462)
- 学(18436)
- 制(15635)
- 农业(15516)
- 和(13513)
- 技术(13365)
- 环境(13363)
- 理论(13165)
- 贸(13007)
- 贸易(13000)
- 产业(12547)
- 易(12545)
- 地方经济(12404)
- 务(11857)
- 财务(11789)
- 财务管理(11767)
- 划(11498)
- 机构
- 大学(288551)
- 学院(287320)
- 管理(116252)
- 济(112455)
- 经济(109891)
- 理学(101205)
- 理学院(100049)
- 管理学(98425)
- 管理学院(97894)
- 研究(96802)
- 中国(69869)
- 京(61766)
- 科学(61243)
- 财(50628)
- 所(48223)
- 农(45434)
- 研究所(44036)
- 中心(43546)
- 业大(43384)
- 江(41477)
- 财经(40593)
- 范(39149)
- 北京(39145)
- 师范(38833)
- 经(36788)
- 院(35907)
- 农业(35442)
- 州(33999)
- 经济学(33000)
- 师范大学(31667)
- 基金
- 项目(202475)
- 科学(159246)
- 研究(148924)
- 基金(146074)
- 家(127272)
- 国家(126242)
- 科学基金(108292)
- 社会(93078)
- 社会科(88122)
- 社会科学(88102)
- 省(79372)
- 基金项目(78519)
- 自然(70432)
- 自然科(68666)
- 自然科学(68650)
- 自然科学基金(67385)
- 划(67273)
- 教育(66944)
- 编号(61075)
- 资助(59289)
- 成果(49105)
- 重点(45251)
- 发(44157)
- 部(44069)
- 创(42101)
- 课题(41939)
- 创新(39271)
- 科研(38228)
- 国家社会(37761)
- 教育部(37468)
- 期刊
- 济(123236)
- 经济(123236)
- 研究(84262)
- 中国(53749)
- 学报(44855)
- 科学(42466)
- 管理(41403)
- 农(41292)
- 财(37042)
- 大学(33597)
- 教育(31829)
- 学学(31574)
- 农业(28931)
- 技术(24286)
- 融(21537)
- 金融(21537)
- 业经(20893)
- 财经(18931)
- 经济研究(18642)
- 问题(16426)
- 经(16091)
- 图书(15434)
- 科技(15026)
- 业(14693)
- 理论(14108)
- 资源(13986)
- 技术经济(13754)
- 现代(13384)
- 版(13105)
- 实践(13051)
共检索到4129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国雪 黄启厅 曾志康 覃泽林 张秀龙 苏秋群
[目的]以丘陵县域为研究对象,分析甘蔗生长环境,开展地块尺度的甘蔗产业精准规划研究,为政府部门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前期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为例,利用面向农作物地块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甘蔗种植面积,构建多指标的甘蔗种植适宜性评价综合模型将蔗区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区域。现以地块尺度评价结果为基底,利用空间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方法划定蔗田保护区及规划种植新增区。在蔗田保护区基础上,根据坡度值评估蔗田保护区发展机械化作业的潜力,通过统计对比方法分析土壤肥力状况并提出改善方案。参照现有"双高"糖料蔗基地生长环境,基于蔗田保护区研究"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适宜区。[结果](1)甘蔗种植退耕面积为6 818.83hm~2,蔗田保护区面积为6.986 618万hm~2,规划种植新增区4 374.48hm~2;(2)适宜发展大型机械作业、中小型机械作业面积分别占蔗田保护区面积的17.57%、55.55%;(3)蔗田保护区土壤p H整体偏低,p H
关键词:
甘蔗产业 丘陵 地块尺度 规划 精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兆娟 高立洪
本文基于地块尺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均低于0.8,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复种指数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块其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耕地地块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低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决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纯技术效率;劳动力、资本、耕地投入方面存在冗余,需加快调整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农业投入结构和土地资源配置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兆娟 魏朝富 丁声源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测算方法,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的基础上,识别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供需平衡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①水田地块的社会保障功能价值水平总体高于旱地地块,耕地地块复种指数越高、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越高,越利于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作用的发挥;②耕地地块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受到农户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和农户家庭农业人口人均非农纯收入因子的显著负影响,受到耕地地块地均纯收益因子的显著正影响;③要促进耕地社会保障功能供需平衡,一要通过增加耕地资源数量和提高耕地资源的物质产品产出能力来提升耕地资源的社会保障功能供给能力,二要从提高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守琴 杨馨越 魏朝富
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大柱村为例,用农村参与式评估方法进行调查,分别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3个方面进行耕地价值测算。研究表明,研究区调查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68.19万元/hm2,其中,水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100.39万元/hm2,旱地地块的平均价值为212.24万元/hm2;同时,在调查的地块中,水田地块的经济价值普遍小于旱地地块,从平均经济价值来看,旱地经济价值是水田的经济价值的4倍,而对于造成这一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耕地的复种指数;另外,在同一种耕种模式下,存在调查地块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生态价值",而经常被人们忽略的耕地的社会价值与生...
关键词:
地块尺度 耕地价值 测算 重庆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焕珍
传统的GIS主体功能区划分存在等级分界处评分差别太大、不能区分同级别不同类别、主观赋权引起的评价结果受主观影响较大等不利因素,已有的文献未能将相关的数学模型引入GIS进行改进,导致主体功能区划分结果精度较低。因此引入系统聚类法进行县域尺度主体功能区划分,采取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以胶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将胶州市分为四类区域都市核心圈、核心外围圈、限制发展圈、禁止发展区;并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结果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将胶州市规划为"一核一轴两翼五区"的发展模式,从而将主体功能区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机地衔接在一起。研究结果与胶州市实际情况相符,本研究对于其他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城市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系统聚类 变异系数 县域尺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启权 张新 高雪松 王昌全 曾敏 李冰
研究土地利用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益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格局,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川中丘陵区仁寿县2011年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乡镇为研究单元,采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分析了该区域县域尺度内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间的耦合协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总体处于低度协调的低水平耦合状态,但区域差异明显。根据各乡镇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可将全区划为磨合区、拮抗区及低耦合区3个类型区。磨合区主要包括区位位置较好及矿产资源丰富的乡镇,其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耦合协调程度相对较高;拮抗区包括与磨合区相邻的乡镇以及主要交通道路沿线的乡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邱炳文 随银坡 陈崇成
景观的特征尺度反映了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空间过程,合理识别景观空间结构及其特征尺度有助于遥感影像景观空间异质性分析。论文以地处南方丘陵山区的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区,针对城市、农田、森林与水域4种地物景观,基于SPOT 10 m影像,分别利用半方差分析、小波分析与平均局部方差方法,开展景观特征尺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差异较大,其中森林景观空间异质性最大,其次为城市、农田景观,水域的空间异质性最小;②小波方差分析和半方差分析分别检测到两个不同的特征尺度,而局部方差仅仅检测到较小的空间结构;③森林景观特征尺度比通常偏小,与南方丘陵山区破碎地形有关,城市景观更多体现为人类活动的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乔志霞 张艳荣 金连平
基于2001、2007、2013年甘肃省86个县市9种畜牧业产品的产量数据,利用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测算甘肃省畜牧业及其9种产品的产业集中度,进而依据产量份额划分各自的主产县市,并按集中连片原则识别优势生产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畜牧业产业集中度偏低、均匀分布度偏高,生产布局分散、竞争力不强;其中蜂蜜、禽肉、牛奶产业集中度较高,山羊毛、绵羊毛产业集中度适中,牛肉、羊肉、猪肉、禽蛋产业集中度偏低。据此,根据甘肃地形、草畜资源识别位于甘肃河西、中南部、陇东南的9种畜牧业产品各自的优势生产区域,其中河西区域草原、农作物秸秆丰富,包含8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宜培育集约化畜牧业产业带;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葭 王凯荣 谢小立
针对南方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 ,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 ,应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业各部门产值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 ,近 5 0年来桃江县农业各部门的关联序列为 :种植业 (0 .8875 ) >牧业 (0 .76 0 2 ) >渔业 (0 .6 75 6 ) >林业 (0 .5 4 33)。种植业和牧业产值的变化对桃江农业总产值的波动起着主导作用。基于历史统计数据 ,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 2 0 0 1~ 2 0 0 5年 5年内桃江县农业各部门产值的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 ,各部门发展对农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分别为 :种植业 (0 .6 113) >渔业 (0 .35 ...
关键词:
农业资源 农业结构 灰色系统 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维 李启权 王昌全 袁大刚 罗由林 张新 贾荔
利用2012年在仁寿县采集的555个表层土样(0~20cm),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县域尺度表层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并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量化主要影响因素对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在4.02~8.14之间,平均为6.80,总体上以中性和碱性土壤为主;变异系数为14.48%,属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地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变异函数的最佳理论模型为球状模型,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是显著影响土壤pH值的主要因素。其中,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能独立解释76.2%和4...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海燕 蔡强国 陈浩 黄鑫
泥沙动态研究目前仍然不够完善,尤其是在黄土丘陵沟壑区,有关泥沙传输时间动态的研究论文还不多见。本文利用岔巴沟下游长达8年的水沙资料,探讨了该区不同时间尺度(洪水内、月和季节及年际尺度)上泥沙传输动态。结果表明,在洪水内时间尺度上,洪峰超前于沙峰的事件占洪水事件总数的63.2%,洪峰和沙峰同时发生及洪峰落后于沙峰的洪水事件则各占18.4%左右。受高含沙水流的影响,洪水事件产流量-含沙量呈现逆时针滞后环,而与洪峰和沙峰出现的先后顺序无关。在月和季节尺度上,存在着可蚀物质"储备-释放"的过程,即在晚秋(10和11月份)、冬季和春季可蚀物质是一个积聚过程,在夏季和早秋(9月份)是泥沙输出流域的释放过程。在年际尺度上,含沙量和产沙量年际变化大,主要与年内发生的洪水事件次数和幅度有关。
关键词:
洪峰 沙峰 滞后环 高含沙水流 岔巴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昌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娅 杨胜天 周秋文 陈珂 王志伟
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植被减沙方程是分析黄土高原植被变化产沙效应的有效工具,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适应性对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研究十分重要。运用数值试验方法,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在小流域、子流域和栅格等3种空间尺度的适应性。结果显示,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方程在各空间尺度的总体估算偏差(D)由小到大排序为小流域(D=52.26%)子流域(-0.31)>栅格(-0.80)。可见,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植被减沙方程在约500 km2以上的流域单元较为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林琳 封昌炜 周子杰 金丹
县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对于科学评估我国碳源与碳汇状况以及指导碳中和策略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以2 680个县域单元为样本统计并核算2000—2017年碳源和碳汇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碳平衡模型等来测度与解析县域碳收支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2017年全国碳源增长为2000年的3倍,碳汇仅增加约1%。(2)碳源和碳汇占比均与地区面积有关,西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最低;碳源重心由东向西转移,碳汇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即西南部碳源的影响在逐渐增加,西部碳汇的作用在增强;碳汇与碳源均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特征。(3)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碳失衡状况日益严重,其中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碳平衡情况相对较好。
关键词:
县域 碳汇 碳源 碳收支 时空演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林琳 封昌炜 周子杰 金丹
县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对于科学评估我国碳源与碳汇状况以及指导碳中和策略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以2 680个县域单元为样本统计并核算2000—2017年碳源和碳汇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碳平衡模型等来测度与解析县域碳收支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2017年全国碳源增长为2000年的3倍,碳汇仅增加约1%。(2)碳源和碳汇占比均与地区面积有关,西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最低;碳源重心由东向西转移,碳汇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即西南部碳源的影响在逐渐增加,西部碳汇的作用在增强;碳汇与碳源均呈现空间聚集分布特征。(3)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碳失衡状况日益严重,其中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碳平衡情况相对较好。
关键词:
县域 碳汇 碳源 碳收支 时空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