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4)
2023(11351)
2022(9207)
2021(8643)
2020(6582)
2019(15059)
2018(14445)
2017(26759)
2016(14124)
2015(16010)
2014(15645)
2013(15507)
2012(15028)
2011(13986)
2010(14061)
2009(12841)
2008(12564)
2007(10914)
2006(10054)
2005(9561)
作者
(39965)
(33326)
(33284)
(31443)
(21371)
(15858)
(15005)
(12947)
(12776)
(11730)
(11486)
(11211)
(10876)
(10624)
(10485)
(10307)
(9906)
(9632)
(9555)
(9230)
(8526)
(8084)
(8041)
(7586)
(7563)
(7487)
(7324)
(7290)
(6710)
(6638)
学科
(70537)
经济(70469)
(34292)
管理(33606)
中国(26812)
(23923)
企业(23923)
方法(22219)
(20504)
地方(19942)
数学(19307)
数学方法(19200)
(16854)
贸易(16838)
(16424)
业经(15647)
(14508)
金融(14507)
农业(14188)
(13461)
银行(13453)
(13254)
(12933)
(12718)
(12369)
技术(11358)
环境(11297)
地方经济(11060)
(10548)
发展(9946)
机构
学院(203720)
大学(203374)
(97272)
经济(95640)
研究(83393)
管理(71989)
中国(65659)
理学(60148)
理学院(59392)
管理学(58766)
管理学院(58359)
科学(45801)
(45415)
(42803)
(41981)
研究所(37796)
中心(36193)
财经(33122)
(31540)
经济学(31411)
(30417)
北京(30404)
(30100)
(29961)
(29086)
师范(28858)
经济学院(28244)
科学院(25228)
财经大学(24653)
业大(24623)
基金
项目(129762)
科学(103538)
研究(101658)
基金(93866)
(81321)
国家(80613)
科学基金(67942)
社会(67053)
社会科(63779)
社会科学(63770)
(48218)
基金项目(47711)
教育(45024)
(41708)
编号(39919)
自然(38237)
资助(38040)
自然科(37328)
自然科学(37316)
自然科学基金(36675)
(35243)
成果(33959)
(30043)
重点(29976)
发展(29561)
课题(29318)
国家社会(29300)
(29065)
(27947)
中国(27943)
期刊
(115185)
经济(115185)
研究(72542)
中国(49298)
(31679)
(29560)
管理(29111)
科学(28334)
学报(27203)
教育(26422)
(25442)
金融(25442)
农业(22519)
大学(21782)
学学(20091)
经济研究(20005)
业经(18131)
技术(17291)
财经(16716)
国际(16596)
(16408)
问题(15500)
世界(15183)
(14673)
(12766)
(11040)
论坛(11040)
科技(10623)
技术经济(10115)
经济问题(9450)
共检索到337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宗国  刘亚男  
国际视野下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发展面临五大逻辑转向:外部环境由市场机制拉动向市场与政府二元机制驱动转变,创新主体由校企联动向官产学研多元创新主体互动转变,产业定位由产业集群培育向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转变,创新区域由郊区地带向“城—人—科—产”高度融合的创新城区转变,辐射范围由整合本地资源向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转变。对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成功实践范例的分析表明,政府主导引领、领军企业驱动、高精尖产业集群提升、高科技人才资源赋能、“软环境”“硬环境”培育、全球创新网络扩展是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主要创新路径。鉴于此,我国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在国家战略层面应推进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发挥国家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区域协调层面应统筹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支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园区层面应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定位,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对外开放层面应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国际合作与创新资源流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书彦  谭晶荣  
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形态,也是最早开展跨境投资的领域。从历史渊源看,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以种植园为载体的农业境外园区就遍布全球,成为当时农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二战后,跨国公司主导的农业海外投资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农业境外园区趋于多元化;21世纪以来,在全球粮价危机、"海外囤田"不断冲击全球农业治理秩序的背景下,中国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农业境外园区建设,为全球农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梳理农业境外园区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从国际治理、国际投资和政治地理学等理论视角,系统阐述中国推进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理论逻辑。进一步剖析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实践,与农业"走出去"战略实现了良性互动、"有为政府"不断提供制度供给、形成了以市场化运营为基础的多尺度协调机制。最后,结合中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进一步推动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殷德生  
本文分析了世界大都市圈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逻辑。描述了东京-神户都市圈、纽约大都市圈以及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圈层结构以及产业转移过程,剖析了中国东部都市圈世界制造业中心发展的特征以及新型道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马丽斌  
监管科技将金融科技的典型技术与监管合规要求进行有机融合,提升监管机构的监管效能以及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的合规效率。加快监管科技应用成为新形势下金融监管方式、机制创新的新思路、新路径。监管科技在数据逻辑上,强调以数据驱动来优化金融机构负债端、资产端业务的监管流程,通过监管流程的数字化,提升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运用数据技术构建安全、稳定、可信任的数字资产监管环境。然而,监管科技在应用实践中也面临着现实障碍: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IT系统更新升级滞后,难以满足监管科技的数据要求和合规要求;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滞后,难以实现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数据的有效对接和集中化管理。推进监管科技的应用,在金融机构层面,要加强监管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科技协同创新;在立法层面,要制定和完善与监管科技相关的数据安全、使用、流通和共享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监管层面,要建立包括监管科技在内的金融科技应用的行业标准,加强监管部门协同联动,促进金融科技规范、有序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马丽斌  
监管科技将金融科技的典型技术与监管合规要求进行有机融合,提升监管机构的监管效能以及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的合规效率。加快监管科技应用成为新形势下金融监管方式、机制创新的新思路、新路径。监管科技在数据逻辑上,强调以数据驱动来优化金融机构负债端、资产端业务的监管流程,通过监管流程的数字化,提升监管的有效性、针对性,运用数据技术构建安全、稳定、可信任的数字资产监管环境。然而,监管科技在应用实践中也面临着现实障碍: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IT系统更新升级滞后,难以满足监管科技的数据要求和合规要求;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君  李一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以外交关系为基准的起步阶段、以接受单向项目援助为主要形式的初步发展阶段、以重视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为中心的拓宽阶段和以输入与输出并举的多元合作为核心的改革深化阶段。文章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厘清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的演进逻辑: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提质培优为关键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改革创生为方向的政策实施过程和以多元化趋势为核心的政策文本话语。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要推进多主体关照的政策动力机制、建立以提高执行水平为本的政策目标、创新线上合作的政策实施路径和深化"命运共同体"的文本话语建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朋林  叶静童  
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准确把握绿色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应遵循的发展逻辑与演进路径: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对当前经济环境下我国绿色金融生存逻辑、优化逻辑的深入剖析,探究了绿色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国内外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和实践历程的分析与经验总结,得出了适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演进路径。最后,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更好更快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以及发展方向,在实现我国经济绿色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燕翔  
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提供有力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背后中国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三个方面。但随着内部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传统优势绝对水平依然存在但相对领先幅度逐步缩小,未来需要探索新路径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未来,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体现在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完善为动力,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大中小优质企业梯度发展为格局,以制造业高效融合服务业为协同。建议未来政策重点关注四个方向:一是强化关键领域产业政策,二是用好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三是构建统一大市场挖掘规模经济潜力,四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新发展机遇。
[期刊] 求索  [作者] 韩庆祥  王海滨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建是中国现代性问题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黑格尔和马克思都重视精神发展的重要性,坚持精神与现实需要在对方中确证和体现自身的力量,并强调精神与现实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相转化,然而在视域关照、运思逻辑和研究理路上存在偏重于"精神基地"还是"现实基础"的差异性问题。人的精神世界重建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内在精神与现实逻辑的和解与互动,具体涵摄相辅相成的三个子问题:人的精神世界如何适应现实逻辑;现实逻辑如何改善关乎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外在条件;精神文化如何优化现实逻辑。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建问题,主要指向内在精神与当代中国整体结构转型和社会力量博弈的现实逻辑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雨洁   闫淑敏   孙锐   董俊婕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重点探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核心内涵、发展逻辑与建设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基本内涵表现为人才与创新基于各类互动链接的密集交换互动,显现为单兵推进向系统集成的转变;(2)发展逻辑呈现为“顶层战略维→核心支撑维→基础行动维”的架构体系,展现出双轮驱动、三位一体、雁阵格局的渐进性跨越;(3)建设路径体现为“聚点→铺线→推面→建体”的动态框架,凸显“高能级平台→高效能链条→高质量集群→高品质生态”的梯次联动和纵深布局。研究结论可为系统设计迈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决策参考,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提供理论洞见和有益借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唐智彬  王池名  
消除贫困、促进人类共同繁荣是世界银行的核心组织目标,发展职业教育是全球贫困治理的重要方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世界银行逐步明确面向全球贫困治理的职业教育路径,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扩大教育机会、重视投入效益、关注特殊群体和个体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基本思路。具体路径上,通过强化与业务国家的紧密合作,世界银行推出系列援助项目与合作计划,强调职业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重视非正式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提升职业教育消减贫困的整体能力。从运作逻辑上看,世界银行形成了"金融支持—教育发展"互动的全球贫困治理体系,突出以高水平知识服务奠定其作为国际组织的权威性,并在实践反思与政策创新中不断改进全球贫困治理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霓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国际化人才流动推动了世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目前国际上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认证主体多元且具有中介性,认证标准兼顾一般性与特殊性,认证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认证机制注重内外部评估相结合。为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应借鉴国际经验,厘清政府职能边界,推进管、评分离;加强元认证制度建设,保证专业认证质量;强化专业举证,促进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引进国际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的专业认证体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婷婷  
数字财政是各国在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深化财政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型财政治理模式,其以财政信息的联通性、财政管理的智能化、财政业务的集成化以及财政治理的效率性为主要特征,对于提升财政管理的效率、促进财政分配的公平、加强财政风险的精准监管意义重大。观察实践可知,一些国家在财政数据的一体化管理、税源信息的动态监控、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提升以及财政安全和公民隐私的保障方面,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数字财政体系,但仍存在统筹规划不足、制度稳定性不强、实施效果不彰以及安全保障乏力等挑战。鉴于我国数字财政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应汲取域外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查找不足、寻求完善路径。因此,要构建整体框架,加强数字财政建设的统一性和协同性;夯实治理基础,完善数字财政的理论支持和标准建设;加强技术融合,提升信息治理水平和财政决策效率;注重数据隐私风险防范,保障各参与方的基本权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京平  朱哲茹  
数据信息时代为大数据审计发展提供生存环境,但大数据审计发展面临“重实践、轻理论”困境,其进一步发展缺乏理论指导。本文从大数据审计的意涵演变、发展逻辑、要素解构与路径演进四个层面来构建大数据审计的分析框架,在审计信息化历史演变基础上明晰大数据审计的基本意涵;以整体性、实践性、协同性及耦合性定义大数据审计的不同逻辑形式的发展特征;对大数据审计的数据质量、平台基础、智能化程度、审计成本进行要素解构;并从大数据审计的内容、行动、创新、价值四个层面论证大数据审计发展的演进路径。文章以期完善大数据审计理论分析框架,从而为大数据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有益探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晓伟  
经济新常态下教育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强化政府责任和释放社会活力两方面创新机制体制。治理理论强调多元共治和政府重塑,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不谋而合。以PPP模式为代表的教育产品供给新平台将对解决教育发展结构性问题产生推动作用,能够促进教育服务产品充足、有效与公平的供给。要在教育产品供给中大力发展PPP模式,首先需要加强项目储备,同时注重采取专业的合同管理以及进行系统的制度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