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16)
2023(5374)
2022(4654)
2021(4314)
2020(3691)
2019(8619)
2018(8343)
2017(14832)
2016(8038)
2015(9275)
2014(8748)
2013(8564)
2012(7956)
2011(7135)
2010(7032)
2009(6309)
2008(5971)
2007(4973)
2006(4481)
2005(3933)
作者
(22918)
(19204)
(18792)
(18016)
(12188)
(9407)
(8484)
(7402)
(7335)
(6647)
(6629)
(6400)
(6312)
(5939)
(5907)
(5735)
(5732)
(5477)
(5471)
(5430)
(4773)
(4744)
(4580)
(4579)
(4283)
(4152)
(4101)
(4036)
(3880)
(3720)
学科
(28112)
经济(28066)
(17079)
管理(16863)
(12832)
企业(12832)
(9385)
方法(9247)
中国(8946)
(8456)
地方(7915)
数学(7826)
数学方法(7710)
农业(6420)
(6033)
业经(5722)
(4845)
(4758)
(4666)
贸易(4659)
理论(4470)
(4455)
(4409)
金融(4407)
环境(4178)
(4016)
银行(4002)
教育(3947)
技术(3932)
(3861)
机构
大学(105871)
学院(102948)
研究(41753)
(37876)
经济(36910)
管理(36231)
中国(31155)
理学(30907)
理学院(30361)
管理学(29700)
管理学院(29495)
科学(28133)
(24011)
(21505)
研究所(19922)
(19872)
中心(19476)
(17612)
(17460)
师范(17314)
(16448)
业大(16402)
农业(15702)
(15685)
北京(15159)
师范大学(14554)
财经(13720)
(12735)
(12513)
科学院(12453)
基金
项目(74227)
科学(58522)
基金(53700)
研究(53375)
(49511)
国家(48657)
科学基金(40279)
社会(32589)
社会科(30641)
社会科学(30633)
基金项目(29002)
(28478)
自然(27148)
自然科(26476)
自然科学(26470)
自然科学基金(25981)
(25351)
教育(23972)
编号(21645)
资助(20820)
成果(18098)
重点(17414)
(16279)
(15952)
课题(15159)
(15129)
科研(14525)
计划(14336)
创新(14166)
大学(13567)
期刊
(43572)
经济(43572)
研究(32984)
中国(24524)
学报(19029)
科学(18620)
(17702)
教育(14489)
大学(13891)
(13441)
管理(12620)
学学(12570)
农业(12339)
(8056)
(8011)
金融(8011)
资源(7569)
技术(7557)
图书(7253)
经济研究(6380)
业经(6184)
财经(5854)
世界(5820)
(5808)
问题(5758)
(5700)
科技(5609)
书馆(5123)
图书馆(5123)
(5103)
共检索到163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泽文  屈静  周西姬  
诺贝尔奖得主授奖时滞和获奖年龄的周期变化特征能够揭示世界顶尖科学家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获奖年龄差异,以及获奖成果取得后的检验周期长短。文章以1901-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以及1969-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分析样本,通过划分6个时间周期阶段,计量分析每个周期阶段诺贝尔奖得主的年龄和授奖时滞分布及其周期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的年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正态或偏正态分布形态,46~70岁诺贝尔奖得主比例较高,偏年轻和偏老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比例较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偏年轻化,25~45岁获奖者占25%。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偏老年化,25~45岁获奖者仅占2%。⑵诺贝尔奖获奖难度越来越高,获奖年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3个学科诺贝尔奖得主各周期阶段平均年龄从第I阶段的55.4岁快速增长到第VI阶段的66.2岁。⑶诺贝尔奖获奖年龄和授奖时滞较高且随时代发展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年龄和授奖时滞且随时代发展上升速度最快,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平均授奖时滞最长,达到31.06年。⑷博士阶段是培育诺贝尔奖得主的黄金时期,几乎所有诺贝尔奖得主最早获得诺贝尔奖初创成果的年龄都在博士毕业后,初创成果经历很长的培育期后,最终获得诺贝尔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群锋  
诺贝尔奖是全球科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是全球各个学科领域中顶尖的科学家。本文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了他们获奖时的年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志  张志强  田人合  
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1900—2005年英美籍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纠正已有类似研究中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足,得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与年龄变化曲线是单峰曲线,并分析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学术影响力-年龄曲线的启示,为探索杰出人才的成长规律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江  姜明利  李玥婷  
基于341位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引文曲线,借助曲线拟合方法构建引文曲线的分析框架,包括两种规则引文曲线——经典引文曲线、指数增长引文曲线,和三种不规则引文曲线——睡美人引文曲线、双峰引文曲线、波型引文曲线。以诺贝尔奖得主为例的实证分析表明:①引文曲线的分析框架是一种新的引文分析视角;②引文曲线的分析框架可用于将一组(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或作者划分层次,也可用于分析不同学科论文或作者的引用差异。文章最后分析了该框架的适用性。图4。表1。参考文献32。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闻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于1937年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的Yakima。在二战期间,他的家庭移居到华盛顿州的西雅图。1955年他高中毕业,在高中阶段他在数学和科学课程上表现出很强的能力。他曾经希望去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工程学。他的父亲答应如果麻省理工学院给予奖学金就让他去那里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万文涛  余可锋  
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创新能力随年龄增长呈"钟形"曲线变化。建模研究表明,他们在13岁就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至38.17岁创新能力达到顶峰,创新的"黄金时期"长达28年。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之所以表现出"创新起点早、创新能力强、创新周期长"等特点,与其创新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有必要从中汲取经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少宫  费剑平  
2003年9月25日,著名美籍意大利经济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198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兰克·莫迪利亚尼于在美国去世,享年85岁。9月26日,得知莫迪利亚尼教授前一天去世的消息,我们感到十分突然,并深表惋惜,当天就以其著作中文译者的名义联合发了一份唁电,表达我们对这位一流经济学家的缅怀。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刁承湘  
以2006年诺贝尔科学奖被美国科学家包揽为引子,结合作者在美国著名大学的考察经历,介绍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闵超  张帅  孙建军  
科学知识借助引用关系发生动态扩散,客观记录科学发展与演化的轨迹。由于知识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孤立的观点看待科学知识的影响与价值往往得到的是片面的感观。本文从联系的视角观察科学知识产出,尝试通过被引、引用、文献耦合与共被引等文献关系为单篇论著构建引文扩散网络,探讨"文献嵌入网络"的概念、测度方式及其在引文扩散过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案例分析显示,科学知识的形成相伴于科学知识网络的发展,同时也受到这个网络的影响:科学知识向科学领域的扩散,遵循从核心领域向周边领域的扩散模式;施引文献可以揭示目标文献中没有显式呈现的信息;四种文献关系之间可能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合,引文扩散过程显示出知识的"黏滞性"与非常明显的"小世界"特征。对科学产出的扩散网络进行量化有助于为全面评价其价值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苏楠  
对2010年之后日本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受政府资助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日本科技计划支持顶尖研究成果取得的特点,建议借鉴日本经验,制定长期合理目标引领发展、加强科技计划在部门之间的协同和衔接,强化基础研究系统部署、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与共享利用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义圣  张亚光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以表彰他对市场势力与规制领域研究的贡献。梯若尔的理论为在现实中打破市场垄断提供了支持,这种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规制经济学中。基于机制设计、博弈论等工具性研究的重大突破成果,梯若尔从产业组织理论入手对新规制经济学做了开创性的贡献。梯若尔与拉丰合作首次将委托-代理理论、激励理论引入到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规制研究中,建立了新的范式标准,搭建了统一的逻辑框架,打开了规制供给方的"黑箱",将西方规制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为什么规制转移到了怎样规制,为规制政策分析提供了锐利的工具。本文简要回顾了梯若尔的学术经历以及新规制经济学的产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闻  
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Mirrlees)于1936年出生在苏格兰的Minnigaff。1939年和1950年他的家庭前后移居到Newton Stewart和Port William。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也很好地预示了他未来学术上的成功。后来他继续在爱丁堡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并且在1957年完成了数学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雷  
杭州的房地产问题具有普通性,2005年3月和1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泽尔滕教授两次来华讲学。在华其间,他与其博士后高雷博士深入地探讨了杭州市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问题。泽尔滕教授认为必须警惕杭州房地产市场泡沫,他注意到杭州房地产市场交易量的增长已落后于房价的增长。泽尔滕教授和高雷博士认为从众效应会促使房价一路攀升直至最后崩溃。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如放宽对利率的限制、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改进房地产贷款和抵押政策、封堵境外投机资金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