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6)
- 2023(15007)
- 2022(13052)
- 2021(12401)
- 2020(10456)
- 2019(24112)
- 2018(23909)
- 2017(47132)
- 2016(25609)
- 2015(28999)
- 2014(29097)
- 2013(28704)
- 2012(26973)
- 2011(24532)
- 2010(25098)
- 2009(23568)
- 2008(22515)
- 2007(19861)
- 2006(18024)
- 2005(16312)
- 学科
- 济(99412)
- 经济(99290)
- 管理(72103)
- 业(69982)
- 企(56942)
- 企业(56942)
- 方法(43590)
- 数学(37616)
- 数学方法(37143)
- 中国(33792)
- 融(30169)
- 金融(30166)
- 银(28940)
- 银行(28896)
- 农(28100)
- 财(28040)
- 行(27918)
- 制(23021)
- 业经(22167)
- 学(21458)
- 贸(21352)
- 贸易(21335)
- 地方(21115)
- 易(20817)
- 农业(18657)
- 理论(17499)
- 务(17244)
- 财务(17174)
- 财务管理(17141)
- 企业财务(16301)
- 机构
- 大学(367049)
- 学院(364803)
- 济(148463)
- 经济(145042)
- 管理(141447)
- 研究(126937)
- 理学(121023)
- 理学院(119667)
- 管理学(117697)
- 管理学院(117036)
- 中国(101456)
- 京(79059)
- 科学(76208)
- 财(72024)
- 所(64880)
- 研究所(58839)
- 中心(58236)
- 农(58223)
- 财经(56712)
- 江(53643)
- 业大(51761)
- 经(51402)
- 北京(51045)
- 范(48843)
- 师范(48431)
- 农业(45640)
- 院(45601)
- 经济学(44456)
- 州(44351)
- 财经大学(42091)
- 基金
- 项目(238256)
- 科学(186056)
- 研究(177687)
- 基金(171195)
- 家(148264)
- 国家(146983)
- 科学基金(124797)
- 社会(109598)
- 社会科(103846)
- 社会科学(103818)
- 省(92049)
- 基金项目(90302)
- 教育(81442)
- 自然(80251)
- 划(78338)
- 自然科(78325)
- 自然科学(78301)
- 自然科学基金(76893)
- 编号(74022)
- 资助(71824)
- 成果(62537)
- 重点(53409)
- 部(53364)
- 发(51379)
- 课题(51356)
- 创(49130)
- 项目编号(45838)
- 创新(45809)
- 教育部(45553)
- 科研(45246)
- 期刊
- 济(165698)
- 经济(165698)
- 研究(115846)
- 中国(69267)
- 学报(55395)
- 农(53034)
- 财(52220)
- 管理(51783)
- 科学(51095)
- 融(49661)
- 金融(49661)
- 教育(42123)
- 大学(41840)
- 学学(39025)
- 农业(36382)
- 技术(29741)
- 财经(27421)
- 经济研究(26620)
- 业经(26183)
- 经(23341)
- 问题(21789)
- 理论(19649)
- 贸(19533)
- 图书(19273)
- 国际(18864)
- 业(18322)
- 实践(17935)
- 践(17935)
- 技术经济(16936)
- 现代(16828)
共检索到556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旭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研究宏观经济与国际收支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运用国际收支差率、外汇储备率、外经比率等新定义的指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创立宏观经济分析关系式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宏观经济 政策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晓华 赵志君
本文根据国际宏观经济形势的特点,把2008年以来的宏观政策分成协调一致的共识、各自为政的分歧和迫不得已的新一波宽松三个阶段,考察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和宏观政策演化。通过经济基本面、政府赤字、货币政策的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特征。本文认为,在经济增长减速和政府赤字和债务率居高不下且趋势性上升的背景下,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难以为继,宽松货币政策将利率压低至零甚至负值是一种常态现象,从而实际利率长期为负,储备货币的竞争性贬值是不得已的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宏淼
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和新兴市场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回顾,分析了这些危机背后的共同诱因在于:外部冲击、国内经济结构性缺陷和资产过度投机。中国目前在短期内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虽不甚大,但亦受到上述三方面因素冲击带来的宏观管理挑战。因此,有必要通过稳步推进市场化、适度政府干预和宏观协调,来防范我国潜在的金融不稳定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莫荣 赵立卫 廖骏 张建武 罗传银
2009年,为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科学评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的成效,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在部领导的指导下,劳动科学研究所组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题组,完成了部重大政策课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春红 董晓亮
本文在单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Chow Test法和引入虚拟变量的方法,对2008年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计划实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信息公布对沪市行业板块的短期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尽管我国公布了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除个别板块在个别时点出现波动外,基本上未对我国股市各行业板块造成短期冲击影响。这表明,金融危机下宏观调控政策信息的公布在短期内对股市的刺激效果并不会太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新华
一国国际收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本文通过对东亚部分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分析,发现这些国家存在某些相似的特性。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尽管与这些国家有很大不同,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引起警觉的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8年增长8.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2008年下降0.7%。在国际金融危机逐步蔓延并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本文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文杰 张世锋
本文利用2007年年底前上市的1505家中国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的股权结构及企业规模给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大企业凭借其与政府的密切关系,在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中的获益较大,而民营中小企业几乎未能获益;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民营中小企业价值的提升显著大于国有大企业,有效促进了民营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其原因是,国有大企业受融资约束的程度低,资金的边际效益小,而民营小企业受到融资约束的程度高,资金的边际效应大,贷款的增加减轻了它们的融资约束,企业价值提升较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景双 张舢瑶
价值取向属于价值哲学的范畴,指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是价值主体选取价值标准的方向。价值取向主体经由自身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通过实践以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对主体间关系以及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师资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价值取向主体自身、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变迁。
关键词:
中职教师政策 价值取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丽华 陈立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导民间金融的良性运行,成为必然的政策取向。在比较视野下,充分审视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于民间金融的宏观政策变迁,分析政府在监管、政策引导、构建民间金融体系方面的举措,并以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为基础,分析问题所在,有利于提出规范化、良性化促进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的科学的宏观政策。
关键词:
民间金融 宏观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向志容 颜蕾
本文归纳了本次经济危机中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美国政府实施的经济刺激、增加失业补贴和延长补贴期等一系列政策对解决周期性失业及摩擦性失业等问题的积极作用,并结合我国国内经济刺激政策的主要倾向,提出了我国经济刺激政策应将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就业统一起来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危机 美国 劳动力市场 就业政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需求政策的价值在于恢复,但对原有的经济增长路径和结构调整没有任何启动意义。相反由于过度使用需求扩张政策,导致微观主体更为相信需求扩张是政府宏观政策的常态,而会采取更规模化的扩张。需求激励只要超出了稳定经济的范围,政府过多地进行相机抉择的政策,很容易让微观主体犯上需求扩张依赖症。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转型,从需求扩张转向稳定需求与供给激励相结合的总量政策,这样才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完成增长路径从依赖于需求扩张的规模赶超增长向依据供给激励下的内生创新增长的路径转变。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供给激励 宏观政策 需求扩张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景明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世界金融动荡,同时也传导到中国,给中国无论是对虚拟经济还是对实体经济带来了较大影响。当前的金融震荡首先传导到进出口行业,特别是出口行业,同时还有一些消费类的行业,这引起了对政策的重新思考或调整。选择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来调整宏观经济,首先要对我国的经济走势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判断,认清国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涛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都采取了超常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其首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过程、政策有效性和政策风险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其异同及成因,旨在总结两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危机的有效性、防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政策风险提供借鉴。
关键词:
零利率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政策风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颖
本文对此次金融危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全球经济回暖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当前国内外存在是否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争论以及主要国家采取的措施;最后提出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与否要建立在深入分析实体、政府等经济主体的基础上,并进行国际间的合作。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政策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