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21)
2023(9299)
2022(7453)
2021(6938)
2020(5884)
2019(13392)
2018(12899)
2017(24643)
2016(12898)
2015(14788)
2014(14356)
2013(14539)
2012(13438)
2011(12126)
2010(12200)
2009(11782)
2008(12126)
2007(10669)
2006(9516)
2005(9103)
作者
(36192)
(30321)
(30266)
(28561)
(19553)
(14260)
(13746)
(11842)
(11452)
(10689)
(10444)
(10096)
(10050)
(9575)
(9508)
(9184)
(9070)
(8782)
(8629)
(8356)
(7548)
(7437)
(7284)
(6931)
(6804)
(6780)
(6637)
(6569)
(6068)
(5906)
学科
(72987)
(69434)
企业(69434)
(69407)
经济(69319)
管理(56166)
方法(30628)
业经(26514)
(22663)
(22660)
贸易(22647)
数学(22106)
(22073)
数学方法(22058)
(21723)
(17969)
财务(17964)
财务管理(17956)
中国(17422)
企业财务(16944)
农业(15665)
技术(15627)
(14447)
(14109)
(13559)
(12798)
企业经济(12471)
(12130)
理论(11530)
经营(11528)
机构
学院(199964)
大学(195686)
(101737)
经济(100556)
管理(83197)
理学(71148)
理学院(70568)
管理学(70133)
管理学院(69752)
研究(65840)
中国(55579)
(44785)
(40711)
财经(35983)
科学(33466)
(32977)
(31991)
经济学(31890)
(29853)
(28954)
经济学院(28925)
研究所(28564)
中心(28313)
财经大学(26577)
北京(26112)
商学(25829)
商学院(25598)
业大(24117)
(24023)
经济管理(23564)
基金
项目(123451)
科学(100790)
基金(94517)
研究(94140)
(80325)
国家(79634)
科学基金(70508)
社会(65181)
社会科(62103)
社会科学(62090)
基金项目(49143)
(45360)
自然(42741)
自然科(41835)
自然科学(41825)
自然科学基金(41218)
教育(41093)
资助(38498)
(37126)
编号(35654)
(32272)
(29514)
(29337)
国家社会(28459)
成果(27790)
重点(27190)
(27148)
创新(26519)
中国(26412)
教育部(26133)
期刊
(115033)
经济(115033)
研究(62928)
(37763)
管理(37313)
中国(36178)
(28800)
科学(25385)
学报(21921)
农业(20351)
经济研究(19698)
业经(19678)
(19498)
(19224)
金融(19224)
财经(19113)
大学(18316)
技术(18116)
学学(17524)
国际(17400)
(16772)
问题(16277)
世界(15746)
(14276)
技术经济(13359)
教育(11604)
现代(10853)
商业(10551)
财会(10050)
经济管理(9783)
共检索到308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心之  
本文较详尽地阐述了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 ,包括已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差距 ,以及“入世”后 ,中国企业应对的对策 ,提出中国企业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在竞争中不断发展与壮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岳岷  
国有企业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既定框架下,国有企业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国有企业到底应该居于何种地位?这个问题,是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必须回答也必须下功夫解决好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寻找答案。按照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要求,企业就是企业,不能因为所有制在其国度的重要程度而确定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它们的地位只能由其在市场中的所作所为来决定,而不能由人或由人所组成的集团来决定,因为市场运行是有自己的规律的,这个规律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后世界贸易组织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立成  吕永波  方素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1999年4月10日,中国与美国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这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一揽子协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签署为中国在1999年年内加入WTO创造了条件。从长远来看,中国农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必然趋势,那么,加入WTO及签署上述协议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熊性美  沈瑶  
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协议,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届时它将对其成员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定期审议和监督,并运用争端解决机制保证多边贸易规则的实施。但是,由于乌拉圭回合协议本身就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即将成立的WTO注定要经受漫长的磨难。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汪尧田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 世界经济发展到本世纪80年代初,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都存在着一系列有待调整和解决的问题。1947年签订1948年生效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在各国降低关税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仅是当时国际贸易组织流产后主要在关税减让等方面达成的临时协定。它不仅在货物贸易上对农产品和纺织品与服装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玉卿  
自1995年1月1日起,一个新的、重要的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了。这一组织的成立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关贸总协定运作47年后的一个飞跃。世界贸易组织将并列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IBRD),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制定并监督执行的各项国际经济、贸易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约翰·H·杰克逊  沈大勇  王火灿  
现就教于美国乔治顿大学并任该大学法律中心教授的约翰·杰克逊(John H.Jackson)是美国著名国际经济法学家,也是闻名世界的GATT/WTO研究专家.他还是印度德里大学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客座教授,曾担任过GATT总部的研究员,还担任过密执安大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以及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和总统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总顾问.2000年10月10日,杰克逊教授应邀访问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午与WTO上海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下午,杰克逊教授在欣然接受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授予他的名誉法学教授称号之后,向在座师生作了题为“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未来”的精彩演讲,并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有关问题.作为在GAT...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威尔·马丁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 ,农业贸易政策将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入世关税减让和其他承诺将使中国的贸易政策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尽管 WTO规则允许国家贸易体制继续存在 ,但也严格限制了其所提供保护的范围。入世后 ,中国需要对这类贸易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利益。中国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比工业品更高的贸易壁垒 ,因此中国将会利用 WTO成员资格 ,增进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汉林  
从1986年7月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席位,到1995年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中国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一直扑朔迷离,本文试从一位学者的角度谈谈—对世界贸易组织应有明确认识一、世界贸易组织并不是自由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之一是贸易自由化,要求其成员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汪尧田  付明  
乌拉圭回合《马拉喀什宣言》决定于1995年建立世界贸易组织,以代替关贸总协定。我国能否在世界贸易组织诞生前“复关”,将影响到我国能否成为该组织的创始成员问题。该组织的诞生将为中国提供历史机遇,同时也为中国的“复关”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阐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对中国“复关”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复关”的优势与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中国“复关”的因应策略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廖凡  
世界贸易组织(WTO)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改革已经成为共识。但关于WTO改革的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和优先顺序,各方立场和意见则不尽相同,阵营划分也难以一概而论。综合现有的主要改革方案,大体而言,在谈判机制方面主张增加谈判机制灵活性,打破"协商一致"造成的多边谈判僵局;在实体规则方面主张制定贸易新规,强化贸易公平,消除投资障碍;在纪律约束方面主张更好发挥WTO的审查和监督功能,加强对成员方遵守透明度和通报义务的约束;在争端解决方面主张尽快修改相关协定,打破上诉机构法官遴选僵局,确保WTO正常运转。对于中国而言,关键在于"以我为主",明确自身基本立场与核心关切,并在现有《立场文件》基础上,出台具体改革方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乃至推动WTO改革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