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5)
- 2023(7708)
- 2022(6689)
- 2021(6259)
- 2020(5424)
- 2019(13128)
- 2018(13027)
- 2017(25033)
- 2016(13775)
- 2015(15859)
- 2014(16122)
- 2013(16091)
- 2012(15232)
- 2011(13873)
- 2010(14033)
- 2009(13119)
- 2008(13301)
- 2007(11988)
- 2006(10314)
- 2005(9295)
- 学科
- 济(61223)
- 经济(61162)
- 管理(35905)
- 业(33832)
- 方法(28316)
- 企(26831)
- 企业(26831)
- 数学(24337)
- 数学方法(24101)
- 农(16665)
- 中国(14522)
- 学(14106)
- 财(13959)
- 地方(13705)
- 业经(11892)
- 农业(11190)
- 理论(10931)
- 贸(10863)
- 贸易(10861)
- 易(10435)
- 制(10047)
- 和(9862)
- 融(8907)
- 金融(8903)
- 银(8457)
- 银行(8437)
- 务(8299)
- 财务(8281)
- 财务管理(8258)
- 环境(8076)
- 机构
- 大学(204451)
- 学院(201754)
- 济(81607)
- 经济(79666)
- 管理(74723)
- 研究(68783)
- 理学(64291)
- 理学院(63459)
- 管理学(62344)
- 管理学院(61938)
- 中国(51382)
- 京(43941)
- 科学(42955)
- 财(37221)
- 农(35301)
- 所(35131)
- 中心(32347)
- 研究所(32012)
- 江(30953)
- 业大(30653)
- 财经(29715)
- 范(29436)
- 师范(29189)
- 农业(28063)
- 北京(27674)
- 经(26831)
- 经济学(25547)
- 州(24649)
- 院(24340)
- 师范大学(23723)
- 基金
- 项目(130973)
- 科学(101707)
- 研究(96843)
- 基金(93095)
- 家(80618)
- 国家(79892)
- 科学基金(67384)
- 社会(59687)
- 社会科(56240)
- 社会科学(56219)
- 省(51741)
- 基金项目(49885)
- 教育(45412)
- 划(43812)
- 自然(43182)
- 自然科(42077)
- 自然科学(42063)
- 自然科学基金(41314)
- 编号(40732)
- 资助(37816)
- 成果(34152)
- 重点(29615)
- 部(29326)
- 发(28600)
- 课题(28183)
- 创(26657)
- 科研(25151)
- 大学(25007)
- 教育部(24984)
- 创新(24861)
共检索到297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黎学军 卜南
哲学史上有过三次研究旨趣的转向,这是在同一个连续进程中人们关注点不同而导致的三个事件,实际上哲学家们思考的对象一直是同一个,世界始终还是那个世界。伴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和自身开发世界的力量加强,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加深,看世界的视角也有变化。从历史和语义视角看,人类世界观体系演变走的是两条路线,其一是以物质为基始,其二是以心理活动为基始。由一个庞大的信念库组成的世界观体系的演变与生产力水平的飞跃、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和人类社会形态变迁线性相关,四者具有内在强关联性。其演变的逻辑有生产力提升的内在需要、科学研究的发展、哲学研究的重大转向和不同时期的语义转换等方面。
关键词:
世界观 物质 心灵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黎学军 卜南
哲学史上有过三次研究旨趣的转向,这是在同一个连续进程中人们关注点不同而导致的三个事件,实际上哲学家们思考的对象一直是同一个,世界始终还是那个世界。伴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和自身开发世界的力量加强,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在加深,看世界的视角也有变化。从历史和语义视角看,人类世界观体系演变走的是两条路线,其一是以物质为基始,其二是以心理活动为基始。由一个庞大的信念库组成的世界观体系的演变与生产力水平的飞跃、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和人类社会形态变迁线性相关,四者具有内在强关联性。其演变的逻辑有生产力提升的内在需要、科学研究的发展、哲学研究的重大转向和不同时期的语义转换等方面。
关键词:
世界观 物质 心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汉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杨汉麟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这一学说问世后,不仅在心理学界激起强烈反响,而且对其它人文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亦不例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龚文静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说"理论的角度分析高校图书馆出现的不文明现状,以读者遵循快乐原则所产生的不文明行为为切入点,认为文明需要提醒,但需采用不同的提醒方式达成与读者之间互构的目的。文明提醒的作用在于使人们见贤思齐,将利己的私欲化为利他的行为,达到推己及人的效用。
关键词:
文明提醒 人格结构说 本我 自我 超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马迎辉
与胡塞尔在纯粹意识的体验流形中建构本质的想象变更不同,弗洛伊德更加关注既视中的错乱现象。在他们各自的超越论视域中,胡塞尔将体验流形的构造最终归为了原初自我在时间统一中对其想象物的认同,而弗洛伊德则将存在和世界的根据揭示为了原初本能被压抑后的想象形态以及建立在想象之上的替代、转移和变形。在存在和世界的建构上,现象学与精神分析运动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
关键词:
直观 变更 既视 超越论构造 压抑 想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尚涛
文章探讨了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这两套不同的理论范式背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问题,认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实际上是在简单性与复杂性世界观下的两套概念体系。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简单性世界观的基础之上,具有简单性世界观的一系列特征;而竞争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复杂性世界观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复杂性思维方式,二者在研究方法、可证伪性和可覆盖性、概念的完备性和严密性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这两套理论各自有缺陷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卓勇良
客观世界独立于人类心灵,这话一般而言并不错。然而,客观世界如果缺乏心灵感知,缺乏心灵参与,缺乏心灵建构,就什么也不是。至于人类在这样的客观世界当中,或近乎于猴子。必须指出的是,所谓客观世界是相对于主观世界而言。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两个方面中,可以说少了任一方面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我们所谓的客观世界,是人类对于自己身处的大自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瑞涛
传统的中华世界观不仅认为中国在地理上处于中心地位,而且认为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最高等级的、普世性的文明。然而,随着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列强间对抗的屡屡受挫,国人为了救亡图存而不得不向西方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明观念不断受到冲击,最终使得国人对于西方文明的认识、对于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关系的理解发生了巨大的、颠覆性的转变。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段里,中华文明在国人心目中从中心迁于边沿,成为了居于世界一隅的地方性文明,这一转变过程既是痛苦的,又是复杂的。
关键词:
中华世界观 附会论 变法维新 天下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澍军 曹润生
世界观教育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所要求的、教育者在目标上设定的世界观与受教育者在进入世界观教育情境之前已经具有的世界观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这一矛盾实质上并不仅仅是一般的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而是不同的心灵习性之间的矛盾、不同的经验结构之间的矛盾,以及在不同的世界视域中的生活实践方式之间的矛盾,即人的生命总体结构的矛盾。世界观教育基本矛盾表现在思想观念、思维水平、意识形态、历史发展和认识价值等诸多层面上。生活世界既给世界观教育基本矛盾的解决划定了幅度空间,也给这一矛盾的解决奠定了现实的基础。世界观教育基本矛盾解决的根本途径,乃是一种以回溯到生活世界的原初自明性为基础的、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理解为必...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晖 张克斌 慈龙骏
为了解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该文以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了该旗近20年来景观和景观要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整个景观正从单一的人为景观向多样化的近自然景观过渡,其中前期(1977—1987年)变化主要发生在梁滩相间区,后期(1987—1998年)变化则发生在整个区域内,整个景观趋于稳定.从土地利用结构上来看,前期乔木林地的变化以面积变化为主,而后期则以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为主.前期灌木的过度利用和后期灌木大面积种植则对整个景观的变化产生了十分显著的影响,这表明治沙造林的观念正在由以往的大面积营造乔木林向灌木林...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星
弗洛姆和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两位批判哲学家,二者都曾对消费异化现象进行过批判。消费社会是病态的社会,消费异化带来了环境恶化、人际关系消费化、人成为单向度的人等诸多问题,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极权化、病态发展。通过对弗洛姆与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倡导人们健康消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弗洛姆 马尔库塞 消费异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隽
本文在教育学科史层面讨论裴斯泰洛齐的中国书写问题,即作为一代教育家的裴氏,是如何得到中国知识精英的关注,尤其是教育学科的学术关注的。民国时代的裴氏研究,主要在教育学科中展开,本文关注雷通群、姜琦、瞿世英、蒋径三、朱元善、吴志尧、庄泽宣、郑晓沧等个案,将其分别视为教育通史、教育思想史、传记研究等领域的代表性人物,进而考察外来资源作为民族国家文化创造的关键性因素,当如何采择汲取而完成自身创辟。由教育学科史视域中所观察到的裴斯泰洛齐叙述,不仅反映出从"精英通识"到"专业认知"的必然迁变过程,同时也让我们去亲密接触在现代中国教育学科建立过程中先贤所走过的坎坷艰辛路,他们即便在颠沛流离、兵荒马乱的年代里...
关键词:
裴斯泰洛齐 学科史 教育史 思想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新克 赵文平
澄清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技术技能人才在人与技术的逻辑关系中存在,探讨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问题离不开人与技术的关系这一逻辑视角。运用美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唐·伊德关于人—技关系理论来审视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结构,可以揭示出以下四维能力结构形态。基于具身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扩展其自身身体的能力;基于解释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理解技术人工物的能力;基于他者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知觉技术内在逻辑的能力;基于背景关系来看,技术技能人才具备体认技术文化世界的能力。
关键词:
技术技能人才 能力结构 技术 人—技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列入五大部署之中,这不仅仅是工作领域的扩展和内容的扩充,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认识水平的提升,是一次世界观的转变和飞跃,也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观的出现。高等学校要对这种新的世界观和文明观加以深入研究和系统阐释,使之逐步深入人心。在人类的童年,人的活动还处在动物层次对自然的简单利用和破坏的临界点上。实际上,不仅人能够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动物同样也可能出现这种效应,例如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龙
近年来外资数量迅速扩张,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其积极作用的背后显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负效应,引起了人们对引进外资的不同评价、不同态度。引进外资究竟是多是少?是利是弊? 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笔者就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谈点体会和认识。 一、利用外资规模是否会继续扩大? 利用外资特别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从工业遗产到城市遗产——洛阳156时期工业遗产物质构成分析
人类心灵的诗意栖息地——弗罗斯特《丝织帐篷》主题思想分析
农牧交错带典型区种植业系统能值分析——以伊金霍洛旗为例
中国区域市场分割的成因及其化解——基于弗里德曼城市发展理论的分析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对话: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
伊斯特林有关生育供给与需求分析理论
威廉·坦普尔的园林理论初探-以《论伊壁鸠鲁的园林,或论园艺》为分析对象
“发髻”与地方形象:民族旅游地的文化符号建构分析——以广西黄洛瑶寨和贵州岜沙苗寨为例
基于预期转向的居民购房压力分析:以上海为例
中美股市的“创造空间效应”与“弗里德曼效应”比较分析:基于投资者情绪波动影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