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0)
2023(7635)
2022(6414)
2021(6291)
2020(5092)
2019(11651)
2018(11302)
2017(21420)
2016(11663)
2015(13097)
2014(12691)
2013(12594)
2012(12134)
2011(11272)
2010(11329)
2009(10477)
2008(10317)
2007(8957)
2006(8135)
2005(7457)
作者
(32250)
(27107)
(26986)
(25874)
(17557)
(12812)
(12225)
(10628)
(10511)
(9767)
(9497)
(8966)
(8952)
(8937)
(8710)
(8546)
(8214)
(7900)
(7807)
(7679)
(6860)
(6627)
(6497)
(6183)
(6137)
(6137)
(6065)
(5824)
(5538)
(5521)
学科
(49025)
经济(48972)
管理(31298)
(28010)
(20630)
企业(20630)
方法(19794)
数学(18249)
数学方法(18059)
中国(17960)
(14353)
(13628)
贸易(13619)
(13434)
(12274)
(10063)
(10008)
(9084)
农业(9071)
(9029)
银行(9017)
业经(8903)
(8794)
环境(8749)
及其(8373)
(8326)
金融(8326)
地方(7843)
(7575)
(7328)
机构
大学(165788)
学院(163932)
(80170)
经济(78874)
研究(66149)
管理(60034)
中国(52499)
理学(50663)
理学院(50092)
管理学(49474)
管理学院(49147)
科学(36798)
(36540)
(36143)
(33472)
研究所(30363)
中心(28903)
财经(28271)
(27008)
经济学(26254)
(26112)
(24005)
北京(23882)
(23804)
经济学院(23607)
(21276)
业大(21219)
师范(21112)
农业(21082)
财经大学(21029)
基金
项目(106400)
科学(84712)
基金(80097)
研究(79195)
(70436)
国家(69924)
科学基金(58845)
社会(52597)
社会科(50065)
社会科学(50058)
基金项目(40211)
(37171)
自然(36340)
教育(35460)
自然科(35304)
自然科学(35290)
自然科学基金(34708)
资助(34280)
(32903)
编号(30088)
成果(25948)
(25759)
重点(24165)
(23805)
中国(23632)
国家社会(23342)
教育部(22214)
(21611)
课题(21530)
(20661)
期刊
(88463)
经济(88463)
研究(56209)
中国(34868)
(26035)
(25109)
学报(24441)
科学(24025)
管理(23436)
(19246)
金融(19246)
大学(18734)
学学(17452)
农业(17258)
教育(16450)
经济研究(15801)
财经(14664)
(13638)
(12821)
国际(12696)
技术(12363)
世界(12299)
业经(11998)
问题(11998)
(10358)
技术经济(7944)
统计(7225)
经济问题(7157)
现代(7144)
(7048)
共检索到262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年兴  林振山  黄震方  潘刚  
中国的自然遗产事业方兴未艾,但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论文以广泛的基础资料收集为前提,分析论证了自然遗产地保护的完整性原则,并对全球范围内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威胁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统计评价。结合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提出了中国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专家将中国南方喀斯特比喻为"石漠化荒漠中的‘生态孤岛’",以揭示目前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世界自然遗产地正面临的石漠化威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袁道先在7月12日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与修复"主题论坛上说,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景观之一,同时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表现为地表容易漏水,极度干旱;成土速率慢、土层极薄;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景侠  赵建民  陈海滨  
 分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生境破坏;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5点建议,即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加强立法与执法;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大力整治自然环境;加强生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基于国际上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准则和对生态旅游内涵的3项基本共识,即坚持资源保护底线、保障社区受益、兼顾效益公平,无疑自然遗产地所开发的旅游活动必须是生态旅游。但与一般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不同,社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中的角色与功能稍有区别,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金华  
本文以自然价值论为指导,提出自然遗产地多价值管理的命题,认为多价值管理是建立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的基础,自然遗产地管理应以"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作为管理对象,遵循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原则作出制度安排,进而以机构、机制和资金3个方面为重点就多价值管理制度安排提出具体要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晖  赵凯  朱雪  杨树华  
"三江并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着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艰难抉择。本文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十大核心景区之一——月亮山景区为例,研究在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规划与管理结合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琴  田银华  童乙伦  
基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与所属地社会、经济、生态大系统环境的互动演化关系,文章将社区参与促进自然遗产地开发保护的作用,纳入市场供需均衡的内生约束里,考察在供需均衡的内生约束下,遗产地生态位提升的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参与通过确权、保权、设权和增权的四方面作用,改变了遗产地的需求、资源、技术及制度等活化因子变量;提高了世界遗产地生态位及旅游发展质量。最后,结合崀山的案例分析,为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保护开发提供一条社区参与的可行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倩娜   姚娟   付鹏飞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适应、文化适应、经济适应、社会适应与政策适应等维度构成。生计能力显著正向影响适应水平和适应策略选择,适应水平在生计能力对适应策略影响路径中起到38.46%的促进作用。牧民生计能力越强,异地定居适应水平越高,留在城镇定居的可能性越大。应通过激发主体内生动力、打造良好“三生”环境、创新定居移民生计发展模式来持续提升牧民生计能力和异地适应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艳  
生态足迹概念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1992年首先提出(Rees,1992)。1996年,Wackernagel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Wackernagel et al.,1996),进一步完善了William Rees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概念及分析法提出后即受到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重视。Wackernagel第一个利用生态足迹对旅游业进行分析(Wackernagel et al.,2000)。随后,有关旅游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亚婷  古丽米·玛旦尼  朱怡婷  
本文采用对景区游客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新疆天山世界遗产地中的博格达遗产地(天山天池景区)的“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游客感知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内容效度检验来对比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的差异性问题。对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价值流失问题进行讨论,公众感知虽然不及专家评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是公众感知对遗产地的教育传播、长期保护、价值追溯以及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凌伯雄  霍斯佳  康永波  刘正威  孙克勤  
2007年,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贵州荔波喀斯特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本文简述了荔波喀斯特的独特价值,分析了遗产资源存在的问题,诸如旱涝、冰冻等自然灾害、喀斯特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从遗产资源综合管理的角度,对荔波喀斯特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使得我们的宝贵遗产能够世代相传、永续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钠  于坤香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及旅游经营者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价值的开发力度大,自然遗产地旅游经济发展异常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自然遗产地环境退化、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而用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传统旅游业经济核算结果仅体现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否及尺度,而忽略了旅游经济增长同时的环境、资源损耗。现借用SEEA-2000框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经济核算的框架,经过重新整合,突出优质而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部分的环境资产类在自然遗产地旅游业中的生产性资产地位,将原SEEA-2000中拆分核算的5大部分、10大步骤整合为4大部分、9大步骤,并对其当前可操作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指出,虽然目前详尽执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康祖杰  杨道德  陈华  田书荣  张国珍  
在全球环境基金(GEF)组织的资助下,2003年8月~2004年10月,对湖南省壶瓶山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和生物资源本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壶瓶山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威胁和限制因素。为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005年1月~2007年12月,又对该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物种、林火隐患、薪材需求、林木采伐、生态旅游、采矿、猎捕、放牧及道路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监测,并运用逻辑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的主要威胁与限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是战略评价与控制,包括战略评价和战略控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刘嘉毅  
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调是世界性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难题。运用主流、成熟的战略管理思想,构建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协同的战略管理理论框架,并运用理论框架于崀山实证分析中。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战略分析,包括远景、使命、战略目标和SWOT分析;其次是战略选择与制定,运用SWOT模型分析进行战略选择,制定国际化与本土化战略、品牌化与多元化战略、利益相关者参与战略与社区居民参与战略、信息化战略、战略联盟战略;再次是战略实施,涵盖组织变革、制度改革、资源获取与配置、组织文化和精神保障;最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