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3)
2023(12011)
2022(10583)
2021(9770)
2020(8171)
2019(18782)
2018(18717)
2017(36447)
2016(19322)
2015(21911)
2014(21834)
2013(21599)
2012(19977)
2011(18153)
2010(18333)
2009(16846)
2008(16043)
2007(13933)
2006(12511)
2005(10990)
作者
(56014)
(46588)
(46191)
(44057)
(29826)
(22228)
(21005)
(18333)
(17699)
(16476)
(15892)
(15811)
(14767)
(14647)
(14284)
(14267)
(13801)
(13586)
(13217)
(13156)
(11590)
(11531)
(11077)
(10672)
(10481)
(10389)
(10125)
(10053)
(9325)
(8985)
学科
(97608)
经济(97507)
管理(55946)
(52174)
(43841)
企业(43841)
方法(38399)
数学(33322)
数学方法(33010)
地方(22079)
中国(21341)
(20523)
(19714)
(19027)
业经(18984)
地方经济(14091)
农业(13997)
(13892)
(13834)
(13468)
贸易(13459)
环境(13418)
理论(13292)
(12964)
(11949)
金融(11948)
(11846)
财务(11786)
财务管理(11765)
技术(11683)
机构
大学(283535)
学院(280069)
(120299)
经济(117862)
管理(113534)
理学(98517)
理学院(97435)
研究(96284)
管理学(95943)
管理学院(95440)
中国(69520)
(60092)
科学(57911)
(51875)
(47827)
研究所(43580)
中心(42304)
财经(42246)
(40657)
业大(39747)
(39266)
(38393)
北京(38356)
(36886)
师范(36613)
经济学(36321)
(34638)
经济学院(32399)
(31804)
农业(31505)
基金
项目(191089)
科学(150304)
研究(141311)
基金(139336)
(120918)
国家(119629)
科学基金(102711)
社会(90162)
社会科(85445)
社会科学(85417)
基金项目(74355)
(73292)
自然(65735)
自然科(64125)
自然科学(64112)
教育(63505)
自然科学基金(62966)
(61401)
资助(57287)
编号(57269)
成果(46632)
(42267)
重点(41972)
(40916)
(39221)
课题(38655)
国家社会(36985)
教育部(36649)
创新(36518)
人文(36037)
期刊
(136874)
经济(136874)
研究(86825)
中国(48790)
管理(42583)
学报(42061)
科学(39902)
(38085)
(37315)
大学(32148)
学学(30225)
教育(28216)
农业(26317)
技术(24111)
经济研究(22233)
(21890)
金融(21890)
财经(21122)
业经(20271)
(18097)
问题(17373)
技术经济(15123)
图书(15092)
理论(14233)
科技(13334)
(13175)
世界(13004)
现代(12985)
实践(12823)
(12823)
共检索到411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蔡一鸣  
"经济霸权国家的更迭"可以分解为两个子问题:一是非经济霸权国家的经济实力如何"反超"经济霸权国家;二是赶超后,原来的非经济霸权国家为何以及如何"转变"为新的经济霸权国家。如果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源、技术和制度,当经济霸权国家对非经济霸权国家在这三方面的净影响为"正"且较大时,"反超"就可能发生;"转变"的发生与否,取决于非霸权国家关于"将外部性内在化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比较结果。"反超"和"转变"模式,可以解释近代史上的两次更迭,也可为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方向提供一个粗线条的预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一鸣  
本文以Modelski的霸权周期论为重要假设,构造了一个动态优化模型揭示世界经济霸权国家在霸权周期内的行为特征:通过稳定的对外掠夺量来最大化净收益。从该模型可以引出两个假说:如果技术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变,霸权国家在霸权周期初期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前一时期;在霸权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低于前一时期。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历史经验总体上支持两个假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齐兰  文根第  
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博弈中,金融霸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对金融霸权的内涵与特征进行界定,并梳理研究国际金融霸权的历史更替,得出了五点相关启示: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成就金融霸权的基石、主权货币的强势地位是金融霸权得以维系的基础、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与金融霸权兴衰变化密切关联、国际金融制度安排是金融霸权运行的保障、金融霸权国家的更迭变化存在周期性规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申瑞杰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将制度经济学和功能性理论引入国际关系学领域,倡导"制度和平论"。该书提供了新的视角,但是缺乏一种将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联系起来的理论,也未能考虑国际制度的分配与正义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曹建增  
冷战的结束、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革命的深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改变了国家利益的内涵,并将深刻影响新霸权体制的建立。本文从新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以世界市场的全球化发展为基点,对新时期霸权体制——经济霸权主义的构建作一分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大廷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教育战略,1983年美国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一战略性报告之后,又制定了"2061"计划。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3位总统都高度重视教育:老布什总统签发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克林顿总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的8项目标,小布什总统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主张。这一系列教育战略的核心思想是解决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阶段质量低下的问题,企图通过提高学生课业标准、加强科学教育、实现教育公平、培养学生坚定品格等措施,实现教育的"全面卓越"。其目的是把一个强大的美国带入21世纪进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赖丽华  邱琳  
算法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双刃剑”特性。算法在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其展现出的“霸权”特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算法“霸权”的形成产生了区别性歧视风险、加剧个人隐私受侵害风险和社会不公平性风险。算法“霸权”的规制可采用限制权利行使与增强义务承担两种思路,以公权力规制为主,私权利规制补充的模式,双管齐下,共同推进。在公权力规制层面,要从完善算法技术行政监管体系,创新反垄断准法规准则,构建算法公开制度三方面展开。在私权利规制层面,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优化追责程序与救济途径。面对算法应用的不断升级与变革,要保持充分的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建立包容性与适应性强的动态法律治理体系,并积极参与全球化算法治理体系构建,以实现科技与人本的双重关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王静文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美国的逆差持续扩大,且顺差国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东亚经济依附于美国经济霸权的必然结果。由于对美国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着双重依赖,东亚地区成为当今美国经济霸权最重要的支撑者。正是由于双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不对称地位,调整失衡的压力将主要由东亚来承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建立起金融霸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美国金融霸权的转折点 ,即由美国“独霸”到寻求日本“协作”才能实施有限的金融霸权的“过渡阶段”。但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 ,美国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改革 ,减少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增强了金融业的竞争能力 ,尤其重要的是激活了资本市场 ,使其恢复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并恢复了金融霸权的实力 ;另一方面 ,竭力推进金融自由化 ,为其实现新金融霸权营造合适的外在条件。这样 ,美国安全度过了有可能丧失金融霸权的“危险期”,并于 90年代确立了它在世界的新金融霸权地位。在金融霸权的充分施展之下 ,美国终于汇...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征  
本文引用社会学科前沿理论后霸权理论中有关经济的观点作为会计国际趋同的视角,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会计国际趋同的经济因素影响。对会计国际趋同产生的经济动因、会计国际趋同的选择的经济逻辑和掌控经济实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客观经济环境中资本的自由流动尤其是金融资本的盛行、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主观福利安全的驱使,是当代会计国际趋同的原因。而选择的过程则是成本与效益的利益权衡过程,背后起操纵作用的则是科技与创新经济的能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骏  
美元霸权是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特殊地位,攫取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成果,并在危机时转嫁自身风险的特权。要理解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离不开对美元霸权运行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在理论上研究清楚美元霸权的运行机制及其前提条件、约束条件等。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第一,历史演变分析。对美元霸权的崛起、确立、鼎盛等时期,以及现今状况进行考察。第二,理论分析。分析"新自由主义"理论、"华盛顿共识"等美元霸权理论基础。第三,美元霸权的运行机制分析。提出五种美元霸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抽象出美元霸权运行机制的四个阶段、七个约束条件。第四,相关结论。明确指出,短期内扭转美元霸权不太现实,我国还需着力加强自身实力建设。此外,笔者还就美元霸权削弱的可能性、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美国"逆全球化"行为、中美"金融战"等话题,提出了自身观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素琴  
美国长期坚持美元霸权战略,在布雷顿体系解体后大量扩大美元的发行,造成对外贸易逆差;同时,在国内大力推进经济虚拟化进程,造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失衡,形成美元回流机制,再加上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滞后,最终形成了中美之间的经济失衡。对此,中国应采取必要的对策进行调整,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推进制造业中心与人民币国际化同步进行,坚持资本输出与产品输出并重发展战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制度,逐步开放资本项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程极明  
21世纪以来,一边是美国主演的侵略伊拉克的战争“戏剧”,其结果是失败,进退维谷;一边是以“金砖四国”(BRICs)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演出的经济发展的“戏剧”,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使世界经济格局开始产生了某些新变化的萌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永亮  
美国人相信他们的那一套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他们有义务、有权利向全世界推广 ,从而把一个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世界用美国的价值观念统一起来。正是这种救世主式的狂妄引起了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摩擦和冲突。美国霸权心理产生的根源既来自于二战后美国在全球国际体系中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地位 ,也源自于其独特的文化因素。具体来说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⑴美国的基督教文化 ,⑵美国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 ,⑶美国独一无二的全球实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