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3)
- 2023(8056)
- 2022(6799)
- 2021(6207)
- 2020(5402)
- 2019(12760)
- 2018(12542)
- 2017(24291)
- 2016(12726)
- 2015(14351)
- 2014(14060)
- 2013(13878)
- 2012(12848)
- 2011(12014)
- 2010(12633)
- 2009(11886)
- 2008(11318)
- 2007(9934)
- 2006(9263)
- 2005(8438)
- 学科
- 济(79751)
- 经济(79699)
- 管理(34605)
- 业(30812)
- 方法(29455)
- 数学(26615)
- 企(26139)
- 企业(26139)
- 数学方法(26078)
- 地方(18303)
- 中国(16005)
- 学(13370)
- 农(13166)
- 业经(13112)
- 地方经济(12899)
- 财(12089)
- 制(10499)
- 理论(10097)
- 贸(9626)
- 贸易(9614)
- 易(9228)
- 融(9197)
- 金融(9197)
- 农业(8779)
- 体(8777)
- 环境(8751)
- 和(8435)
- 经济学(8230)
- 策(8153)
- 银(8018)
- 机构
- 大学(185765)
- 学院(185514)
- 济(87692)
- 经济(86118)
- 管理(69769)
- 研究(66618)
- 理学(59590)
- 理学院(58949)
- 管理学(57585)
- 管理学院(57235)
- 中国(50253)
- 京(39018)
- 科学(37956)
- 财(37307)
- 所(33851)
- 研究所(30356)
- 财经(29419)
- 中心(29144)
- 江(28079)
- 经济学(27912)
- 农(27895)
- 经(26620)
- 北京(25201)
- 业大(24927)
- 经济学院(24634)
- 院(23541)
- 范(23308)
- 师范(23129)
- 州(21980)
- 财经大学(21675)
- 基金
- 项目(117843)
- 科学(93070)
- 基金(86070)
- 研究(85381)
- 家(74916)
- 国家(74378)
- 科学基金(63855)
- 社会(55914)
- 社会科(53215)
- 社会科学(53196)
- 省(46066)
- 基金项目(44001)
- 自然(40400)
- 教育(39952)
- 自然科(39551)
- 自然科学(39542)
- 自然科学基金(38802)
- 划(38245)
- 资助(37114)
- 编号(33509)
- 成果(27166)
- 重点(26917)
- 部(26037)
- 发(26027)
- 创(24151)
- 课题(23800)
- 国家社会(23619)
- 教育部(22812)
- 创新(22628)
- 大学(22167)
共检索到292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一鸣
本文以Modelski的霸权周期论为重要假设,构造了一个动态优化模型揭示世界经济霸权国家在霸权周期内的行为特征:通过稳定的对外掠夺量来最大化净收益。从该模型可以引出两个假说:如果技术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变,霸权国家在霸权周期初期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前一时期;在霸权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低于前一时期。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历史经验总体上支持两个假说。
关键词:
霸权国家 霸权周期 掠夺 经济增长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晓冬
当前世界的格局是美国一超独霸,无国能与其匹敌,为此,西方国关理论发展出“霸权稳定论”以解释和支持这种状态的存在。同时,另外一些学者研究认为,国际关系发展的更高阶段应该是建立在价值和观念认同基础上的契约联盟。本文比较了这两种观点,并就此作出经济学的解释,觉得两种观点并不冲突,能够相互融合衔接。“霸权稳定”只是国际秩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当条件成熟时,霸权主义会向契约联盟和平变迁,实现“霸权稳定”向“契约和平”的过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茵 万广华 王丽娜
这篇论文首次尝试用正式的分析框架,即联立VAR模型来研究中国的经 济周期。研究表明:(a)需求冲击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而供给冲击在 一段时间后则显示出更大的重要性;(b)在第一个经济周期———1985-1990年中, 需求冲击的推动力量是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但是,在第二个周期———1991-1996 年和1997年以后的通货紧缩时期中,推动力量则是固定资产投资和世界需求;(c) 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在引发或阻碍周期性波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钦先 张敖
本文借助最优货币危机模型的推演方法,以美元霸权和影子银行为前提,构造了美国次贷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转嫁的数理模型,试图解释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传染机制,并揭示美国如何将风险和危机转嫁给全世界。以此为基础,本文总结了相应的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元 柳欣
基于古典主义思想对于劳动与资本这一经济运行核心关系的论述,本文对Goodwin周期模型进行了重构,构建一个由工资份额与资本存量组成的二维古典经济周期波动模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均衡状态为非稳定焦点均衡,一旦脱离均衡点,经济将在工资份额与资本存量相互作用的驱动下围绕均衡点做周期性波动,且波动的幅度逐步加大。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性收入与资本性收入即资本存量之间比例结构的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向东
在本文中,制度变迁被尝试引入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生产函数中,进而提出一个用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估计比较制度变迁的影响的初步方法和一个将北美与拉丁美洲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的框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蔡一鸣
"经济霸权国家的更迭"可以分解为两个子问题:一是非经济霸权国家的经济实力如何"反超"经济霸权国家;二是赶超后,原来的非经济霸权国家为何以及如何"转变"为新的经济霸权国家。如果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源、技术和制度,当经济霸权国家对非经济霸权国家在这三方面的净影响为"正"且较大时,"反超"就可能发生;"转变"的发生与否,取决于非霸权国家关于"将外部性内在化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比较结果。"反超"和"转变"模式,可以解释近代史上的两次更迭,也可为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方向提供一个粗线条的预测。
关键词:
经济霸权 霸权国家 经济增长 产权 更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巍贤 马喜立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国际效应进一步加强。文章分别建立了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CGE模型,基于最新的全球贸易分析计划(GTAP)数据库和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分别模拟了2016-2030年人民币持续贬值和先贬值后升值的两种情景,并从物价水平、国际贸易、经济总量、行业产出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价格指数方面,人民币贬值将给中国带来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2)在贸易方面,人民币贬值只能在短期内扩大中国的净出口,但在远期反而会导致净出口下降;(3)在经济总量方面,人民币贬值只在开始阶段的短期内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而长期贬值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4)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在贬值情景下的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服务业的产量持续下降。总之,两种情景均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相反,东盟、日本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将从中长期受益。因此,中国政府应当制定若干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预期管理,实施差别化的外贸政策,加强多方合作,积极应对国际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巍贤 马喜立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国际效应进一步加强。文章分别建立了单一国家和多国的动态CGE模型,基于最新的全球贸易分析计划(GTAP)数据库和中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分别模拟了2016-2030年人民币持续贬值和先贬值后升值的两种情景,并从物价水平、国际贸易、经济总量、行业产出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价格指数方面,人民币贬值将给中国带来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2)在贸易方面,人民币贬值只能在短期内扩大中国的净出口,但在远期反而会导致净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若山
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开始从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8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转型之初的动荡时期;90年代,将进入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阶段。尽管转型过程中存在矛盾,趋于稳定后仍有动荡,但世界经济在新的转型时期已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的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磊 宋伟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在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之外,金融市场一体化也日渐成为经济周期跨国传递的重要渠道。基于此背景,构建了2004~2012年间面板数据,分别采用OLS、固定效应和GMM动态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多层次关系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和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间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存在差异,金融市场一体化、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上升都将增强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协同性,但是金融渠道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影响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金融一体化的程度制约着发展中国家,其还不能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分散投资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勇 张宏伟
在现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无论是技术进步的内生化还是人力资本的积累,本质上都可归结为知识的内生化问题。然而在绝大多数相关文献中忽略了最重要的知识生产主体,即科研人员的有意识科研行为,只是潜含假定知识的微观生产过程是在“科研部门”这一“黑盒”中完成的。本文构造了一个微观动态模型,分析了在既定的制度体系下,一位代表性科研人员从进入科研部门直至退休的整个学术生命周期中的科研行为及相关问题,从而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潜含的知识生产问题从一侧面提供更直接的微观解释。本模型还为一系列更深入的科研制度体系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关键词:
内生经济增长 生命周期 科研行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涛
本文建立了一个反映长周期现象的经济增长模型 ,证明这种周期性来自于革命性技术创新的不连续发生 ,而这种技术创新是人类知识不断积累、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向科研开发部门进行资本投入的结果。本文在对基本模型做进一步扩展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分析框架 ,用这个分析框架比较了贫困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三种不同类型经济的增长动态 ,并对一些经济增长现象做了理论上的解释。最后得出“创新的秩序”结论 ,指出正是“创新的秩序”决定了各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地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长周期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本文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构建中国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并对改革后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考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财政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在包含政府部门的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可以解释70%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中国经济波动是技术因素、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综合影响的共同产物。此外,本文证实改革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闫斐
经济周期研究主要关注波动产生的原因和波动的传导机制。随着经济运行中内生因素和微观基础越来越受到重视,理论界对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的前沿研究也已经深入到对厂商和产品层面的考察,且这一方向已经展示出对现实世界更强的解释力和未来广阔的研究前景。根据所采用的研究框架和分析视角,本文在对不同时期经济周期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通过厂商和产品层面对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的这一最新进展之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对其贡献、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