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7)
2023(6284)
2022(5239)
2021(4586)
2020(3659)
2019(7957)
2018(7701)
2017(14739)
2016(7419)
2015(8195)
2014(7708)
2013(7848)
2012(7535)
2011(7013)
2010(7358)
2009(7013)
2008(6629)
2007(6141)
2006(5827)
2005(5381)
作者
(21320)
(18052)
(18044)
(17038)
(11400)
(8396)
(7960)
(6881)
(6688)
(6389)
(6286)
(5930)
(5824)
(5789)
(5591)
(5491)
(5285)
(5162)
(5086)
(4632)
(4621)
(4249)
(4212)
(4205)
(4078)
(4040)
(3752)
(3750)
(3574)
(3405)
学科
(57674)
经济(57646)
管理(25636)
(23261)
(19143)
企业(19143)
地方(16075)
方法(15092)
数学(13221)
数学方法(13163)
地方经济(12312)
中国(12122)
技术(11188)
业经(10266)
(9107)
(8832)
技术管理(8803)
(7673)
(7272)
(7231)
金融(7231)
经济学(6926)
环境(6789)
农业(6770)
(6625)
银行(6616)
(6437)
产业(6421)
(6124)
(6103)
机构
学院(113974)
大学(113390)
(64160)
经济(63216)
研究(43986)
管理(42329)
理学(35669)
理学院(35280)
管理学(34919)
管理学院(34669)
中国(33131)
(26684)
(22960)
科学(22401)
经济学(21721)
(21466)
财经(20820)
经济学院(19196)
研究所(19066)
(18815)
中心(18706)
(17702)
(15554)
财经大学(15177)
北京(14730)
(13706)
(13702)
师范(13637)
(13614)
科学院(13444)
基金
项目(69065)
科学(55906)
研究(52740)
基金(51155)
(43671)
国家(43352)
社会(38002)
科学基金(37746)
社会科(36234)
社会科学(36225)
(26753)
基金项目(26254)
教育(22418)
(21265)
自然(20897)
自然科(20445)
自然科学(20441)
自然科学基金(20087)
资助(19945)
编号(18945)
(17157)
(17114)
国家社会(16893)
创新(16336)
成果(15636)
重点(15592)
(15260)
(15256)
经济(15118)
发展(14885)
期刊
(79961)
经济(79961)
研究(42697)
中国(23566)
(20612)
管理(19861)
经济研究(14711)
科学(13575)
(12793)
学报(12705)
(12012)
金融(12012)
财经(11729)
技术(11232)
大学(10528)
(10428)
业经(10234)
学学(9957)
问题(9744)
技术经济(8939)
教育(8424)
农业(8384)
世界(7774)
(7522)
国际(6864)
统计(6747)
(6613)
经济管理(6266)
经济问题(6227)
商业(5940)
共检索到188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若石  
1995年11月21日,《世界经济》编辑部在京召开了1995年世界经济形势研讨会,在京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特点及如何评价世界经济形势好坏的衡量标准;世界贸易发展态势;国际金融矛盾和统一并存的发展趋势,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政府加强宏观监控的必要性等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看法,本期刊登了与会者的部分发言,有关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发言将在下期发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启清  庄少君  
2003年11月2日,万众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年会召开。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学者和商界人士聚首海南博鳌,就“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的主题展开了讨论。在此次会议上,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对亚洲和世界的作用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小涓  
2 0 0 3年一季度 ,中国经济增长延续 2 0 0 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 ,开局良好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普遍加快。本文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为基点 ,提出此轮上升趋势的推动因素 ,可持续性、合理性和合意性 ,并就几个普遍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一点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进成  
从90年代下半期起,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迅速增长期。它的特点就在于大发展、大开放、大调整、大竞争、大融合、大协调。所谓大发展,是指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总产出迅速扩大,同以往各个历史时期比较,有可能发展为最强劲的增长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进成  
世界经济有可能进入迅速增长期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林进成在预测年度世界经济形势时,应当注意到世界经济的中长期趋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年度的经济形势。本文拟就世界经济的中长期趋势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今年,世界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或地区都夫出现程度不同的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余顺坤   侯咏   张哲人   刘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分段下降、格局“东升西降”态势。科技进步、经贸投资、生产分工、宏观政策、地缘博弈是影响过去一个时期世界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也是决定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增速的关键变量。总体看,“十五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度调整期、新冠肺炎疫情后逐步恢复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期“三期叠加”阶段,较难摆脱复苏不稳、苦乐不均、动力不足、信心不强态势,低增长和有效需求不足将成为新常态。为此,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情,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底气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胸怀天下,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穷志  
一、转变体制:从统制经济到市场经济。二战失败的日本在1945—1948年间采用了统制经济体制,面对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体制在1949—1952年内由日本政府的经济政策予以铲除和转换。第一,以“集中生产方式”取代“重点生产方式”。第二,实施“道奇计划”,以间接干预为主的价格管理体制取代直接管理体制。第三,1952年7月,日本政府撤销统制经济的管理机关——经济安全部,设立经济企划厅,标志着统制经济体制的终结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企划厅与大藏省、通产省一起,以指导性计划和经济杠杆等宏观调控手段间接作用于企业。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锁柱  
金融政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由于实行“均衡财政”,证券市场不发达;而民间企业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投资旺盛,自有资本率又低,所需资金严重短缺,所以金融政策所起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成功地运用低利率政策、超额贷款政策、政策性金融诱导等,满足了企业和社会的资金需求,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孔凡静  
金融政策是一个间接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中,金融具有特殊的作用。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对于金融采取严格控制的方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高启惠  
双边贸易 自1990年建交以来,新加坡与中国已在很多领域里建立了联系。双边贸易在80年代经过短暂停滞后,已进入稳步增长时期。1994年双边贸易额增长10%,达51.1亿美元,使中国成为新加坡第10大贸易伙伴国,也使新加坡成为中国的第8大贸易伙伴国。假如把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算在内,中新双边贸易额会更可观。随着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中国出口到新加坡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过去粮油和轻工产品占出口商品很大的比重,在1994年机械和电子产品却占了出口的39.6%。其他主要出口商品包括通讯设备、纺织品、电子产品和石油产品。在同一时期,中国从新加坡进口供化工、机械、电子行业使用的半制成品也有显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穷志  谢金玉  黄勇  李向阳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集约经营政策及其借鉴武汉大学刘穷志,谢金玉,黄勇,李向阳日本在1956—1973年间经济处于高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率达9.7%(1),50-60年代的20年间,工业劳动生产率共增长了5.7倍(2),可见,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经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何建武  
本文对"十三五"及203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将下降至6%~7%,2020~2030年期间进一步下降至5%左右;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将由过去"出口导向、工业优先、投资驱动"向"更多依靠消费、更多依靠服务业、更多依靠技术进步"转变;十三五将成为中国迈向高收入社会的关键冲刺阶段,预期中国将在2021前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