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0)
2023(8040)
2022(6389)
2021(5528)
2020(4611)
2019(10208)
2018(9864)
2017(18390)
2016(9234)
2015(10072)
2014(9420)
2013(9479)
2012(9024)
2011(8530)
2010(8807)
2009(8406)
2008(8019)
2007(7282)
2006(6966)
2005(6400)
作者
(26622)
(22507)
(22174)
(21259)
(14308)
(10545)
(9961)
(8544)
(8381)
(8016)
(7825)
(7419)
(7224)
(7219)
(6952)
(6835)
(6612)
(6397)
(6341)
(5854)
(5773)
(5393)
(5317)
(5292)
(5143)
(4981)
(4807)
(4639)
(4491)
(4304)
学科
(65539)
经济(65501)
管理(30497)
(26384)
(22967)
企业(22967)
地方(17584)
方法(17205)
数学(14699)
中国(14660)
数学方法(14575)
地方经济(12903)
业经(12590)
技术(11845)
(10490)
(9984)
技术管理(9106)
(9040)
(8998)
(8634)
金融(8634)
(8056)
银行(8038)
产业(7857)
(7844)
环境(7724)
经济学(7290)
(7282)
(7274)
贸易(7263)
机构
大学(137809)
学院(137296)
(72610)
经济(71471)
研究(53718)
管理(50819)
理学(42709)
理学院(42229)
管理学(41666)
管理学院(41356)
中国(40565)
(30912)
(28662)
科学(28129)
(26499)
经济学(24181)
财经(23824)
研究所(23584)
中心(22919)
(21655)
(21521)
经济学院(21354)
(19175)
北京(18521)
(18368)
(17558)
师范(17472)
财经大学(17390)
(16884)
科学院(16052)
基金
项目(85095)
科学(68504)
研究(64360)
基金(62671)
(54174)
国家(53755)
科学基金(46478)
社会(45276)
社会科(43123)
社会科学(43111)
(33021)
基金项目(31960)
教育(28062)
(26749)
自然(26435)
自然科(25881)
自然科学(25874)
自然科学基金(25409)
资助(24573)
编号(23421)
(20587)
(20550)
国家社会(20125)
创新(19528)
重点(19424)
成果(19379)
(18669)
发展(17615)
课题(17375)
(17368)
期刊
(89894)
经济(89894)
研究(50525)
中国(31224)
管理(24077)
(23775)
科学(17792)
学报(17325)
(17043)
经济研究(16330)
(15188)
金融(15188)
大学(13947)
技术(13589)
教育(13336)
财经(13323)
学学(12971)
(11808)
业经(11801)
农业(10995)
问题(10975)
技术经济(9913)
(9134)
世界(8839)
国际(8159)
统计(7812)
(7605)
经济管理(7135)
经济问题(6959)
商业(6833)
共检索到230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若山  
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开始从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80年代,世界经济处于转型之初的动荡时期;90年代,将进入相对稳定和成熟的阶段。尽管转型过程中存在矛盾,趋于稳定后仍有动荡,但世界经济在新的转型时期已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的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立群  
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一系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要从根本上克服经济运行方面的困难,最主要的还是要完成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方面的转型。转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产业发展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转向竞争力提高中的整体升级;2.农村经济发展从离土不离乡转向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3.经济体制的改革从放开搞活转向建立和明确规则。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一鸣  
本文以Modelski的霸权周期论为重要假设,构造了一个动态优化模型揭示世界经济霸权国家在霸权周期内的行为特征:通过稳定的对外掠夺量来最大化净收益。从该模型可以引出两个假说:如果技术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变,霸权国家在霸权周期初期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前一时期;在霸权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低于前一时期。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历史经验总体上支持两个假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革  张广中  曲振涛  
在现有的经济学文献中 ,对腐败问题的讨论 ,规避道德文化的思路并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道德腐败的模型解释腐败活动猖獗的原因 ,并根据历史上成功经验和教训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 ,个体的社会道德观念、行为在社会中相互影响。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模型解释基于道德导致腐败规模变化的原因。本文最主要的结论是 :存在着一个“道德腐败陷阱”。从这一点出发 ,本文认为 ,从根本上有效抑制腐败单靠加强执法、加大对腐败的惩罚力度等传统的、事后的打击腐败措施是不够的 ,要制定和实施综合的反腐战略 ,其中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事前监督、检举腐败的从国家到公民的“信誉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若石  
1995年11月21日,《世界经济》编辑部在京召开了1995年世界经济形势研讨会,在京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特点及如何评价世界经济形势好坏的衡量标准;世界贸易发展态势;国际金融矛盾和统一并存的发展趋势,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政府加强宏观监控的必要性等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看法,本期刊登了与会者的部分发言,有关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发言将在下期发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惠康  
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入手,探究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国1978-2005年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劳动力、投资、教育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有效需求交互影响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转型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有效需求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分配不平等通过有效需求机制阻碍了经济增长,且在短期内效果也非常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靳涛  沈斌  
研究我国转型期经济增长效率,必须从我国转型期的基本特征入手,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中可知,资本因素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显著因素,在分析资本形成和资本效率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考察资本的各项来源和构成。本研究就是把资本投资效率与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征结合起来,通过把资本细化为外商直接投资、国有资本投资和非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投资三类来进一步探究该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绍欣  
利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转型期的投资问题 ,得出了如下的基本结论 :(1)要使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 7%的水平上 ,居民储蓄率至少应达到 2 0 %左右 ;(2 )投资结构与方向是否合理 ,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因此 ,不宜过分渲染对投资规模的控制 ,而不顾投资的结构与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建雷  
在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农民家庭普遍形成了"半工半耕"的经济结构。由此,这也使得农村中发育形成了一个以"半工半耕"农户为主体的、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农村中间阶层。这一规模庞大的中间阶层将趋向何种阶级状态,应如何理解其分化路径及阶级属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我国农村的基本制度约束下,农村中间阶层农户的家庭收入变动,更与家庭劳动力的数量变化及配置方式相关,即人口分化构成为这一阶层分化的基本机制。这也是黄宗智先生所指称的当前我国社会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悖论社会形态"的基本生成机制。农民家庭的人口分化模式,意味着我国农民的分化路径既非沿着欧美发达社会中产化的职业分层模式演变,也非沿着马克思主义传统下农民的无产化模式演进。由此,所形成的去无产化的农村社会,也构成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稳定的基础。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月秋  邱牧远  
本文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经济生态下融资供求的双方特征,以及新常态下最优融资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动因,认为融资结构要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生态的变化,中国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市场格局目前已经到了需要重点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时期。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商业银行应适应融资结构的转变,通过转型实现经营战略转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亮  
当前我国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市场需求乏力,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对于这一现象,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解释,本文拟从过度进入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一、过度进入的界定对于什么是过度进入,定义有很多种,但一个核心思想是,所谓“过度”是指在现有技术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姚洋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成功的三十年,中国的成功依赖于中国的中性政府。中性政府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追求的是增加全体人民的利益而不是特定集团的利益。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政府可以成为一个中性政府并采取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且平等的社会更易于产生这样的政府。从实践来看,中国改革初期增长共识的形成、价格双轨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三个例子说明,当中国政府遇到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冲突时所采取的行动是中性政府的行动,即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利益而不是个别群体的利益。中国政府能够成为中性政府,主要原因是吸取1949-1978年间的历史教训、平等的社会基础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调整。尽管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当时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付海艳  石军伟  胡立君  
本文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种嵌入于社会结构的社会行为;转型经济的社会结构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及效率。作者建立了一个基于"双重嵌入"的分析框架,结合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研发创新实践中的困境较大程度上来源于忽视社会结构差异的影响。作者建议作为追随者的技术后进企业更多地利用社会结构差异,以实施应用型研发创新为主要战略导向,而不是在研发资金规模上与技术领先企业进行竞赛;政府机构则需要在动态变化的历史背景下重新慎重思考其技术创新角色的恰当定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怀宁  
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战后长期存在的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经济格局步入了多极化的时期。这种多极化的格局在进入21世纪后将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世界经济多极化的格局会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一超多强,这种格局打破了一二个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垄断,加强了竞争,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由于需要对原有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