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7)
- 2023(8810)
- 2022(7329)
- 2021(6828)
- 2020(5603)
- 2019(13038)
- 2018(12658)
- 2017(24260)
- 2016(12596)
- 2015(14308)
- 2014(14006)
- 2013(14393)
- 2012(13763)
- 2011(12996)
- 2010(13054)
- 2009(12331)
- 2008(12097)
- 2007(10696)
- 2006(10057)
- 2005(9341)
- 学科
- 济(82583)
- 经济(82530)
- 管理(35383)
- 业(33624)
- 方法(28664)
- 企(27350)
- 企业(27350)
- 数学(25635)
- 数学方法(25462)
- 中国(21368)
- 地方(18875)
- 农(15299)
- 贸(14322)
- 贸易(14312)
- 业经(14292)
- 易(13949)
- 地方经济(13729)
- 学(13687)
- 财(13319)
- 制(12766)
- 融(10890)
- 金融(10890)
- 银(10656)
- 银行(10641)
- 行(10406)
- 环境(10189)
- 农业(10116)
- 体(10086)
- 策(9837)
- 产业(9725)
- 机构
- 大学(199578)
- 学院(197046)
- 济(103697)
- 经济(102143)
- 研究(77693)
- 管理(72590)
- 理学(62099)
- 理学院(61369)
- 管理学(60596)
- 管理学院(60189)
- 中国(59588)
- 财(43257)
- 京(42142)
- 科学(41941)
- 所(39058)
- 研究所(35400)
- 财经(35032)
- 经济学(34825)
- 中心(32301)
- 经(32006)
- 经济学院(31084)
- 农(27863)
- 江(27812)
- 北京(27494)
- 院(27428)
- 财经大学(26082)
- 范(24660)
- 师范(24467)
- 科学院(23918)
- 业大(23371)
- 基金
- 项目(123739)
- 科学(99334)
- 基金(94260)
- 研究(90264)
- 家(82020)
- 国家(81465)
- 科学基金(69559)
- 社会(63014)
- 社会科(60128)
- 社会科学(60117)
- 基金项目(47870)
- 省(43800)
- 自然(41854)
- 自然科(40937)
- 自然科学(40927)
- 教育(40595)
- 自然科学基金(40290)
- 资助(40253)
- 划(37676)
- 编号(32846)
- 部(29672)
- 发(28499)
- 重点(28354)
- 国家社会(28099)
- 成果(27256)
- 中国(26733)
- 教育部(26107)
- 创(24913)
- 人文(24638)
- 发展(23981)
共检索到310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元春 刘晓光 邹静娴
本文认为当前世界经济结构与秩序正在经历一场裂变而非简单的分化,未来中国将面临大结构裂变、小结构混乱、局部冲突加剧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及技术创新速度放缓,全球化红利逐渐消退;另一方面,国家间经济分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收入分配恶化、人口老龄化、债务积累和资产泡沫等深层次结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有所恶化,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由此得以激发。当前,现有的国际治理结构趋于瘫痪,而新的双边体系尚未构建,全球治理有陷入"真空"状态的风险,未来几年应警惕一些极端情况出现的可能性。
关键词:
世界经济 裂变期 技术周期 贸易摩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建奇 张原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体量逆市上升,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量跃居全球首位,我国与外部深度融合,外部经济体波动或者国际经济规则的调整都可能对我国造成巨大影响,我国必须加快对外谈判以构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经济秩序。同时,危机以来倡导贸易自由化的美欧发达大国率先挑起贸易保护,"中国威胁论"等持续升温,我国国际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金砖峰会、上合组织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朱世龙
二十国集团成立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之一,其存在的正当性和作用得到了一定认同。通过广泛对话和协商,二十国集团确立了全球性危机需要全球应对协同解决的信念,并以此为指导采取了具体措施,如提供巨额资金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加强金融监管,改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强化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此外,其决策适当照顾并体现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利于它们在全球金融经济治理和对话中地位的提升。但是,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并不代表世界经济体系结构的变化,也没能够冲击或颠覆现有世界经济运行的三大保障机制,同时,美元霸权依然大行其道。换句话说,二十国集团的出现并没有颠覆美国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乌杰
一、思维范式的转换 本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范式。所谓范式是指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学科所具有的共同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雪梅
本刊编发一组经济伦理方面的论文,是为迎接全国经济伦理学研讨会在河南财经学院召开所做的理论准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生活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伦理文化、伦理理念和规则体系。这就是经济伦理学之所以在我国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从而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的深层原因。专家们分别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就中国经济伦理学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以及建构新的经济伦理理念和规则,经济与伦理的内在关联,市场经济秩序整治中道德的特殊作用,市场性竞争主体与市场道德秩序,企业合力文化建设的伦理基础等方面,作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有利于学界同仁打开思路。同时,也有抛砖引玉之功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前满
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是资本逻辑的衍生,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全球化参与拓展各经济主体提供获利机会和空间,交互摩擦和利益诉求需要以利益平衡来调和,即贸易平衡。而在技术、资源不平衡格局下,这种平衡是一种价值扭曲的平衡。资本逻辑的"必然"是对资本放任的结果,不是经济运行结构的逻辑必然,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生产与消费的结构体系,生产地与消费地以及生产中心与创新中心的分离,影响到地域经济结构平衡,即全球化的结构不能确保地域结构有序。因而,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秩序只是资本逻辑的辩护,平衡利益的贸易平衡不能替代区域经济的结构平衡,即消费与生产不能脱节。因此,全球化必须回归到区域层面上的生产-消费的循环上来,把民生...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跃生
近年随着特朗普执政以来推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原有世界经济结构与多边贸易体系不断趋于瓦解,全球经济与贸易秩序进入混乱无序状态。本文认为,基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基础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孤立主义与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渐成主流、新型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这三种趋势并存将成为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领域的长期状态。而特朗普所主张所谓"公平、对等"的"三零贸易秩序"及以此为依规的新的单一美国秩序并不具有现实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曹广伟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贸秩序加速调整。新兴经济体经贸实力大幅提升,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积极开展TPP、TTIP和TiSA谈判,意欲重掌国际经济话语权。面对三大经贸谈判合围的压力,中国应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以破解美欧日控制世界经贸规则制定、主导国际经贸秩序演变的困局。
关键词:
秩序变革 经贸规则 经贸谈判 中国战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庞仙梅
伴随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入,新经济形式层出不穷,为国际税收秩序与规则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后BEPS时代,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问题日趋严重,国际税收秩序面临新型挑战,促使国际税收主体向避免双重不征税趋势转变。就该趋势而言,后BEPS时代下BEPS新行动计划可有效堵住数字经济产生的避税漏洞,重构国际税收秩序。面对后BEPS时代国际税收秩序重构情况,我国应从健全BEPS税收法律制度框架、完善国际税收征管体系、提升国际税收话语权等方面出发作出应对,以设计出“中国模式”的税收规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兰日旭
新航路开辟至今,处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核心国家尽管出现了多次变更,但从未改变已有秩序规则的不对称、利益配置的非中性等特征。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渐趋融入已有秩序的同时,也谋求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然而,这一过程会遭遇原有秩序的干扰、阻碍。我国经济的崛起是在和平复兴的条件下渐渐推进的,自然我国所谋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无法建构在过去不公平、不合理的秩序基础之上,而是以和谐共赢为目标。在新秩序的策略选择中,我国一定要采取"和而不同"和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的策略,而无法一蹴而就。
关键词:
国际经济秩序 变迁 策略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从长周期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属于推动世界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的危机。从这个角度看,当代中国转型属于与世界经济转型重叠、同步的转型。在这样一种世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面临着从长期以来的"跟从"角色向"自主"角色转变。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获得追赶战略的巨大成功之后,也遭遇到与今天中国类似的世界经济转型期。由于日本没有实现从"跟从"到"自主"角色的转换,从此长期陷入增长的困境之中。要推动中国成功地完成转型,需要跨越三大障碍:一是既得利益的障碍,二是成功导致惯性思维的障碍,三是转型动力不足的障碍。如何跨越这些障碍,是当代中国转型遇到的新挑战、新难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一、国际经济秩序与金融危机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通常是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或经济体制存在问题,导致宏观经济基本面不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各国政府及时发现问题,从宏观经济政策上或体制上着手解决。但在危机发生初期,为了防止危机的蔓延,阻止损失的扩大,需要存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洪莉萍
在世界经济秩序变革中,国际经济法呈现出五大新趋向,即:区域经贸合作方兴未艾,最惠国待遇制度正经历变异;国家主权的自我限制趋多,法律的趋同化加快;公共秩序保留制度被淡化;互惠原则日趋宽松;协议管辖地位凸显。对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认真研究相应对策,完善有关立法,以维护国家的正当权益。
关键词:
世界经济秩序 国际经济法新趋向 对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文玲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依旧乏力缓慢,以"三低""三高""三个失衡"为特征的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新常态"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世界经济继续分化,货币政策加剧分化,国际贸易格局日益分化,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在跌宕起伏中分化,全球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随着我国与世界新型互动态势的日益明显,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为构建面向未来的全球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进行新的战略选择,一要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重构国际货币体系;二要以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三要全面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体系;四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五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
关键词:
世界 经济形势 中国 战略选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德顺
“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国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二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与秩序,包括雅尔塔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等。“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货币日益多元化。“俄乌冲突”暴露了全球经济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加快催动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再调整和再平衡。中国应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维护“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基本秩序,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和秩序向着多边化、多极化方向再平衡、再调整和再发展。当下中国应继续练好“内功”,做强做优自身经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坚持对外开放,贯彻“双循环”和“双碳”发展战略,推进中国经济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并把握新一轮战略机遇继续做好人民币国际化工作。
关键词:
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 双循环战略 双碳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