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2)
2023(10242)
2022(8754)
2021(8062)
2020(6914)
2019(16149)
2018(15798)
2017(30142)
2016(16236)
2015(19041)
2014(19061)
2013(19394)
2012(18716)
2011(17426)
2010(17431)
2009(16552)
2008(16476)
2007(14873)
2006(13191)
2005(12233)
作者
(49731)
(41988)
(41723)
(40208)
(26853)
(19964)
(19138)
(16401)
(15845)
(14743)
(14650)
(13838)
(13526)
(13383)
(13287)
(13126)
(12397)
(12319)
(12076)
(12052)
(10611)
(10336)
(10122)
(9596)
(9589)
(9460)
(9111)
(9011)
(8465)
(8446)
学科
(94373)
经济(94302)
管理(41560)
(39032)
方法(36589)
数学(32767)
数学方法(32576)
(29384)
企业(29384)
中国(24246)
(20699)
地方(20591)
(17735)
贸易(17727)
(17354)
(17210)
(17024)
业经(16260)
(14778)
地方经济(13742)
农业(13640)
(12953)
金融(12951)
(12774)
银行(12748)
(12331)
环境(12324)
(12273)
(10632)
(10581)
机构
大学(254592)
学院(251165)
(122804)
经济(120635)
研究(97298)
管理(91242)
理学(77430)
理学院(76465)
管理学(75383)
管理学院(74889)
中国(74276)
科学(55802)
(54893)
(52110)
(50812)
研究所(46071)
(43000)
中心(42810)
财经(41732)
经济学(40381)
(37900)
(37143)
经济学院(36290)
北京(35841)
业大(34659)
农业(33902)
(33866)
(32833)
师范(32568)
财经大学(30710)
基金
项目(157958)
科学(123935)
基金(116096)
研究(115768)
(101349)
国家(100565)
科学基金(84306)
社会(76113)
社会科(72230)
社会科学(72210)
基金项目(60364)
(58470)
教育(52075)
自然(51483)
自然科(50258)
自然科学(50240)
(50168)
自然科学基金(49394)
资助(48834)
编号(45051)
成果(37863)
(37005)
重点(36202)
(36196)
国家社会(32846)
中国(31935)
(31911)
课题(31783)
教育部(31668)
科研(30143)
期刊
(140542)
经济(140542)
研究(81450)
中国(49026)
(39262)
(39190)
学报(38444)
科学(35918)
管理(33379)
大学(28760)
学学(26978)
农业(26628)
(24786)
金融(24786)
经济研究(24228)
财经(22144)
教育(21809)
技术(20922)
(19311)
业经(19004)
问题(18966)
(17907)
世界(16630)
国际(16403)
(15451)
技术经济(14783)
统计(13729)
经济问题(11797)
(11567)
商业(11389)
共检索到391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国云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美国经济起伏不定,日本经济恢复艰难,东南亚及欧洲经济有恢复迹象,唯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中国经济自身,得益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内生变量和世界经济格局的转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婉娜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继续低迷,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出现明显下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缓。初步判断,今年世界经济增长下滑速度将超过年中预期,明年全球信贷和房地产市场还将继续调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圣明  
当前,面对国际经济危机复苏放缓,有的人对世界经济发展前途甚感担忧,甚至怀疑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繁荣。但本文对近二百多年来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的分析表明,世界经济正在孕育快速发展时期,不久就会到来。在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等新兴国家是新时期快速发展的启动者、引领者和主导者;新时期的发展将惠及全球85%的人口;科技集成将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社会与自然将更加和谐地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永达  金娜  江海棠  
前言 21世纪世界经济的大前提是创新、发展、双赢,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本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较高的心理预期。但是,应该看到,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潮起潮落,曾经红极一时、一路风光的几大主导经济(如信息经济、新材料、新技术、生命科学等),如今需要进行一个时期的机制调理与资源整合。。就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状况而言,预计在今后2—3年内,总体不会出现较大起色。原因主要三个方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课题组  郑京平  郑泽香  陈胜春  闾海琪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开昭  
一、世界经济总量比较 首先我们直接运用《我国GNP增长与国际比较》一文所提供的数据,其中引用了美国世界观察所的《1991年度报告》提供的世界经济总规模的资料和兰德公司提供的1950—2010年世界经济预测资料。根据我们推算,如果世界经济总产出按1990年不变美元值计算,1950年为4.172万亿美元,1960年为6.542万亿美元,1970年为10.658亿美元,1980年为15.5万亿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峰  曲凤杰  张哲人  
2010年全球经济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预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落,就业和产能过剩将成为各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全球资本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更趋复杂,贸易摩擦可能转变为经济和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光  
我们这个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座谈会,从1990年11月开始,每年春季、秋季各举行一次,算下来,这次正好是第20次。会议操办单位希望仍照过去几年形成的惯例,要我先讲点什么。我因事要出差,不能参加会议,也来不及仔细思考,只好写点感想式的东西,作为抛砖引玉。简单谈三个问题:(一)9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轨迹的回顾;(二)2000年会不会出现经济增幅止降回升的转折;(三)21世纪初经济增长的前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栾海桥  李民圣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仍然尚未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世界仍然处于一个大调整的时期。文章根据长波理论及其形成的机制,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五次长波的下降阶段,这种萧条仍可能持续几年,直至新一轮技术革命发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卜伟  段建宇  
2004—2006年期间,在发达国家美、欧元区、日等经济持续攀升,发展中国家中、印等经济快速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圣智  梁猛  
2006年,总体来看,国际经济环境将继续维持总体稳定格局,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由于不确定因素增多,与2005年相比增速可能减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长久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呈现三大特点: 第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但发展极不平衡。据世界银行预测,199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只能达到1.1%,这是自1990年以来世界经济第4个缓慢增长的年份。但是,亚洲经济增长率将高于7%,特别是东亚经济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不包括日本的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率将超过8%。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毕吉耀  姚淑梅  李大伟  杨长湧  
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中,美国财政悬崖、欧债危机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很多不确定性。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预计美国仍将保持温和复苏态势,日本经济陷入衰退风险较大,欧元区经济可能在衰退边缘徘徊,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形势可能略有好转,大宗商品价格仍在高位震荡。综合判断,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略好于2012年,但较2011年要差。我国政策着力点仍应努力稳定外需、加强进口、提高资本管制有效性以及维持人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  
本文基于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CSSCI引文数据,对中国世界经济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归纳该领域各类学术资源、科研机构等在本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通过与整个经济学研究状况及数据的对比,展现中国世界经济问题研究热点,并从总体上把握当前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特征以及中国世界经济学科的发展趋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敬琏  
1 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发生后 ,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来启动经济的回升 ,到 2 0 0 0年出现了巨大转机。政府一方面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刺激消费的政策等需求方面的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运用供给政策来焕发企业的活力。这些政策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受到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和 2 0世纪的遗留问题的困扰 ,而且还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尽管我们遇到严峻的挑战 ,但也有很多有利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