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5)
- 2023(8448)
- 2022(7430)
- 2021(6628)
- 2020(5673)
- 2019(13334)
- 2018(13171)
- 2017(25293)
- 2016(13884)
- 2015(16126)
- 2014(16760)
- 2013(16783)
- 2012(16120)
- 2011(14978)
- 2010(15437)
- 2009(14362)
- 2008(14403)
- 2007(13406)
- 2006(11864)
- 2005(10892)
- 学科
- 济(82062)
- 经济(81999)
- 管理(38088)
- 业(34267)
- 方法(30532)
- 数学(27007)
- 企(26886)
- 企业(26886)
- 数学方法(26790)
- 地方(19847)
- 中国(17535)
- 农(17162)
- 财(15628)
- 学(15602)
- 业经(14234)
- 地方经济(13289)
- 制(12364)
- 贸(11886)
- 贸易(11879)
- 农业(11506)
- 易(11415)
- 和(10649)
- 理论(10213)
- 融(10151)
- 金融(10149)
- 环境(10138)
- 银(9946)
- 银行(9923)
- 行(9449)
- 务(8990)
- 机构
- 学院(215757)
- 大学(215117)
- 济(98559)
- 经济(96470)
- 管理(77539)
- 研究(76226)
- 理学(65299)
- 理学院(64520)
- 管理学(63417)
- 管理学院(63000)
- 中国(57913)
- 京(45593)
- 科学(45433)
- 财(43757)
- 所(40091)
- 农(36227)
- 研究所(35918)
- 江(34896)
- 中心(34781)
- 财经(34459)
- 经济学(31764)
- 经(30898)
- 业大(30276)
- 北京(29272)
- 经济学院(28456)
- 农业(28418)
- 范(28251)
- 师范(27995)
- 州(27302)
- 院(26422)
- 基金
- 项目(129989)
- 科学(100332)
- 研究(96451)
- 基金(91789)
- 家(79003)
- 国家(78320)
- 科学基金(65786)
- 社会(60525)
- 社会科(57250)
- 社会科学(57231)
- 省(51615)
- 基金项目(48128)
- 教育(44672)
- 划(42582)
- 自然(40488)
- 编号(40148)
- 自然科(39443)
- 自然科学(39429)
- 资助(38755)
- 自然科学基金(38711)
- 成果(33597)
- 发(29725)
- 重点(29511)
- 部(28912)
- 课题(28280)
- 创(26104)
- 大学(24844)
- 国家社会(24721)
- 教育部(24697)
- 性(24684)
- 期刊
- 济(119108)
- 经济(119108)
- 研究(68840)
- 中国(42992)
- 财(35883)
- 农(32703)
- 学报(31928)
- 科学(28756)
- 管理(28169)
- 大学(23768)
- 教育(22279)
- 学学(22237)
- 农业(21479)
- 技术(20741)
- 融(20219)
- 金融(20219)
- 经济研究(19858)
- 财经(18164)
- 业经(17412)
- 经(15809)
- 问题(15543)
- 技术经济(13174)
- 贸(12248)
- 统计(12056)
- 业(11757)
- 世界(11076)
- 商业(11065)
- 理论(10445)
- 国际(10317)
- 策(10235)
共检索到337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卫平 钟表
笔者从全球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近期加剧与次贷危机爆发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全球经济失衡与平衡、再平衡的进程进行了探讨。世界经济失衡含义的变化,使之从反映南北经济关系演化为经常账户的不可持续,本次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次贷危机的爆发集中体现了美国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以及全球金融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全球经济失衡实质。次贷危机既是对此前全球经济失衡过度积累的系统性风险的集中反映,也是对过度失衡进行的破坏性调整和再平衡。平衡的实质是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发展,再平衡的实质是对原有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模式进行调整,前者是质变,后者是量的调整而不是质的改变。人民币汇率不是再平衡的工具,对美元大幅升值单方...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次贷危机 平衡 再平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扬
2007年3月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失衡"无疑是各国当局使用最多的用语之一。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偏爱用之来解释此次危机的根源。将危机归咎为失衡,将失衡描述为"全球"的,他们可得以轻松地将危机的责任推卸给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可以说,"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云云,都是从这个概念中获得其理论支持的。中国的有关部门自然对此论保持高度的戒备。在所有的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国际会议上,官方都避免使用这个用语。有朋友告诉我,在历次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会议的公报和首脑宣言中抹去这个用语和相关表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谭人友 葛顺奇 刘晨
文章基于1996~2009年40个国家/地区35个细分行业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研究。首先,以典型国家、行业为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分工扭曲了经济失衡程度,但对经济失衡方向无实质影响;中国经济失衡主要来自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中低端制造业贡献最大,中高端制造业的贡献逐年上升,发展商业服务业有助于缓解经济失衡。其次,计量检验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世界经济失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正向效应在发达国家的影响大于发展中国家;对商业服务业和中高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大于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影响程度随着技术含量上升而增加。故世界经济失衡具有持续性,世界经济再平衡路径不是改变现有的全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汉儒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接踵而至,使得世界经济失衡原因与再平衡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本文回顾了世界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两方面的文献,并通过引入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系统性缺陷——"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造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其次,国际货币体系是通过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传导机制最终造成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局面。因此,世界经济再平衡与美国政治决策机制改革只是同一逻辑的不同表述。最后,欧债危机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再平衡增添了巨大不确定性,当前再平衡进程受阻的必然结果是贸易摩擦和汇率争端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涛 鲍晓
当前全球经济再平衡一直是各大重要会议的核心议题。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将充斥着各国利益的博弈。本文主要阐述我国如何在寻求自身发展利益的前提下,为全球经济再平衡作出贡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斌 吴频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三次大的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为国际治理领域的新话题,二十国集团(G20)围绕再平衡的量化指标已进行了几轮角力。我们认为,以美元为本位币的国际货币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治宇 赵曙东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长期的低利率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是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贸易保护和美元贬值将是美国未来减少贸易赤字和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政策取向,在所谓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美国将会实现双向套利。作为持有大量美元外汇资产的美国最大逆差国,中国应该保持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稳定,逐步减持美元债券,加快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推动国际经济体制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杰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实施的以"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为主的世界经济再平衡战略,对全球以产品内分工和中间品贸易主导的价值链分工和贸易体系,造成了冲击性影响。中美之间的"科技脱钩"现象正在凸显,必将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原有分工定位格局和贸易体系造成重构性冲击。世界经济再平衡下中国产业链水平升级的主要模式有内需驱动型、全球市场竞争驱动型和创新驱动型。针对制约产业链水平升级的障碍,要正确判断对外开放和自主可控间的平衡关系,矫正对内开放滞后于对外开放的现象,调整各级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推进新型人才培养体制和高端人才激励机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基伟
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尤其是中美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本文从美国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及可能的政策出发,采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剖析其对主要经济体特别是对中国的影响,以期在大国经济政策博弈的条件下寻求一条能够兼顾各国共同发展的路径。本文认为:发达国家取消高新技术出口限制、推动自由贸易是经济再平衡的最有效办法,意识形态偏见是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美联储量化宽松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文末也给出了几条中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世界经济再平衡 技术贸易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玉华 叶绮娜
基于对世界经济失衡问题的基本判断,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相对均衡发展的图景、全球经济的需求结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适度发展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等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本文指出,世界各国尤其是中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国内均衡将是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最后探讨了美国、日欧、石油出口国与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其面临的挑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光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但世界经济依然并不平静,目前世界经济凸显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世界经济仍难以摆脱深度调整压力,二是各国经济复苏格局分化加剧多重风险,三是全球技术创新进步周期尚待开启。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严格说来,目前中国经济并非已处于"新常态",而是处于由"老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之中。"新常态"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丽
本文主要对全球经济失衡和经济再平衡的内涵进行梳理,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货币体系不健全、各国消费和储蓄习惯不同三方面探究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以及各国内外失衡的表现,指出全球经济再平衡过程将会引致的新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货币体系重新调整、全球流动性过剩继续增加、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各国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建议,尤其是中国应对西方国家"经济再平衡"战略和实现内外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航 赵景峰 吴航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不同流派都将国际经济合作当作重要研究对象。它们的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在理论史观、立场和逻辑上各不相同,有着本质区别,现实说服力也有差距。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观点更加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更加接近事实的本质。当前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是促进世界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应以国际政治经济学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国际经济合作思想作为指导,调整并改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动力、范围和模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志明
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着眼于推动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在失衡指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促进共同发展等问题上加强了协调与合作,达成了解决全球失衡问题必不可少的新共识。但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作出持久的艰苦努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世界经济 再平衡 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