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2)
- 2023(15417)
- 2022(13254)
- 2021(12283)
- 2020(10136)
- 2019(23123)
- 2018(23290)
- 2017(43990)
- 2016(24192)
- 2015(27236)
- 2014(27655)
- 2013(27257)
- 2012(25480)
- 2011(23372)
- 2010(23621)
- 2009(21711)
- 2008(20981)
- 2007(18543)
- 2006(16708)
- 2005(15140)
- 学科
- 济(113376)
- 经济(113258)
- 管理(66096)
- 业(60944)
- 企(49015)
- 企业(49015)
- 方法(41058)
- 数学(34930)
- 数学方法(34576)
- 中国(31226)
- 地方(29333)
- 农(27589)
- 学(25091)
- 业经(24250)
- 财(22055)
- 制(19284)
- 农业(18741)
- 理论(17392)
- 贸(17170)
- 贸易(17156)
- 融(17074)
- 银(17074)
- 金融(17066)
- 地方经济(17042)
- 银行(17022)
- 和(16613)
- 环境(16525)
- 易(16480)
- 行(16471)
- 技术(15299)
- 机构
- 大学(347767)
- 学院(346724)
- 济(142369)
- 经济(139169)
- 管理(132290)
- 研究(126520)
- 理学(112706)
- 理学院(111357)
- 管理学(109501)
- 管理学院(108879)
- 中国(93725)
- 科学(78084)
- 京(76497)
- 所(65269)
- 财(63907)
- 研究所(59177)
- 农(58675)
- 中心(55689)
- 江(52822)
- 业大(51308)
- 财经(50073)
- 北京(49284)
- 范(48218)
- 师范(47724)
- 院(45965)
- 农业(45666)
- 经(45305)
- 州(42749)
- 经济学(42326)
- 师范大学(38473)
- 基金
- 项目(229728)
- 科学(178955)
- 研究(169563)
- 基金(163331)
- 家(142684)
- 国家(141433)
- 科学基金(119768)
- 社会(105114)
- 社会科(99414)
- 社会科学(99388)
- 省(90879)
- 基金项目(86378)
- 教育(77454)
- 自然(76672)
- 划(76258)
- 自然科(74804)
- 自然科学(74786)
- 自然科学基金(73411)
- 编号(69797)
- 资助(67485)
- 成果(57935)
- 发(53037)
- 重点(51564)
- 部(49824)
- 课题(49542)
- 创(47093)
- 创新(43902)
- 科研(43120)
- 项目编号(42517)
- 国家社会(42494)
- 期刊
- 济(170175)
- 经济(170175)
- 研究(109962)
- 中国(73727)
- 学报(55907)
- 农(54389)
- 科学(51302)
- 管理(51243)
- 财(46820)
- 教育(44033)
- 大学(41720)
- 学学(39000)
- 农业(37716)
- 融(32260)
- 金融(32260)
- 技术(31739)
- 经济研究(27322)
- 业经(27204)
- 财经(24733)
- 问题(21566)
- 经(21224)
- 图书(19395)
- 业(19344)
- 技术经济(17778)
- 科技(16811)
- 理论(16752)
- 世界(16002)
- 现代(15933)
- 商业(15624)
- 贸(15312)
共检索到537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晓东 赵勍升
运用面板数据灰色关联理论和工具,基于GVC关键指标各国(地区)增加值出口的关联度对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国家(地区)进行了鉴别。从前向和后向分解两个维度测量了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紧密程度及趋势,并对推动全球价值链中心国家(地区)形成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世界经济体系不是以单个国家(地区)为中心的环状结构,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状结构,正在向地缘多极化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29个国家(地区)是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国家(地区),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国民富裕程度、国家(地区)基础设施是推动一国(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基础,国家(地区)之间的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深远,地理距离与价值链嵌入深度呈“倒U形”关系,并对FDI和价值链嵌入深度起非线性调解作用;经济地理复合距离引致相邻国家(地区)间的价值链嵌入整体上呈现正向空间外溢效应,但在单个因素层面上,资本存量、研发投入、ODFI、国家(地区)制度质量对前向和后向价值链呈现不同的空间外溢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杰 王炳春
本文阐述了当代世界经济新旧格局交替并向多极化发展过程中,美国、西欧、日本三大经济中心的出现和激烈争夺及其对当代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影响;并以北美、欧盟和亚太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壮大为佐证,提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主体;预测了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Jeffrey Sachs
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十国为代表的东方经济体具有超越西方经济体经济总量的潜力。在此背景下,需要倡导更积极的国际合作,共同致力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消除收入分配不平等、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挑战及加强国际和平领域合作等。此外,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能源结构转型、粮食生态保护、教育质量、饮食健康、城市建设及数字经济等领域。未来,世界将向多极化政治经济格局、多货币体系发展,建立更为合理的世界秩序。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有利于新格局的建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梁军
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进程中获得了发展,中国的发展反过来又对世界经济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论述了中国发展对世界市场价格、世界产业、世界市场竞争、国际综合国力竞争、世界经济增长、世界经济均衡、全球多边贸易、世界经济运行等诸多体系的影响,力图通过剖析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探讨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发展 世界经济体系 要素集聚能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敏
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在信用货币制度之上,浮动汇率制能较好地反映一国经济盛衰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但是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不能代表各国经济利益,甚至可能加剧风险与经济的失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建立区域性的货币同盟,形成多极化的势均力敌的国际储备货币更有利于国际间的公平竞争与合作,有利于贸易的自由和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多极化 货币联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曾伟
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经济剩余通过贸易、投资与援助等三种主要方式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不发达国家的"落后"源于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从属地位;源于控制不发达国家社会潜在经济剩余的利用或被滥用的社会阶级形态及其不完善的经济环境,以及源于不发达国家特殊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二战后主宰世界经济的"中心-边缘"格局并未改变,并且这种差距仍在不断拉大。对于不发达国家,一条借助但不依赖于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发展之路应如何去走?"中国模式"或许能提供受益良多的借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淑梅
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迅速融入世界经济,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得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既而助推了新一轮区域主义浪潮。21世纪以来,欧盟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正引领着此轮跨域经济一体化。本文以美国主导TPP和TAP谈判为例,探讨世界经济多极化背景下,美国采取跨域一体化战略的动机、目标和影响。研究表明,通过推广其自由贸易区范式,美国正在建构国际贸易新规则,并力求以自由贸易区驱动其经济增长。如果应对不当,美国采取的"中国除外"的跨域一体化战略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多极化 跨域经济一体化 贸易红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德迅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相平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地缘政治战略考虑,把韩国纳入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成为该体系的"边缘区";经过漫长的经济积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韩国终于进入"半边缘区",直至今日。目前,韩国在追赶美国、日本的同时,也在被"北方国家"追赶。在这种"多层追赶"的态势中,韩国必须寻找最佳的对策,确保并提升自己在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鞠立新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正在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后极化时代":一方面,在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宁、杭、甬、苏、锡、常、镇、扬、通等一系列大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其经济发展的速度早已经超过了上海,在不少产业领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正在紧紧追赶上海。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带动功能和领先程度明显弱化了,在长三角城市群内部显露出多极化、扁平化和同质化的发展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其他兄弟省区市的经济持续超高速增长,正在迅速拉近同长三角经济的距离,全国的城市群经济及其区域经济发展也正在出现一些多极化趋向,长三角既有的竞争优势也正在逐渐被扁平化。面对这样的"后极化时代",长三角城市群应当重点趋向于调整结构、产业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跃
不同发展水平的国与国之间,国家与国家集团之间所组成的经济有机整体称为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由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经济协调等构成。至今世界经济经历了三个时期: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萌芽时期;新出现的社会主义经济打破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一分为二后形成两个对立的经济体系时期;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改革已成为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潮流;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共同运动,各国经济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问。国际关系这门新生的学科,也因此逐步走向成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和建立区域统筹发展的支持体系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沈蓉
2019年10月,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隆重召开,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针对"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纵论网络空间的发展大势,共商网络空间的进一步开放与合作途径。本届峰会召开的首日即举行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会",会上发布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确定浙江省、河北省(雄安新区)、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为首批国家数字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黎明 陈爽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及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发展的和谐统一,早日走出一条低碳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挑战。低碳经济体系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围绕技术创新、碳交易、低碳城市、全民意识、政策体系进行展开,其中技术创新是基础,碳交易是手段,低碳城市建设是核心,全民意识的提高是动力,完善的政策体系是保障,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发展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