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
2023(1277)
2022(1138)
2021(1006)
2020(736)
2019(1847)
2018(1833)
2017(3475)
2016(1814)
2015(2134)
2014(2115)
2013(2206)
2012(2073)
2011(1929)
2010(1985)
2009(1749)
2008(1745)
2007(1553)
2006(1469)
2005(1256)
作者
(5209)
(4469)
(4155)
(4126)
(2772)
(2155)
(2026)
(1718)
(1619)
(1544)
(1542)
(1538)
(1497)
(1410)
(1382)
(1354)
(1337)
(1308)
(1275)
(1243)
(1120)
(1084)
(1053)
(1052)
(1051)
(982)
(965)
(942)
(897)
(889)
学科
(11244)
经济(11234)
管理(4880)
(4490)
(3333)
企业(3333)
地方(3258)
(2768)
(2729)
中国(2642)
关系(2413)
(2151)
农业(1869)
世界(1846)
方法(1810)
联合(1808)
经济关系(1753)
合体(1726)
经济联合(1726)
经济联合体(1726)
联合体(1726)
(1635)
贸易(1632)
数学(1557)
业经(1553)
地方经济(1528)
数学方法(1502)
对外(1480)
(1476)
技术(1398)
机构
大学(25731)
学院(25654)
(11714)
研究(11414)
经济(11401)
管理(9664)
理学(7954)
理学院(7842)
管理学(7781)
管理学院(7714)
中国(7656)
科学(5814)
(5609)
(5562)
(5256)
研究所(5012)
中心(4944)
(4343)
(4266)
(4246)
农业(3828)
(3709)
师范(3692)
北京(3603)
业大(3550)
(3369)
研究院(3291)
财经(3268)
技术(3172)
科学院(3146)
基金
项目(16428)
研究(13119)
科学(13075)
基金(11654)
(10124)
国家(10043)
科学基金(8495)
社会(7994)
社会科(7539)
社会科学(7537)
(6257)
教育(6136)
基金项目(5993)
(5558)
编号(5519)
自然(5294)
自然科(5145)
自然科学(5142)
自然科学基金(5050)
成果(4923)
资助(4744)
课题(4212)
(3945)
(3746)
重点(3746)
(3485)
(3454)
(3414)
(3397)
规划(3378)
期刊
(15282)
经济(15282)
研究(8610)
中国(6761)
(5480)
教育(4798)
管理(3798)
农业(3601)
科学(3213)
国际(3050)
(3033)
(3013)
金融(3013)
技术(2894)
学报(2877)
世界(2840)
大学(2478)
业经(2170)
(2157)
学学(2142)
(2057)
论坛(2057)
(2042)
问题(1932)
经济研究(1868)
职业(1721)
农村(1541)
(1541)
财经(1448)
世界经济(1365)
共检索到45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谭刚  
本文提出以共建世界级大都市为发展方向的深港合作目标,并对深港世界级大都市的主导功能(总部营运、高端服务、创新产业)、实施阶段(国际前列、亚太首位、全球一流)进行了论述,最后对深港共建世界级大都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晓梅  
随着人口激增,拥堵已成为"大城市病"的重要表现。2016年岁末,北京或将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北京是否收取拥堵费、怎么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可能对其他城市起到"示范作用"。虽然征收拥堵费在国际一些城市已有先例,但并非是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晓梅  
随着人口激增,拥堵已成为"大城市病"的重要表现。2016年岁末,北京或将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北京是否收取拥堵费、怎么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可能对其他城市起到"示范作用"。虽然征收拥堵费在国际一些城市已有先例,但并非是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海  
为克服深圳空间狭小困境,可在深圳北部、东莞南部和惠州西部设立深莞惠国家级新区,建设深莞惠都市圈。深圳是世界级高科技制造业中心,依托深莞惠都市圈加强粤港澳合作,能建设像旧金山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为平台推动深港合作发展,可打造像纽约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中心。深莞惠都市圈与香港深化合作,可共建像东京大湾区那样的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有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汪海  
为克服深圳空间狭小困境,可在深圳北部、东莞南部和惠州西部设立深莞惠国家级新区,建设深莞惠都市圈。深圳是世界级高科技制造业中心,依托深莞惠都市圈加强粤港澳合作,能建设像旧金山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为平台推动深港合作发展,可打造像纽约大湾区那样的世界级现代服务业中心。深莞惠都市圈与香港深化合作,可共建像东京大湾区那样的港深莞惠世界级大都市圈,有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纪明  
关注全球(世界)城市的崛起,也关注那些转型不太成功、地位有所衰落的城市,如美国的匹兹堡、底特律及英国的伯明翰等,同时也聚焦于发展中国家那些正处于转型期和转型前期的大都市。力图从上述三种类型城市的转型路径和模式中探寻出一般性的规律和机理,以期对中国大都市的转型有所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方民生  
上海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曾经有过光荣的历史,是东亚地区发达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有“东方明珠”之誉。自从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和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决策之后,又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希望,“东方明珠”将更璀璨。21世纪的上海不仅是远东的大都市,也是世界性的国际大都市。回首看,上海之所以有“东方明珠”之誉,是得益于上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郁文,彭德循  
世界第二产业革命以来,产业空间布局最明显的特征是临海型布局,这标志着世界临海型经济格局的到来,也形成了二战后一些主要的国际城市带。它们在地理区位方面的共同特征是临海分布,且有优良港口作依托,充分体现了“港为城用、城以港兴”的规律。因此借鉴其他国际大都市的经验,以广州港为依托,建设国际大都市是非常必要的。依据广州所处的区位环境,广州港完全有条件成为东南亚港口群中又一个重要的区际枢纽港。为此,必须树立大广州港的观念,从三个层次进行建设;开辟南沙自由港,迎接东南亚地区港口的挑战;以港口为支点、处理好广州港与广州国际大都市圈的关系,树立广州作为港口城市的新形象,体现新特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兆量  
深圳的命运与香港紧密相联。香港回归,深港共建国际大都市的条件逐步成熟。深港一都两制是挑战也更是机遇,可以兼容两种制度的优势。深港两地的规划建设要用同城化观念指导,互把对方视作大都市的一部分。同城化涉及两地各行各业、各个阶层,贯穿两地发展的全过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毛毅静  
UNESCO倡导并发起的世界工业遗产教育是以青少年为核心,建立在全球视野和地方观点的观念下,为了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互相尊重与学习,通过国际间相互理解,促进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一项行动计划。本文从人文艺术、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梳理了其源流,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开展此项教育的得失,并提出基于大都市背景展开学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光辉  颜廷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振华  
本文在归纳和梳理世界城市理论发展演化的基础上,指出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以及陈述个人的倾向性意见,并结合我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出一些战略性的理论思考。一、世界城市的基本内涵及其变化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讲,世界城市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1915年Patrick Geddes就提出过这个概念,它是指那些在世界商业活动中占有不成比例数量的城市。在当时,那些世界商业活动高度集聚的城市便被视为世界城市。但对世界城市开始进行比较深入的系统研究,则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其中经过了一系列的理论演进与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承志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都市和大都市区成为使用频率很高同时又经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认为厘清这两个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认为大都市和大都市区都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存在着某些共性的方面,但二者的内涵、衡量标准和阐述目标都是不同的;二者都是与城市化进程有关的重要概念,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士谋  李青  陈振光  张落成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上海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香港国际城市的地位更上一层楼,特别是城市的国际影响和经济增长势头越来越突显。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上海与香港的大都市如何定位?两个国际性城市将如何发挥各自特点、各自优势,并在今后的竞争中如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必须从高层面、多视角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作者就城市经济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功能的完善等基本问题作深入研究,并以期得到各位学者更多的学术指导与交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