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5)
2023(7770)
2022(6691)
2021(6085)
2020(5046)
2019(11312)
2018(11379)
2017(20535)
2016(11323)
2015(12781)
2014(13285)
2013(12687)
2012(11636)
2011(10637)
2010(10914)
2009(10227)
2008(10181)
2007(9380)
2006(8432)
2005(8039)
作者
(31888)
(26735)
(26576)
(25526)
(16961)
(12773)
(12130)
(10173)
(10123)
(9914)
(9078)
(9066)
(8891)
(8509)
(8446)
(8218)
(7881)
(7822)
(7818)
(7775)
(6817)
(6498)
(6278)
(6276)
(6180)
(6043)
(5977)
(5829)
(5404)
(5211)
学科
(41328)
经济(41247)
管理(38774)
(36291)
(29537)
企业(29537)
(15413)
(14665)
中国(14447)
(13797)
方法(12970)
业经(11007)
数学(10331)
数学方法(10158)
地方(9953)
(9753)
农业(9718)
(9020)
(9017)
银行(9000)
财务(8987)
技术(8971)
财务管理(8951)
(8587)
金融(8582)
(8568)
企业财务(8445)
体制(8188)
(8032)
理论(7962)
机构
学院(160373)
大学(159486)
(64108)
经济(62496)
管理(58588)
研究(54970)
理学(48841)
理学院(48240)
管理学(47460)
管理学院(47137)
中国(42927)
(34547)
(34204)
科学(31487)
(27546)
(27456)
中心(25610)
财经(25563)
研究所(24042)
(23261)
(22873)
北京(21761)
(21510)
(21498)
师范(21288)
业大(20432)
(20076)
经济学(19802)
财经大学(18602)
(18516)
基金
项目(98919)
科学(77804)
研究(77518)
基金(69564)
(59363)
国家(58803)
科学基金(50504)
社会(48336)
社会科(45660)
社会科学(45650)
(39591)
基金项目(36238)
教育(35929)
(32616)
编号(32488)
自然(30361)
自然科(29613)
自然科学(29605)
自然科学基金(29069)
成果(28463)
资助(27739)
(24650)
课题(23580)
重点(22421)
(21853)
(21782)
(21345)
(20639)
创新(20441)
项目编号(19875)
期刊
(80409)
经济(80409)
研究(53141)
中国(41913)
(29987)
管理(25504)
教育(23691)
(22575)
学报(21808)
科学(21159)
大学(17553)
(17319)
金融(17319)
学学(15996)
技术(15781)
农业(14572)
财经(13169)
业经(12804)
经济研究(11758)
(11368)
问题(10061)
科技(9373)
(9080)
论坛(9080)
图书(8436)
财会(8415)
(8043)
(7932)
(7785)
会计(7752)
共检索到265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新亮  
文章从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提出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并指出,中国只有拥有世界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最强大的科技阶段,才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艳波  
一、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发展分析目前,我国的横向转移支付还未上升到法律或法规层面。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并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对财政横向转移支付进行明确的规定。因而我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相应的法律规范。但是,中央一直以来都鼓励地方政府间的相互支援、对口帮扶。在党中央及国务院的倡导和安排之下,各省(市)、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制度化的横向转移支付体系。从我国的实际来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主要体现在各种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燕滨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维护学校稳定、服务师生员工、促进校园和谐的战斗堡垒,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果把党的基层组织比作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动力机制便是这台机器的发动机。只有切实加强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长效开展并取得实效。一、组织保障机制是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也不断深入。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区域旅游合作阶段,并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归结为三类,即空间生长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模型,初步揭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作用机制、合成原则,以及不同演化阶段的主导力量和演化特征的关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仙德  白光润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一可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构建和测度数字经济新动能及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水平,并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新动能对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新动能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且这一结论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机制效应分析发现,存在“数字经济新动能—优化数据要素配置—提升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正向作用路径。最后,为进一步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发挥数字经济新动能、强化数据基础配置、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熊炎  
云南的经济发展、比较利益的存在和政府的自觉引导,构成了云南城市化的动力体系。但是,这一动力体系机制还不完善,表现为工业发展作为“第一推动力”的质和量的统一、“推力”与“拉力”的一致、“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妥善的解决。由此形成了云南城市化滞后的现象。进一步推进云南的城市化,在动力机制建构上,必须要有创新的目标和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纪凤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飞速发展,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文从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引发的理论入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机制由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国家特定优势共同组成;企业所有权优势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国家特定优势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推动力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锁成  
本文对劳动地域分工的条件因素和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地域系统中自然要素和非自然要素普遍的地域性差异是地域分工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条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各种自然要素对劳动地域分工的作用日趋减小,而非自然要素尤其是技术的作用将不断加大。由地域分工所产生的绝对利益、比较利益、规模利益、乘数效益等各种经济利益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直接动力和内在原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龙腾飞  顾敏  徐荣国  
从我国城市更新的现状出发,研究我国城市更新中公众参与的实践情况,从而对我国城市更新公众参与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总结出我国城市更新公众参与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力,从而做出我国城市更新中必须开展公众参与的结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桑瑞聪  刘志彪  王亮亮  
文章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312家工业上市公司2000-2010年在国内30个省份的投资数据,将地区和企业层面特征综合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分别使用Logit和Tobit模型从本土企业微观层面揭示了我国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要素成本、市场需求、集聚外部性、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发育程度、企业规模是影响我国产业转移的决定性因素,而企业利润率、资本结构则不是决定性因素;(2)集聚外部性对产业转移的影响较小,尚未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引资效应;(3)靠近国际市场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发育完善的国内市场需求是当前我国本土企业对内投资的主要动力;(4)大规模企业比小规模企业具有更强的转移意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炳林  
从作用模式出发,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可分为三个子系统:市场驱动机制、政府作用机制和自我维持机制。市场驱动机制是推动产业转移最根本的力量,政府作用机制引导企业将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进一步转化为现实行为,自我维持机制是形成产业转移行为自我强化和路径依赖现象的原因。三者之间互相联系,通过作用于企业这一主体而彼此连接、相互耦合。现实中由于动力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出现产业转移粘性、行政区划内转移、政策目标偏差等耦合误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建军  
本文研究了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现象。在界定了产业区域转移内涵意义之后 ,论述了国内外对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的研究状况 ,区分了产业区域转移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并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揭示了近年开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区域转移状况。最后探讨了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动力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包淑芳  郭伟  
投资主体单一、总量不足、效率低下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难题。而受政府监管、政府服务与工作效率等的影响,私人资本普遍存在着投资动力不足、投资意愿不高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解决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难题。文章分析了影响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因素,按照不同因素的不同作用将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基本动力分为引导力、推动力和阻力,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动力机制的构建,对动力机制的运行进行了分析,并以项目视角对动力机制的作用全过程展开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私人资本投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对策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