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1)
2023(6850)
2022(5678)
2021(5412)
2020(4406)
2019(10097)
2018(9927)
2017(18094)
2016(9779)
2015(11498)
2014(11353)
2013(11069)
2012(10336)
2011(9714)
2010(9442)
2009(8889)
2008(8766)
2007(7528)
2006(6608)
2005(6100)
作者
(28302)
(23640)
(23462)
(22498)
(14994)
(11077)
(10638)
(9328)
(9145)
(8270)
(8228)
(7877)
(7701)
(7664)
(7599)
(7268)
(7005)
(6899)
(6708)
(6495)
(6090)
(5732)
(5689)
(5452)
(5211)
(5185)
(5179)
(4988)
(4922)
(4774)
学科
(41421)
经济(41367)
管理(25175)
(21536)
方法(16831)
(16742)
企业(16742)
中国(15468)
数学(14921)
数学方法(14829)
(10579)
贸易(10574)
(10497)
(10423)
(9740)
(9571)
(9277)
(8242)
业经(7696)
(7598)
银行(7579)
(7373)
(7274)
金融(7267)
关系(6640)
农业(6410)
理论(6299)
环境(6277)
教育(6199)
(6051)
机构
大学(143315)
学院(140279)
(65055)
经济(64013)
研究(57374)
管理(48780)
中国(44240)
理学(41407)
理学院(40890)
管理学(40334)
管理学院(40064)
科学(32477)
(32175)
(29272)
(28777)
研究所(26819)
中心(24240)
(24111)
财经(22899)
经济学(21521)
(21187)
北京(21084)
(20808)
(19659)
(19377)
经济学院(19267)
师范(19169)
业大(19056)
农业(19014)
科学院(17239)
基金
项目(92818)
科学(73175)
研究(69247)
基金(69004)
(61559)
国家(61105)
科学基金(50576)
社会(45636)
社会科(43228)
社会科学(43222)
基金项目(34985)
(32517)
教育(31833)
自然(30472)
自然科(29776)
自然科学(29761)
自然科学基金(29276)
(29058)
资助(28788)
编号(26558)
成果(23052)
(22322)
重点(21428)
中国(21308)
国家社会(20475)
(20196)
课题(19482)
教育部(19147)
(19018)
(17938)
期刊
(71151)
经济(71151)
研究(46764)
中国(32296)
学报(24006)
(22213)
(22054)
科学(21948)
管理(19016)
教育(18297)
大学(18238)
学学(16970)
农业(15488)
经济研究(13268)
(12742)
金融(12742)
财经(12281)
技术(11112)
世界(10887)
(10778)
(10769)
国际(10067)
问题(9657)
(9591)
业经(9528)
(6763)
(6431)
论坛(6431)
图书(6395)
技术经济(6301)
共检索到221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贾磊磊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侯光明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政文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胡智锋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谢垚凡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娱乐载体和信息载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实际上,很多电影蕴含着重要的管理知识。《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战争片,片中8人任务团队的组织、建设、行动、领导等无疑能给我们在团队建设、团队领导等带来启示,尤其是片中的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博  高红岩  
文章对2008—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的234部影片进行分析,通过考察资本投入和创意投入对票房收入的影响,测量了影片作为单个项目的效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测度了影片的投入产出效率,并且对不同影片类型、主要制片方所属地区以及不同所有制制片企业的影片效率进行比较。同时,探索了企业间的联合制片以及联合发行行为对于影片效率的影响。结论表明:(1)中国电影项目的投入产出效率均值约为66%,距离最佳产出效率尚存在约34%的提升空间;(2)不同影片类型内,奇幻和动画片具有相对更高的投入产出效率,剧情片投入产出效率相对较低;中国内地(大陆)制片企业出品的影片效率相对高于港台制片企业以及联合出品的影片;私营制片企业出品的影片效率高于国有制片企业出品的影片效率;(3)企业的联合制片和联合发行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联合制片行为对影片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联合发行行为对于影片效率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倩  
动画电影是一门集电影、文学、绘画、音乐和数字媒体等众多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音乐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动画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纵观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的百年历史,其鲜明的民族化风格贯穿始终,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中国动画学派”的民族化音乐风格创造了中国动画电影音乐的辉煌,这一音乐风格通过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优美的线性旋律、富有表现力和个性化的民族配器方式以及基于传统故事题材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借鉴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中国动画学派”在呈现“雅乐而作”的民族化特色的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一些问题,导致其衰落。进入新世纪,新一代中国动画人励精图治,推出了以《大圣归来》为代表的一批成功作品,其在音乐上表现为对“中国动画学派”的继承与创新,显现出“谋新求变”的精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侯光明  
新世纪以来,国内顶尖艺术院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的战略目标。对于如何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的问题,各艺术院校及学界经过实践探索和认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见解。北京电影学院在世纪之初即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成为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业的运营机制从"计划"到"市场"转变,历经市场意识冲击"统购包销"的尝试改革阶段、探索市场化运营的明确方向阶段、在开放中艰难发展的改革阵痛阶段、加入世界竞争格局之后全面产业化的深化改革阶段以及"法制、数字与‘互联网+’"多元并进的"新纪元"阶段,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产业化"的创新和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样本,四川电影业体制改革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中国电影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借力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政策,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在振兴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中,不断培育优化产业环境,整合本土资源优势,不断进行供给侧改革,拓展全产业链和完善监管体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伟  
转形问题传统解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忽视货币。在古典解法和斯拉法解法终结之后,转形问题研究在近20年来的发展是围绕着“新解释”理论和分期单一体系学派的主线进行的。“新解释”与分期单一体系学派通过重视货币价值(劳动时间的货币表示的倒数)对于马克思价值-价格理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思路,通过货币价值直接链接了价值与市场价格。“新解释”和分期单一体系分别在自己的意义上证明了马克思基本理论的正确性。但是货币价值的决定却是复杂的,价格由抽象劳动建立起来的方式是复杂的,需要一个可以恰当处理这种复杂性的理论来解释。虽然“新解释”和分期单一体系提出了围绕价值形式、劳动力价值、货币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动态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昌南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链纵向分离结构下,低质量的电影在电影制作、发行商与放映商的票房收入分账制博弈中更具有优势,导致偷票房现象。该问题会使电影边际质量收益与边际质量成本偏离利润最大化条件,从而整个电影市场产品质量恶化,劣质电影驱逐优质电影,最终电影行业出现柠檬效应。因此,需要重构电影产业纵向结构,重塑纵向控制方式、提升技术监督手段,构建监管偷票房市场化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苏秋  
本文研究了中国电影产业在非系统性风险影响下的实际投资与其预期投资收益的匹配关系。根据Thomas(2014)的建模思想,构建简化的匹配模型,找到电影产业非系统性风险对其预期收益的同向影响关系。实证证明,电影产业投资所面临的非系统性风险无法通过现有金融手段完全分散,高非系统性风险要求高预期投资收益。因此,影片的非系统性风险往往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非系统性风险在影片的生产定价中应当被重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婷  张兴健  
中国电影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发行放映体制方面不断推行改革,随着近几年来"高概念"电影"大营销"模式的出现,中国电影营销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站在市场营销学的角度,从影片本身、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揭示了中国电影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辛晓睿  曾刚  
基于网络范式分析创新合作与知识交互的主体特征和空间结构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但相关研究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尚有留白。文章以我国2015年320部国产影片生产制作的企业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GIS等工具,刻画中国电影制片整体网络的主体特征、空间结构和6大城市子网络。研究发现:我国电影制片网络的核心主体是国有和私营企业并重;空间结构以北京为显著单核,上海、香港、杭州等为外围关键节点,在东部三大城市群形成制片合作三角;子网络中,北京基于丰富的地方交互和频繁的跨区域合作,成为我国最有潜力发展为全球性电影生产基地的子网络,上海、杭州、深圳等是以北京为主要合作者的外向型网络,香港则是相对独立的电影制片内生型网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方娴  金刚  
文化服务产业消费"扩容"与"提质"对于中国当前消费升级至关重要。以2012—2016年中国1854部电影为研究对象,本文将每日电影院层面票房数据汇总至全国层面,构建"电影—日"全国票房数据。为避免弱工具变量问题,采用新近发展的套索(LASSO)回归选择最优的天气与空气污染变量作为电影首映周非预期票房的工具变量,识别了社会学习对电影跨期消费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外生冲击影响的电影首映周非预期票房变化对于后续周票房存在显著的正向跨期溢出效应,且该溢出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进一步地,制作质量越高、事前质量信息不确定性越高以及市场偏好越集中,电影消费的跨期溢出效应就越明显。这一结果表明,社会学习是引致电影消费跨期溢出效应的主要机制,观察学习与社会网络外部性等机制并未得到实证证据的支持。总体而言,本文揭示了社会学习是影响电影消费"扩容"与"提质"的关键因素,从个体间微观互动机制这一全新视角为激发中国新一轮消费升级提供了可行的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