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7)
2023(11191)
2022(9260)
2021(8587)
2020(7075)
2019(16297)
2018(16353)
2017(32333)
2016(17301)
2015(19651)
2014(19816)
2013(19818)
2012(18716)
2011(17301)
2010(17999)
2009(16661)
2008(16296)
2007(14642)
2006(13440)
2005(12465)
作者
(51026)
(42012)
(41999)
(39786)
(26677)
(19782)
(19179)
(16323)
(15860)
(15081)
(14271)
(14063)
(13471)
(13439)
(12998)
(12810)
(12549)
(12114)
(12039)
(11920)
(10808)
(10372)
(10318)
(9632)
(9502)
(9482)
(9326)
(9296)
(8514)
(8210)
学科
(87008)
经济(86934)
管理(43297)
(42517)
方法(32585)
(31764)
企业(31764)
数学(29109)
数学方法(28575)
中国(26988)
地方(25143)
(23080)
业经(19137)
农业(15335)
(15320)
(14945)
贸易(14929)
地方经济(14889)
(14887)
银行(14871)
(14603)
金融(14601)
(14534)
(14420)
(13927)
(13771)
(13373)
产业(12725)
环境(12714)
技术(12673)
机构
学院(255623)
大学(252827)
(109855)
经济(107495)
管理(95675)
研究(90074)
理学(80984)
理学院(80023)
管理学(78520)
管理学院(78037)
中国(70218)
(55324)
科学(53086)
(50091)
(45832)
研究所(41090)
中心(40496)
(39518)
财经(38764)
(38202)
(36186)
北京(36135)
师范(35890)
(34852)
经济学(33615)
业大(33515)
(32435)
(32344)
经济学院(30160)
农业(29591)
基金
项目(159395)
科学(125886)
研究(120858)
基金(112546)
(96566)
国家(95776)
科学基金(81747)
社会(76432)
社会科(72686)
社会科学(72671)
(64107)
基金项目(58522)
教育(55520)
(53443)
编号(50488)
自然(49793)
自然科(48575)
自然科学(48566)
自然科学基金(47645)
资助(46874)
成果(41674)
(41040)
重点(36341)
课题(36170)
(34768)
发展(33599)
(33487)
(33052)
创新(31385)
国家社会(31004)
期刊
(130275)
经济(130275)
研究(81361)
中国(54700)
管理(38059)
(36491)
(34547)
科学(33109)
教育(32863)
学报(32715)
(28131)
金融(28131)
大学(25612)
技术(25508)
农业(25473)
学学(23704)
业经(23197)
经济研究(21331)
财经(18623)
问题(17655)
(16164)
统计(14692)
(14054)
技术经济(13900)
商业(13764)
(13650)
(13478)
国际(12525)
图书(12442)
理论(12278)
共检索到402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筱欣  张大为  
汽车产业是组装钢铁、机械、电气、橡胶、化工与塑料等多种有关工业产品的一个综合性生产部门。汽车作为大众化的最终产品和重要的劳动资料,与各行各业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既为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又是提供运输服务的主要工具。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宏大、关联面广、波及效益大,是推动工业发展的先导部门,对产业结构层次的高级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汽车产业是综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其布局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部门。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汽车产业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部门,特别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卢进勇  程晓青  李思静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总产量和销量方面均取得巨大进步,但在国际市场仍难以与大品牌抗衡。日本汽车产业是成功开拓海外市场的典范,精准的市场定位、产业链式海外布局、投资与出口协同并进、积极同国内外企业抱团发展都是其站稳全球市场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深入研究和学习日本汽车产业的海外发展路径后,中国汽车产业应积极做好国际市场定位、加强周边产业培育、协同对外投资与出口关系、营造国内外"朋友圈",努力将中国汽车打造成为国际大品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蛇  曾鹦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更需与之相适应的创新营商模式。通过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探索新型营商模式,变单一的汽车产品销售为系统集成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服务和环境治理等关联市场的系统集成服务,以期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异地销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细分领域的发展,最终实现有效缓解环境、能源压力之目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德宏  
一、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一)全球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最早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对全球价值链比较有影响的界定是英国苏塞克斯(Sus-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治平  钟华  李金林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微  
伴随"一带一路"新机遇与日渐扩大的汽车出口量,中国车企"走出去"趋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但依然难同品牌汽车生产大国相抗衡。与作为海外发展成功典范的日本汽车产业相比较,中国车企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渠道拓展方向、零整组织关系、品牌定位方向以及投资出口协同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所以,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应积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优化汽车产业海外发展路径,助力中国车企持续深耕海外市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广宇  高志前  
2011年,国外政府从多角度加大了对电动汽车消费的支持力度,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部分政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和欧盟国家政府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政策的颁布与执行情况,以及影响政策发挥作用的相关因素,进而提出对中国政府进一步扶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树宽  巩顺龙  卢艳秋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条件下,当前的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趋势。本文从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入手,在分析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华清  刘志迎  李静  
芜湖汽车产业的奇迹发展值得关注。本文以奇瑞公司的访谈结果及193家零部件企业调查数据,对芜湖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龙头企业的控制能力、集群配套能力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评价,得出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袁中许  
新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动力产生逆转,现有对外依赖和被动发展模式日益成为该产业新阶段战略发展的严重制约。为此,本文提出凝聚动力和造就创新竞争能力相贯通的追逐发展模式。并从本土性因素系统内生创新与产业系统内行业协同视角出发,建构了"动力与能力"追逐发展模式的内涵及其形成与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行业2001~2010年度面板数据,进行该现实假定模式形成的"二维"关联检验与模式水平估计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追逐发展模式前行态势缓慢和趋弱,因素系统内在核心因素呈现普遍障碍,导致行业间存在长期矛盾与失调。故而,中国汽车产业应着力向该新模式转变,同时亟需重心培育与跨越提升。进而提出以下措施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明  林秀梅  
汽车产业是日本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部门,对上、下游产业部门具有很强的拉动、推动作用。同时,日本汽车产业通过国际间产业关联影响着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日本大地震严重影响了受灾企业的生产恢复,这必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中国企业要大胆"走出去",走国际化道路,锤炼民族品牌,提高民族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同时,政府也要对自主品牌给予税收支持、相关补贴和优惠政策,建立全球采购体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自力  
在汽车产业全球化过程中,美日欧汽车产业表现出一种三极化趋势。在三极化格局下,由于利益的多元性,策略性技术联盟亦成为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组织特征。中国在与美日欧相同人均GDP水平时,汽车拥有量和市场规模均在下限,是潜在的"汽车超大型国家",开拓和利用这种比较优势,完全有可能通过动态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要有一个正确的国家战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汽车产业的企业制度创新,形成规模经济,实现产业跨越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晓茜  黄越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已开始步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面大量广的充电设施建设必将会对城乡空间和环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尽早将建设纳入空间规划和设计层面进行统筹考虑和系统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梳理了当前国际上电动汽车产业和充电设施规划的新进展,结合实地调研,就相关产业政策、新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及充电设施规划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美国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分层次适应性和互联网模式解决充电设施配置瓶颈;日本因地制宜、灵活均衡的建设策略,以及法国以商业模式创新来推进充电设施发展等均有独到之处,可为国内充电设施配置环境和影响因素的认知提供参考,并对开展合理规划有所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