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94)
- 2023(2442)
- 2022(2086)
- 2021(2036)
- 2020(1629)
- 2019(3910)
- 2018(3628)
- 2017(7179)
- 2016(3503)
- 2015(4094)
- 2014(4021)
- 2013(3772)
- 2012(3536)
- 2011(3206)
- 2010(3263)
- 2009(3079)
- 2008(3269)
- 2007(3014)
- 2006(2898)
- 2005(2802)
- 学科
- 银(14765)
- 银行(14620)
- 行(13471)
- 济(12593)
- 经济(12566)
- 制(11154)
- 业务(8870)
- 业(8862)
- 度(8197)
- 制度(8196)
- 银行制(7707)
- 融(7441)
- 金融(7441)
- 企(7415)
- 企业(7415)
- 管理(6678)
- 方法(4831)
- 中国(4631)
- 数学(4039)
- 数学方法(4010)
- 体(3310)
- 世界(3189)
- 贸(3058)
- 贸易(3049)
- 农(3016)
- 体制(2954)
- 易(2809)
- 业经(2795)
- 财(2710)
- 家(2255)
- 机构
- 大学(47909)
- 学院(45537)
- 中国(21365)
- 济(21361)
- 经济(20906)
- 管理(17567)
- 研究(17418)
- 银(16555)
- 银行(15896)
- 行(14754)
- 理学(13954)
- 理学院(13791)
- 管理学(13666)
- 管理学院(13571)
- 财(11548)
- 京(10845)
- 中心(9285)
- 财经(8912)
- 融(8737)
- 农(8623)
- 金融(8623)
- 所(8517)
- 科学(8514)
- 经(8205)
- 江(7863)
- 研究所(7634)
- 北京(7225)
- 经济学(7091)
- 人民(7053)
- 财经大学(6944)
共检索到88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
依据2009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数据,我们对全国196家商业银行进行了排名,列出了最大的100家商业银行;同时列出了这些银行的总资产排名,以及相应的核心资本、税前利润、资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
依据2006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数据,我们对中国143家商业银行进行了排名,列出了最大的50家银行;同时还列出了这些银行的总资产排名,以及相应的税前利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资本资产比等指标。此次入围的50家银行包括4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8家城市商业银行和6家农村商业银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
依据2008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数据,我们对中国的177家商业银行进行了排名,列出了最大的70家商业银行;同时列出了这些银行的总资产排名,以及相应的核心资本、税前利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资本资产比等指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义鑫 杨爽
金融活动日益错综复杂,在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也为风险传染提供了媒介。本文基于2016-2018年国内100家银行的资产负债信息,利用最大熵方法和中心—边缘结构,构建银行间拆借网络,从债权债务关系和持有共同投资资产双渠道分析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机制,探究以单银行违约和多银行组合违约作为诱导因素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效应。研究表明:同业拆借网络结构和强流动性投资资产比例对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心—边缘结构的银行同业拆借网络中,中心银行数目越多,流动性风险传染的范围和影响程度越小。当中心银行数目达到最大,即网络为完全连接结构时,流动性风险传染危机达到最小;随着强流动性投资资产比例的增大,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效应减小。为防范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丰富央行流动性管理工具,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完善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雪野 李卓霖
本文选取9家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2002-2011年间的效率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国有控股的五大银行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显著高于五大银行,但两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利息收入效率和非利息收入效率明显低于综合效率,利息收入效率值不断下降。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技术效率 DEA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冰星
风险管理是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利润极大、风险最小是银行经营管理者孜孜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不影响银行收益的前提下,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这是风险管理研究的最根本问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晓龙 周好文
通过构建模型对2000~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变化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实施银行资本监管能够促使已达到最低监管要求的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银行风险,但对于达不到监管要求的银行,实施银行资本监管并不能促使其提高资本充足率和降低风险水平。实施银行资本监管不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降低的原因,资本监管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银行中会失效。市场及投资者并不因为银行资本充足率变化而对上市银行的收益或价值的评价产生变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市场约束是我国商业银行降低风险、提高资本监管有效性的基础。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本充足监管 风险 激励相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娟 黄永兴
文章运用中国110家商业银行2013—2017年的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法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结论表明,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下降,非利息收入增加,有利于商业银行改善盈利结构。在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分析中发现,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结构受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这就迫使其必须加快调整盈利结构,开展多元化经营,以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冲击;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资产规模大以及客户粘度高,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受地缘经济限制、信息流通慢、硬件设施差、村民思想僵化的影响,二者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结构受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均较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我们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协调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我国101家商业银行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首次利用百度指数构建互联网金融指数,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银行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强,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非利息业务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黎梦瑶 廉永辉
本文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化的背景下系统考察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在构造连续的利率市场化指数的基础上,对2007—2017年38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净息差具有倒U形影响;(2)利率市场化对净息差的倒U形影响显著存在于股份制、城市及农村商业银行组,但在国有银行组中不显著;(3)价格效应是利率市场化对净息差产生影响的主要机制。本文研究有助于明确利率市场化的经济后果,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实现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净息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