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7)
2023(7185)
2022(5986)
2021(5447)
2020(4257)
2019(9781)
2018(9921)
2017(17826)
2016(9627)
2015(10562)
2014(10718)
2013(10536)
2012(10166)
2011(9514)
2010(9888)
2009(9144)
2008(9155)
2007(8168)
2006(7872)
2005(7613)
作者
(28470)
(23717)
(23556)
(22445)
(15123)
(11260)
(10733)
(9153)
(9072)
(8620)
(8207)
(7948)
(7797)
(7787)
(7519)
(7277)
(6908)
(6810)
(6791)
(6647)
(6277)
(5896)
(5748)
(5500)
(5389)
(5387)
(5347)
(5305)
(4889)
(4653)
学科
(47507)
经济(47454)
(23621)
管理(22489)
中国(18579)
地方(18084)
(17228)
企业(17228)
(14660)
业经(12527)
(11600)
(10883)
金融(10883)
(10563)
银行(10553)
(10423)
农业(10196)
地方经济(10146)
(9973)
方法(9553)
技术(8849)
(8406)
(8278)
(7860)
贸易(7849)
发展(7568)
(7546)
(7513)
(7501)
数学(7480)
机构
学院(135908)
大学(133144)
(60110)
研究(59030)
经济(58790)
管理(46814)
中国(45593)
理学(37734)
理学院(37214)
管理学(36683)
管理学院(36396)
科学(33861)
(31315)
(31082)
(28524)
研究所(27553)
中心(25598)
(24248)
(23417)
北京(21385)
(21329)
(21318)
师范(21146)
财经(20203)
(19017)
(18935)
农业(18197)
(18147)
科学院(17702)
经济学(17462)
基金
项目(79784)
研究(63857)
科学(62423)
基金(53524)
(46201)
国家(45701)
社会(39087)
科学基金(38068)
社会科(36994)
社会科学(36988)
(33077)
教育(28125)
基金项目(27376)
(27362)
编号(26556)
(24767)
成果(23323)
自然(21328)
资助(21296)
自然科(20757)
自然科学(20751)
发展(20546)
课题(20358)
自然科学基金(20353)
(20175)
重点(18574)
(17665)
(16860)
(16596)
创新(16537)
期刊
(82421)
经济(82421)
研究(52553)
中国(40689)
(24513)
教育(23673)
管理(21437)
(20435)
(19376)
金融(19376)
科学(18449)
学报(17645)
农业(16622)
业经(14526)
大学(13883)
技术(13288)
经济研究(13244)
学学(12444)
问题(10279)
财经(10096)
(8995)
(8872)
世界(8760)
(8600)
论坛(8600)
科技(8413)
(8187)
国际(8132)
改革(7892)
(7892)
共检索到246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曹玲静  张志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促使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科技政策研究迎来发展新机遇,重新厘清和明确科技政策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体系,有助于为科技政策研究的科学化和学科化发展提供启示和参考。立足于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对科技政策研究的新需求,在传统科技政策学相关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梳理科技政策学的概念内涵和主要研究问题,构建基于政策信息学的科技政策学研究“集成范式”,并探讨形成科技政策学的学科体系。基于此,全面把握科技政策学的发展新趋向,提出未来科技政策学发展建议;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制定科技政策研究发展规划;洞察科技变革规律,建立科技创新政策协同体系;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丰富政策研究方法工具平台;开展政策绩效评估,支撑科技政策动态优化调整。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鹏   史丹  
准确把握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效能,对于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中国拥有一系列优势条件,包括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型国家建设迈上新台阶、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挑战,如全球经济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西方国家构建政治化和“去中国化”的数字安全体系与经贸规制等外部挑战,以及相关监管方式和法规体系建设滞后、新技术衍生的产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等内部挑战。因此,我国要加强监管和规划设计,高度重视新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重作用;完善创新生态,构建开放协同的新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体系。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易淼  
资本操控技术以实现利益独占,造成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三个关联场域内部利益关系失衡,使得资本主义必然陷入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相背离的困境。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马克思划分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技术创新与共享发展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使得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三个关联场域内部利益关系矛盾显现。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口,应积极借力于新科技革命,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生产、物质消费、精神生活等各场域内部利益关系趋于均衡,有效保障基于新技术新产业的利益创造水平和基于制度及体制改革的利益享有水平同步提升,以之实现技术创新与利益共享在更高水平上的统一,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世伟  
[目的 /意义]研究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环境下融合发展的国内外趋势与特征,分析融合发展的多形态特点和融合文化,指出融合发展对图情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方法 /过程]对无线连接、超融合架构、国内外聚焦的融合发展重点以及中国融合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战略进行分析,对融合发展主体对象的多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论述,对融合发展大势对图情工作的启示进行多维度研究阐述。[结果/结论]人类社会正形成全联接的万物互联和万物智能的世界,融合发展成为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图情事业应当从数字图书馆趋向融合图书馆,以融合发展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各类服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晟熙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回溯人类历次能源革命,能源的发展始终围绕降本和增效两大主题,每次能源革命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而当下以低碳和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展开。山西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是能源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在国家“双碳”目标约束下,山西面临着保障供应和能源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文章基于能源革命视角,从山西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问题出发,探寻山西能源产业技术迭代和降本增效驱动力,增强山西能源产业发展韧性和稳健性,助力山西能源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翟启江,仇焕广,王济民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提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促进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总结以前国内外农业科技革命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几点思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金杨倩  林航  吴龙珠  
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蓬勃兴起。与前三轮工业革命的不同在于,新一轮技术革命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主要驱动力,数据成为全新且主导的生产要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使社会经济愈加服务化、体验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新科技革命为国际贸易格局带来积极影响,如数字贸易比重上升、贸易成本逐渐降低、国际贸易方式开始多样化、特色产品贸易日益增加、服务的可贸易性提升等;另一方面,它对国际贸易格局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诸如大宗商品贸易减少,贸易中间环节减少,跨境电商平台的垄断地位得到强化,打破了传统商法的规则,更不利于用户隐私的保护。为此,中国政府需要实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应对,使得我国外贸企业更好地享受新科技革命的红利,迸发数字活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趋势刘文超同志在1996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撰文提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十大趋势。概括起来,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除了从绝对走向相对、从单义性走向多义性、从精确走向模糊、从因果性走向偶然性、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枭吟  王晗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融合创新为源泉、以制造智能化为核心、以高度数字化为扩散动力,深刻影响全球价值链的未来发展与变化。在微观企业层次,全球价值链呈现众包模式创新、柔性化定制生产、大数据管理的特点;在中观产业层次,展现出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链条趋势;在宏观分工与贸易层次,表现出多极化、"片段化"的发展趋向。中国要积极推动企业多方式创新,全方位融入全球价值链;优先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高标准对接全球价值链;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对话,战略性整合全球价值链,从而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费缨花  赵楠  真虹  
本文从新技术革命的经济特征出发,分析新技术革命对海运业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基于新技术革命的未来海运业发展趋势,包括:全球海运网络的变化、航运企业组织模式的变化、全球航运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构建需求、港航资源共享以及生态港口的建设发展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枭吟  王晗  
第四次工业革命以融合创新为源泉、以制造智能化为核心、以高度数字化为扩散动力,深刻影响全球价值链的未来发展与变化。在微观企业层次,全球价值链呈现众包模式创新、柔性化定制生产、大数据管理的特点;在中观产业层次,展现出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链条趋势;在宏观分工与贸易层次,表现出多极化、"片段化"的发展趋向。中国要积极推动企业多方式创新,全方位融入全球价值链;优先抢占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高标准对接全球价值链;不断加强区域合作与国际对话,战略性整合全球价值链,从而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小洋  李先国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和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决定了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一时难以改变,并导致我国形成"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煤炭运输总体格局。随着能源革命的提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我国煤炭产业呈现出先进产能加快释放、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消费需求进一步满足、煤炭供需区域不平衡进一步加剧等新特点,使我国铁路、水路、公路等煤炭运输通道面临新的问题,铁路运力区域性和季节性紧张情况始终存在,铁路通道货源竞争日益激烈,铁路运输效率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市场化需求;煤炭发运港口产能严重过剩,经营主体分散,港口不能协同发展;煤炭公路运输仍存在一定需求,但面临较大的环保约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晋陕蒙外运通道将成为我国煤炭运输的主力通道,蒙华铁路的建成将重构"北煤南运"运输格局,区域港口整合将重塑煤炭水路运输格局,点对点铁路直达运输格局将逐步形成",汽运煤"限令将促使铁路运输需求增加。在此背景下,我国应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煤炭运输体系,推进煤炭铁路通道高质量发展和煤炭水路通道升级发展,保障"公转铁"政策落实到位,推动我国"九纵六横"煤炭物流通道网络建设,保障煤炭供应和运输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